一个华裔美国人的自白:美国教会了什么?

一个华裔美国人的自白:美国教会了什么?

经常有客户问我:“孙老师,你在美国生活了14年,这段经历对你的人生有什么启发或改变?”

我的回答其实对大家来说并不陌生,因为是大家常听到的一些话:美国让我学会独立思考,让我建立好自己的价值观和信念,并认清了我是谁。

这样说比较笼统,今天我用几个小故事来给大家解释一下,那段时间对我来说为何如此重要。

小学篇

“What is your name?”几十个同学围绕着我问。来到美国后,开学的第一天,当小朋友们问我的名字时,我不是大声说出我的名字,而是自己从书包里拿出笔和纸,把名字写在纸上。

我那时候很害羞,又不太会说英文,以至于开学的第一周都没开口说过话,很多人以为我是哑巴~~

后来,我慢慢去尝试融入陌生的环境和不同的群体,比如参加美国人的生日派对,庆祝节日,每个月参加不同的艺术和运动项目,社区活动,教会等。

印象最深的是我的第一个万圣节,我第一次通过“个人劳动”去获取奖励。一开始我哭哭啼啼不敢去“麻烦”别人,但当我看到南瓜桶里的糖越来越多时,我已经能够把左脸撕下贴右脸上,“脸皮厚”和“不要脸”地去索要糖果了。

高中篇

在美国读高中,课程选择比较多。我们除了有一些学科基础课之外,还有经济课、哲学课等,这些课程不仅让我们获得知识,更重要的是收获了很多关于人生的思考,也提高了实践能力。

有一次在Business课程上,我们老师让全班30个学生,每人拿出2美元参股,合资到学校卖甜甜圈。我被选为运营总监,负责进货和销售。

在3天里,我很快成为学校知名的“甜甜圈男”。甜甜圈越卖越畅销,我还学会了捆绑式销售,如何维持回头客,收集客户反馈等销售手段。一个月后我们活动截止时,我把每个人初始的2元,变成了20元。

还有一次人文课上,老师把我们分成了四组,她问第一组学生,假如你们家庭月收入只有一千美元,你们最想要什么?然后问第二组(月收入1W)、第三组(月收入10W)和第四组(月收入100W)同样的问题。

经过20分钟小组讨论,最穷的一组说他们希望一个月外出吃一次大餐,能有机会买点新衣服。月薪一万的那组说,希望自己一年能家庭出游一次。月薪十万的那组说,希望能投资理财,买保险,买自己喜爱的奢侈品。最后一组,最富有的家庭说,希望自己能有大别墅,别墅里有很多跑车、珠宝、名画,经常主办上流社会的派对。

大家分享完毕后,老师说了一句我终生都不会忘的话,“See, our needs is limitless” (我们的需求是无限的)

我的需求到底是什么?这堂课后,我开始思考这个问题,也因为这堂课,我大学踏上了经济学这条路,去了解人性和市场的供应及需求。

学业以外,我还学会了人生中一个重要的技能,开车。我15岁半的时候拿到驾照,16岁半开始载我的同学们上下学。逐渐,我成为周边朋友圈的“妇女之友”,所有朋友的妈妈只要找不到儿子或女儿就会打电话给我,问我们玩到什么,几点送他们回家。

另外,美国对break the law的处罚很重,开车也让我意识到这一点。我还需要自己要去了解车保条款,照顾车子,这也提高了我的责任感、独立性和社交能力。

大学篇

大学生活印象最深的是“看黄片”,大家不要误会,请我细细说来。

我大二选了一门课:社会性学。这门课的第一周,老师让我们签协议,协议中说我们每周课堂都会看毛片,所以我们必须通过协议确定,课堂内容不会跟我们的宗教、价值观、理念等有冲突,导致你无法继续上课。

老师要分享第一个毛片的时候,男同学们都很兴奋,然后老师说,我们第一个堂课要研究的是男同性恋的社会地位是如何通过这些镜头展现的,男同学们瞬间就安静了。大家误认为上课时看毛片是件很轻松的事,谁会想到还要做怎么严肃的“研究”。

老师会从很学术的角度从不同方向去揭破和分析这个几亿元的传媒行业。通过这个课程,我学到了传媒如何给我们留下“男士是强者”的印象,往大里说就是“批判性思维”。

比如,同样在看白雪公主的故事,其他人可能会看到一个公主被邪恶的后母给折磨,但是我会去想,为什么白雪公主要为七个小矮人打扫房间?为什么大家觉得这是理所当让的举动?为什么白雪公主是需要被拯救的对象,而不是白马王子?为什么他们都是“白”的,是否跟白人文化有关系?

这种在课堂上学到的批判性思维,让我在做职业选择时同样受益。

读书时,经学姐介绍,我曾经去Morgan Stanley下的理财公司Smith Barney工作过。从工作中,我接触到了很多财务数据报表,会用SPSS做财务分析,学到了很多技能,但是我也认识到,我不喜欢整天坐在电脑前看报表,我更喜欢与人沟通。

后来,我开始了教育领域的实习,到周边初中担任老师助理。放弃光鲜的金融工作,从事教育,很多人不理解,但是我知道,这是我内心的需求,是正确的选择。

后篇

转眼大学毕业10年了,到中国后,我也时时刻刻反省自己。今天让我最自豪的,不是我大学3年就毕业,不是我的工作背景,不是我的专业知识。

最让我自豪的是,由于我清楚自己的能力、喜好、热爱,在此基础上,我选择去做对我来说意义重大的事情,并沉浸其中乐此不疲地创造价值。

在工作中,我每天都会和我的学生们交流,我也会从他们的故事、经历中想到曾经的自己。有时候我会思考,假如我当初待在亚洲,我是否还是今天的我。

在工作或者生活中,与朋友、同事、家人、客户沟通中,他们经常会说,“哎呀,你有这样的想法因为你是美国人”或“啊,这就是美国人思维”。假如我没有去美国,我不可能成为今天的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