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江:树绿色发展理念 筑环境防治屏障

近年来,碧江区以改善环境质量为核心,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制定了一系列生态领域的制度和措施,将绿色发展和生态保护纳入制度化、规范化轨道,坚定不移打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攻坚战,为绿色发展保驾护航,让碧江大地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

为保住养育碧江的这一方水土,该区出台环保“一岗双责”考核办法、督察机制,建立责任清单制度,明确要求相关部门按照分工职责,相关企业按照“谁污染、谁治理”原则开展自查自纠,形成“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纪检监督、部门负责、社会参与”的工作格局,树立起根植于心的生态保护理念。

“以前,村里没有地方处理垃圾,道路边上、河道里垃圾到处都是,村里环境卫生条件较差。现在,有专门收集垃圾的地方,每天都有垃圾运输车前来清运垃圾,村里环境卫生好了,道路变得干净整洁了。”和平乡村民吴天赐告诉笔者,这些全都得益于碧江区实施的农村垃圾收运系统建设项目的全覆盖。

碧江区高度重视农村生活垃圾防治、生活污水处理等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问题。按照创建“绿色发展先行示范区”的要求,在2017年成功探索发展PPP模式,即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鼓励私营企业、民营资本与政府进行合作,参与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模式,在各乡镇启动农村垃圾清运、生活污水无公害处理项目,取得显著效果。引进生活垃圾无害化焚烧发电项目——铜仁海创环境工程项目,通过城乡人居环境改造项目,在辖区全部村寨新建农村智能收集点1056个,新建生活污水处理站418个,有效解决农村生活垃圾、污水对周边环境造成的污染,使城乡环境更加绿化、美化。

“同时,我们为每个乡镇至少配置2台吊装式垃圾运输车,让生活垃圾日产日清,杜绝垃圾互倒、交叉污染,使城乡垃圾清运率达到100%。”该项目相关负责人说。

在农村垃圾得到有效处理的同时,碧江紧盯生活污水处理问题,同步推进相关基础设施建设,将污水直排进行有效拦截。为完善生活污水集中处理设施,该区计划投资3.6亿元,采取ppp模式建设418个日处理7425立方米的生活污水处理站,其中413个是村组污水处理站,惠及全区10余万农村人口。

在碧江区滑石乡老麻塘村白秧坪组,一座日处理20立方米的污水处理站拔地而起,覆盖全组60户300人,满足全组村民的日常生活污水处理。

“环境改善了很多,以前污水到处流,一下雨,河里就满是黄的、黑的污水,不仅臭,还十分影响河水的质量。”今年40多岁的村民陈芳说。如今的乡村环境得到极大改善,村民每每谈及享受到的实惠时,都忍不住要夸赞几句。告别了垃圾污染、蚊虫漫天飞的历史,成了真正的美丽乡村。

近年来,碧江紧紧围绕大气污染防治问题,切实改善空气质量,下狠招严把空气质量关,制定《碧江区环境空气质量集中整治工作方案》,向空气污染发起总攻。自去年5月以来,碧江区环境空气质量指数优良率达100%。

在全面掀起的清河行动中,碧江建设管网239公里,落实河道保洁员163名、河面漂浮物打捞船20艘,河道保洁工作形成常态;全面实施“河长制”,实现锦江流域河长全覆盖,城区水质标准常年保持在Ⅲ类以上。去年以来,锦江河水质达标率为100%,中心城区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全区出入境断面水质达标率100%。

碧江坚持绿色发展之路,在以“绿”为主基调的城市画卷中,致力让绿色生态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相连。(何玉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