羡慕别人家的校长:有病就看,不打卡不坐班,不写教案

在头条看到一则消息,就是北京昌平区城关小学柏继明校长成为给老师减负的第一人。

她对老师的要求是有病就看,不打卡坐班,不写全册教案,每学期只写两篇精品教案。当时看到这个新闻时,真是很激动,想着赶紧转到我所在的工作群,让我们的校长也看看。没想到已经有人比我早一步转发了。柏校长成为教师圈里的红人,谁不希望这是自己家的校长啊!柏校长的这些减负为什么得到了广大老师的支持?且听我一一道来。

羡慕别人家的校长:有病就看,不打卡不坐班,不写教案

首先是老师看病难。这个看病难不是说医院给脸色不给看病,而是老师没有时间看病。只要在教育一线工作个十年二十年以上的,哪一个老师不是一身病,小病拖成了大病,有的甚至还因为拖延看病错过了治疗而早早去世了。这学期,我一同事做手术需要静养三个月。可是她才休了一个月就来上班了。学校领导也不直接催你来上班,天天打电话问候你恢复得如何了?然后是学生还有家长的问候,最后她只能忍痛来上班。

看到这里你一定会好奇,难道学校就没有其他人了吗?学校确实没有合适人选,能带课的老师几乎都是满工作量,不能带课的你让他带课只会给学校带来更大的麻烦,领导怕麻烦,所以在教学一线,越能教书的老师越累,身体不舒服,也是能拖则拖,去医院看病也得选择周末或是寒暑假。所以我们才会看到有高三老师一边吊着水一边给孩子讲课的画面,这真不是作秀,如果耽误学生的学习,那老师面临的指责比生病还承受不起。

羡慕别人家的校长:有病就看,不打卡不坐班,不写教案

前些日子,一重点学校的优秀老师不幸去世,才五十多岁,是积劳成疾。很多老师都很感叹,纷纷表示身体健康才是最重要的,学生失去的可能只是一个老师,但一个家庭失去的则是一个顶梁柱。老师话讲得很明白,但是一走到学校,什么都忘了,眼里心里只有工作了。

打卡坐班让老师最反感。每天走到学校门口,迎接你的不是学生,而领导手里拿着点名本,见一个老师然后在名下打一个对勾。中间还怕老师早退,时不时还要去查一下岗。有的学校是刷指纹还有的刷眼膜。更有过分的是一个人迟到罚全年级组老师的钱。我一同事去下面学校支教,校长每天早上守在大门口,过八点必锁大门,迟到的就罚钱。各种严苛的制度似乎只是为了束缚老师,从没见谁点领导的卯。每年中考成绩下来后,大家也会发现一个事实,就是坐班越严格的学校,成绩越不好。你想想让老师带着情绪上班,被人监视着工作,心情能好好地工作吗?

羡慕别人家的校长:有病就看,不打卡不坐班,不写教案

都什么年代了还手写教案。前些日子学校查教案。我都教到下册书了,可是教案才写了四课,领导提出了批评。我说初三年级,工作量那么大,哪有时间写教案。都电子时代了,老师都是在网上备课,在书本上做记录,在参考资料上写备课要点,取长补短。领导看不到,非要手写教案。

如果老师想写一节很详细的教案,没有一两节课是不行的。以语文为例,教案开头要写三维目标,要写课时数,教学准备,教学方法。然后在教学过程中要体现三维目标,这就像做课堂实录一样,老师讲什么学生会回答什么都要写下来。最后还要附板书设计,教学总结布置作业,还有一个教学反思,一两句话还不行,必须写上几十个或是上百字才算。

羡慕别人家的校长:有病就看,不打卡不坐班,不写教案

所以老师为了应付学校检查,一般都是找一本教学参考来抄,抄完就摆一边根本不看。还有一些老师就像我一样,实在没有时间抄就不管它了,你想扣钱就扣钱吧!每年都给学校提意见,老师只要不评职称,就不要写教案,就像柏校长要求的,每人一学期写几个精品教案,在组里交流使用。更何况现在网络方便,能找到许多名师的教案,拿过来参考又省时又省力,何乐而不为呢?

很多人不了解老师的工作性质,认为老师一天两三节课,一本书一只粉笔,能有多累?天天哭喊着累,工资少,怎么不辞职呢?和有这样见识的人不用去辩解,因为他们不了解,总是带着有色眼镜看老师这一职业,但是作为教育部门,学校领导,应该理解老师的辛苦,多给老师减负,而不是喊喊口号。希望像柏继明这样的校长能多一些再多一些!

以上是个人观点,不喜勿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