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元吉射術精湛,為何3箭沒能射中李世民?

楞香媽咪


我來。

玄武門事變中有一件奇事,武功高手兼神箭手李元吉和李建成進了玄武門到了臨湖殿附近,忽然樹林中竄出了李世民尉遲恭等全副武裝的九人,李建成二話沒說拔馬就跑,李元吉毫不猶豫彎弓搭箭,對著李世民連射三箭,沒想到“再三不彀”。彀通夠,也就是沒夠著。李元吉不是菜鳥,終日彎弓射箭舞槍弄棒打熬力氣,不貪女色不戀紅塵,把府中美人都武裝起來互相攻擊,喜歡射殺移動目標而且久經戰陣,打過惡仗狠仗無數,很顯然射箭對他而言就是小菜一碟。可他為啥連射三箭卻沒有射中呢。三個原因。

第一,離得遠。李元吉看見李世民就跑,李世民打馬就追,三人越離越遠,李元吉彎弓搭箭射向李世民,奈何已出射程之外,所以連射三箭沒到李世民跟前。孔子說過,射箭不在於你能不能射穿靶心,而在於能不能射中目標。也就是說準頭比力道更重要。可是現在李元吉準頭有了,力道卻差點,因為距離太遠了。但是隨後李世民為啥能一箭射死李建成,因為李世民用的是加強弓,力道大,所以射程遠。

第二,太緊張。李建成和李元吉對於遭遇李世民伏擊毫無思想準備,兩人優哉遊哉有說有笑,準備到了太極殿和李淵一舉拿下李世民,畢全功於一役,所以特別放鬆,毫無警惕。現在突然看見李世民一行九人全副武裝衝了出來,立馬嚇的懵逼了,下意識第一反應就是跑,李元吉畢竟練過,所以還能邊跑邊射箭,可惜由於太緊張,胳膊無力,連射三箭連李世民的邊都摸不著。

第三,看到了太陽。李建成等人進了玄武門去太極殿,正好面向東方。李世民等人出現後,一輪紅日冉冉升起,放出萬道金光,在李世民頭頂耀眼奪目,李建成李元吉二人逆光而行,晃得睜不開眼,立馬喪失鬥志,唯一反應只能是趕緊跑,跑到有利地形再組織戰鬥。李元吉慌亂之中連射三箭,可是他連李世民在那個位置都不知道,純粹是閉著眼睛瞎射,所以連李世民的邊都挨不著。等他反應過來後,李建成已經被射死了,但他也看清了李世民的位置,拍馬持槍衝了上來,結果被李世民小弟將馬射死,只好徒步往前衝,追到李世民身邊時已成赤手空拳,於是奪掉李世民弓弦差點將李世民勒死,卻被尉遲恭上來砍死了。


唐風宋月


太子準備在玄武門殺李世民,這根本就是誣陷。李世民就算他得到消息,他也不可能把李建成手下全部收買。難道太子手下那批人都是傻子嗎,見錢眼開。或者是一群豬,被反包圍也不知道

更重要的是太子根本不會在皇宮門口殺親弟弟,就算殺也是暗殺,不能落人口實。只要李世民不謀反,太子早晚是皇帝。太子沒必要冒險惹父皇發怒。骨肉相殘這一條罪,就可以把他太子廢除。

但李世民卻可以這樣做,因為李世民殺了兄弟全家,已經沒有人可以爭奪他的皇位,他又手握兵權,這已經是謀權篡位。他也不用顧及父皇,因為他會盡快逼父皇退位。

李世民殺了兄弟全家。這是被萬世唾罵的,所以李世民要編一個理由是太子先殺我,我才反抗的。


達o芬奇密碼


齊王李元吉的射箭水平如何,史書並沒有直接記載,但記載了李元吉說的一句話:“我寧可三日不食,不可一日不獵。”一個為了打獵廢寢忘食的人,箭術想必也不會差。

玄武門之變當天,為什麼他射了三箭都沒有射中李世民呢?因為當時他太緊張了。六月初四日,他與太子李建成一起入宮拜見父皇,走到臨湖殿時,突然發現了秦王的伏兵,於是拔腿就跑,見狀,李世民立即帶人追趕。一方以逸待勞,另一方中了埋伏,有性命之憂,李元吉緊張的不得了,射箭慌張,縷縷不中。危急時刻,已經無法正常發揮了。


高成兒


關於這一段記載,《舊唐書》和《新唐書》的說法差不多,大體的過程是:武德九年的六月四日,李建成和李元吉一起進入皇宮,在臨湖殿發現情況異常,“即回馬,將東歸宮府。太宗隨而呼之,元吉馬上張弓,再三不彀。太宗乃射之,建成應弦而斃,元吉中流矢而走,尉遲敬德殺之。”

問題中提到的三箭不中,《舊唐書》的說法是“再三不彀”。

“彀”的意思,一是拉弓、張弓。二是通“夠”,達到。三是箭靶,目標。

《舊唐書》中說李元吉在馬背上張弓要射李世民,結果“再三不彀”。這裡的“不彀”的含義,可能是射偏了,也可能在射到李世民之前,箭就落地了。

那麼,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

李元吉這個人比較好鬥,小名三胡,喜歡習武打獵,也曾經四處征戰。他曾經和尉遲敬德比武,結果輸掉,但他的武藝起碼在李世民之上。至於他的射術,文獻中沒有特別提及,應該也不輸李世民,而且此時他才二十四,正是好年紀。

政變那天,他的反常表現,我們可以從以下幾點來考慮。

第一,整個玄武門政變當中,李世民是主動出擊的一方,事先經過周密的設計和準備。李建成和李元吉事先毫無察覺,倉促應戰。雙方一個在明處,一個在暗處,建成和元吉一開始就失了先手。

第二,建成、元吉發現異常,第一個動作是儘快逃離此地,儘快去和自己的人馬會合。此時,如果李世民僅僅在後面追趕、喊叫,沒有實質性的威脅,李元吉不會回頭去射他,因為這樣會影響他逃離的速度。

第三,如果我們把新舊《唐書》中的那一段記載的順序調整一下,變成這樣:“太宗乃射之,建成應弦而斃,元吉中流矢而走,將東歸宮府,太宗隨而呼之,元吉馬上張弓,再三不彀。”

也許,這才是真實的經過:李世民伏擊兩兄弟,暗放冷箭,建成中箭而亡,元吉負傷逃走,中途幾次射箭反擊,但因為身上帶傷,根本拉不滿弓,自然影響射擊的精度和射程。

如此一來,一切就都很好解釋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