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成有沒有策劃昆明池計劃?

江山壹統


我談談我的看法。我認為,昆明池計劃是確實存在的。

一、史書對昆明池計劃的記載

昆明池計劃自從司馬光編寫《資治通鑑》開始,就成了一樁公案。

實際上,此事原本沒有那麼複雜,《舊唐書》對此有明確的記載。

武德九年(626)五月太白經天事件發生後,李淵對李世民的態度發生驟變,不再堅持以前的制衡政策,轉而準備處置李世民。李淵態度的這種微妙變化,被李建成和李元吉及時掌握,於是,他們利用當時突厥鬱射設部圍困烏城的機會,由李建成提議李元吉率軍增援烏城,趁機抽調秦王府骨幹秦叔寶、尉遲敬德、程知節、段志玄以及大批秦王府精銳,同時開始大規模罷黜李世民的親信,包括房玄齡和杜如晦在內的大批李世民心腹被逐出秦王府。

然後,李元吉公開向李淵建議殺掉李世民,李淵的反應是,“高祖不對”,即李淵既沒有同意,也沒有反對。

在得到了李淵的默許的情況下,李建成和李元吉策劃了昆明池計劃:

建成謂元吉曰:"既得秦王精兵,統數萬之眾,吾與秦王至昆明池,於彼宴別,令壯士拉之於幕下,因雲暴卒,主上諒無不信。吾當使人進說,令付吾國務。正位已後,以汝為太弟。敬德等既入汝手,一時坑之,孰敢不服?"

這個計劃包括兩部分,一是在昆明池餞行時,派出刺客殺死李世民;二是由李元吉在軍中殺掉尉遲敬德等秦王府鐵桿。

該計劃被李世民安插在李建成身邊的率更丞王晊獲悉,並密報李世民。

此事《舊唐書》記載非常詳細,《新唐書》也全盤採納,原本沒有任何問題。但是,司馬光在編寫《資治通鑑》時卻提出了質疑。

二、司馬光的質疑

司馬光對昆明池計劃提出質疑,其實是沒有任何史料依據的,他只是從邏輯上進行了分析。具體寫在《通鑑考異》中:

按建成前鴆秦王,高祖已知之。今若明使壯士拉殺而欺雲暴卒,高祖豈有肯信之理!此說殆同兒戲。

司馬光說的是否有道理呢?如果僅僅孤立的來看,司馬光的分析不無道理。暴卒的說法,確實太過兒戲。但是,如果綜合武德九年(626)五六月間情況來看,暴卒的說法就不兒戲了。

當時,李淵已經非常的猜忌李世民了,李元吉當著李淵的面說要殺李世民,李淵不也沒有反對嗎?六月初三(玄武門之變前一天),李淵召見李世民,把“太白見秦分,秦王當有天下”的天象告訴了李世民,其意圖不就是讓李世民自裁嗎?因此,所謂“暴卒”,只不過是形式上給李淵一個說法而已,從李淵當時的態度來看,他是不會深究的。

此外,就算李淵深究查明瞭真相又能如何?如果李世民一死,則李淵的嫡子只剩下李建成和李元吉了,這兩位又是一夥的,手上都沾著血呢,李淵能如何,把這兩位也殺了?那他的皇位傳給誰呢?

別說李建成還給出了一個“暴卒”的說法,就算李建成一句話不說,李淵又能如何?李淵除了認可這一結果,別無他法。

因此,司馬光對昆明池計劃的懷疑,是站不住腳的,可能司馬光自己也意識到這個問題,所以,他並沒有完全推翻昆明池計劃,只是改成了由王晊的口中說出,“率更丞王晊密告世民曰”,意思是,這個計劃的內容只是王晊說的,其內容是否完全可信,司馬光就不保證了。

三、相關史料佐證

史書除了對昆明池計劃的直接記載外,是否有其他相關記載可以佐證昆明池計劃呢?我認為是有的。

(一)大規模罷黜秦王府僚屬

根據兩唐書和資治通鑑記載,玄武門之變前夕,房玄齡、杜如晦、程知節等秦王府心腹被調出秦王府。對此存在不同的解讀,有人認為這就是昆明池計劃的一部分,李建成和李元吉攛掇李淵下令調散李世民心腹,以便他們對李世民下手,也有人認為,這只是控制和削弱李世民勢力的一般手段,未必代表要對李世民下殺手。

但是,程知節在被調任康州刺史的時候,對李世民說了一句話,“大王股肱羽翼盡矣,身何能久”,如果只是調走了房玄齡、杜如晦、程知節等幾個人,程知節為什麼要說“大王股肱羽翼盡矣”呢?當時除了這幾位骨幹人物,是否還調走了其他的人呢?

《許洛仁墓誌》給了我們答案,許洛仁也是李世民的心腹,只不過當時官職不高,根據他的墓誌記載,就在武德九年(626),許洛仁連同秦王府其他僚屬共計60餘人,突然被一次性罷黜:

既而妖發前口,口口口口,公與口口口口口等六十口人口口口口將口莫口口公事去官,於時,武德之九年也。

也就是說,當時,朝廷正在大規模的、批量的罷免秦王府幕僚,可見程知節所說的“大王股肱羽翼盡矣”,絕不是虛張聲勢,而是實際情況。

試想,如果只是一般性的削弱李世民,何必如此大動干戈,把秦王府僚屬罷免乾淨呢?如此大規模罷免,顯然是為後面昆明池計劃做準備。

(二)李世民向李淵密奏

六月初三,李淵召見李世民,原本是想對李世民下手的,沒成想,李世民突然向李淵密奏了一些情況,打亂了李淵的部署。李世民密奏的內容,史書明確記載的是李建成淫亂後宮,但是,李世民還說了一段話:

臣於兄弟無絲毫負,今欲殺臣,似為世充、建德報仇。

可見,李世民認定是李建成和李元吉要殺他。請注意,昆明池計劃的殺人部分,李淵是不知道的(李淵知道的只是調散僚屬),如果李世民只是向李淵密奏李建成淫亂後宮,則不會引出“今欲殺臣”的話,可見,當時李世民必然還說了李建成要殺他的事情,而這個事情,指的就是昆明池計劃。

(三)李淵召集宰相

六月初四,玄武門之變當天,李淵原本是要討論李建成的事情,當時,李淵召集了他所有的宰相:裴寂、蕭瑀、陳叔達、封倫(封德彝)、宇文士及。

試想,如果只是討論李建成淫亂後宮的事情,沒必要召集全體宰相,畢竟這不是什麼光彩的事情。因此,李淵召集宰相,必然還要討論別的事情,結合前一天李世民密奏的內容,應該就是討論昆明池計劃。經歷了六月初三李世民密奏後,李淵對李建成和李世民的態度再次發生變化,他顯然又不想對李世民下手了,他召集宰相,必然是要叫停昆明池計劃,處分相關人員,並重新對李建成和李世民作出安排。

(四)李建成和李元吉整備軍隊

面對李淵的召見,李元吉建議不去,他對李建成說,“宜勒宮府兵,託疾不朝,以觀形勢”。當時,張婕妤只是把李世民密奏李建成淫亂後宮的事情通報給了李建成,並未提及昆明池計劃。試想,如果根本不存在昆明池計劃,則面對淫亂後宮這一事件,哪裡用得著整備東宮和齊府的部隊?李建成回答李元吉說,”兵備已嚴,當與弟入參,自問消息“。如果沒有昆明池計劃,只是就淫亂後宮作出說明,用得著”兵備“嗎?

李建成和李元吉反覆強調整備部隊,充分說明,他們當時確實有昆明池計劃,部隊都已經準備好了。

通過以上分析,我認為,昆明池計劃,史有明載,又有其他史料作為佐證,這一計劃是實際存在的。

以上是我的一點簡單分析,歡迎大家討論。

如對唐朝歷史感興趣,請關注我,繼續深入討論。


詳侃歷史


武德九年,六月一日,突厥頡利可汗給李淵送來了一份“驚喜”:五萬突厥鐵騎突然穿越了大漠,兵鋒直指大唐邊陲重鎮烏城。這烏城大唐北部邊疆的防線要塞,可不容突厥人任意攻破。

第二天的早朝,太子李建成向唐王李淵自動提出,由齊王李元吉親率唐朝大軍北方痛擊突厥軍隊,唐王李淵還在沉吟之際,齊王李元吉又站了出來,極力贊同李建成的提議。並且闡述突厥五萬大軍不容輕視,為防邊疆有任何閃失,向朝廷申請抽調秦王府的尉遲敬德、秦叔寶、等有豐富經驗的大將跟隨自己一起出徵。像帶兵打仗這種粗活,平時都是由秦王李世民出馬的,如今難得一見太子和齊王如此豪氣干雲,李淵不禁龍顏大悅,一連說了好幾聲好,答應了李元吉的出戰請求。



(李建成劇照)

李建成的昆明池計劃和“二五仔”王晊

據《資治通鑑》記載:太子李建成性情鬆緩惰慢,喜歡飲酒,貪戀女色;齊王李元吉常有過錯,二人均不受高祖寵愛。建成心中不安,於是與元吉共同謀劃謀害李世民。

征討突厥是事實,其實李建成李元吉還有另外一個目的,那就是藉助這次機會,先將秦王天策府的精兵猛將先抽調,讓李世民這個秦王后園空虛,在昆明池將李世民擊殺。本來這是一個完美的計劃,但是此消息被李世民安插在東宮的眼線得知了,並報告給了李世民。這個眼線就是王晊,他一早就被李世民收買了,堪稱唐史上最成功的“二五仔” ,因為他成功阻止了昆明池計劃的實施,也成功幫李世民實現了他的帝王之夢。

(李世民劇照)

在得知昆明他陽謀後,李世民還在猶豫不決,尉遲恭說:“作為人之常情,有誰能夠捨得去死!現在大家誓死侍奉大王,這是上天所授。禍事馬上就要發生,大王卻仍舊神態自若,毫不擔憂。即使大王把自己看輕,又怎麼對得起宗廟社稷呢!

正是王晊的通風報訊,使得李世民得知太子李建成、齊王李元吉的陰謀。李世民馬上將這個消息告訴長孫無忌等手下幕僚,並和他們一起商量對策,在尉遲恭等大將的極力勸說下,最後李世民決定先下手為強,發動玄武門之變。

玄武門之變

公元626年7月2日,李世民率領長孫無忌、尉遲恭、侯君集、張公謹等人入朝,並在玄武門埋下伏兵。 李建成、李元吉此時受李淵召見也將會入宮。二人不知底細一路騎馬前行,待到達玄武門時,李建成、李元吉察覺到了某種危機,嚇得立即掉轉馬頭,準備逃去。

(玄武門李世民箭射李元吉)

這時逃也沒用了,背後傳來李世民和一眾人的大聲吶喊,李元吉心慌之下一連三次引弓搭箭都沒有射中李世民,一會兒尉遲恭帶領騎兵相繼趕到,陷入包圍圈的李建成和李元吉相繼被亂箭射死。李建成的部下、翊衛車騎將軍馮立隨後趕到,得知太子之死自己難辭其咎,便與副護軍薛萬徹率領東宮和齊王府的精銳兵馬準備討伐逆賊,此時卻見尉遲恭已經提著建成和元吉的首級在陳前示眾,東宮和齊王府的兵馬人心盡失,隨後便迅速潰散。玄武門政變,以秦王李世民的勝利而告終。

結語:李建成,嚴格來說應該是李元吉最先提出,最後是策劃了“昆明池計劃”的,誰知道李世民早在東官之中佈下王晊這個“靈魂”眼線,讓他早一步知道了昆明池計劃,更逼迫李世民先一步發動了“玄武門之變”,讓“昆明池計劃”最終未能得以實施。不得不感嘆,李世民命真好!


小刀刀說史


我是百年無事,我來回答吧。公元626年6月4日夜,長安城皇宮,玄武門,一場精心策劃的屠殺在親兄弟間展開。

是什麼原因讓李世民不顧一切殺掉太子長兄李建成和弟弟李元吉呢?

今天,我們就來看看玄武門之變的導火索——昆明池計劃。

一、昆明池的歷史和位置

公元前120年,昆明池始建於漢武帝時期,“元狩三年夏,大旱。是歲,發天下故吏伐棘上林,穿昆明池”。昆明池修建的原因最初是為了抗旱蓄水,因為它直接關係到長安城的用水問題。

後來,出於軍事的目的,為了訓練士兵水戰以便征服南方,昆明池有過幾次修浚,岸上也建立了一些配套設施。

昆明池大體位於現在西安市長安區南豐村、石匣村附近。

二、水深火熱的皇位之爭是昆明池計劃形成的原因

唐朝開始建立時,就確立了李建成的太子之位。

隨著李世民在為唐朝建功立業的過程不斷深入,他立下了赫赫戰功。皇帝李淵為了表彰李世民的巨大軍功,已經封無可封的他,甚至“首創”天策上將的名號冊封李世民,讓李世民負責唐朝對內外的軍事作戰。

對於李世民來說,冊封為天策上將後,就成為了唐朝名義上的第三號實權人物,得到了合法性保障。

對於李建成來說,功勳卓著的李世民已經嚴重的影響到了自己的地位。

李建成警惕李世民是有一定的道理的。要人,秦王府有著一幫人給李世民出謀劃策;要兵,李世民在征戰四方的時候形成了自己的軍事集團。多年來的赫赫戰功讓李世民在朝廷裡面號召力十足。

武德五年,河北發生叛亂需要派兵征討。

往常這些打仗的事都是李世民來做的。但是,為了對抗勢力日益強盛的李世民,也為了建立軍功,魏徵建議李建成率兵出戰。這一戰雖然贏了,但是兩兄弟的矛盾也逐漸公開化。

為了分化秦王府,太子李建成想通過賄賂大量的金銀財寶買通李世民的軍事幹將尉遲敬德。尉遲敬德不吃這一套,李建成就誣告他讓他判了個死罪。後來,在李世民的力保之下尉遲敬德才得以活命。

但是李建成依然不死心,他就改變主意企圖把李世民的另一個軍事幹將程咬金調離長安城。程咬金稱病不去,他對李世民說:“你的人都要被李建成搞完了,如果我們都倒了,以後誰來保護你呢”?

由此,李世民開始對李建成產生痛下殺手的想法,可是決心遲遲未定。

三、昆明池計劃產生的因素

李建成集團謀害李世民的想法由來已久。

《資治通鑑》記載“初,齊王元吉勸太子建成除秦王世民,曰:‘當為兄手刃之’”。《舊唐書》稱李元吉“待至宮中,當興精兵襲(李世民)取之”。

武德九年,突厥入侵,這是一個削弱李世民集團的難得機會。

李建成極力推薦李元吉帶兵出征,趁此機會把秦王府驍勇善戰的軍事幹將帶走,然後隨便找個由頭,在外面幹掉李世民的人,畢竟“天高皇帝遠”、“將在外君令有所不受”。

甚至,李建成等人更大膽,計劃在昆明池的送行宴會上殺死李世民一夥人。

這就是讓李世民下決心發動玄武門之變的李建成昆明池計劃。

四、昆明池計劃因玄武門之變胎死腹中

李世民之前策反成功的時任太子率更丞的王晊,及時告發了李建成和李元吉欲在昆明池殺害李世民的陰謀,促成了玄武門之變,也導致昆明池計劃胎死腹中。

李世民把房玄齡、杜如晦等人秘密召回秦王府策劃如何先下手為強。

他們決定向李淵密奏二事:一是李建成“淫亂後宮”,二是攤牌說李建成和李元吉密謀害我。

李淵中計,要求這三個人進宮對質,把問題講清楚。

李世民知道事情正按自己的預料的方向發展,早早帶人到李建成的必經之路玄武門埋伏。守衛玄武門的將領本來是跟李建成的,但是也被買通了。

等到目標人物到達玄武門,身經百戰的李世民一箭就射死了太子李建成,李元吉也被尉遲敬德殺死。

由於李建成和李元吉已死,昆明池計劃還未執行就胎死腹中了。

玄門之變後第三天,李淵下詔立李世民為皇太子,兩個月後李淵正式退位,由李世民當了皇帝,天下大定。

由於李世民登基後可能存在篡改歷史的可能,所以史學界上對於昆明池之變的真實性抱有懷疑態度,但是無論如何,皇位之爭是極其殘酷的,這一點從後來李世民把李建成和李元吉的兒子都殺光了就可以看出來。

李建成死時38歲,他的5個兒子安陸王承道、河東王承德、武安王承訓、汝南王承明、鉅鹿王承義並坐誅,而李元吉死時年僅歲24歲,他的 5個兒子梁郡王承業、漁陽王承鸞、普安王承獎、江夏王承裕、義陽王承度也都被誅。

要知道,死的這些可是孩子。

所以說,皇位鬥爭極其殘酷,李建成真的發動昆明池計劃謀害李世民也不足為奇。


百年無事


唐朝建立後,李淵就得一直為兒子們頭痛:三個兒子分成兩派,天天明爭暗鬥。李淵還算是一個好父親,維護好太子地位的同時,還很照顧秦王,兩派勢力雖然爭鬥,但還不至於魚死網破的地步。

李淵對李世民的態度發生根本轉變,是在武德九年(626)五月,發生了太白經天事件。當時發展觀察天像的太使吏對李淵說太白星出現在秦地,暗指秦王將得到天下。這犯了李淵的大忌,決定要削弱李世民的實力。

李建成和李元吉利用這一機會,勸說李淵誅殺李世民,李淵沒有表態。於是,李建成與李元吉密謀策劃了昆明池兵變計劃。

昆明池兵變計劃是利用李元吉率軍增援烏城的時機,李建成邀請李世民一同到昆明池為李元吉餞行,趁機殺掉李世民。事成後,就向李淵報告說李世民暴卒。

在這之前,李元吉先將秦王府眾將領尉遲敬德等人調入軍中,準備隨同出征。當他們知道李世民死後,必然作反,趁機將其全部坑殺,達到肅清李世民的黨羽的目的。

日後李建成登基,答應立李元吉為皇太弟。

昆明池計劃雖然嚴密,但是李世民也不是吃素的,他早就安插了線人在李建成和李元吉的身邊,萬不得已不現身的高級間諜。東宮官員率更丞王晊得知後,秘密通知了李世民。

李世民識破了昆明池計劃,被迫發動玄武門事變。


不娛而樂


從大唐創業起居注看,李建成並不像新舊唐書所說的那麼沒有戰績,他有河東招募人才,有攻略西河,取霍邑,拒潼關,攻克長安打退突厥等功勞,宗法制度論,李淵當上皇帝,論嫡論長,李建成是太子不二人選,但事情壞在他還有一位戰功彪柄的二弟李世民,功高震主,不甘人下,對太子位虎視眈眈,二人明爭暗鬥多年,武德七年624年,楊文幹事件發生後,李淵以屬官讓兄弟不睦流放了東宮的太子中舍人王珪、太子衛率韋挺和秦王府幕僚杜淹。


至此太子秦王之爭已呈白熱化與明面化,其中發生了李世民中毒、胡馬害命,太子元吉進讒,太白經天等事,虛虛實實爾虞吾詐,兩派鬥得不亦樂乎,朝中文武也分兩邊站定,互為主子出力。(今日頭條南方鵬首發)在楊文幹事件後,李淵的態度逐漸明朗,大方向上支持太子,但盡力保護李世民。從楊文幹事件只貶下屬可見和稀泥之心,而後來的事明顯偏向李建成。玄武門之變前夕就發生了一件大事。

當年的9月,突厥的鬱射設統率軍隊到達黃河南岸圍攻烏城,李建成推薦齊王李元吉代替李世民率軍隊抵抗突厥,命令秦王府的猛將秦叔寶、尉遲敬德、程知節等一起出發抗敵,又從秦王府中挑選精兵,還在李淵面前誣陷杜如晦、房玄齡,將他們趕回了家。(今日頭條南方鵬首發)李淵一一聽從,從這些事可以看出,李淵是站在太子一邊,畢竟國家大事含糊不得,而對房杜的處理,明顯可見太平漸傾。《舊唐書杜如晦傳》“(認為)秦王府中所可憚者,唯杜如晦與房玄齡耳,因譖之於高祖,乃與玄齡同被斥逐”。


在這種形勢下,李建成似乎不必多此一舉在昆明池餞行時殺李世民,按釜底抽薪這種思路走下去,李世民不久就會被架空,急的應該是秦王而不應該是太子。(今日頭條南方鵬首發)李建成策劃昆明池事變出自舊唐書和資治通鑑。說建成元吉打算在李元吉出兵打突厥時,在昆明池餞行時殺死李世民,一了百了。然後欺騙李淵說,李世民是暴病死亡,從而達到目的。“率更丞王晊密告世民曰:太子語齊王:‘今汝得秦王驍將精兵,擁數萬之眾,吾與秦王餞汝於昆明池,使壯士拉殺之於幕下,奏雲暴卒,主上宜無不信”。 率更丞是太子率更令的副手,秩四百石,從七品以上官員。


這個說法連司馬光也懷疑說,之前有毒酒等事件,如果世民猝死,李淵豈會不懷疑,何況大庭廣眾,如何做得隱蔽?王晊告密還說要把尉遲敬德等心腹坑殺“吾當使人進說,令授吾國事。敬德等既入汝手,宜悉坑之,孰敢不服”,這又不大合理,如果秦王府屬下盡殺,誰來保衛唐家天下,龍頭既死,應該招攬他們才對,謀事豈能像小孩子。何況,如此大事,一個從七品官員哪有機會聽到?在目前大佔贏面的情況下,以李建成的性格,完全不必來這一招。這更像是李世民要發動政變而激勵人心,取得大義名份的說辭。


南方鵬


李建成和元吉走的很近,絕對是有參與的,昆明池宴會,到後面的宣武門兵變


一起闖江湖


事實上李淵這三兒子都很優秀。李建成跟李元霸規劃安排不得不說還是很周密的。想的了殺掉李世民後李世民的幕僚手下會為李世民報仇或者為了不被清理而鋌而走險。但是李世民明顯更能夠得到手下的擁護,跟民心。後來覺得自己弒兄對自己的名聲跟民心影響很大,都能對史書動手,足夠腹黑。還是很合格的領導人


鬼手46376656


毋庸置疑,唐太宗一生文治武功,堪稱千古一帝。但是呢,他有一個永遠也洗不掉的汙點:發動了玄武門政變,誅兄殺弟,迫父退位。

對於這個汙點,有些學者認為這並不把罪惡都歸咎於李世民。 他說:“這跟李世民不友不孝無關,專制政體病毒一旦發作,就是如此殘酷野蠻,人在其中,身不由己,宮廷內不就是弱肉強食虎口。的確,現在我們讀史,不難發現其中的血腥和殘酷。 比如,《資治通鑑》卷一百九十一就記載有多起李建成、李元吉欲在暗中加害李世民的記錄。

一、李元吉曾對李建成直言要除李世民,說:“當為兄手刃之!”他是這麼說的,也真是這麼幹的。某天,李世民跟隨李淵前往李元吉府第,李元吉就安排了護軍宇文寶埋伏在寢室裡面,差點就刺殺了李世民。

二、李淵在京城南面設場圍獵,太子李建成、秦王李世民和齊王李元吉都隨同參與。李淵讓他們騎馬射獵,互角勝負。李建成有一匹胡馬,膘肥體壯,但有尥蹶子的毛病,李建成假惺惺地將這匹胡馬交給李世民說:“此馬甚駿,能超數丈澗,弟善騎,試乘之。”李世民騎上追逐野鹿,在高速奔跑中,胡馬忽然尥起後蹶,所幸李世民見機得快,早早飛身落地,躲過了災難。

三、李建成通過後宮嬪妃向李淵誣陷李世民說:“秦王自言,我有天命,方為天下主,豈有浪死!”李淵怒不可遏,差點拿李世民下法司案驗。

四、李元吉通過誣告秦王府車騎將軍張亮謀圖不軌,意欲牽引出李世民,但張亮是個硬漢子,愣了頂住了拷問。

五、李建成夜召李世民,飲酒而鴆之,當時,李世民暴心痛,吐血數升。 …… 當然,最讓人聳然動容的是一個所謂的“昆明池政變”。

關於這個政變的陰謀,《舊唐書巢王元吉傳》是這樣記的:建成謂元吉曰:“既得秦王精兵,統數萬之眾,吾與秦王至昆明池,於彼宴別,令壯士拉之於幕下,因雲暴卒,主上諒無不信。吾當使人進說,令付吾國務。正位以後,以汝為太弟。敬德等既入汝手,一時坑之,孰敢不服?!”率更丞王晊聞其謀,密告太宗。 即突厥人進侵,李元吉自告奮勇,領兵出擊,他向李淵要過了李世民的精兵部將,認為已斷李世民羽翼,自己又統領有數萬兵馬,有恃無恐。於是和李建成密謀,準備以為餞行為名,拉李世民到昆明池宴飲,彼時,讓埋伏在帷幕後的勇士將李世民一舉擊殺。李建成認為,到時候就向李淵解釋說李世民是暴病死去的,諒李淵不會不信。他鼓動李元吉說,我再派人勸說父皇,要他把朝政交給我。登位以後,就立你為皇太弟。尉遲敬德等人已經落到你的手中,一併活埋掉,誰敢不服?哪料,這番密謀被率率更丞王晊全部聽在耳裡,飛報給了李世民。 但是,這個陰謀,關係重大。司馬光感到有些難以置信,他在《資治通鑑考異》中說:“建成等前鴆秦王,高祖已知之。今若明使壯士拉殺而欺雲暴卒,高祖豈有肯信之理?此說殆同兒戲。……事之虛實皆未可知,所謂疑以傳疑也。” 基於這種理解,司馬光在編纂《資治通鑑》時,基本照抄了錄李建成對李元吉的話,但卻是通過王晊向李世民告密的方式來轉述的,至於真假,就交由讀者自己判斷了。 司馬光作為一個大史學家,既然明確提出了自己的懷疑,肯定會影響到《資治通鑑》的絕大部分讀者。 讀者都會認為,玄武門事變後,李世民成為了勝利者,後來登位,已掌握了絕對的話語權,那麼,肯定會炮製出一系列無中生有的事件,把自己打扮成一個受害者,為給自己發起的玄武門行動披上一件正義的外衣。 大家不但懷疑所謂的“昆明池政變陰謀”根本不存在,甚至那些胡馬尥蹶、飲酒鴆殺、後宮構陷等等事件,全是李世民指使史官偽造出來的。 人們給出的理由似乎很充分:李建成已經是皇太子、國家的儲君,帝國未來的接班人了,只要李淵蹬腿嚥氣,江山就是他的了,他哪犯得著惹是生非、處處設計謀殺李世民?! 正常情況下,這種推理、這種邏輯是非常有道理。 問題是,大唐開國,李世民的功勞太大了,所謂功高震主,已經嚴重威脅到李建成的太子地位了,要說李建成完全沒一點感受,肯定是假的。 即任何人,坐在李建成的位置上,都不可能無視李世民的存在。 那麼,為了清除掉來自李世民的威脅,就必須作出壯士斷腕的手段。 這也就是柏楊所說的“專制政體病毒”了,該病毒一旦發作,就必定產生“不是你死、就是我亡”的嚴峻形勢。 君不見,後世的清康熙朝太子胤礽,兩立兩廢,兩次在太子位期間,形勢所迫,身不由己,不但有手足相殘之念,還鋌而走險,想發起宮廷政變,誅殺康熙,搶班奪權。 所以,說“你都已經是太子了,未來的皇位就是你的了,還爭什麼爭”之類言論的人,只能說,見識太少了。 當然,司馬光的懷疑,並不出於此。 司馬光是覺得,先前李建成已有過一次鴆殺李世民失敗的案例,如果在昆明池設鴻門宴刺殺掉了李世民,回頭又向李淵撒謊說是李世民患病暴卒,則一定騙不了李淵,所以,“此說殆同兒戲”。 司馬光僅僅根據李淵“事後”不會相信“李世民患病暴卒”,從而就懷疑“昆明池政變陰謀”的存在性,其這一推斷讓人啞然失笑。 我們來看,玄武門事變,李建成和李元吉已經斃命,李世民“使尉遲敬德入宿衛”,尉遲敬德擐甲持矛,直奔李淵正在泛舟的海池。李淵大吃一驚,問:“今日亂者誰邪?卿來此何為?”尉遲敬德聲若洪鐘地對答:“秦王以太子、齊王作亂,舉兵誅之,恐驚動陛下,遣臣宿衛。”——諸位想想看,李淵是否相信尉遲敬德的回答呢?但是,事已至此,不相信又能如何? 同樣道理,如果李建成的“昆明池政變”成功,他向李淵彙報“秦王已經患病暴卒”,李淵又能說什麼呢?估計還是他在聽了尉遲敬德對答後發出的那一聲嘆息:“不圖今日乃見此事,當如之何?” 所以,一旦政變已經成為既定事實,李淵的“信”與“不信”,已不重要了。 只能說,司馬光老爺子,太迂腐了。 當然,也不能以“司馬光的懷疑有沒有道理”,從而得出“昆明池政變密謀”一定存在的結論。 “昆明池政變密謀”的存在,是從很多地方找得到依據的。 比如,李建成和李元吉在入朝前,李元吉有一種不祥預感,認為李世民可能會有什麼非常舉動,勸李建成集結軍隊、靜觀其變。李建成自信滿滿地回答說:“兵備已嚴,當與弟入參,自問消息。” 看看,“兵備已嚴”——李元吉勸李建成之前,李建成未必想到李世民會在該日採取行動,那他的“兵備已嚴”,我們不應該理解為被動的“防”,而是主動的“擊”,即是為“昆明池政變”作了周密的準備了。 實際上,李建成說的“兵備已嚴”也並非虛言,當李世民甫一發難,東宮和齊王府將領的兵馬立刻殺到了現場,反應速度之快,出人意料。所幸李世民的部將張公瑾及時關閉了宮門,這才化險為夷。 還有,《資治通鑑》記:玄武門政變結束,李世民成了勝利者,讓人帶來李建成的洗馬官魏徵,生氣地責問道:“汝何為離間我兄弟?!”魏徵舉止自若,從容作答:“先太子早從徵言,必無今日之禍。”魏徵這話是什麼意思?他在感嘆:如果太子早一點聽從我的建議,提前行動,他就不會落到這個下場了。 顯然,魏徵是痛心於李建成的“行動”開展得太晚了。 有多晚呢? “昆明池政變密謀”就發生在玄武門之變的幾天前啊! 種種跡象表明,“昆明池政變密謀”,還真不是李世民指使史官捏造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