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有人說李元吉使得一手好箭法,卻3箭都沒射中李世民,你怎麼看?

朱秀媚


李元吉是唐高祖李淵的第四子,李世民的四弟。他和哥哥太子李建成結成同盟,試圖除掉二哥李世民。二人商議好,假借突厥侵略,把李世民身邊的得力干將比如尉遲恭,程咬金,秦瓊等調往前線,隨後安排人刺殺李世民。



▲李世民

二人陰謀被太子的手下王晊密報了李世民,原來李世民早已買通了東宮一些低級將領,除了他還有守衛玄武門城門的常何,屯守玄武門的領班敬君弘、呂世衡都成了李世民的死黨。這些人雖然不是大權在握,但在關鍵時刻能發揮內應的作用。

李世民知道消息後,急忙跑到父親李淵面前哭訴告狀,說建成和元吉淫亂後宮,我沒有做對不起他倆的事,可他們要謀害我。李淵聽後大怒道:“明日朝會當面審問,你要來和建成、元吉對質。

第二天李淵昭建成和元吉進宮,二人不知陰謀敗露欣然前往。其實李世民在眾將的安排下,早於黎明前在上朝必經之路——玄武門埋下了伏兵。當建成和元吉行至臨湖殿,也就是將近玄武門時,感覺情況不正常,二人撥馬轉頭就跑,李世民突然出現在後面追趕呼喊,李元吉張弓回頭就射,可是接連三箭都沒射中,(問題來了)李元吉可不是簡單人物,不是白面書生。史書記載:李元吉【猜鷙好兵,居邊久】。他是和李世民一樣久經沙場的人物。為什麼在關鍵時刻掉鏈子,連射三箭而不中呢?



▲李元吉

首先從元吉的心理分析,元吉和建成是由於心虛撥馬就跑,這說明二人對突變事情處理沒有經驗,為什麼要掉頭跑呢?當老爸問起來不承認不就完了嗎?即便有人對質,恐怕李淵更偏向太子。再者說了,退一步不至於是死罪吧。

史料這樣記載無形之中拔高了李世民的英雄形象。李元吉臨危不亂比之李世民查的太遠了。想當初李世民在戰場遇到過許多次突然襲擊,比如在平叛王世充的時候,被單雄信“馬踹唐營”時差點殺死。在平叛劉黑闥時,差點讓當時還沒有降唐的尉遲恭活抓。

沒有比較就沒有鑑別,這樣描寫會顯得李世民比李元吉果斷和勇猛,李世民能夠一箭射殺太子李建成,李元吉三箭都沒射中李世民,你不覺得李元吉有點窩囊嗎?

有的朋友說李元吉是做賊心虛、慌張而造成的失誤。其實雙方心理都有壓力,李世民何嘗不是“做賊心虛”呢?本來這事有老爸為他做主,然而他卻暗設埋伏。謀殺太子就是造反,李建成即是大哥又是太子,難道李世民心裡輕鬆嗎?



成功了成了“千古一帝”,假如不成功呢?恐怕李世民不敢想下去,同樣有壓力,就看你如何消解壓力,李世民能很快調整過來,李元吉就差許多了,李世民能夠正常發揮箭術,而李元吉卻不能,皆因心理素質太差。三箭而不中。這就是人與人之間的差距,這就是為什麼李世民能稱帝的原因。


秉燭讀春秋


很多人分析說李元吉當時很慌張,而且因為早上從西而來,太陽剛剛升起,比較刺眼,所以沒有射中。但實際上李元吉是從東邊來的,根本不可能受太陽影響,而且從李元吉的做法來看,一點也不慌張。實際上李元吉根本就沒有射三箭



李元吉射殺李世民經過

玄武門事件由李世民其幕僚一手策劃,以李世民密告李淵,李建成和李元吉淫亂後宮為開始。第二天,李淵召李建成和李元吉二人進宮對質。二人不知有詐,所以準備經由玄武門進宮,但李世民在玄武門早已經設下了埋伏。

當李建成、李元吉到達玄武門時,突覺有變,所以想著逃回東宮太子府。這時李世民喊住二人,但李元吉反而拈弓搭箭向李世民射了三箭,而且都沒有射中,而李世民只用一箭射死了李建成。



李世民射死李建成後,尉遲恭帶領七十餘守衛趕到,放箭射傷了李元吉,但這時李世民的馬受驚狂奔,到了一處樹林之中,被樹枝掛住。然後李元吉趕到,奪取了李世民的弓,準備勒死李世民。這時尉遲恭大聲喝止,李元吉便準備逃往武德殿尋求李淵庇護。正在逃跑的時候,尉遲恭一箭射死了李元吉。



資治通鑑中的記載

建成、元吉至臨湖殿,覺變,即跋馬東歸宮府。世民從而呼之,元吉張弓射世民,再三不彀,世民射建成,殺之。尉遲敬德將七十騎繼至,左右射元吉墜馬。世民馬逸入林下,為木枝所絓,墜不能起。元吉遽至,奪弓將扼之,敬德躍馬叱之。元吉步欲趣武德殿,敬德追射,殺之。

舊唐書中記載

建成、元吉行至臨湖殿,覺變,即回馬,將東歸宮府。太宗隨而呼之,元吉馬上張弓,再三不彀。太宗乃射之,建成應弦而斃,元吉中流矢而走,尉遲敬德殺之。

新唐書關於這一段的描述和舊唐書一致,但是舊唐書相對更加詳細,所以沒有寫新唐書。



事件分析

事件疑點

第一、為什麼李元吉連射三箭,李建成沒有一點反應,李世民為什麼要在李元吉射完三箭之後,才選擇射殺李建成?

第二、人的正常思維應該是先打威脅大的對手,對於李建成和李元吉而言,顯然是李元吉對李世民的危害更大,為什麼李世民不選擇射殺李元吉?

第三、李世民坐騎受驚之後,把李世民摔在了樹林中,為什麼這時李元吉又來搶奪李世民的弓?

第四、尉遲恭追趕元吉之時,李元吉明知李世民封鎖的玄武門,李元吉為何要跑向皇宮武德殿?



個人分析

先說李元吉慌張,這個很說不通,如果真的慌張的話,人的想法應該是一直逃跑,怎麼可能還有時間拈弓搭箭。既然在逃跑的時候射箭,那就證明李元吉有相當的心理素質。

而且史書中記載李元吉長年習武,甚至把姬妾都武裝了起來,所以功夫應當是相當的好。在當時的情況下連射三箭,即便是沒有射死李世民,也不可能一點也沒有傷到他。



再有最重要的一點,古代的弓弩和長兵器都是管制品,只有在軍隊中才能配備。雖然貴為太子、王爺也只能隨身攜帶佩劍,根本不可能隨身攜帶弓箭,除非是準備的造反,比如李世民。而後來李元吉不用自己的弓殺李世民,而奪取李世民的弓,也證明了李元吉根本沒有攜帶弓箭。

所以事實很明確,李元吉沒有攜帶弓箭入宮,也不可能對李世民連射三箭。這件事情完全是李世民編寫的。



至於李世民編寫這段歷史的原因,應該是為了向世人證明自己殺人是被迫的,是因為李建成和李元吉先動的手,是他們想要先殺掉自己,而自己屬於防衛性質反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