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劉邦在評價中比項羽低,只因為幾次戰役就將項羽消滅並建立了一個長時間的王朝?

今安在的文史情緣


說起劉邦和項羽,這是一道關乎成功與失敗,誰是英雄的問題?提問者言劉邦評分低,但,你必須承認的是劉邦贏了天下。想得天下非幾場戰役這麼輕巧,劉邦的成功和他看似平凡但又不凡的獨特人格密不可分。如果說項羽是火,那麼劉邦就是水。

仁者無敵,上善若水柔克剛

項羽是仇恨的,但是,他的仇恨過於深,以至於貫穿了自己短短二十九年的生命:項羽拔城,“所過皆滅”,這是對所有秦人的仇恨,他卻也心安理得的給了六國百姓同等待遇;新安一夜,坑殺二十萬降卒,這是對秦軍的仇恨;劫掠咸陽,焚燒阿房,這是對秦王族的仇恨。他甚至因為痛恨嬴政而廢除了中央集權和皇帝制,開了分封的歷史倒車。自己呢,既不願意做皇帝,也不想做和六國平起平坐的諸侯王。他寧可回鄉炫富,也不留在關中寶地。最後搞了一個不倫不類的西楚霸王,類似春秋時代的霸主,白白的為楚人留下了一個“沐猴而冠”的壞名聲。

相比之下,劉邦自然也不是完人,作為揭竿而起的亂世小民,在抗秦除暴的戰爭中更不可能不殺人。可劉邦在西進滅秦的道路上找到了另一種解決問題的方式:和平收編。在儒生酈食其的建議下,這種方略在後來很長一段時間裡,成為了劉邦壯大力量的主要手段。在崤關、在咸陽、在巴蜀,劉邦發現,殺與不殺,竟然有如此巨大的區別。正所謂一念天堂,一念地獄;劉邦作為一個男人,當然也不是清心寡慾的,在西征路上,在咸陽宮裡,他本人和他的士兵一樣,也不止一次的沉迷於“醇酒婦人”。但劉邦在張良樊噲的勸說下卻能很快清醒過來,做到約法三章。項羽恨的是暴秦,而劉邦恨的是暴政。項羽是要以暴易暴,而劉邦廢除了嚴刑峻法,卻保留下了“漢承秦制”的文明火種。這對於一個出身泗水亭長的農民領袖,是極為難得的。故而,項王殘暴,漢王仁厚的名聲,也就不可避免的傳播開來了。

項羽是火,火一樣的霸道:戰勝一切,燒燬一切。而劉邦則是水:能和則和,當戰則戰。順境飛流直下,逆境則隨順自如。劉邦身上所具備的這種水德,或許跟他所推崇的黃老之術也不無關係。上善若水,水利萬物而不爭。無為而無不為,貴在順勢。劉邦得天下:取關中、歸灞上,進退自如;攻三秦、守滎陽,勝敗自如;拜上將,奪印信,收放自如。正所謂:爭是不爭,不爭是爭。夫唯不爭,天下莫能與之爭。


三百年間同曉夢


劉邦和項羽都是著名的歷史人物,對於推動歷史發展都起了巨大作用,一個是推翻秦朝的有力領導者,一個是大漢王朝的開創者。


如果站在歷史角度評價他們,分出孰優孰劣,標準不好制定,也難分高低!因為評價一個歷史人物,應該站在特定的歷史條件下,功過是非要一分為二,多角度綜合考量。



但在老百姓的心中,項羽的形象確實比劉邦高大許多。原因是《史記》中將項羽描寫的有血有肉,至情至性,特別是困於垓下後,英雄末路,最後只能拔劍自刎,場面蒼涼悲壯,引後人無限同情和惋惜!老百姓總是傾向於同情弱者,加之後世對於霸王別姬、四面楚歌等橋段演繹的太過深入人心,自然又增加許多同情分!



李清照有詩一首,“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 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後世對於項羽同情和惋惜可見一斑!

反觀劉邦,原來是好色無賴,市井流氓而已,雖然在和項羽較量中笑到最後,但與坦坦蕩蕩、豪爽仗義的項羽相比,劉邦就顯得有點不像個英雄,更像個虛偽狡詐、城府極深、善弄權術的政客了。歷來,老百姓對於政客還是討厭多於欣賞的。



項羽和劉邦之間的楚漢戰爭長達四年之久,和四百多年的漢朝統治時間相比確實不算什麼,但楚漢之爭的過程還是非常殘酷的,非常波折的,前期數次交戰中,項羽還是佔據明顯優勢的,只是最後因為種種不利因素,陷入垓下之圍,一代英雄就此殞命。


一半秋色


劉邦評價哪裡低了?低個瓜皮!!!對於國人來說劉邦是平民皇帝,混混皇帝。對項羽的評價是
千古第一將,千古一將之類的,一個是皇,一個是將,並沒有高低,只不過人們更喜歡的是具有王霸之氣的項羽。


項羽本身氣勢非凡,器宇不凡,本人又天生神力,學啥都學的賊快。項羽又有一段浪漫,悽美的愛情故事,他和虞姬的愛可以說是很典型的悲劇愛情。又有烏江自刎,以一當百,自刎而亡,從未受辱。再加上後人對他的崇拜,一副”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的英雄形象躍然與紙上。人們對他的崇拜自然就變的很高(我也是),他是千古一將,自然沒有人反駁,他不能成為帝王,也是與自身有很大的關係。項羽

有勇有謀,但習慣先勇再謀,他天賦異稟,卻習慣半途而廢,他志向高遠,卻自得自滿,他空有神力,卻不懂籠絡人才。他是一個好將軍,但這些缺點缺導致了他無法成為一個帝王。

反觀劉邦,人們對他的印象就是一個沛縣的小里長。一個小混混,底下有一群牛逼的人,一股小流氓氣質折服了所有人,而他就是當上了皇帝,評價其實是很高,但大家並不是很瞭解,後人也沒有幾個對劉邦大誇特誇。對於平常老百姓來說,只知道他是大漢的開國皇帝,

比秦始皇小三歲卻認項羽大哥。。。底下有一大幫人才(說話又好聽的那種),底下的大將蕭何,韓信的故事還更有趣些。但是,別忘了我們是漢族。簡單說,他沒有很強,但是他知人善任,籠絡人心,寬容大量,才將大漢建立起來。之後又養精蓄銳,保護了國家。西方是這麼評價的:1、劉邦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由平民登上帝位的皇帝。2、劉邦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御駕親征而統一天下的皇帝。3、劉邦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發明“招降納叛”和“統一戰線”軍事戰略戰術的皇帝。4、劉邦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以“休養生息”為國策從而在全國大力發展經濟的皇帝。5、劉邦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釋放奴婢”從而一定程度上打擊奴隸制度、解放生產力的皇帝。6、劉邦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在全國範圍內實行“輕徭薄賦”政策、實行“十五稅一”低稅率的皇帝。 7、劉邦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推行“量吏祿,度官用,以賦於民”的財政支出緊縮政策而提倡節儉的皇帝。8、劉邦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制定禮儀從而鞏固皇權的皇帝。9、劉邦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下“求賢詔”在全天下廣招賢士人才的皇帝。

所以,劉邦的評價並不低,他給之後的皇帝立了個榜樣。他很強,真的很強,非常強那種,他只是缺少曝光度,缺少粉絲(和我一樣)



(哈哈哈,快點做我的粉絲吧,幫你整理歷史小秘密)


歷史內涵社


既生瑜何生亮,劉邦和項羽都是不世出的人才,不幸的是兩個人生活在一個時代。項羽是楚國的貴族也是那個時代最後的貴族和歷史上伯夷,叔齊餓死不食周粟,豫讓為故主報仇不惜殞身赴死一樣重理想而輕生死的人,項羽沒有統一天下的覺悟一心想恢復戰國群雄割據狀態,他的思想己落後了只能象士一樣慷慨赴死。生當做人傑,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留下的是後人的敬仰和婉惜。後世對劉邦評價不高是因為他開始對儒生太粗爆。一,向儒生帽子中灑尿。高陽酒徒想見高祖為其效力,有個騎士見他一身儒生打扮還戴著儒生的帽子就給酈食其提醒:"沛公不喜儒,請客冠儒而來者,沛公輒解其冠,溺其中。D二,罵儒生為豎儒,即臭儒生。酈食其見到劉邦時,劉邦正在洗腳很不禮貌,酈食其說沛公想打秦國還是想替秦國打諸侯呢?劉邦則罵曰:“豎儒!夫天大同苦秦久矣!故諸侯相率攻秦,何謂助秦?"三,當時大儒孫權通博士求見劉邦,劉邦見他一身儒生裝束面露厭誤之色。孫叔通知道事情原因後,下次見劉邦時則穿的是劉邦家鄉的服飾,劉邦見了才滿面春風。劉邦建國以後還是接受儒家思想重用儒生孫叔通和陸賈等人,但給儒家心裡留下不好印象。另外劉邦出身不衣擁有天下,開創大漢四百多年基業,有些儒家貴族常憤憤不平"世無英雄反成豎子之名!”歷史從來是儒生寫的,得罪了儒生的後果很嚴重。





關東俠客


劉邦比項羽評價低的地方主要有兩點:

第一、劉邦在道德上好像不如項羽,項羽對虞姬有情有義,而劉邦連自己老爹、兒女都不顧。

第二、論打仗,劉邦總是敗逃的一方,而項羽總是勝利的一方。

但劉邦也有很多評價是比項羽高的。

第一、論鬥智不鬥勇,劉邦比項羽高。

第二、論對人才的寬容大度,劉邦與項羽高。

第三、論對人才的使用和賞賜,劉邦遠比項羽高。

這些是史記中明確提到的。

沒提到,星火辰再與你分析:一、論真正的大仁義,劉邦比項羽高。劉邦雖然對自己親人都顯得無情無義,但劉邦對老百姓是有大仁義的。劉邦打仗,沒屠過城(至少歷史記載中沒看到),進入咸陽後沒搞清算,只是與秦人約法三章,因此秦人愛之,都想他來當秦王。而項羽作戰,不止一次屠城,進入咸陽,殺已投降秦王子嬰,而且焚燒秦國宮殿,因此秦人大失望。二、論歷史的進步,劉邦沒有開倒車。項羽為霸王,大肆分封各路諸侯,這些諸侯回到自己領土,對領地百姓定然會瘋狂徵兵徵稅,以保證自己國家在這亂世中的存在,這與戰國時代幾乎沒有區別。劉邦雖然也有分封,但分封與郡縣制同行,而且他主要的政策是與民休息。因此對當時老百姓來說,劉邦其實遠比項羽高。

後來司馬遷寫史記,因為自身的原因,對悲劇性人物都很同情,再加上之後戲劇等的改造,大家越來越喜歡項羽,這是人感性化的必然結果。後世的人沒有經歷過項羽的統治,因此都愛這樣勇猛多情的英雄,把劉邦給貶低了。

再談楚漢之戰:

1、劉邦確實敗多勝少,特別是劉邦自己統領的部隊。但韓信的部隊卻在屢屢取勝,而且拿下來的全都是實實在在的地區,譬如趙、譬如齊。而項羽雖然屢次取勝,土地卻在被不斷蠶食。甚至,劉邦還曾攻入項羽的西楚首都彭城。可以說,劉邦在正面戰場上牽制了項羽,而劉邦的大將們不斷擴大著戰果。

2、項羽的失敗,不但是戰場上的,更是在外交、內政等各方面的。項羽稱霸王,大封諸侯,已經給自己埋下失敗的根源。更何況他出於私人愛好,隨意調動或者不封原來的諸侯,更造成了各派勢力對他的仇恨。結果不但是劉邦,齊國田家、彭越、包括他最信任的黥布都成為了他的對手。一虎不敵群狼,就是這個道理,他的失敗不是一戰失敗的原因。

3、在長期與項羽的交鋒中,其實劉邦的軍隊已經得到了巨大的提升。譬如說劉邦,後來拿下以項羽軍法治軍的黥布毫不費力。譬如說灌嬰,他的騎兵部隊的戰鬥力已經成為那個時代最強,是他的部隊追上項羽,逼得項羽自殺。劉邦的草頭軍再也不是最初的草頭軍了。

我是星火辰,與你分享不一樣歷史故事,有空關注我哦!


星火辰


高祖劉邦謀略不如張良,治國不勝蕭何,用兵更是遠不及韓信,本為沛縣亭長,乃觸犯秦律被迫起義。不過好在有自知之明,能夠正視自己的不足,知人善任,重用一幫牛人,最終垓下一戰大勝項羽,短短四五年便以弱勝強開創西漢王朝。項羽乃是楚國名將項燕之孫,其勇猛可謂千古無二,所謂王不過項。中國軍事思想兵形勢的代表人物,是一位具有很高戰術指揮能力的超級猛將。鉅鹿之戰,彭城之戰便是在其直接指揮下中國歷史上著名的以少勝多的經典戰役。但是卻自恃智猛,狂妄自負,有一謀士范增而不用,對待敵人太過兇狠殘暴,缺乏必要的政治才能,最終垓下之戰四面楚歌大敗於韓信,自愧無顏面對江東父老,落得個烏江自刎。所以之所以說劉邦的評價比項羽低,可以說是因為西楚霸王乃是一位將個人英雄主義發揮到極致的悲壯歷史人物。


劉權威子在川上


首先,歷史對劉邦的評價從來就沒有比項羽低,也不存在因為劉邦勝利了,“勝者王侯敗者賊”的問題。那麼,題主為什麼會提出這樣一個問題呢?我想大概有這麼幾個方面。一、有些人看問題們方法不對,評價象劉邦、項羽這樣的在歷史上有重大影響的大人物不是站在歷史的高度,而是趴在民間草民的角度上看,最著名的大概就是元代的睢景臣了,一曲《高祖還鄉》把劉邦貶的一錢不值。可作為評價一個大政治家那些事算什麼?是看他對社會的貢獻、歷史的貢獻還是看他年輕時借了二斗穀糠沒還!稍有一點頭腦的正常人是不難得出結論的!二、儒家思想的影。漢武帝以後儒家思想成為中國佔統治地位的主導思想。劉邦出身低微,混跡於民間,被人看不起,而項羽出身於楚國貴族,起步高,自然被尊為上等人。在人們思想觀念上佔了先天優勢,特別是在一些文人的思想觀念中佔了絕對優勢。最後說一點。從歷史的角度,從社會發展的角度,無論是政治、軍事、用人、治國、治軍等各方面講,劉邦都大大超過項羽。


藍天沃土成愛民


誰告訴你漢高帝 評價比項羽低? 司馬遷稱漢高帝為大聖 後世無數君王非常推崇高帝



汜水之陽


項羽本身氣勢非凡,器宇不凡,本人又天生神力,學啥都學的賊快。項羽又有一段浪漫,悽美的愛情故事,他和虞姬的愛可以說是很典型的悲劇愛情。又有烏江自刎,以一當百,自刎而亡,從未受辱。再加上後人對他的崇拜,一副”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的英雄形象躍然與紙上。人們對他的崇拜自然就變的很高(我也是),他是千古一將,自然沒有人反駁,他不能成為帝王,也是與自身有很大的關係。項羽有勇有謀,但習慣先勇再謀,他天賦異稟,卻習慣半途而廢,他志向高遠,卻自得自滿,他空有神力,卻不懂籠絡人才。他是一個好將軍,但這些缺點缺導致了他無法成為一個帝王。

反觀劉邦,人們對他的印象就是一個沛縣的小里長。一個小混混,底下有一群牛逼的人,一股小流氓氣質折服了所有人,而他就是當上了皇帝,評價其實是很高,但大家並不是很瞭解,後人也沒有幾個對劉邦大誇特誇。對於平常老百姓來說,只知道他是大漢的開國皇帝,比秦始皇小三歲卻認項羽大哥。。。底下有一大幫人才(說話又好聽的那種),底下的大將蕭何,韓信的故事還更有趣些。但是,別忘了我們是漢族。簡單說,他沒有很強,但是他知人善任,籠絡人心,寬容大量,才將大漢建立起來。之後又養精蓄銳,保護了國家。西方是這麼評價的:1、劉邦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由平民登上帝位的皇帝。2、劉邦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御駕親征而統一天下的皇帝。3、劉邦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發明“招降納叛”和“統一戰線”軍事戰略戰術的皇帝。4、劉邦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以“休養生息”為國策從而在全國大力發展經濟的皇帝。5、劉邦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釋放奴婢”從而一定程度上打擊奴隸制度、解放生產力的皇帝。6、劉邦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在全國範圍內實行“輕徭薄賦”政策、實行“十五稅一”低稅率的皇帝。 7、劉邦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推行“量吏祿,度官用,以賦於民”的財政支出緊縮政策而提倡節儉的皇帝。8、劉邦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制定禮儀從而鞏固皇權的皇帝。9、劉邦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下“求賢詔”在全天下廣招賢士人才的皇帝。

所以,劉邦的評價並不低,他給之後的皇帝立了個榜樣。他很強,真的很強,非常強那種,他只是缺少曝光度,缺少粉絲(和我一樣)


Forever253887665


我認為劉邦是一個政治家,而項羽充其量只是一個軍閥元帥。

1、劉邦能聽人進言,廣納賢士。他的麾下有一個智囊團,其中有軍師張良,蕭何等,即使自己錯了,也有人願意來彌補,比如蕭何月下追韓信。劉邦赴鴻門宴,還有敵方情報人員項伯送情報,致使劉邦死裡逃生。有張良出主意,蕭何搞後勤,韓信掛帥印,分工明確,自己作為頭領,就是出個場,露個面,就高枕無憂了,由此可見,劉邦多麼會用人,也是政治家風範。所以人們認為劉邦沒有什麼本事,沒有令人可敬的地方。

2、劉邦奪得江山後,把韓信等異姓王誅殺,顯示他的政治家的本性,用你是寶,用不著你了就是草,為了劉家天下,施出政治手腕,誣陷罪名,將異姓王一一殺害,以除後患,這也是劉邦為人所不齒的地方。

反觀項羽,親自領軍打仗,所到之處,戰無不勝,盡顯英雄本色,特別是垓下之圍,與虞姬之別,柔情斷腸,引來無數同情,烏江之刎,又引來眾多惋惜。在政治上,不是安撫百姓,而是多次屠城。用人上,不識賢人,讓韓信等跑入敵方,內部還出現像項伯這樣的奸細。軍事上只喜歡排兵佈陣,不知心理戰,卻敗在四面楚歌。在策略上,婦人之見,憐憫之心,不聽亞父范增的安排,鴻門宴上沒殺劉邦,致使後患無窮,兵敗與他。由此可見,他不是政治家,沒有劉邦卑鄙手段,也是後人敬佩的地方。所以,項羽比劉邦評價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