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绪为什么不杀慈禧?

用户69001851


光绪作为一个傀儡皇帝,他的一生是特别憋屈的,虽然说名义上是皇帝,可是光绪压根没有一丁点皇帝的实权,啥事都是慈禧说了算,因此有人要问了光绪为什么不干脆把慈禧杀了算了,这样一了百了,自己还能够直接掌握大清朝的实权,做一个真正的皇帝,可是光绪似乎没有任何这样的打算,这是为什么呢?

首先第一个原因,光绪的皇位说白了就是慈禧给的,当时同治皇帝死后因为没有子嗣,大臣们可是因为继承人的事情伤透了脑筋,慈禧最终选择了自己妹妹的孩子光绪,慈禧是将光绪当成自己的儿子养的,当时两人的关系是很融洽的,史书说光绪小的时候很讨厌慈禧,其实话说来,光绪还小肯定是需要多方面教导的,但他内心肯定还是将慈禧当做母亲看的。

要光绪去杀自己的母亲当然是不可能的,在他的心里这样的念头肯定不会有,况且即便是光绪想杀慈禧,他有那个实力吗?朝中所有的大臣都是慈禧提拔的,他们忠于大清朝,同时也是忠于慈禧的,他们也清楚的知道这个皇帝就是个傀儡,啥权利都没有,也就只有那些维新派才会将所有希望寄托在光绪身上。

那些维新派比如康有为和梁启超,这些人可是啥都没有,光绪靠他们杀慈禧那无疑是在痴人说梦而已,光绪身旁的所有人都是慈禧的,哪怕是身边的小太监都是慈禧的人,光绪稍微有异动慈禧立马就能知道,所以他根本不具备杀慈禧的条件。

慈禧掌握权力其实是合理合法的,否则早被人们骂死了,光绪假如说真的把慈禧杀了,天下立马能大乱,所有人都有借口起义,他们可以讨伐光绪的大逆不道之罪,到时候在找一个人做皇帝就可以了。所以说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光绪都杀不了慈禧。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镜可以知兴衰 喜欢历史的读者们不妨关注历史杂货铺,如果有不对的地方欢迎指出,请多包涵。


历史杂货铺


其实,光绪皇帝和慈禧的关系要比我们想象的好很多。

光绪是慈禧太后妹妹的儿子,光绪的父亲是咸丰的异母弟弟,也就是说光绪是慈禧的侄子兼外甥。

在很多情况下,慈禧是把光绪当自己亲儿子来看待的。

光绪是一个很讲孝道的皇帝,他有时候把亲情看的比国家还重要,因此他肯定不想杀慈禧。

特别是刚刚当上皇帝的光绪,慈禧这位母亲一样的女性对他来说就是第一位的。

光绪变法的时候,一些话表明了他对慈禧的态度,他说使中国转危为安,化弱为强,有拂圣意,意思就是说他想把中国变得强大起来,但是他又不想得罪慈禧。

最后光绪对自己的大臣说了一句话,“候朕熟虑,再行办理”,意思就是他变法一直想着是不是会得罪慈禧,他是经过反复考虑的。

所以,面对国家这样的大事时,光绪还一直想着慈禧太后,考虑着慈禧太后的想法,他怎么都不会把慈禧杀掉的。

除了光绪不想杀慈禧外,光绪皇帝也不能够杀慈禧。

首先,光绪身边都是一些学子、文臣,像康有为、梁启超这些人,让他们公车上书提一些意见还可以,真要让他们真刀真枪的上,估计不顶什么事。

即便是光绪皇帝自己亲出面杀慈禧太后,那也是不可能的。

因为光绪皇帝很少能够见到慈禧太后,慈禧手中是有实权的,即便是光绪皇帝想见她,也需要开条子,需要打报告,经过审批才能见到慈禧太后。

这时候有读者会说了,可以在慈禧出行的时候,找人刺杀她,这更不可能了,因为慈禧出行的时候,跟随的人有好几百,刺客还没有近身,自己就被团灭了。

最后就是光绪皇帝不敢杀慈禧太后。

光绪皇帝上台的时候,慈禧太后的地位已经非常稳固了,也就是说慈禧过的桥比光绪走的路都多,这是说在玩政治这一方面。

只要是朝中稍有点权力的人,都被慈禧把控的牢牢的,晚清四大名臣,个个都是难缠的,但是在慈禧面前他们都服服帖帖的。

光绪一旦对慈禧下手,这些大臣光绪他能够驾驭的了吗。

综上,光绪虽然掀起了一些风浪,但是他还是孤家寡人一个,即便是光绪将慈禧杀了,晚清那些兵痞照样会以弑母的罪行将光绪废掉。

所以光绪不杀慈禧太后,是因为不想、不能、不敢。


史家吟唱


清朝末年,以慈禧太后为首的保守派与光绪为首的革新派的斗争已经到了你死我活的地步,慈禧太后已经在实质上准备废掉光绪帝。根据《景善日记》记载,慈禧太后召集了满清皇族,召开会议决定废除光绪帝,封他为“昏德公”,昏德意思是昏庸无能道德沦丧。可见对光绪帝有多么不满,并且将端王的长子,立为大阿哥,准备继位。
当然了,光绪皇帝在维新变法的时候,也准备发动兵变,软禁慈禧太后,甚至谭嗣同给袁世凯说的是“去此老朽,在我而已,何须用公”已经准备动手杀掉慈禧太后。
既然已经撕破脸皮,不能共存,那么我不禁有这么一个不想法,为什么光绪不下毒毒死慈禧太后呢。保守派占据主流,控住军队,与其靠一个官小力弱的袁世凯去发动兵变,为什么不从宫廷入手,悄无声息的除掉慈禧呢。而这最简单的方法就是下毒,神不知鬼不觉,慈禧太后一死,光绪以皇帝之尊控制宫廷,真相永远不会为人所知。而依靠兵变、举国震动,后果难料,而且但凡慈禧太后有个三长两短大家都知道是光绪下的手。为什么光绪皇帝要舍易求难、舍稳健方法求冒险之举呢。
真相永远只有一个,那就是根本无法下毒。下毒的方法有两个,一个是在饮食中下毒,一个是在药物中下毒。
那么我们看从饮食中下毒可能吗,根据濮兰德的《太后治下的中国》和裕德龄的回忆录《我和慈禧太后》的记录,慈禧太后的正餐每餐必须有菜品100道,这一百道菜品由50名大厨负责,每名负责两道,每名大厨有一名助手,既是帮忙也可以互相监督。而这100到菜品中慈禧太后经常只会吃两三道,所以要在菜中下毒就成了一个概率问题,要保证100%的准确率,就要收买50个厨子,人多口杂,难免泄露。
那么能不能找到慈禧她后爱吃那道菜定点清除呢。据说清宫里有一个规矩,即使是自己最爱吃的菜,每次吃的时候也不能超过三勺,为的就是怕别人知道你的用餐习惯,而进行下毒。除此之外,还有用餐前的试毒环节,由宫女或者太监进行试毒,这两个环节基本可以避免饭菜中的下毒。
那么能不能从药物中下毒,我们来看一看御医给慈禧太后问诊的流程。一般给慈禧太后问诊,由4名御医同时进行问诊,这4名太医诊疗完之后,进行商讨,最终确定是什么病,然后4名太医各自进行开药方。这4张药方慈禧太后会让自己身边懂药理的太监一一进行解释,然后把4张药方共同的药物拿出来,其他的药物,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增减。所以最后这张药方根本不是这4个太医的药方,想要靠药物之间的属性冲突来害死慈禧太后是不可能的。那么只有直接下毒了,熬药的规矩是,这4名太医共同去医药房取药,共同熬制,药好之后,分为5份,4名太医一人一份,先当着太后的面喝了,认定无毒之后,慈禧太后才会喝,也就是说除非管药物的太监和这4名太医同时被收买,否则一个人是无法单独下毒的,因为别人不可能拿自己的小命开玩笑。第二点这个毒还必须是慢性毒,不能当场发作,否则试毒环节势必会暴露。综合以上条件,在药中下毒近乎不可能。
综上所述,光绪皇帝想要下毒除掉慈禧太后近乎不可能,这也是他宁可依靠袁世凯进行兵变,也不肯从宫中入手的原因了。

古史新谈


在人们探讨慈禧和光绪这段历史时,经常把慈禧和光绪放在矛盾的对立面去分析,其实在戊戌变法之前,光绪和慈禧是一条心的,正是戊戌变法彻底改变了他们之间的关系。

慈禧选择了光绪,并不是因为厌恶光绪,而是因为光绪从爱新觉罗这方面来说是慈禧的侄子,从叶赫那拉这边来说是慈禧的外甥。更多的时候,慈禧是把光绪当儿子来对待的,慈禧的儿子同治皇帝早逝,这对一个母亲的打击是很大的,按照道理来说,慈禧不应该选择光绪,光绪和同治都是载字辈的,应该选择溥字辈的继承同治的皇位,但是,如果是溥字辈的话,慈禧就是奶奶的身份了。

正是基于这方面的考虑,40岁的慈禧选择了光绪,从光绪1875年4岁登基,到1889年光绪18岁亲政,可以说慈禧是看着光绪长大的,对光绪也可以,差不多是当做自己的儿子来看待的。在光绪亲政的时候,慈禧虽然没有完全放权,但是放权也是早晚的事,从1898年戊戌变法到1908年慈禧死,其实也就十年,光绪如果韬光养晦不用说像康熙乾隆活那么大岁数,就像秦昭襄王,在位四十年一直是宣太后(芈月)和权臣魏冉把持朝政,而且芈月还和义渠王乱搞,整出孩子了都,但是等宣太后老了,秦昭襄王还是掌握了政权,并且发动了长平之战。自己把持朝政十五六年。

要知道光绪戊戌变法的时候才20岁,死的时候才30岁。

所以,我认为光绪完全可以等,但是所谓的帝党等不了,包括光绪的老师“名流”翁同龢,包括维新派的康有为、梁启超,他们在光绪亲政的1889年到戊戌变法的1898年都干了什么?

翁同龢不顾中日实际军力的现实情况,盲目主战,致使清政府甲午惨败(当然不是翁同龢一个人的责任);像康有为、梁启超完全是借着变法的名义实现自己的贪心,甚至还策划让袁世凯进京勤王,并且刺杀慈禧,最终将慈禧和光绪的关系弄的分崩离析。

(这就是康有为,你看像个好人吗)

到这之前光绪和慈禧根本没有矛盾,但是在这些人的鼓动之下,光绪有点急功近利了,包括给慈禧“修园子”,其实就是为了让慈禧早点放权的一种举动,当他们把朝政搞的乌烟瘴气,并且想要刺杀慈禧时,让慈禧意识到,如果没有权力,自己很可能早就身首异处了。在这样的情况下,慈禧放弃了将权力最终交给光绪的打算,甚至最后带着光绪一起离开了人世(个人怀疑是慈禧带走了光绪)。


史论纵横


甲午海战如若北洋水师胜利历史会不会改写,往好的方面来想的话没准历史真的会改写清朝也许会从战争中拾取信心会给皇帝变法打入剂强心针激发全国有志青年的爱国热情没准清国会效法欧洲日本成立君主立宪制,慈溪已经老了她活不了多久了试想一下如果当时真的打赢之后变法成功中华名族或许成为一个资本主义强国也不一定.但历史不可能重演那都是想象,即使打赢了也没什么办法估计清政府还会继续割地赔款清政府内部的腐朽统治者的目光短浅对外软弱对内镇压一个房梁都已经腐烂的屋子早倒晚倒有什么区别呢?


悠然独行129483845


光绪帝为何不杀慈禧

慈禧太后是晚清的实际统治者,光绪帝不能够杀她,也杀不了她。对载湉而言,慈禧太后叶赫那拉氏不仅仅是他的嗣母,也是他的亲姨妈与婶母。历朝历代“弑母”都是不可饶恕的重罪,若是光绪帝自己都弑母,又怎么能奢望有人真心会支持他呢?

虽然两人政见不和,但满朝臣子却无人能够保住光绪帝,慈禧太后是他唯一能够依靠的人。失去了慈禧太后的庇护,那么载淳什么都不是。

慈禧太后是顽固派的首脑,朝中大臣几乎都是她的人,而这些人也掌握了几乎所有的朝政大权。光绪帝年轻而心浮气躁,没有城府与政治头脑、手段,根本没有实权派支持他,他如何能够对付慈禧太后?

翁同龢为何与李鸿章作对

翁同龢是典型的“因私废公”者,当年翁同龢的兄长翁同书,在太平天国运动中不战而逃犯下大罪,曾国藩与翁同书的父亲翁心存关系不错,所以不愿得罪,就让李鸿章出面参奏。结果应该处死的翁同书被流放,而翁心存不久后身亡,没想到翁同龢不知兄长过错,反而恨上李鸿章,两人结下了梁子。

而翁同龢与李鸿章也是不同的人,李鸿章属于说得少做点多的“实干派”,翁同龢属于“说得多做点少”的老学究书生,两个人性情也是完全相反,自然合不来。

第三个问题,很抱歉,没有如果。


澹奕


在政治斗争中,有时候一个人是一个势力集团的代表。杀了他,并不代表一个利益集团随之灭掉,为我所用。毫无疑问,慈禧专权,朝野大事早就一人说了算。晚清四大名臣也都听命于她,兵权、财权、政权抓得牢牢的。就算光绪杀了她,如果没有将这个集团的实权掌握于手中,也只会带来更坏的结果。

光绪既是慈禧的外甥又是侄子,当政之初,慈禧就没有放权给他。说到底是一个傀儡皇帝。光绪后来听从康有为梁启超的建议,搞戊戌变法,说到底也是无权之人的纸上谈兵,当时就感觉到慈禧权力的无所不在,她调动国家机器,调配权臣方面可以说是老谋深算,轻而易举。大有你死我活之势。光绪无兵无权,别说杀慈禧了,就是当个正常皇帝都不可能。


老照片


光绪没能力杀掉慈禧,他没有实权,若是敢表露出杀心,自己必死无疑!翁同龢跟李鸿章不是同一类人,且矛盾重重。太平天国运动期间,李鸿章弹劾翁在安徽不作为,说他畏惧敌寇,是胆小鬼!翁是清流派的首领,喜欢议论、抨击时政,看不惯李鸿章这种投降派。甲午海战若是胜利,历史肯定改写,日本必然沦为西方列强的殖民地,成为宰割对象。而中国将会崛起于东方,列强会自动放弃不平等条约,与中国搞好关系。例如,英国为制约沙俄在远东的扩张,必然会大力扶持中国,甚至结盟!


Bentley471


光绪根本就没有能力杀慈禧,所有权力都在慈禧手上,况且,杀慈禧是大不敬的事,有违孝道,光绪也不能去做,戊戌政变最后,光绪是要康梁等人想办法计保全皇位,又能不伤害与慈禧之间感情


老猫在钓鱼


个人认为光绪不杀慈禧是因为:第一,光绪手中没有权利,朝中权利大部分都集中在慈禧手里,慈禧有人,光绪没人杀不了。 第二,封建王朝受儒家思想影响,重孝道,慈禧是光绪养母, 弑母对名声不好。此外,光绪本身性格软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