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操作以穩為主,銀行板塊投資“性價比”最高

紅刊財經 陶丹

經過漫長的調整,A股迎來2018年最後一個月。作為一個承上啟下的月份,12月既是一年行情的終結,又將開啟新一年的行情。從歷史上看,除了2006、2014年等幾次大牛市之外,12月份A股的表現並不突出。即使是在2014年的大牛市中主板指數表現亮眼,但創業板指數在當年12月卻是黯淡無光,在上證指數大漲兩成的同時,逆勢下跌6%多,中證1000指數的跌幅也接近7%,許多投資者陷入“賺了指數不賺錢”的窘境;2010年12月的走勢也比較類似,在上證指數和深證成指基本平盤的情況下,創業板指數下跌了3.7%,中證1000指數也下跌了2.6%.顯然,12月份即使是在主板指數表現較好的情況下,投資者也未必能勝券在握。因此,從單月的角度來看,投資者在操作上“小心無大錯”,不宜過度追高,需要更注重防禦性和價值投資。

12月操作以穩為主,銀行板塊投資“性價比”最高


從今年的情況來看,12月也暫時沒有出現誘發大幅度上漲的因素。技術面看,A股主要指數在10月大跌之後,11月出現一波反抽,但基本都在5月均線附近止步,而5月均線正是今年3月以來壓制各指數的主要壓力線,年內多次反彈都在此位置受阻回落。而5月均線的走平向上,由壓力變為支撐,需要時間和空間來化解,反覆磨底方能實現,這也不是12月份的有限時間裡多頭能夠一蹴而就的。除了技術面的制約外,年底市場都面臨一定程度的資金壓力,今年12月更迭加出現近年來最大的“解禁潮”,當月解禁數量為529.26億股。雖然解禁不等於會立刻形成拋售的壓力,但也會對市場形成一定程度的心理壓力,同時今年初的解禁股經過將近一年的醞釀,不排除在年底資金相對緊缺的情況下,擇機減持的可能。因此,對於一些解禁股比例較大、持股股東分散的品種,投資者參與前仍應多一份謹慎(見圖1)。

12月操作以穩為主,銀行板塊投資“性價比”最高


但如果從更長期的角度來看,12月份的走勢如果比較平淡甚至低迷,反而孕育著新一輪大底生成的可能。以上證指數為例,如果12月份收盤點位不能超過10月份的開盤點位2768.21點,則會形成歷史上第三次“季線五連陰”。而在此之前,無論是2004-2005年還是2007-2008年的“季線五連陰”,此後均出現一輪相當可觀的牛市行情。換言之,在低估值、超跌的狀況下出現“季線五連陰”,往往會形成牛市的拐點。雖然歷史未必會重演,但背後演繹的邏輯需要我們高度重視。藉助“貴出如糞土、賤取如珠玉”的傳統智慧,才能在一片低迷中戰勝恐懼,選擇戰略性佈局的機會(見圖2)。

12月操作以穩為主,銀行板塊投資“性價比”最高


從歷史經驗來看,低估值的藍籌股在12月份往往表現強於小盤股,文初所說的2010年和2014年都是如此,而2012年大盤以月線中陽扭轉頹勢,也和銀行板塊的攻城拔寨密切相關。這一特徵,一方面是機構年末追求穩定性,配置業績確定、限售股減持壓力小、流動性較好的品種;另一方面則是一些題材股被提前炒高、在12月進入派發期回籠資金。從近期的ETF基金的規模來看,10月份下跌過程中規模激增的創業板ETF,在11月出現反彈之後,規模開始有所下降,其中易方達創業板ETF、華安創業板50ETF均出現10%以上的減少,顯示部分資金在年末“吃飯行情”之後獲利減倉。而減倉的這部分資金,在12月大概率會流入估值較低、前期表現平淡的指數,如上證50等。此外,如果境外市場出現較大幅度的波動,這些漲幅不大的低估值藍籌股,也有望成為護盤資金的首選。因此,穩健的投資者逢低佈局藍籌股,是應對12月份不確定性的較好方式。

在藍籌股當中,銀行板塊在12月份的“性價比”相對較高。除了低估值的優勢外,其“反向調節”的特點也值得投資者關注。在今年下半年的波動中,銀行板塊指數出現提前大盤短期見底和見頂的特點。比如,7月3日銀行板塊指數已經探明低點,而上證指數直到10月19日才出現低點;而9月底和11月初銀行板塊指數出現兩個點位接近的波段高點,而上證指數直到11月19日才出現反彈高點。因此,如果選擇已經提前調整的銀行股逢低佈局,有較強的防禦性,可望再度出現提前上證指數見底的狀況,對廣大投資者而言也是兼顧價值投資和波段操作的較好品種(見圖3)。

12月操作以穩為主,銀行板塊投資“性價比”最高


(本文已刊發於2018年12月1日出版的《紅週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