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TO攻略」國三車該何去何從?國六標準下月實施!

國六排放標準就是目前國五排放標準的升級版,它對車輛的尾氣排放汙染物要求更加嚴苛,同時也更加科學。對我們大部分人來說,國六排放標準聽起來還很遙遠,但是實際上國六馬上就要在國內大部分地區開始實施了。它被譽為史上最嚴苛的排放標準,其相關細節在2016年底頒佈時,就已經令不少車企震顫。雖然全國全面實施國六的時間設定在了2020年7月,但實際上已經有不少省市地區宣佈將提前至2019年1月1日實施國六。


「AUTO攻略」國三車該何去何從?國六標準下月實施!


因而一時間人心惶惶:消費者不敢購車,生怕國五新車剛入手就將經受一輪“初步淘汰”;經銷商匆忙加大優惠清理國五庫存新車;各大廠商更是不能怠慢,旗下車型要麼升級要麼淘汰……那麼,國六究竟是什麼,它真的如此“可怕”?車企們為它付出了什麼?對消費者來說究竟是福是禍?國五車現在還要不要買?帶著這些問題,我們今天一起來看一看國六標準會帶來哪些影響。

國六究竟是什麼?

早在2016年12月,環境保護部、國家質檢總局就聯合發佈了《輕型汽車汙染物排放限值及測量方法(中國第六階段)》,明確了“國六”標準的排放要求和實施時間。與現行的國五排放標準相比,國六排放標準在多個方面有了顯著的優化,新規可以更加全面且客觀地判定車輛的排放水平,並且更易於執行和監管。


「AUTO攻略」國三車該何去何從?國六標準下月實施!


此次“國六”的實施採取兩步走策略,主要為保證汽車行業有足夠的準備時間,來進行動力系統變更升級以及生產,本次“輕型車國六標準”採用分步實施的方式:設置國六a和國六b兩個排放限值方案,分別於2020年和2023年實施。也就是說自2020年7月1日起,所有銷售和註冊登記的輕型汽車應符合本標準6a限值要求。自2023年7月1日起,所有銷售和註冊登記的輕型汽車應符合本標準6b限值要求。


「AUTO攻略」國三車該何去何從?國六標準下月實施!


可能有些車友要說了,這不2020年才實施麼,著什麼急?但大家不要忽略了它的補充說明:“對大氣環境治理有特殊需求的重點區域可提前實施國六排放限值。目前,標準實施的行業生產和油品條件也已初步具備。”

實際上選擇提前實施“輕型車國六標準”的省市還不少,包括了:

京津冀及周邊地區,自2019年1月1日起,北京、天津、河北、山東、河南省(市)提前實施輕型汽車國六排放標準。

海南:2018年11月1日起,海南進口、銷售、註冊登記的輕型汽車須符合“國六標準”要求。

深圳:2019年1月1日起,深圳市銷售、註冊和轉入的輕型汽油汽車應當符合國六標準。

廣州:計劃於2019年1月1日起,對新車和外地轉入的輕型汽車實施國六排放標準。

成都:2019年1月1日起,成都新註冊登記的所有輕型汽車執行國六A排放標準,鼓勵實施更嚴格的排放標準。禁止不符合排放標準的車輛製造、進口、銷售和註冊登記。

杭州:2019年7月1日起,提前實施國六排放標準,推廣使用達到國六排放標準的燃氣車輛。

廣東(不含深圳、廣州):2019年7月1日起,廣東(不含深圳、廣州)銷售、註冊登記的輕型汽車新車應當符合國六標準的排放控制要求。


「AUTO攻略」國三車該何去何從?國六標準下月實施!


所以說對很多人來說,“國六”就是下個月一號“迫在眉睫”的事兒。

主機廠應對國六現狀如何?

根據中汽中心公佈的調查數據顯示,面臨國六標準的提前實施,日系、德系反應較為迅速,並加快了國六車型的排產和銷售。值得一提的是英菲尼迪在產車型已經全部轉化為符合國六標準車型,但與此同時,中國品牌整體應對能力顯著不如合資與進口品牌。


「AUTO攻略」國三車該何去何從?國六標準下月實施!


目前國五、國六車型混亂上市的階段,普通用戶在選購車型時要注意查看配置信息以分辨它是國五(V)還是國六(VI)。除此之外,這段時間上市的全新車型如果達到了國六標準,它一定會做特殊“說明”來吸引用戶,所以大家不用擔心自己錯過了“國六”新車。


「AUTO攻略」國三車該何去何從?國六標準下月實施!


根據機動車環保網(vecc)2018年11月2日更新的《國六輕型車車型環保信息公開彙總》統計,截至2018年11月1日,共有41家企業554個車型(805個信息公開編號)305699輛車進行了國六環保信息公開,包括30家國內生產企業生產的399個車型(260927輛),以及11家國外生產企業生產的155個車型(44772輛);其中普通輕型汽油車共包括28家企業生產的522個車型(303192輛),輕型混合動力車包括13家企業生產的32個車型(2507輛),除一款進口車型為國六a階段外,其它車型均滿足國六b階段排放。也就是說從數據上來看,大家可以選擇的車型還是非常多的,無論是自主還是合資品牌。

除此之外,目前很多主機廠也都在搶時間推國六車型,在今年底或明年上半年陸續會有大批“國六”車型上市。

各車企如何達標國六?

1、提升熱效率

代表車企:豐田、本田、馬自達

熱效率就是發動機輸出的機械功與汽油燃燒產生的化學能之間的比值。這個數值越高說明燃油轉化成的動力越多,汽車就越省油排放也就越低。提升汽車發動機熱效率並不容易,由於體積較小,如果沒有缸內直噴、稀薄分層燃燒等技術的加持,提升熱效率無異於天方夜譚。目前馬自達的創馳藍天是通過超高的空燃比實現極高的熱效率,而為了讓空燃比大於18:1,馬自達甚至創造性地研發了汽油發動機壓燃技術,讓汽油發動機也能擁有媲美柴油發動機的高效率。


「AUTO攻略」國三車該何去何從?國六標準下月實施!


另外採用可變壓縮比技術也是個好選擇。最近在日產全新天籟和英菲尼迪QX50上就搭載了具備可變壓縮比的2.0T發動機,通過獨特的機構設計,再搭配雙噴射(缸內直噴+歧管噴射)、雙循環(奧拓循環+阿特金森循環)技術,這臺發動機的壓縮比可以在8:1至14:1之間無縫調節,兼顧了效率和動力。

2、重拾三缸機

代表車企:通用、福特、大眾、吉利

三缸機由於少了一個氣缸,也就相比傳統四缸機少了25%的摩擦和重量,在燃油經濟性上有著天然優勢。當然曾經受人詬病的三缸機動力差、抖動嚴重的缺陷也由於近些年平衡技術的提升而得到逐漸改善。


「AUTO攻略」國三車該何去何從?國六標準下月實施!


為了抑制三缸機的“天生”缺陷,寶馬採用經過精確計算的配重平衡塊降低抖動,而通用採取雙質量飛輪和發動機液壓懸置等技術抑制震動。可以說,除了啟動階段的抖動,普通人通過車內體驗完全無法區分發動機艙內到底裝了一臺三缸機還是四缸機。而對於三缸機不耐用、故障頻發等歷史不良印象,吉利繽越等車型更是提供了8年30萬公里的超長質保,解決對三缸發動機不信任消費者的後顧之憂。


「AUTO攻略」國三車該何去何從?國六標準下月實施!


也許未來三缸機的普及不會像四缸機取代V6那樣果斷和迅速,但環保的需求會使它們的價值越來越高,國六b的全面普及就是一個契機。

3、新能源混動系統

代表車企:豐田、本田、奔馳、奧迪、WEY

其實油耗和排放是一對“利益共同體”,油耗降低排放自然就減少。豐田早在20年前就佈局混動系統,通過複雜的能量流、行星齒輪和動能回收系統,將混動普銳斯的油耗做到同等車型的二分之一甚至更低。本田起步雖然稍晚,並且所走的技術道路也和豐田完全不一樣,但落實到油耗方面卻不輸豐田,而且更加註重動力輸出和操控體驗。在今年8月舉辦的十代雅閣混動節油賽上,勻速前進的雅閣混動很容易就能開出3.1L/100km的超低油耗,在這種超低能耗工況下,即便不對排放系統做什麼改動,滿足國六b也是輕而易舉的事。


「AUTO攻略」國三車該何去何從?國六標準下月實施!


來自德國的一眾競爭對手由於之前過分專注於柴油機領域,因此混動技術的起步落後於日系車企十多年。不過創造性的48V輕混系統幫了德系車企的忙,巧妙而精緻的輕混無需體積巨大的電池組和複雜的驅動電機系統,依靠小巧的裝備就能實現動能回收再利用,可以降低20%左右的油耗,排放壓力也隨之減輕。


「AUTO攻略」國三車該何去何從?國六標準下月實施!


當然,我們的自主品牌在混動領域也不甘落後。雖然有豐田、本田等國外品牌太多的技術專利牽制,但自主品牌創造性地採用了插電式混動技術,讓能耗和排放進一步降低。以WEY P8為例,後備箱地板下的12.96kWh三元鋰電池組能提供最高50公里純電續航里程,基本覆蓋日常上班族從家到公司的往返通勤距離。而在純電驅動時,車主除了能享受低至4分錢/公里的出行成本和平順直接的加速快感之外,排放也幾乎為0,就算面對未來更為嚴苛的“國七”、“國八”也毫不擔心。

國五新車會貶值嗎?

對於即將提前實施國六排放的地區來說,新標準實施前4S店會有一定的清庫存壓力,國六實施後國五的新車貶值會加快。


「AUTO攻略」國三車該何去何從?國六標準下月實施!


同時國六提前實施的部分地區,可能會又一些車主提前出售手頭上的一批國三、國四的車。如此一來,會使二手車市場上的車源變得更加豐富,轉手價格也會受到一定影響。但國六即便對價格有影響也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如同排放升級的週期一樣,短期內變化幅度不會太大,車主們不必過於驚慌。

國四國五還能上路嗎?

目前看,國六標準針對的是新車,不涉及現有車輛,國四、國五車應該不會出現不能上路的情況。但是參考國五實施後國二車型禁行的先例,國六推行之後國三車預計會被限制。標準更高的國四、國五在未來一段時間內還是可以放心上路行駛的。

總體該如何理解國六?

雖然各廠家在國六車型的推出時間上表現參差不齊,但是我們能夠看出主機廠和經銷商已經有了一套較為成熟的應對機制。以終端銷售為例,當下沒有國六排放車型在售的車企比比皆是,但銷售節拍依然是整齊有序的。


「AUTO攻略」國三車該何去何從?國六標準下月實施!


2018年整個國內汽車市場已經進入微增長甚至是負增長時期,但這正是中國汽車市場向理智市場的轉型期。一個成熟的汽車市場,不需要過份追求高增長,而是健康有序;一個成熟的市場,需要有應對各種外界因素的能力,比如應對排放升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