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保險能幫你省多少錢?|十字財經


互聯網保險能幫你省多少錢?|十字財經


文 | 李意安

近年來,隨著人們收入水平的不斷提高,消費不斷升級,但與此同時,環境惡化、工作壓力加大,焦慮感也在不斷蔓延。自我關懷意識和風險意識的提升,加速了保險消費意識的普及。

近日,微保成立一週年發佈數據顯示,微保小程序月活用戶達到2000萬量級。

那麼問題來了,這些自帶“網紅”效應的互聯網產品,性價比到底如何?

1


以出行險為例。

航延險因為條款不一,不便類比。相較而言,全年保千萬的航意險的產品從保障條款來看已近乎標品。

事實上,飛機仍然是最安全的出行工具。

根據墜機事件追蹤網站航空安全網(Aviation Safety Network)於2018年1月1日發佈的統計報告,在2017年全年共計約3680萬次飛行中,分別發生了5起客機和5起貨機事故,共致44名機上人員和35名地面人員死亡;同時以整年計算下來,民航事故死亡率為平均每736萬次飛行有一名乘客死亡。

這麼低的風險概率下,大多數用戶的價格敏感度是非常高的。

傳統保險機構開發的線上航意險,銷售定價幾乎是在80到120區間。更有航意險將200萬保額賣到100元。這意味著,要獲得千萬級別的航意險保障,就必須支付500元的成本。兩相比較,價格落差十分明顯。微保全年千萬航意險的定價僅為68元,達到了全網最低,走紅也就不足為奇。

互聯網保險能幫你省多少錢?|十字財經


同樣的,健康險明星產品“全民保”因保費最低5元保額最高50萬獲得業內廣泛關注。

事實上,這款產品的保費分為三檔,但就微信主力使用人群而言,大多數用戶集中在18-40歲,即月繳保費5元的一檔。

互聯網保險能幫你省多少錢?|十字財經


對比幾款互聯網競品,以有社保的年繳費率來看,全民保的價格優勢十分明顯。30-50歲的家庭支柱僅需花約百萬醫療五分之一的價格即可獲得50萬的住院醫療保障。

互聯網保險能幫你省多少錢?|十字財經


需要指出的是,針對康復治療、物理治療,即使是市面上的百萬醫療,也同樣是不保的。因此,除特殊門診醫療費用報銷(門診腎透析、門診惡性腫瘤治療、器官移植後抗排異治療等)和癌症、原位癌提供社保外費用報銷有劣勢外,該產品幾乎已經覆蓋最基礎的醫療險剛需服務。

與此同時,承保條件十分寬鬆,患高血壓、糖尿病、類風溼性關節炎等慢性疾病也可承保。

高性價比和低門檻成功將全民保打造成了又一爆款。

2


為什麼微保可以做到這麼高的“性價比”?

主要有三方面原因

一,互聯網巨頭剛剛入局保險市場,正處於培養用戶習慣的階段,無論是出於普惠還是搶佔市場的目的,都需要適度控制價格,讓利用戶

二,依託於騰訊平臺和微信入口,大數據能夠幫助微保更貼近用戶的需求來設計產品,對用戶需求度不高的條款進行“瘦身”,從而提高單個產品的性價比。

因為走的是“嚴選定製”的路數,微保上線的各個保險產品,其底層產品服務依然是來自國華人壽、泰康在線、平安養老險、中華聯合保險、大都會人壽、易安保險、大地保險、安盛天平、太平洋產險等多家傳統保險機構合作方。微保會將用戶需求反饋給保險公司,與其一起推動產品側的改良。

所謂的“改良”,一方面指對保險條款進行通俗化處理,對專業術語進行結構,消解傳統保險嚴肅複雜的刻板印象,賦予其更“輕”的體驗和更多的社交屬性。

而另一方面則是協同保險公司一起在產品設計上保留用戶最集中的需求,對“性價比”不高的條款進行減負,以降低用戶的購買門檻。

以全民保為例,每月低至5元的保費,住院最高可獲50萬報銷,並且針對患高血壓、糖尿病、類風溼性關節炎等慢病患者一樣可以投保。

從保險行業的一組數據來看,雖然人一生罹患重大疾病的幾率高達72.18%,但從幾款高發重大疾病的治療及康復費用看來,社保報銷了部分的情況下,一個人一年得一種重疾的商保報銷部分大概率不會超過50萬。

互聯網保險能幫你省多少錢?|十字財經


正因為極大部分重疾每年的治療費用在目前看來都在100萬的範圍內,甚至很多疾病是在50萬範圍內,百萬醫療才敢400萬、600萬的往上漲,保險公司面臨的風險敞口並無太大區別。但事實上,50萬的保額對於一般重疾而言已經能夠實現覆蓋。

三,從成本角度而言,互聯網保險之所以走紅,很大程度得益於營銷和渠道成本的壓縮。

曾有報道稱,市場上大量航延險、航意險產品因為高度捆綁航空公司和攜程等OTA場景,因此需要場景渠道上支付大量的佣金成本。

其他保險也同樣如此。傳統保險機構需要龐大的銷售團隊和營銷管理隊伍。對銷售人員而言,高提成的大額理財、長期重疾險才是傳統保險公司的營銷重點。十字財經曾拿到一家保險巨頭的佣金明細,各項產品的佣金比例普遍高達25%-45%,部分產品甚至高達60%的佣金比例,一般分3至5年期返。

微保則大大不同。不需要大量的線下投放,受惠於微信的流量擁躉和社交特色,僅僅一年的時間,微保小程序月活用戶就已達到2000萬量級。

與此同時,數據能夠看出一些流量特色。

首先,用戶十分年輕。微保數據顯示, 80%的用戶是80後90後,最小的投保者年僅18歲。70%的消費者是第一次使用微信購買保險服務。24歲以下的互聯網用戶中有4成在微保購買了人生中第一張保單。

此外,微信的社交屬性也在微保的產品上有所體現,平均每位消費者擁有3.5張保單,最多的購買了15張保單。其中36%為家人投保,40%的男性消費者主動為女性投保。而從訪問路徑來看,有相當比例的用戶是在社交場景下觸達的微保產品。以醫療險用戶為例,近半流量是通過社交方式造訪。

社交導入的流量有著更好的轉化價值。相較於傳統保險經紀人在佣金驅動的情況下進行產品推介的做法,騰訊的社交場景下,朋友的介紹推送能夠更好地加強產品背書,也能在一定程度上解決大家覺得保險複雜、不知道怎麼選購的問題。

與此同時,“離用戶近”能夠在相當程度上縮短服務環節,降低服務成本。從微保的數據來看,48%的用戶會重複回訪;7成的客服可以由AI解決,不需要打開任何APP,僅在微信錢包九宮格就能打開小程序響應用戶需求;而在理賠環節,8成用戶可以在1天內獲得賠償,這個速度超過了很多傳統的線下保險公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