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新鬆創始人曲道奎:中國機器人市場在爆發,為何國產機器人佔比在下降?

12月6日,在2018粵港澳大灣區機器人與人工智能大會上,中國最大機器人上市公司——新松機器人自動化股份有限公司(300024.SZ,下稱新松)創始人曲道奎發表了題為《AI 賦能機器人發展》的主題演講,重點論述了人工智能(AI)與機器人之間的關係。

他認為,人工智能和機器人猶如一對孿生兄弟,呈現出相互促進和推動的“雙胞胎”式發展,如同人類擁有自己的大腦和智慧一樣,機器人和人工智能的發展也應該同步。

去年,國產工業機器人銷量為3.78萬臺,在中國工業機器人銷售市場的佔有率為26.8%,同比下降5.9個百分點。佔比73.2%的外資機器人在華銷售10.32萬臺,同比增長71.9%。

“國產機器人到底怎麼了?”在此次大會期間,曲道奎接受了界面新聞記者的專訪,談了自己對國內機器人產業發展的思考:國內機器人產業正處於爆發期,在歷經連續三年佔比上升後,為何去年國產機器人的佔比卻突然有所下降,外資機器人佔比卻在大幅上升。

界面新聞:中國科學院科技戰略諮詢研究院研究員郭劍鋒曾提到,現在是人工智能的“弱能”時期。機器人產業已經發展了50年時間,相比人工智能技術,國內機器人產業是不是要更加成熟?兩者之間的結合是否存在不同步或者矛盾的情況?

曲道奎:應該不會。從全球看,無論是機器人還是人工智能,都經歷了大約50年的發展時間,但兩者均處於發展的早期階段。可以說,國內人工智能技術的進步發展跟機器人技術正好是相當的,兩者猶如一對孿生兄弟,互相促進和發展。

從50年代傳統工業機器人誕生開始,機器人產業經歷了人機交互的過渡,今天已經來到機器人發展的另一層次——機器人2.0時代。

在機器人發展的第一階段,強調更多的是機器和設備屬性,而不是人的屬性;在機器人2.0時代,機器人已經越來越接近人類屬性,不再是機器設備,機器人將具有人工智能,將和環境適應,這時更多強調的是感知一致。

人工智能技術促進機器人進化和升級的關鍵性技術;機器人產業則是助推人工智能技術發展的一個好平臺。

目前機器人的內涵已完全顛覆了傳統範疇。傳統機器人是信息電子的產物,是基線加控制形成的大設備,更多的是通過計算和控制實現工業機器人的精確運動和作業。

今天的機器人已經跟我們認知的各種前沿技術幾乎融合了,從人工智能到IOT(物聯網)到雲計算,再加上感知系統,已形成了新的機器人技術生態。

界面新聞:與美日兩大機器人強國相比,中國的人工智能和機器人發展狀況相比有著哪些優勢呢?

曲道奎:首先說機器人產業,跟美國和日本相比,中國機器人產業的增量和增速具備較為明顯的優勢。

2013年以來至今,中國一直是全球最大的機器人市場,連續五年複合增速超過了30%,去年增速達到近60%。

在人工智能方面,相對發達國家,中國發展得要晚一些,但很多方面的差距並不大。在大數據網絡等其他技術方面,中國有著自己獨特的優勢。

當下機器人產業的迅速發展和政策優勢為我們提供了很好的機遇。

此次大會的主要議題圍繞機器人、人工智能以及粵港澳大灣區。機器人和人工智能是引領未來的高新技術,而粵港澳大灣區是中國開放的窗口,這三個概念的疊加必將會創造不可想象的未來,

以新松為例,靠著機器人產業的發展,已在國外30多個國家累計了不少優質的市場客戶群體,它容易在人工智能方面形成後發優勢。

界面新聞:中國的機器人產業增速確實令人矚目。去年國產工業機器人佔比為什麼會突然下降呢?我們有哪些不足之處?

曲道奎:這是中國機器人產業面臨的一個巨大挑戰。我們都在思考,國產機器人到底怎麼了?

中國機器人市場在爆發,但國產機器人佔比在卻下降,機器人是否要重蹈中國數控產業和中國汽車產業的覆轍呢?

機器人的結構決定了機器人的水平。2017年,中國的多關節機器人已經成為主導,從這個角度講,中國機器人市場已經進入高端應用階段。

雖然在量上有進步,但在質上,中國與國外相比還有較大的差距。與美日相比,中國在多關節機器人上依然處於弱勢地位。

國產機器人的種類也較為單一,即搬運機器人、焊接機器人和上下料機器人佔較大。國產機器人除了在噴塗上有略微優勢,其他潔淨機器人、裝備機器人和焊接機器人等種類,基本仍為外資公司主導。

機器人應用最多的領域是汽車製造,這一高端領域的關鍵技術也被國外企業所壟斷,所以從應用上講,國產機器人仍處於中低端。

界面新聞:未來中國機器人還會持續增長嗎?新松怎麼去考慮新一代機器人的發展?

曲道奎:中國未來至少還會有10-15年的機器人快速發展期。

新松機器人也在改變,已經不是過去的機械手臂了,而是進入了很多新領域。

新機器人的最大特點是,和人機的合作。過去,機器人為了安全,要和人分離作業;現在,很多生產需要和機器協作。

針對需求的轉變,新松推出了雙臂機器人、服務機器人以及複合機器人等。複合機器人類似於將過去的機械手和移動機器人做了很好的複合,使其在移動過程中可以精密完成作業。

中國機器人的應用領域目前已涉及到國民經濟39個行業的大類。很多人問我,中國機器人應該用在哪些行業。我覺得,應該問:哪個行業不用?

界面新聞:國內中小型製造企業都希望實現“機器換人”,產業升級,但實際上它們很多無力購買類似新松、庫卡這樣的高端機器人,覺得經濟成本難以承受。它們的需求是否會使很多不具備機器人高精尖技術的企業湧入市場,形成“機器人泡沫”問題?

曲道奎:中國中小製造企可能對機器人性能品質要求不會太高,但對價格非常敏感。

新松一直專注於相對高端的市場,如果我們還去做低端市場,那其他機器人企業怎麼進入這個市場呢?

任何一個新的產業領域,都會有一個“沸點”。水不到100度開不了,但到了100度,再往上升,可能也上不去了。

機器人產業也是一樣的道理,不用怕“熱”。中國機器人產業未來要打造產業鏈和平臺的概念,中小企業的湧入,對於市場的發展和升級有一定好處,只要包括好資源的合理利用和防治惡性競爭,就是一個良性的發展。

作為國內最大機器人企業,新松更多把自己定位為“機器人”國家隊來進行創新。在企業資金、政策、場地、技術和品牌等方面,新松扶持中小機器人的成長,並共享空間和零部件,使中小企業專注研發和生產等核心業務。

相關數量眾多的機器人企業聚集在一起,會形成一股非常強大的力量,慢慢地會把整個市場做起來,這就是在機器人產業領域運用整合合作共享的產業鏈運作模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