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產業」常熟用思想大解放引領新時代“碧溪之路”:三個“千億級”再造實體優勢

「科技产业」常熟用思想大解放引领新时代“碧溪之路”:三个“千亿级”再造实体优势

11月22日,2018年常熟市重點產業項目金秋集中竣工投產儀式舉行,76個重點產業項目集中投產,總投資近178億元,涵蓋了汽車零部件、高端裝備製造等產業,為全市高質量發展注入了新動能。

“推動高質量發展走在前列,必須夯實產業這個根基;沒有一個強有力的產業支撐,就不可能走在高質量發展的前列。”常熟市委書記王颺說,改革開放以來,常熟以解放思想為先導,闖出鄉鎮企業發展的“碧溪之路”,建成輻射全國的服裝城並帶動民營經濟騰飛,從而造就了“底盤紮實”的實體經濟。新時代新起點上,常熟將緊扣建設自主可控的製造業體系這一目標,以更大力度解放思想,創新發展理念,突破空間瓶頸、機制瓶頸、模式瓶頸,實現新一輪產業再造。

按照新的產業發展“路線圖”,常熟將打造以“兩整車一中心”為龍頭的千億級汽車及核心零部件產業、以自動化成套設備為重點的千億級高端裝備製造產業、以時尚創意設計為引領的千億級紡織服裝產業;加快培育500億級新材料產業、500億級新一代電子信息技術產業和新能源、節能環保、生物醫藥3個百億級產業。

「科技产业」常熟用思想大解放引领新时代“碧溪之路”:三个“千亿级”再造实体优势

理念創新 拓展更多的發展空間

產業發展離不開資源支撐。去年,常熟裝備製造、紡織服裝、汽車及零部件三大產業規上產值已達1952.4億元。未來要繼續提升能級,空間如何保障?今年6月,常熟開展“零地增長”試點,鼓勵現有工業企業在不增加用地指標的前提下,在自有土地上實施改建、擴建,增加生產和研發用的建築,提高產出水平。常熟從2014年起對村級用地和低端低效工業用地進行整合,騰出近2萬畝用地,支持先進製造業發展。

不僅要拓展發展空間,還得利用好。緊挨長江的常熟經濟技術開發區,立足港口大進大出優勢集聚大項目。他們耐得住寂寞,堅守產業定位,寧可土地資源暫時留白,也要等待合適的發展機遇。這些年,這裡引進奇瑞捷豹路虎和觀致汽車兩個特大型整車項目,一舉實現產業大轉型。隨同“兩輛車”落戶的,還有40多家國際知名汽車零配件企業,行業總投資超65億美元。常熟市委常委、常熟經濟技術開發區黨工委副書記、管委會副主任張建強介紹,常熟開發區將緊緊圍繞汽車主導產業發展,推動整車橫向擴張,產業縱向延伸,實現汽車生產、銷售、物流、金融、服務全產業鏈發展。開發區還與鄰近的董浜鎮實現區鎮聯動,實現招商資源互補、發展資源共享。依託開發區汽車零部件產業優勢,董浜建立起汽車零部件產業園,而經開區可以騰出更多的空間去承接帶動力更強的龍頭項目。

算好“空間賬”,還要引導企業走“專精特新”發展的路徑。這些年,常熟工業投資佔固定資產投資的比重一直超過70%,技改投入佔工業投資的比重也超過70%。目前,常熟已有80多個企業,120多個產品,在行業細分領域佔據優勢,形成了行業細分領域的“單打冠軍”。

機制創新 調動更大的創新熱情

與30多家知名高校、科研機構建立合作關係,其中不乏北京大學分子工程蘇南研究院這樣的名校資源;1500多家企業與高校院所建立緊密型合作關係,近三年備案技術合同交易總額突破10億元……從試點“科技鎮長團”到建辦全國縣級市中首家國家大學科技園,從引進國內一流“大院大所”,再到打造國家級高新區,創新資源正加快向常熟集聚。如何激活這些高校的創新能量,激發更大的創新熱情?常熟以省科技創新體制綜合改革試點為契機,聚焦體制改革和制度突破,為創新發展提供了持續不斷的“原動力”。

“我們通過不斷探索,形成了校地合作的3.0版本。”常熟國家大學科技園管理委員會副主任王奇峰介紹,校地合作起初是高校派來一個團隊,地方給予資金支持,這樣的模式自我造血功能不足;後來,創新團隊以技術入股,佔有一定股份,但黏合度不高;現在的辦法是構建利益聯結機制,項目化運作,團隊現金入股,為自己打工,從而促進創新效能提升。

“在我們這個研究院,人人有股份、個個有項目。”江蘇省產業技術研究院智能液晶技術研究所落戶在常熟大學科技園,執行所長薛九枝博士介紹,研究所剛剛完成股權激勵方案,74個員工享有數目不等的股權激勵。該所由常熟與薛九枝團隊、江蘇省產業技術研究院共建,聚焦於非平板顯示液晶技術的產業化,開展關鍵技術應用研究和集成創新。由於團隊持股比例達到70%,吸引了美國工程院、美國科學院、歐洲科學院的院士加盟,領頭項目研發,還有15個博士、16個碩士。目前,8個研究項目在推進,還衍生了6個公司。

接下來,常熟將以構建利益聯結機制為紐帶,改造各類創新平臺,推動高校與企業的產學研合作,讓創新資源與產業發展融合得更緊密。

模式創新 把常熟服裝賣向全球

改革開放初期,常熟農民在長途汽車站邊上擺地攤賣服裝,自發形成一個“馬路市場”,歷經30多年發展後,蝶變為銷售額達1400多億元的服裝城,也帶動了服裝產業的崛起與興盛。

“常熟服裝產業不僅是個傳統產業,也是個富民產業,連接著數萬家小微企業,產業轉型升級的壓力特別大,迫切需要為他們搭建平臺。”常熟服裝城管委會主任萬曉軍介紹,常熟服裝產業原先的商業模式是以產促銷,大量服裝產能通過服裝城這個窗口批發到全國。面對電子商務的衝擊,現在要轉變為以銷定產,通過服裝城收集消費需求來驅動生產。因此,在最新發展定位中,常熟服裝城將力爭成為時尚創意產業為引領的現代服務業集聚區,從批發中心向創意中心、設計中心轉變,帶動服裝產業向“微笑曲線”兩端延伸。常熟戎美淘寶店就是因模式創新而殺出的一匹“黑馬”。這家企業沒有工廠,沒有倉庫,只有設計、營銷團隊,通過收集消費者需求安排生產,卻創下年銷售10億元的奇蹟。

走進常熟最新打造的服裝產業轉型示範區雲裳小鎮,各類來自神經末梢的創新令人拍案叫絕。常熟市本土繡娘董事長錢晨霞憑藉一手刺繡功夫,在網上接單,通過為紅木傢俱定製軟裝,打造出了綵衣堂品牌,從一個刺繡加工企業轉型成為文化創意有限公司;“創二代”俞溢潮把父輩經營的生產型企業改造成為服務型企業,為品牌服裝企業提供設計生產服務;常熟志遠股份公司總裁黃貴開發互聯網平臺,集聚了生產企業、設計師、經銷商等產業鏈資源,小微生產企業加入平臺後,由平臺派單生產,搶抓當前服裝生產的小單化趨勢。

常熟還利用國家市場採購貿易方式試點,把常熟服裝城這個佔地3.71平方公里的大市場變成面向全球的貿易平臺,迎合外貿小單和短單增多的趨勢。截至今年6月,市場採購出口交易額累計達到18.9億美元,實現常熟服裝從賣全國向賣全球提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