硫磺島戰役,美軍的轟炸為何沒效果?

根據紀錄,美軍在登陸之前已經全面取得制海權和制空權,美國的轟炸機投了大量炸彈。這些炸彈為什麼收效甚微?日本的地下防禦為何如此堅固,看了很多電影,發現他們地下有鋼筋水泥結構。是不是因為二戰期間,投擲的炸彈威力太小?

一戰初期,常規火炮和常規炸彈,對於修建良好的工事就幾乎沒效果,二戰同樣如此。列日這種混合要塞,德軍都是拿300口徑以上重炮才敲掉,凡爾登這種新修的混凝土沒辦法,而硫磺島是山。二戰時,德軍在塞瓦斯托波爾要塞也是直接一頭撞南牆了,德軍當時不缺火力和戰術轟炸。

硫磺島戰役,美軍的轟炸為何沒效果?

硫磺島戰役,美軍的轟炸為何沒效果?

凡爾登戰後,儘管如圖所示被打成月球表面,但是實際上主體結構沒有損壞,德軍也沒打下來

是不是因為二戰期間,投擲的炸彈威力太小?

常規炸彈不論氣動外形和制導手段這類的話,二戰和現在用的本質無差,軍用炸藥一戰到現在改進幅度是不小,但是質能比來說目前服役的相比一戰也沒到2倍,可以說威力方面增長微乎其微,像美軍在越南用的也是二戰軍剩。

如果換成今天的美軍的投彈威力,以前的地下工程可以被穿透嗎?

炸彈之母這類bug不論,普通穿甲炸彈至少在穿透能力上並不大於戰列艦炮彈多少,16寸的戰列艦穿甲彈著彈速度怎麼也得有600-700m/s,1噸多,而自然投擲的穿甲炸彈肯定到不了這個動能,只有火箭加速才能想想,而且面對山的話顯然效果也不彰。

硫磺島這地方修這麼完善,完全要塞化了,說實話最好的辦法其實是等待島上的人餓死,代價最小——因為那片長不出什麼東西,糧食遲早消耗光,實際上硫磺島的糧食也就夠3個月樣子,根據日軍自述的話,島上糧食開戰的時候就很緊張了,而美軍有絕對制海空權的情況下圍困數月事實上是可以做到的,但是急著要一個備降機場,以及一個護航戰鬥機的起降機場就上去打了。

之後沖繩也是全島幾乎要塞化——即使沒有這麼堅固的山,但是沖繩因為是日本離島,有本土經濟,還能動員民眾,戰備時間也更長,戰備程度也是硫磺這個臨時修建的小島不能比的,這麼小一個島打兩個半月,創下整線傷亡率最高紀錄才打下來——而且是唯一一場傷亡加起來比日軍還多的戰役,這也就是為什麼美軍更偏向於,選擇使用原子彈毀滅平民和戰爭基礎,而非軍事佔領的原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