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唯一写错字的火车站,66年不改正,是哪个站?你怎么看?

陽中華


题主说的这个火车站的确真实的存在,就是1952年投入使用的甘肃兰州火车站,他的火车站的题字是有当代著名的书法家,被称为“简牍之父”的张邦彦书写的。

他给兰州火车站的题字很有特点,我们正常的书写“兰州”的兰字一般最后一横是主笔,是最长的一笔,但是在张邦彦的题字中,他反着写,把兰字的第一横写的很长,最后一横反而写的最短,和我们现在学习和使用的标准汉字差别很大,所以很多人认为张邦彦先生写了一个错字,在网上的争议和很多。


一部分人认为这明显就是一个错字,可能是书法家写错了,还有可能是工人在安装的时候,把这三个横给装反了,然后就将错就错了。我觉得这个可能性不大,因为安装的时候都会有图纸和书法作品的复印件,安装错误的可能性不是很大。


更多的人认为这是一种书法艺术的写法,这个写法应该是有出处的,不是随便写的。我在字典上查了一下,并没有兰子的这种写法,不过唐代书法家颜真卿的写法和他的写法很相似,也是第一横最长,张邦彦学习简牍书法,应该受简牍书法的影响比较大。

不知道这个问题你怎么看?欢迎讨论。


不二斋


兰州火车站,看看那个字写错了。请看下图:





陽中華


全国唯一兰州火车站的“兰”字备受争议,很多人质疑这个字的正确与否,甚至心底暗暗嘲笑,堂堂兰州火车站,竟然会把“错别字”放在这么明显的地方。但“兰”真的是个错别字吗,外地人也许不知道,但咱们甘肃人大部分人都知道,“兰州站”这几个字是当时请的书法家张邦彦先生写的,他是甘肃天水籍的著名书法家,至今兰州站,进站口,出站口都是他的书作,他被称为是“简牍之父”。

兰州的“兰”写成上长下短其实主要的原因是解放后,很多字体被规范为简体字,包括兰州的 “兰”,书法作品里面习惯用未规范之前的字体,横竖长短,甚至笔画顺序等等都与现在的简体字甚至繁体字都有较大的差别,这个是"兰"字是另外一种书写方式,兰州车站写成这样,更能体现书法家的一种个人风格。

在书法界,对文字的形态要求并不严格,俗话说:草书三分赖,书法家张邦彦先生把“兰”字写成这样并不是写错,而是故意用他自己的风格写成如此书法体,我认为“兰”字写成这样没有什么可争议的,他只不过是一个书法家个人书写风格的体现,也并不是错别字,一个字在书法界有很多种写法,一个人和一个人的风格不同罢了,“兰”字写成这样,归结为张邦彦书法家的个人写法就对了。希望我的回答能解开您的疑问,欢迎各位在评论区留言参与讨论。





草根赵小武


火车站代表一座城市的发展和历史,一般几乎不会见到哪个火车站的站名写错的,而唯独1952年10月投入使用的兰州站的站名,总让人误以为是个错别字,其实内有深意。

兰州站的“兰”字是上面的那一横最长,下面两横很短,看起来就像是简体字的“兰”字倒着写,写错了,也正因如此,让每一个来到兰州的人对兰州站印象深刻。

正常来说,我们见到的火车站站名不是正规简体字就是繁体字,比如兰州站正规的写法应该是如下图这样的:

而真实的兰州站的“兰”字却给人一种写错了的错觉,听说曾还有人建议更正过来,但自1952年兰州站开始使用至今已经过去66年了,期间还进行了多次火车站的改造工程,到2014年才有了如今的规模,但这个所谓的“错别字”却从没有变过。

兰州站的题字原本就是由中国近代著名的书法家,有“简牍之父”称谓的张邦彦所写,张邦彦是甘肃天水人,家族自古就是著名的书艺传家,他写的字也包含了强烈的个人色彩在里面。

而兰州站这个所谓的错别字,较真儿来说,应该算不上错字,而是包含了张邦彦的书法特点,和书法家对兰州这座城市的理解和寄托。

在古人书法大家中,颜真卿的书法,很多字也不是正规的上短下长之类的,颜真卿书法更多的是上长中短下长,这都是书法家个人特色的体现。

兰州站的“兰”字还有一种说法,是说张邦彦当时希望兰州在城市的发展,祖国的发展中与众不同,于是故意将兰字倒过来写,便形成了如今的“上长下短”结构。

不过我觉得这样写的站名才更有特色,更能代表兰州,也更能代表历史,且不管当初张邦彦是否真的故意写“错”,就拿书法来讲,他是不同于电脑打印体的,它也更具特色更代表文化。

火车站是一座城市的名片,是外来人员对城市的第一印象,我相信兰州站的特点和与众不同都足够代表兰州的发展和进程。


李阿冰


这个字念兰,别管怎么写,字体如何,那短那长,我就知道它念兰就够了。噱头,哪行哪门都爱搞,这也是一种潜意识的记忆加强,就像我邻居,经常见面打招呼,偶尔还打牌打球,可突然有一天开业主联欢会,我主持他有节目,到了他时我猛然发现我忘了他的名字,只能自己嘀咕,这人住我对门,老婆身材挺好,孩子胖的跟球一样,打牌输了不爱给钱,打球上次给了我一肘子,对,他姓朱,朱肘子,不对,朱州山,对对!这货叫朱州山。

这就是一种记忆加强,如果那个兰字写的四平八稳,肯定不会让人印象深刻。

还有亳州的华佗庵,这华佗,佗字是单人旁吧!结果写成了挂耳旁,写错了没,写错了。可它是郭沫若写的啊!那就没错了,后面导游还会着重介绍,这个字是为了纪念华佗发明了麻沸散,而麻沸散主要成分就是曼陀罗,这个佗写成陀,就是为了颂扬华佗的功劳,你们信吗?



半途说书170


火车站是一个城市的门户,同时,独具特色的火车站也是一个城市的名片。


每个火车站,都有站名。站名的书写,往往不一而足,各具特色。


甘肃省省会城市兰州火车站,1952年10月投入使用的兰州火车站站名,总让人误以为是个错别字,其实内有深意。


兰州站的“兰”字是上面的那一横最长,下面两横很短,看起来就像是简体字的“兰”字倒着写,感觉像是“写错了。”


兰州站的题字是由中国近代著名的书法家,有“简牍之父”称谓的张邦彦所写。



张邦彦是甘肃天水人,家族自古就是著名的书艺传家,他写的字蕴含了强烈的个人情感和独特的个人特色。


兰州火车站的“兰”字给人一种写错了的错觉,故而,曾有人建议更正。


但自1952年兰州站开始使用至今已经过去66年了,期间还进行了多次火车站的改造工程。


到2014年才有了如今的规模,但这个所谓的“错别字”却从没有变过。



其实兰州站这个所谓的错别字,较真儿来说,应该算不上错字,而是包含了张邦彦的个人书法特点,和书法家对兰州这座城市的理解和期望。


在古人书法大家中,颜真卿的书法,很多字也不是正规的上短下长之类的,颜真卿书法更多的是上长中短下长,这都是书法家个人特色的体现。


“上长下短”貌似写错了的兰字,其实还有另外一种解读,即说张邦彦希望兰州的发展,与这个独特的字一样,别具特色,与众不同。


24帧半




陇西一块五


因为古时的文化人太少,一个村中只有几个能写作的文人,解放前这边有一个文化人,给穷人写年对联都搞笑留传至今,他是这样写的,《玄田类禾中,二十八疋虫,》那家人不懂的字联,年三十高兴的贴上过年了,大年初一拜年者懂字的人看后,对那家穷人的家人说后才明白,分明是骂他家人《畜类种,王人蛋,》,这个也是叫文人教书先生,?

这个兰字的错与对,主要是本地区人都服从,关建后人也沒有去更正他,这说明了书法的乱横之派,没有什么明确的规定,?





龍华中


兰州站啊!怎么看都不舒服,至于为什么不改是不是书写人的地位高这个错字也有存在的价值?



流动的清泉1540518


这个事我以前看到过,但没有钻研过。

用“错字”写站名的是兰州车站。它出自书法家、汉文字“简牍”学者张邦彦手笔。我没有研究过汉简,但我相信张邦彦先生不会信手涂鸦。作为一个南来北往有无数人经过的大城市的车站站名,张邦彦这样写,一定有其出处,一定有其道理,否则绝不会以普通人都知道的“错字”示人,留下千古笑柄。

甘肃是一个文化大省,当地崇尚书法的人极多。张邦彦先生当初为什么这样写,我还需要找找相关资料。但其用心中一定有基本的一点,即引人关注,以宣传祖国的文化知识,宣传汉文字知识。我没有去过兰州,但我知道这个事,惭愧的是没有上心。

随后补上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