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家溍:記恭王府堂會戲

朱家溍

朱家溍(1914-2003),字季黃,浙江蕭山人,為故宮博物院研究員、國家文物鑑定委員會委員、中央文史館館員、九三學社文教委員會委員、著名文物專家和清史專家,還是著名的戲曲研究家,著有《春秋左傳禮徵》、《碑帖淺說》、《中國古代藝術概述》、《故宮畫集》、《故宮所藏善本書目》、《明清時代有關西藏的文物》、《清代戲曲服飾》、《故宮退食錄》等。朱家溍自幼酷嗜戲曲,早年師事範福泰、遲月亭、陳少武、劉硯芳、曹心泉、錢寶森等名家,對楊小樓的表演藝術研究有素,造詣頗深,是舉世公認的楊派藝術大家。

 位於龍頭井的恭王府,是乾隆時權臣和珅建造的宅第,嘉慶四年和珅獲罪,宅第入官,賜慶親王永璘。傳至第三代,奕劻照例降襲貝勒,另賜府第,此府賜恭親王奕訢,從此稱恭王府。1982年,恭王府被定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開始修理。花園內的戲臺去年(1987年)已修葺一新,臺上的繡花門簾臺帳、掛燈等已製做齊備,最近舉辦了落成紀念演出。

朱家溍:記恭王府堂會戲

恭王府戲臺舊照 

 恭王府花園內戲臺是建造在一座船塢式的大廳內,觀眾席中沒有柱子。戲臺範圍(包括後臺)約佔建築面積的四分之一,其餘面積都是觀眾席。戲臺四方形,有臺柱、臺頂和上下場門。 

 1937年春夏之交,我曾在這裡聽過一次堂會戲。恭王府的前部包括從府門到最後一進院落的寶約樓和瞻霽樓,民國初年由恭親王溥偉抵押給天主教堂,但花園不在內。1937年前後,溥心畲先生和溥叔明先生弟兄二人仍居住在園內。那一次堂會戲就是弟兄二人為母親項太夫人七旬大慶祝壽的戲。那一天,我進的是東隨牆門。過了山口,到了戲樓,從東隔扇進去。先到正廳給老太太拜壽,照例主人在旁陪著還禮,然後招待入座聽戲。 

 凡堂會戲,開場必演《天官賜福》。如果是祝壽的堂會戲,則《賜福》以後還要演《蟠桃會》《百壽圖》《滿床笏》等戲。心畲先生為母祝壽這一天的戲,用的富連成班底,不例外的也有上述幾齣戲。當時富連成在科的著名學生如葉盛章、葉世長、黃元慶、李世芳、毛世來、傅世蘭、劉元彤等都演了戲。燈晚外串有程繼先的《臨江會》、尚和玉的《四平山》、孟小冬的《罵曹》,中間還夾著一出票友下海的李香勻演《廉錦楓》。聽說程繼先幼年在小榮椿出科之後,有一個時期在恭王府給貝勒載瀛當過隨侍,改名德振庭。到民國成立後才又出來重理舊業,很快“程繼先”三字在小生行成為第一把交椅,他和心畲先生弟兄還保持著舊關係,所以這次堂會戲程繼先是當然的提調。

朱家溍:記恭王府堂會戲

李香勻、朱桂芳之《廉錦楓》

 我聽心畲先生說,辛亥以後,他隨著母親在西山戒臺寺住了多年,才又搬回府中花園。當恭忠親王在世時,府裡有個戲班,唱崑腔和高腔,沒有皮黃戲。有個教習叫曹春山(曹心泉之父),還給這個班排過新編崑腔戲,題材是《聊齋志異》中的《大力將軍》。曹春山自己扮演大力將軍,恭忠親王逝世後,這個戲班就遣散了。心畲先生並沒見過自己府裡的戲班,也只聽老輩說說而已。但他說,他們弟兄偶然鬧著玩,非正式地唱過《四郎探母》。心畲唱楊六郎,叔明唱公主,有個太監唱楊四郎。府裡還有些殘缺不全的行頭,靴子只有一雙。“楊四郎”先穿,到“六郎”上場,就把靴子讓給“六郎”,“四郎”則換了鞋,逗老太太一笑。 

 這次戲樓工程完畢,定於7月9日至17日舉辦戲樓修理落成紀念演出,每日下午3至5時。9日是首次演出,開場是毓峘先生(叔明先生之子)演奏絃索調,其次是京戲《霸王別姬》,我扮演項羽,由北京京劇院著名演員、梅花獎獲得者宋丹菊扮演虞姬。由中國戲曲學院實驗劇團的演員、樂隊、服裝以及舞臺工作者們協助演出。 

 宋丹菊的本行是武旦、刀馬旦,兼演花旦。虞姬這個角色屬於正旦,俗稱“青衣”。丹菊第一次演這出戏,她不僅嗓音清脆,唱法工整,足夠一個青衣角色的資格,而且給人一副端麗貞靜的形象,是符合角色要求的。舞臺工作人員也是應該稱讚的。尤其蔣世林師傅,既管場上,又管服裝,面面俱到。“繡簾啟處,角色登場”的情景,早已絕跡,所以現在的檢場人員都不會打臺簾。必須在最適度的一剎那,打起臺簾,才能使角色出場富有節奏感地亮出相來。從前有句老話,叫做“搶颱風”。至於角色下場的時候,打臺簾的也不要使角色產生猶疑。蔣師傅都做得恰到好處。還有一件是我多年來未遇到的事,即唸完“妃子你要驚醒了”,暫時下場,蔣師傅立刻主動給我掭網子休息。數十年前這樣的事不足為奇,近年是很少見的,至少我不敢設想一齣戲當中在後臺暫時掭盔頭,所以我特地把這件事提出來。 

 10日至17日繼續舉辦招待演出,我又是來賓之一了。桌上擺著點心,蓋碗沏茶,隨時添換,又重現了數十年前聽堂會戲的滋味。幾天之內,臺上是北崑劇院演出的。洪雪飛、馬玉森的《長生殿小宴》,李梅的《斷橋》,蔡瑤銑、滿樂民的《奇雙會》,祝孝純的《酒樓》,蔡瑤銑的《女彈》等戲。京戲、崑劇都是在這種臺上生長髮展起來,所有傳統的老戲,一切表演技藝、程式等都是在這種臺上積累下來的,所以演員在臺上覺得一切順理成章,有省力並且很自然的感覺。臺上人物從服裝、道具到唱唸做和戲臺的結構、建築裝飾、門簾臺帳是非常協調一致,相得益彰,尤其在沒有擴音器的條件下,聽起來很舒服。雖然氣象臺報告的最高氣溫34度,但戲樓裡毫無暑意,且時時有清風穿堂而過。恭王府工程管理的負責同志表示將來要安裝空調設備。我建議不要安裝,因為這座建築物本身具有調節空氣的功能,春夏秋三季演戲,冬季停演,也就無須安裝暖氣設備了。我建議在這裡設立一個戲曲博物館,除收藏文物和史料之外,還專演弋腔、崑腔、亂彈的傳統老戲,充分發揮這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作用。

(《故宮退食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