偽滿洲國當時憑什麼成為亞洲第一大經濟體?

錢包空了怎麼辦


偽滿洲國的發展創造了當時的奇蹟,其經濟發展迅猛,一度成為亞洲最大的經濟體,甚至把日本本土的都甩在了後面。那麼偽滿洲國當時憑什麼成為亞洲第一呢?福垊一句總結,起自沙俄,興於奉系,盛於日本。

起自沙俄——為的實現黃俄羅斯計劃!

19世紀末沙俄為了強化對西伯利亞和遠東的控制,一邊修建西伯利亞鐵路,一邊又將鐵路支線深入我東北腹地——中東鐵路,為的是實現對東北的企圖甚至是其黃俄羅斯計劃。雖然俄國用心險惡,但修建鐵路為日後的東北經濟起飛也奠定了基礎。八國聯軍侵華時,俄國賴在東北不走。最後在各國尤其是日本的壓力下,很不情願地退出了東北。為此,日俄還發生了戰爭,戰爭結果是日本大獲全勝。從此,東北也就沒沙俄以及蘇聯什麼事兒了。

興於奉系——張作霖張學良父子經營東北!

日本趕走了沙俄,但日本同樣是出於對東北的垂涎欲滴的心理。張作霖就抓住日本這一心理,增強了日本對東北的投資建設,而且張作霖啟用楊宇霆大力建設東北。張作霖的夢想就是利用日本建設東北,從而增強自己的實力,然後問鼎中原。張作霖忽悠日本人多了,日本人也就煩了。這邊張作霖問鼎中原不久,就在張作霖回東北的途中,讓日本給炸死了,一說是蘇聯人乾的。張學良即位後,宣佈東北易幟,斷了日本的念想。同時,張學良開展了“東北新建設運動”,竟然創造了10個第一。

一、武器裝備在全國第一。二、機器製造陶瓷在全國是第一家。三、製造了第一臺載重汽車。四、軍民首次使用農機發展農業。五、鐵路里程居首位。六、飛機送郵件,開民航之始。七、無線電首次於歐美諸國通訊。八、東北教育私人捐款居全國第一。九、首次參加奧運會,第一座體育場,第一次請外教(教練)十、第一次賽馬會,大學球隊第一齣訪國外(日本)等。此外還有張作霖創造出的“鎮海號”航母,也居全國首位。

盛於日本——偽滿洲國的創造的經濟奇蹟!

九一八後,日本佔領了東北,但日本實行了“以華制華”的政策。於是,溥儀就成了它們的工具。因為日本想把東北作為向南入侵的基地。曾幾何時,日本還想把長春建設定為它們的新首都。也就是說,日本打算將其政治、經濟、文化、科技等重心轉移到東北,而讓其本土處於閒置狀態。之所以有這個打算,那是因為日本本土資源匱乏而且時常地震,而東北物華天寶,很少地震。故而日本將其建設的重點都放到了東北,一時間使東北發展迅猛,創造了亞洲第一經濟體的奇蹟。

1931年東北城市水平為11.5%,而到了1942年東北城市水平為23.8%,而我國的1990年的城市化水平才18.96%。1945年我國工業總產值東北85%,臺灣10%,大陸其他地區才5%。據偽滿洲國和民國權威統計數據合計,截至1943年,東北佔全國12%的土地和10%的人口,卻創造了佔國家95%的機械、93%的鋼材、78%的電力、69%的化工品、66%的水泥。新京(長春)有“城市山林”和“森林之都”的美城,其1942年的綠地2272平方米,是華盛頓的二倍,在國際上享有盛譽。1938年長春就有環城高速公路了!1934年,就有亞洲最大的無線電臺——新京無線電臺了……

亡於蘇聯——蘇聯“解放”東北。

在美國向日本投下原子彈後,蘇聯向東北進軍。它們很輕鬆地打敗了那些散兵遊勇,然後大肆搶奪、搬運以及破壞各種生產設備和產品。此外蘇軍還對中國無辜進行殺戮、搶劫、強姦。蘇聯之所以這麼做,福垊以為,它們認為自己得不到東北,就只能把東北能拿走的統統拿走,拿不走的統統破壞,因為它們不願意將一個富饒的東北交給我們。從此東北一蹶不振,再也沒能力成為亞洲第一經濟體了。


福垊


1931年,日本悍然發動九一八事變後,東北地區的政權建設與經濟建設提上日程。清末帝溥儀與日本軍國主義者、清遺老遺少等聯合成立了“滿洲國”。“滿洲國”的評價至始至終都被認定為日本軍國主義扶持下的傀儡政權。這一時期的經濟被認為是日本殖民侵略的大後方,完全服務於日本戰爭需要,經濟發展並不被普通民眾認可。然而,整個偽滿洲國時期的經濟發展水平遠遠超出人們的認知。無論在金融、交通運輸、鋼鐵、礦產開發、城市建設等方面都取得了驕人成績,甚至一度成為亞洲第一經濟體。

當然,偽滿洲國經濟發展是“日滿經濟協同下”有針對性的重點推進工程,它必不可少地帶有鮮明的殖民色彩。可以說是“殖民”與“建設”的雙重奏。這種雙重奏造就出偽滿洲國經濟體的強大,主要體現在頂層規劃設計、重點行業遍地開花、科技教育的鼎力支持、基礎建設的奠基。

一、頂層規劃設計——統制經濟(就是變相的計劃經濟,它不僅是偽滿洲國經濟迅速發展的制勝之道,也是戰後日本吉田茂計劃經濟體制的核心,推進日本經濟騰飛)。1932年日本通過《日滿經濟統制方策要綱》、《滿洲經濟統制根本方策案》、《第一次滿洲產業開發五年計劃》等法案強化“滿洲國”工業發展與日本經濟與軍事需要的“協同發展”。偽滿洲國政府在日人控制的國務院總務廳指導下,制定了《重要產業統制法》、《關於一般產業的聲明》、《鋼鐵類統治法》、《價格等臨時措置法》、《總動員法》、《糧谷管理法》、《特產物專管法》等具體法令,實現從工業結構調整、勞動力資源分配、工業原料供給、工業成品價格保護等方面的全方位統制。1936年至1937年,日本改變日滿經濟統制的“一業一社”制,實行以滿洲重工業開發株式會社(簡稱“滿業”)主導下的“康采恩”制。1937年10月《滿洲重工業會社確立綱要》奠定了滿業綜合經營的“康采恩”制。

二、重點行業強勁發展(日本通過國家直接資本投入方式引導水泥、礦產開發、鋼鐵、鐵路、銀行等重點行業飛躍式發展)。偽滿洲國經濟發展的重點行業是依據偽滿經濟統制政策而新設企業的核心,是具有壟斷性質的特殊公社和準特殊會社,而這類企業即是滿鐵重點投資對象。截止1935年底,設立特殊會社16個,實收資本總額約為27 100萬日元。1941年,滿業直接投資達117,500萬元,統制企業超過30個,基本確立了以滿業為中心的企業體系。日產資本大舉入侵東北,刺激了日本私人資本再次投資熱。到1939年末,奉天工礦業公司共有197個,公稱資本51197萬日元,實繳34312,6萬日元。

上述資本的重點投入極大加快偽滿洲國水泥、交通、煤礦等重點產業的發展。水泥工業由1932年大廠1家,1944年增至14家;1932年水泥產量為10. 879 2萬噸,1937年為86萬噸,1944年更增至114萬噸。從產量來看,各家工場水泥產量在1943年達到峰值,該年東北水泥總產量為150萬噸。鐵路方面主要是由滿鐵直接管理。1935年滿鐵掌握原來分屬9箇中國路局的18條鐵路,總長2,939公里,以及葫蘆島港和營口河北碼頭。、後接辦中東鐵路干支線1 ,7 32.4公里,連同新建鐵路在內,鐵路總局管轄的國有鐵路總長6,857.3公里。到1937年底,錦承、圖佳、虎林、濱北、北黑、京白等各線完成,總長達3500公里。1938年9月,東邊道開發株式會社設立,滿鐵即修築鴨大等路線,從鐵路開發上予以積極援助。鋼鐵方面主要集中在西安(遼源)、北票、阜新、鶴崗、昭和制鋼所、本溪湖煤鐵公司、滿洲制鐵會社等重點公司。

礦工業資本額從1931年的9 400萬元,增到1935年的58 100萬元,5年增加6倍多。從1932-1939年,僅滿鐵經營的撫順、煙臺、蛟河、老頭溝、瓦房店等煤礦,就產煤共達5607. 6萬噸。滿炭在1934年一1937年產煤636.2萬噸。昭和制鋼所的生產能力,1935年至1937年.共生產鋼1 092 226噸鋼片,957 524噸、軌條163 934噸、薄板5 022噸。

三、科技教育的鼎力支持。(偽滿洲國經濟的發展與高等科研院所的前沿性科學實驗密切相關,這些實驗、發明成果也夯實了建國後東北工業基地在共和國中的“長子”地位。) “九一八”事變後,關東軍直接監督指導中央試驗所,其科研也被納入軍備擴張的軌道。科研重點“轉到液體燃料和輕金屬方面。”

科研的主要項目有“繼頁岩油之後的以第二人造石油為目標的煤炭液化,用東北地區南部埋藏的大量礬土頁岩,通過水冶法提煉鋁,利用大石橋的菱苦土生產金屬鎂等。” 滿鐵中央試驗所在煤炭液化、特殊鋼冶煉和輕金屬製造三項科研領域獲得成功,其科研成果也實現了企業化。1934年,滿鐵設立煤炭液化委員會,加抉了研究的步伐,次年在撫順煤礦開設液化工廠建設事務所按中央試驗所方式建設。

1939年初第一期建設竣工投產,煤炭一次加氫液化油試產成功。1941年,一次液化輕油和二次加氫液化油生產工藝獲得成功,生產出汽車和飛機燃料。194 3年6月,滿鐵合併吉林人造石油會社和滿鐵液化工廠,建立滿洲人造石油會社。

四、基礎建設的奠基。(偽滿經濟體的繁榮離不開整個國家內的基礎建設,包括市政建設等)偽滿洲國經濟體的輝煌離不開國內基礎建設的內需拉動,尤其是首都“新京”內大同公園、八大部、宮內府等當下長春市典型旅遊勝地的建設,不僅直接拉動鋼鐵、水泥等供給產業的消費,而且吸引日本、朝鮮、臺灣等不同地區的建築師、工程師、技術師等人才投入工程建設當中,甚至將日本國內無法實施的前瞻性理念、設想都在偽滿洲國內進行實踐、推出了影響全球性行業的變革。例如,風靡世界的“亞細亞”號"特急"快車(就是世界排名第一的高鐵)。全車為了抵禦滿洲地區的大陸性天氣而採用密閉式雙層車窗,全列車配備美國開利公司(Carrier Corporation)製造的空調裝置,以及電動按鈕控制的可調節自動式座椅。

1934年3月1日,亞細亞號首次運行,創造了以7個半小時跑完新京到大連全程701.4公里的紀錄,途中停車只有大石橋、鞍山、奉天、四平4個車站。牽引亞細亞號的太平洋7型機車(當時也叫"パシナ"型)是當時世界上時速最高的蒸汽機車之一,車頭外部呈流線型,動輪直徑達兩米,可裝載37噸水和12噸煤炭,。機車的最高測試時速為130公里,遠遠領先於最高時速95公里的日本鐵道省的機車。


參考文獻

1、肖炳龍:《滿鐵與偽滿經濟研究的若干問題》,《抗日戰爭與中國歷史》;

2、衣保中:《論偽滿時期的殖民地區域經濟一體化》,《吉林大學學報》(社科版),2001年,第4期;

3、解學詩:《評偽滿的經濟“統制”和五年計劃》,《社會科學戰線》,1981年,第3期;

4、關心:《日偽經濟統制與偽滿洲中央銀行的資金籌支》,《求索》,2016年,11期。

5、董長芝:《日本帝國主義對東北工礦業的掠奪及其後果》,《中國經濟史研究》,1995年,第4期。

6、趙士見;《“滿洲國”工業史料概論》,《東北史研究》,2018年,第1期。

朱言論史問答團隊·趙士見撰稿


朱言論史


客觀的評價一件事情,除了看它帶來的結果之外,還要從他的主觀目的來看。客觀的來講,東北那個時期經濟發展的確實不錯,但是不能高估和誇大日本殖民統治對東北經濟的影響。

(偽滿長春)

日本軍國主義除了在政治上扶持滿洲傀儡政權外,在經濟上為了掩人耳目,也在1906年成立了南滿洲鐵道株式會社(滿鐵),以開辦會社的名義履行國家政府職能,統治東北經濟,推行了一系列措施,包括修築鐵路、一些礦產的開採,一些重工業的建設,一些電報信息設施的鋪設,然而這一切都是為了侵略,執行以賺取利潤和擴大侵略權益的雙重職能,以戰養戰。

(南滿鐵路)

滿鐵有日本政府和皇族共同投資,其中政府實物投資一半,皇族資本投資一半,下面我就就分析一下這個滿鐵機構是怎麼在東北開展殖民掠奪的:

1. 幫助關東軍起草和制定經濟統治計劃;策劃滿洲開發計劃;

(偽滿時期瀋陽)

2. 發展擴大會社,壟斷東北經濟命脈,日本對東北的投資主要通過滿鐵來進行;而滿鐵對東北的投資主要通過他下面的分會社,幾乎一個分會社就壟斷一個產業,1937年這些會社增加到了80個左右,遍佈東北各個行業部門,包括金融、電報、冶金、煤炭、礦產、開墾、移民等;

(偽滿行政區劃)

3. 控制東北交通命脈,為日軍侵略服務;不僅包括鐵路,還包括港灣、河流、碼頭、航運等,

綜上所述,日本就是通過滿鐵把其納入殖民體系。

特邀嘉賓:一枚蜻蜓

歡迎關注、點贊、吐槽,我是一枚明粉,給你不一樣的史學評析,期待你的評論,期待你的分享

一枚明粉


這是因為東北918事變淪陷之前在張作霖的統治下就已經有了超過南方長江流域的經濟規模,要知道長江流域從洋務運動開始已經發展了三十多年了。東北在張作霖手上已經建立了以鋼鐵煤炭機械製造為主的重工業,以及紡織和農產品加工主為的輕工業體系,並且擁有了國內最先進和完整軍工產業和體系。張作霖還有當時民國最強大的海軍,擁有大小軍艦26艘,甚至用商船改造了中國歷史上第一艘航空母艦——雖然只能起飛兩架艦載機。還有一個很多人不知道的事情,那就是918前的東北還造了中國的第一輛國產汽車“民生牌”汽車!而且這輛汽車的零部件的國產化率高達70%。當時的東北因此也被稱作“中國的魯爾區”(德國的魯爾區是當時世界上工業最發達的地區)。當時瀋陽和大連也是遠東地區最大的國際貿易中心。可以說東北在918之前已經是中國最富庶的地區之一,可惜張大帥苦心經營的這麼大一份家業,被張學良沒兩年就敗完了。而日本人之所以一定要吞併東北,最重要的原因恰恰就是看中了東北的工業基礎,可以用來作為全面侵華的準備基地。

當時東北軍除了海軍外,還有擁有300架飛機空軍,陸軍擁有國內其它軍閥所沒有的60輛FT17雷諾坦克,這些基本在後來都落入了日本人之手。同時一併落入日本之手的還有包括軍用車輛在內的約5000輛各種車輛,約1500門的各種火炮和2000門迫擊炮,4000挺各式機關槍,12萬支各式步槍,還有不計其數的彈藥。但在戰爭時期,再多的物資也很快會消耗完,對中國人來說最大的損失是東北的兵工廠全部落入日本人手裡,這些兵工廠源源不斷地生產出來的武器,裝備了大量日軍和皇協軍,給中國人民帶來了深重的災難。

日本人把東北當作準備永久佔領的領土和全面侵華的跳板來經營的,到1945年投降前夕從日本來到東北的拓殖者就超過百萬。可以說日本正是利用東北的資源,人力,才得以在六年之後發動了全面的侵華戰爭,所以,慘痛的教訓告訴我們,任何時候面對外侮,一寸土地都不能丟。


鹹魚學院


這裡先做一個對比吧,在1932年的時候,東北三省已經開闢了空中航線1.5萬公里,而1949年中華民國全國的空中航線才只有1.14萬公里。1943年,東北三省也是當時的偽滿洲國,公里總里程為6萬公里,而1949年中華民國公路總里程為5.09萬公里。



1945年,東北三省擁有鐵路15479公里,而中華民國全國在1949年擁有的鐵路不過22000公里,是否有人記得,大連機車廠在1940年就造出了運營速度達到130公里的SL-7客運列車,該車常年往返大連和長春之間,其速度與今日中國鐵路線上的特快列車不相上下。

1927,瀋陽就開通了直達歐洲和北美的通訊業務,當時,由北京和上海發出的國際電報都需要先抵達瀋陽,在從瀋陽發往歐美。


1928年,哈爾濱就已經開始出售前往歐洲各國的火車票和飛機票,當年,哈爾濱已有外國商業機構1809家,巴黎,紐約均開設與哈爾濱的直接商業往來,1932年,包括德意志銀行,巴黎銀行,瑞士銀行,美國銀行等在內的34家外國金融企業在東北三省設立分支機構。

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統計局檔案記載,1942年,東北三省城市化率達到23.8%,比1990年中國城市化率高4.84個百分點。1931年,東北三省工業生產總值佔工農業總產值的59.3%,比2003年新中國工業產值佔工農業總產值的比例高1.8個百分點。


根據滿洲國統計,到1943年秋季,東北三省依靠佔中國12%的土地和10%的人口,生產了佔中國93%的鋼鐵,66%的水泥,69%的化工品,95%的機械,78%的電力。

令人遺憾的是如此雄厚的家底,在蘇聯幫助滿洲國人民獲得解放的時候,主要的工業設備被蘇聯當做老大哥帶回蘇聯了。

我想以上數據足以說明當時東北三省是多麼的發達,也是當時亞洲的第一大經濟體,日本也只是由於佔領了東北三省,才有那麼多的底氣和實力去進行四處的侵略。


雯雯聊熱劇


民國時期和滿洲國時期的東北與現如今的東北不一樣,那個時候的東北蘊含著我們很難以想象的能量,在東北最繁榮的時候,它一度成為了亞洲工業經濟的領頭羊、超過了日本本土的發展。

民國工業經濟的繁榮主要與兩層因素有關,其中東北早期的繁榮是張氏父子憑藉著他們的經營鑄就下來的,而東北後期的繁榮則是由於日本重心的轉移打造出來的。

張作霖早期對東北的發展

第一個使東北進入繁榮時期的人物非張作霖莫屬,他這個人是江湖的草莽出身,身邊的大多數跟隨者都是從草莽時期就一直追隨在他左右的兄弟們。

最開始只任用這些草莽兄弟的張作霖相比於民國其他軍閥還沒有太多的不同之處。

但是隨著他起用楊宇霆等有著非凡經營能力的人物之後,他的東北開始發生了脫胎換骨的變化。


楊宇霆等人給東北注射入新鮮的血液,深深地改變著當時的東北。

而那時東北的繁榮其實也與日本人脫不了多少關係,張作霖和楊宇霆是非常懂得借勢的人。

他們在一邊利用著俄國人、蘇聯人與日本人周旋使得日本人不敢輕易對東北動手的同時,也開始不遺餘力地利用起了日本人先進的技術以及工業能量,發展起了早期的東北。




日本人因為怨恨炸死了張作霖

東北的發展很大程度上是由張作霖和日本人進行利益交換髮展起來的,當然在這雙方的利益交易中,張作霖還是很有原則的。

交易過程中,張作霖極力地守住東北的利益,使得日本人常常像偷腥的老鼠一樣很難以在他的手中揩到一絲油水。

正因為張作霖所做的這些事情,為他後來被日本人炸死埋下了伏筆。

從我們的角度上來看,張作霖確實是一個很能守得住地方利益原則的人。

但是對日本的人來說,他卻是一個很難纏的交易對手以及經常會反悔的可恨之人。

因此在各種怨恨的增長下,日本人最終再也沉不住氣了,所以他們就選擇了皇姑屯這個地方為設伏點,在這裡埋下了大量的炸藥,在張作霖從北京回到東北的過程中,把張作霖和他所乘坐的那節火車都給炸翻了在地。

張學良時期對東北的發展

張作霖死在日本人手下後,東北的大權轉換,張學良成為了東北的新主人。

張學良在主政東北後,他先是帶領著自己的軍隊和蘇聯人打了一仗。

那一仗張學良敗得很慘,而也正因為這一仗,使得張學良對列強產生了極度的恐懼。

因此在和蘇聯人打完一仗三年後,在日本人突然爆發九一八事變的時候,他才會因為恐懼於日本人的實力而把自己的所有軍隊都撤出了東北。

不過張學良主政東北後,雖然他在兩次面對外國列強時都表現得極為一般,但是在發展經濟和工業方面他還是有著不錯手段的

主政東北後的他繼續延續了自己父親時期的發展,我國第一輛自主生產的汽車就是在張學良時期生產出來的,還有其他各方面的成就也是不言而喻的。

日本人主政東北後的第二春

不過這種狀況並沒有持續多久,在張學良主政三年後,東北就在1931年的九一八事變中,落入了日本人的手中。

日本是一個國土很狹小、資源非常貧瘠的工業國家,雖然他們有著很強的工業水平,但是因為種種原因的限制,他們卻始終沒有積攢出他們強大的力量。

這個時候得到東北的他們就如同得到了一塊稀世珍寶一般,被他們極為看重了起來。

他們除了向這裡派遣上百萬武裝開墾團的農民之外,還通過自己國內的力量,在這裡建設了很多的工廠,在以前東北的基礎上建造了各種張作霖時期所沒有的設施。

在東北發展的最巔峰,東北的工業經濟甚至一度超過了日本的本土,成為了當時亞洲工業經濟最發達的地區。

東北在當時就是一塊蓬勃發展的新生土地,而日本則因為他們輸出戰爭力量太過於超壓的原因,所以是有點類似於一塊快要被壓榨乾所有水分的海綿,這才是東北當時會超過日本本土的一個重要原因。



在洗劫下東北工業經濟的崩塌

不過這樣的繁榮並沒有持續多久,在二戰結束前,蘇聯人在美國投下第二顆原子彈的當天,出動100多萬大軍向日本關東軍開戰了。

在他們強大的力量以及日本天皇后來已經投降的情況下,他們很快就擊敗了駐紮在東北的70萬關東軍,佔領下了當時已經先後被張作霖、日本人經營多年的東北。



而蘇聯人在佔領下東北後又做了什麼呢?

他們首先以他們對外的說法搬走了日本人留下的各種軍工業機器,不過在搬走這些軍工業機器以後,他們的貪婪還沒有遏止。

他們繼續以其它東北民間工廠也曾經為日本人服務過的藉口,搬走了東北散落在各地的民間工廠機器。

在蘇聯人的洗劫下,東北曾經輝煌的工業時代開始遠離歷史而去,雖然這個過程中,他們也並不是完全把所有地皮都給鏟走,但是他們僅僅留下的一部分東西,卻使得東北再也無法支撐起其曾經亞洲第一繁榮的稱號了。

而蘇聯人之所以這麼做,除了他們本身對這些工業機器的渴求之外,更重要的是他們怕在東北留下這些這些機器,會使得我們的力量增長起來對他們造成一定的威脅。

所以說這就是偽滿洲國之所以能成為亞洲第一經濟體的原因,不過這裡面的輝煌只是曾經的輝煌,隨著二戰的結束、隨著蘇聯人的洗劫,東北曾經的輝煌開始變成了如同黃花一般枯萎的過去。


孤客生


偽滿洲國成為亞洲第一大經濟體多半是謠傳。現在也不知道怎麼了,連偽滿洲國都要吹一波。試想一下如果當時那裡真的有這樣的實力,又怎麼會被關東軍三下五除二佔領呢?當時的偽滿洲國人口也就三四千萬,日本的人口是七千八百萬,偽滿洲國憑藉什麼超過日本?偽滿洲國如果不超過日本,怎麼可能成為亞洲第一大經濟體?

首先來看一下偽滿洲國的工業生產總值:

1931年是2.2億元,1937年是12.5億元,1943年是39.3億元。

日本1937年工業總產值是60億美元。請問怎麼超過?

1936年,偽滿洲國的小學入學率才23%,文盲率高達80%,這樣的人口素質如何超過日本,如何成為亞洲第一大經濟體?

因為東北地區有一個得天獨厚的條件,那就是東北地區沒有經歷過大的戰爭,一直相對比較和平。偽滿洲國最大的作用就是為日本提供資源。日本源源不斷的從東北取得他需要的資源,然後生產成槍支彈藥、飛機大炮,然後再到南方去殺害我們中國人。比如1940年,偽滿洲國就向日本輸送生鐵高達27萬噸。

日本不會真正用先進的技術來發展偽滿洲國的,所以當時東北大部分的企業都是血汗工廠。日本利用偽滿洲國瘋狂掠奪中國,並且還利用中國的勞動力去從事艱苦的勞動,比如日本當時在東北的煤礦,基本上坑道運輸全靠東北老百姓。1944年,關東軍在築城過程中一次就死亡了6000多名中國勞工。

在當時的偽滿洲國,日本強行派移民過來,強行佔有當地人的土地,使得廣大的老百姓處在水深火熱之中。比如為偽滿洲國的農產品產量是逐年下降的。同時,偽滿洲國還對老百姓實行配給制,每個人只能按月發糧食,大部分的人都處於飢餓之中。

這是1943東北當時的工業產量:可以看出偽滿洲國的工業還是比關內很多的,畢竟關內飽受戰亂,大部分的城市都慘遭破壞了。如果偽滿洲國和世界上的其他國家相比,那還是差的很多的。從煤、生鐵、鋼這幾項重要數據來看,偽滿洲國是遠不及日本的,總體上和印度相當。




對此問題你有什麼不同的見解呢?

歡迎在下方留言評論,別忘順手點個贊哦~

更多精彩請關注歷史是什麼


歷史是什麼


作為一名東北人,史論縱橫的身邊一直都有這樣的聲音在耳邊,這個橋是日本人修的,這個廠子是日本建的,甚至很多人都說偽滿洲國時期,東北很發達。縱橫先聲明,縱橫沒有見過偽滿洲國時的樣子,我相信能看到這篇文章的絕大多數人都沒見過,所以,縱橫有必要通過一些資料來讓大家瞭解瞭解真相。

對於東北問題的研究,應該謹慎日本人的“欺騙”

其實對於東北問題的研究,我們應該承認沒有日本某些右翼學者研究的“透徹”,他們發明研究和創造了“如果日本在日俄戰爭中沒有戰勝俄國,那麼東北將從中國分離出去”的言論。

對於東北地區,他們承認日本侵略了中國,卻將東北在偽滿洲國時期的發展當做日本在殖民過程中做出的努力,認為日本有功於東北,比如一名日本學者就表示,東北的發展是日本把張學良這樣的土匪部隊驅逐出去,然後建立了安定的秩序,滿洲的發展促進了朝鮮的發展,為華北提供了幾百萬就業崗位。

在日本的《新歷史教科書》也宣稱:“滿洲國在五族協和、建設王道樂土的口號下,由於日本重工業的進入取得了經濟的成長,中國人口顯著的流入。“

實際上這些都是扯淡,意圖美化其侵略行為,日本人一直秉承一個道理,欲亡其國,必先亡其史,要是都聽日本人胡說八道,那不是在打我們中國這些學歷史的人的臉嗎?

首先,先要承認的一點是,在全面戰爭的情況下,東北的確是因為較為穩定的環境得到了一定的發展,但是這並非表明就一定是日本的功勞,實際在張氏父子統治時期,東北已經是國內經濟發展最快的地區,如果不是發生九一八事變,東北可能一直持續快速發展下去,而中國其他地區經濟之所以停滯或者不前,完全是因為日本發動侵華造成的,拿中國其他地區跟東北對比實際上就是日本的不要臉。

偽滿洲國時期東北經濟到底有多發達?

日本學者津津樂道的所謂東北產業指標不斷提高,煤炭、電力、鋼鐵、鋁的生產力不斷提高,甚至提供一些數據,從1934年到1940年,工礦業工廠從6500個增加到12700個,產業工人從10萬人增長到37萬人,產業生產的指數從1936年到1942年增長了約兩倍。比如煤炭年產量從九一八之前的1000萬噸,到1944年變成了2600萬噸。

實際上動腦子想想,日本是在中國的土地上偷我們的煤、鐵、鋁等礦,他能不上心嗎?那是能挖多少挖多少啊,這種指標的提升,也能算作經濟的告訴增長?

另外,所有的有關東北經濟命脈的銀行、海關、礦產等行業全被日本人所壟斷,實際上這種產業基礎及工礦業的發展並非是為了提高居民的生活水平,更多的情況下是為了給日本的對華戰爭提供持續的資源,老百姓並沒有從中收益,在有些時候甚至用法令規定,中國人不準吃大米,吃大米都犯罪,這算哪門子的發展。

偽滿洲國時期日本人在東北都幹了些啥?

日本在東北雖然建立了一些工業,前面已經說了是為了掠奪東北資源,日偽當局不顧實際生產能力,大幅度提高生產指標,目的就是要把整個東北都挖空,在日偽統治期間,東北的森林、礦產等資源遭到毀滅性破壞,老百姓非正常死亡率不斷增加(731那些罪行都不值一提)。

本來這道題到這裡就回答完了,但是縱橫看到這道題有個財經標籤,作為一個金融本科生雖然學的不咋地,也來談一談在偽滿時期日本對東北的經濟政策。

當時日本在東北實施了一系列的經濟政策,看似發展東北,實際上根本就是日本人掠奪資源的工具。

首先就是東北關東軍武力接受中國“四行號”,這裡面都是東北人存款的銀行,日本人接受四行號,實際跟搶老百姓沒什麼區別,在這個過程中日本人劫掠了大量金銀;

在壟斷東北金融後,日本成立偽滿洲中央銀行,發行貨幣並回收舊幣,在回收貨幣的過程中又通過差額再次對老百姓的財產進行掠奪,而大量發行貨幣本身就是在收老百姓的鑄幣稅;

隨後,日本開始不斷修改徵稅條例,不斷增加苛捐雜稅,老百姓始終生活在水深火熱中;

日本還大量發行公債以填補其財政赤字,有的公債償還期長達50年,根本就沒打算還,很多人說不買不行嗎?不行,日本會強制你購買;

日本人最絕的一招就是強迫老百姓儲蓄,你不存也不好使,只要是在偽滿洲國上班的,都得按工資比例儲蓄,比如工資超過一千元的,按月工資的百分之三十扣稅,不對,是儲蓄,不存款也犯法,違者進行罰款。

這就是日本這幫小鱉犢子在東北乾的事!現在還好意思提是他們的功勞,這個世界上最不知羞恥的民族,非日本莫屬。


史論縱橫


偽滿洲國“領土”範圍包括現中國遼寧、吉林和黑龍江三省全境、內蒙古東部及河北承德市、秦皇島市(熱河省)。日本侵略者扶持的傀儡政權。


偽滿洲國資源:東三省礦產資源豐富,主要礦種比較齊全。鐵、錳、銅、鉬、鉛、鋅、金、煤、石油、油頁岩、石墨、菱鎂礦、白雲石、滑石、石棉等。東三省物產豐富:春小麥、大豆、玉米、高粱、穀子、水稻、甜菜、向日葵、亞麻、馬鈴薯、大豆。東三森林資源富饒:大、小興安嶺和長白山,是我國森林資源的寶庫.東三省水盛產溫帶水果,蘋果、梨、桃、杏、柿、棗、葡萄等.地方特產也很豐富,著名的有東北“三寶”人參、鹿茸、貂皮。

偽滿洲國地位

偽滿處於東北,與朝鮮(日佔)接壤,作為日本侵略中國的第一塊內陸土地,為了控制這片土地,大量從日本本土遷來日本人,進行礦業開採,開墾種植。我們都知道,當時日本工業技術遙遙領先與中國,並處於世界前列。作為一塊侵略的跳板,日本人想把偽滿變成戰爭的大後方,大力發展製造業是必然的。東北這地方物產又相當豐富,燃料,金屬礦又是本地開採。為了戰爭的需要,不停地開發和研究。使偽滿經濟高度發展。


偽滿是中國人的恥辱,日本作為曾經和當今的經濟強國,不想看到中國的發展狀大,經常同美國及周邊國家給中國弄些阻力,害我華夏之心不死。中國應長足發展,壯大自己才能使歷史不會重演。


水秀雲舞


在全國31個省市2016年前三季度經濟增速排名中,東北三省繼續整體落後,其中遼寧省更只有-2.2%,是唯一一個增長率為負數的省份。

曾幾何時,東北地區曾是亞洲經濟最發達的地區,在新中國建國初期,也被稱為是共和國長子。但自改革開放後,怎麼反而一直經濟下滑?到如今就排在全國最後。

一、滿洲國的經濟發達與是殖民地的關係

網絡上經常可以看道說滿洲國那段歷史,經濟如何發達。反對的人士認為是那是日本殖民地。

但要知道,殖民地不等於經濟就不反對。如香港、澳門是有很長的殖民地歷史,那我們是否就否認香港和澳門經濟發達嗎?

同樣,殖民地也不等同於經濟就必然發達,如世界上,很多原來是殖民地如非洲的很多國家,亞洲還有人口第二大國的印度,他們的經濟也不發達。朝鮮和臺灣在二戰前也是日本的殖民地,且中國的東部的一些地區也被日本佔領長達八年,這些也沒有成為經濟發達地區呀!

所以,不說,殖民地就一定經濟落後,也不能說殖民地就會經濟發達。

所以我們需要具體去分析,一個是滿洲國是否真的經濟發達?二是為什麼能夠經濟發達?

二、滿洲國時期的經濟狀況

那段歷史確實是日本人佔領時期,但被賦予是一個專業人士治國的地區。

在各主要部門任職的多為政治、經濟和法律方面的專業人士。其中有日本人可能是最多,但也有朝鮮人、滿洲人和臺 灣人。滿洲國時期的考試還是很嚴格,考不上是不行的,考不過想“走後門”或者裙帶關係這些事兒,那是沒門。滿洲國尤其是他是首都長春的生活水平,據說已經到了亞洲最高水平。客觀地您去查史書,你可以說日本人統治殘暴,甚至一些地區發生屠殺。但卻找不滿洲國時期鬧過饑荒。不但沒饑荒,還有大量的關內人士湧入。

1930年的東北人口數為27,038,935,1911-1930年年均人口增長率約為2.042%;滿洲國時期結束後,1947年國民政府統計東北總人口為37,008,648,1930-1947年年均人口增長率約為1.863%。

要知道,滿洲國成立後,對關內人湧入是有限制的,因為算是兩個國家,算是到滿洲國移民。儘管設置很多障礙,但人口增長比民國時候的增長只是減少了一點。

(滿洲國時期建的阿爾山火車站)

那麼滿洲國時期人們的生活如何呢?

根據2006年8月的《華夏地理》,有一個專輯叫《中國蒸汽火車:任重道遠130年》,其中一篇文章提到了滿洲國時期南滿洲鐵道株式會社以為普通滿洲籍火車司機的收入,據說,當時滿鐵火車司機的收入十分可觀,不但一個人工作養活全家沒有問題,他太太的高跟皮鞋還是專門在奉天的高級百 貨公司訂做的。

有人還試圖去分析文革時期樣板戲《紅燈記》裡李玉和,一個普通工人工資可以養活一家三口,而且有病的時候還去看過日本醫生。要知道,舊中國的時候,看洋醫生的價格是非常貴,一般人是看不起的。

考慮為什麼滿洲國對關內來移民做了大量限制,但還有那麼多人移民,就說明滿洲國的生活水平確實高於關內。

1942年東北城市化水平達到23.8%,而全國城市化水平1986年才達到23.7%。東北在1945年時甚至超過日本成為亞洲第一經濟體,其生產總值在全球僅次於美、蘇、英、德等發達國家。

我們可以看幾句數據:1932年,滿洲地區已開闢空中航線1.5萬公里,而1949年中華 民 國全國的空中航線僅有1.14萬公里。

1943年,滿洲地區的公路總里程為6萬公里,而1949年中華民國全國的公路總里程是5.09萬公里。

1945年,滿洲地區擁有鐵路15479公里,而中華民國全國在1949年擁有鐵路才不過22000公里。

1942年,滿洲地區城市化率達到23.8%,比1990年我國城市化率高4.84個百分點。

1931年,滿洲地區工業產值佔工農業總產值的59.3%,比2003年新中國工業產值佔工農業總產值的比例高1.8個百分點。

1934年3月1日,滿洲火車亞細亞號首次運行,創造了以7個半小時跑完新京到大連全程701.4公里的紀錄,途中停車只有大石橋、鞍山、奉天、四平4個車站。牽引亞細亞號是當時世界上時速最高的蒸汽機車之一。機車的最高測試時速為130公里,遠遠領先於最高時速95公里的日本鐵道省的機車。

1943年秋季,滿洲地區只佔中國12%的土地和10%的人口,卻生產了佔中國93%的鋼材、66%的水泥、69%的化工品、95%的機械、78%的電力。

三、滿洲地區歷史上的經濟發展

(位於奉天的東北軍迫擊炮廠舊照,當時這家軍工廠曾為東北軍供應了火炮和炸藥,是當時國內最為先進的軍工廠)

一些人吹棒滿洲國時期的經濟,又一些人開始吹棒張作霖、張學良父子主政時候的東北,那時候的東北經濟已經比中原地區經濟領先很多。正因為東北地區經濟生活比中原好,而這期間對流民進入又沒有限制,導致大批人進入東北。

那這張氏父子管理真的很好嗎?

瀋陽市內有張家房產就有樓房10餘處,平房409間。

張作霖在北鎮有土地1100餘垧,在黑山有土地500餘垧,在通遼西有荒地12.6萬垧,在遼河岸邊有荒地4.5萬垧,在黑龍江一面坡有地近2萬垧。上世紀20年代,東北北部地區交通條件好、土質肥沃的土地,市價每垧均在50元以上,以最低50元計算,這20萬垧土地即價值1000萬元。

張作霖在朝鮮銀行四百萬,正金銀行二百萬,又在天津一千萬,上海匯豐銀行一千萬。(《滿洲報》1925年12月3日,見魏明:《張作霖經濟活動評述》,《社會科學戰線》1986年第3期)

以上披露出來的外國銀行存款加起來已有2600萬元,這些還包括張作霖在日本的銀行、英國的銀行的存款。

1926年奉天一省的年財政收入不過3300萬,這位張作霖這時在外國銀行的存款就有2600萬。他自己的存款就相當是一省的收入。

可見,張氏父子是很會理財,但不是給國家理財,而是把錢都理到自己家了。當然這些錢,很大一部分他也沒得到,白送給日本人了。

1931年9月19日,日軍佔領瀋陽後,從張學良官邸搜出黃金八萬條運往東京,每條重二斤,記256萬兩,價值華幣達26000萬元。(以上見曲香昆:《學者首次披露:日軍拍賣張作霖財產細節》,《華商晨報》2013年2月3日)

當年整個中國的財政收入只有7.16億元,張學良相當是把全國財政收入的1/3白送給了日本人。

張作霖時候的滿洲地區確實也已經比較發達了。

張作霖建立當時民國最強大的海軍,擁有大小軍艦26艘,甚至用商船改造了中國歷史上第一艘航空母艦——雖然只能起飛兩架艦載機。

張作霖還有民國最強大的空軍,擁有300架飛機。

陸軍擁有國內其它軍閥所沒有的60輛FT17雷諾坦克。但可惜的九一八的不抵抗政策,這些先進的武器都送給日本人。

送給日本人的還有包括軍用車輛在內的約5000輛各種車輛,約1500門的各種火炮和2000門迫擊炮,4000挺各式機關槍,12萬支各式步槍。

918前的滿洲地區還造了中國的第一輛國產汽車“民生牌”汽車!而且這輛汽車的零部件的國產化率高達70%。

當時的滿洲地區特別是奉天,被稱作“東方的魯爾區”(德國的魯爾區是當時世界上工業最發達的地區)。當時奉天(瀋陽)和大連也是遠東地區最大的國際貿易中心。可以說滿洲地區在918之前已經是中國最富庶的地區之一,可惜張大帥苦心經營的這麼大一份家業,被張學良沒兩年就敗完了。

(清末繁華的奉天)

吹棒滿洲國和張氏父子時候東北經濟的,他們是缺乏歷史觀。真正東北先進的經濟,完全是清末新政改革建立起來的。

清軍入關後,為防禦俄羅斯入侵和發展祖居之地經濟,也陸續回遷了一部分人口。當時整個東北是40萬人口。那時候保護龍興之地,禁止中原人和朝鮮人進入的。

清末改革,開放放開禁地,大量中原和朝鮮的難民湧入。從1870年到1940年,中國人口只增加了45%,但是中國滿洲地區人口卻增加了1123%!本來此地區的主體民族滿洲人瞬間變為少數民族。

可以說,當時滿洲地區是世界人口增速最快的地區,而且增加人口青壯年多,滿洲地區老齡化人口少。這在人類歷史上也是絕無僅有。

清末的新政改革,滿洲地區是重點,人口的爆炸增長和新政利好政策頻頻出臺,促進了滿洲地區經濟快速增加。

當時的滿洲地區,奉天發展的最好,歲入收入排行僅次於廣東、江寧(江蘇)、直隸、湖北,位居第四。如果把東三省的經濟加一起,肯定是在全國名列前茅。慈禧太后當政的時候,大幅度加大東三省的經濟建設,是否說明她老人家有所考慮,一旦南方有變,滿洲人就退回老家專心發展經濟?可惜後來的隆裕太后並理解前任的真實意圖,一但發生有變,就自動退位。

作者富察春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