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朝、唐朝和明朝,哪個才是中國的第一王朝?

港粵澳大橋


其實無法比較,每個王朝都有著屬於自己的優勢,比如宋朝很富、元朝很大,總之每個王朝都有著能被稱為第一的理由。那麼自然而然漢唐明三個王朝也都有著屬於自己的優勢,誰也無法能夠壓制其他兩個王朝被稱第一。

用一個字來代表漢唐明,就是強漢、盛唐、烈明,而這也是三個王朝最具優勢的存在。

可以說大漢代表著中國最強大的武力,大唐代表著中國最強盛的國力,而大明則代表著中國最具骨氣的精神。三者對於中國來說缺一不可以,都可以說是中國的第一王朝,也可以說是中華民族最讓人驕傲的王朝。



一、強漢

“國恆以弱滅,而漢獨以強亡!”這就是漢朝一生的寫照。他直至滅亡都還擁有著強大的物力,四方的異族直到東漢末年那樣的亂世也不能動中原半根毫毛,異族更是被壓制的根本就不敢有半分的反抗之心,異族聽聞幷州軍、白馬義從等軍隊更是聞風喪膽。東北的烏丸族和鮮卑族被公孫瓚打的落花流水、西北的羌族先是被董卓打的潰不成軍,後來董卓進京又成了馬騰和馬超的手下敗將,可以說東漢即使到最危急的關頭,其軍力始終都保持著最強大的狀態,異族始終都被打的服服帖帖的,到死都不敢有反抗之心。其實到三國時期,其對異族還是有著強大的統治力,直到西晉,由於八王之亂,最終讓異族有了可乘之機,中原王朝對於異族的壓制力從此消失,五胡亂華更是讓中原遭受到前所未有的災難,這不得不說是一種悲哀。

所以若單純以武力來排第一,強漢當之無愧為第一王朝。



二、盛唐

在瞭解盛唐的繁華時,我們先看幾句描寫盛唐的名句。

  1. 九天閶闔開宮殿,萬國衣冠拜冕琉。
  2. 長安回望繡成堆,山頂千門次第開。
  3. 憶昔開元全盛日,小邑猶藏萬家室。
  4. 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倉廩俱豐實。

這就是盛唐,萬邦來朝,萬國使者同王朝百官一起跪拜唐皇,這是何等的榮耀,何等的氣魄。開元盛世之時,唐朝更是進入鼎盛,就連普通的小城市都有著萬戶人口,百姓家中的糧食更是連堆都堆不小去,公家的糧食儲備更是溢到發黴。同時盛唐的長安、洛陽、揚州和成都更是當時全球最繁華的城市,其中長安更是當時世界上規模最大的都城,其城區面積高達八十多平方公里,人口更是高達百萬,這在當時還是獨一分啊。可以說盛唐時期,百姓生活十分富足,唐人在生活、精神和文化上都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富足,且四方都臣服於唐朝,都以唐朝為尊,而唐朝對世界的影響力,至今全球各地都存在的“唐人街”就可以說明這一切。

所以說如果單純以盛世繁華來排第一,盛唐當之無愧為中國第一王朝。



三、烈明

不稱臣、不納貢、不和親、不割地,這就是大明精神。明朝即使到了崇禎時期,也依然都在秉持著這種精神,當李自成快要攻進北京城之時,曾要求崇禎帝封他為王,然後他會幫助崇禎帝抵禦滿清的入侵,可是崇禎帝沒有同意,因為他知道作為大明的帝王是絕對不能妥協的,封他為王就意味著大明要低頭了,就意味著大明要割地,所以崇禎帝到死都沒答應,最後甚至吊死煤山,以身殉國,死前的那句

“任賊分裂朕屍,勿傷百姓一人。”至今讓人為之感慨,這就是大明的帝王,死的那一刻他想的不是自己,而是百姓的安危。烈明,天子守國門,君亡死社稷,這就是有著錚錚鐵骨,可以傲然屹立在東方,最有骨氣的大明。

所以說如果單純的以骨氣來排第一,大明當之無愧為中國第一王朝。


澳古說歷史


漢,唐,明,三朝,各自在自己的朝代引領著東亞文化的潮流。下面分析一下,各自的成就和影響力!

漢朝,是繼大秦帝國之後第二個君主集權制國家,成為華夏民族地區吸引周邊少數民族區域向其靠攏的第一個國家。

為何漢朝會吸引周邊民族的靠攏呢?

第一,大漢帝國成為了東亞地區第一大國,無論是政治上,還是軍事文化上。政治上,漢朝是東亞地區當之無愧的第一大國,周邊地區還處於部落文明時期。比如今天的越南,因為好帝國的深入漢化,讓其提前步入文明社會。

軍事上,打敗匈奴人,讓華夏族勢力第一次拓展到西域地區。

文化上,從東亞各國各種獻媚的情形來看,大漢帝國無疑是讓他們開了眼界。比如小日本,請漢朝皇帝賞賜金印來看,無疑是把好帝國當成了天朝上國來看待。

大唐帝國,其實很多人最瞭解,也是最願意知道的也是大唐帝國。

唐朝,在版圖上,遠遠超越大漢帝國,在軍事上自然也無可爭議的名列前茅!在文化上,各國胡人土著爭相以來大唐長安為榮。

大唐帝國,不僅開拓西域地區,也開拓了南北地區,西到中亞,北到貝爾加湖,南到越南。

在軍事上滅高句麗,滅東西突厥,力壓吐蕃,最重要的是第一次教訓了一下小日本,讓小日本知道了彼此的差距。除了漢唐,小日本其實是看不起中國的,比如宋朝時期,小日本壓根兒就沒有將它當回事兒。

文化上,知道唐詩吧?很多外國人來唐帝國都希望自己能夠弄一首唐詩,表明自己自己漢語學得好,融入了世界潮流。

這也是很多人希望回到唐朝的原因。

那麼,我們接著來簡單說一下明朝!

明朝推翻蒙元,這個貢獻也是非常大的,不再讓中原地區文化遭受進一步肢解。

明朝的版圖,其實並不大,對周邊有一定影響力,卻遠不如漢唐。

軍事上,明朝對蒙元有一定的壓制,但是,其敗筆在於打了很多年的倭寇,讓小日本覺得其實中國也沒多厲害。

文化上,明朝在文化上對世界的影響力並不怎麼強,不要看了鄭和下西洋就覺得很牛逼了,其實都是來忽悠朱棣的,人家怕打仗而已。

終上所述,其實在政治軍事文化綜合影響力最大的其實是唐朝!





馬豌豆


這還用問?都叫“強漢”了,當然是漢朝最強!經濟:漢朝在文景之治的時期國庫裡錢多到連穿錢的繩索都爛了,漢宣帝時更谷價最低的時候,而且漢朝的黃金數量也很多,一般鑄成馬蹄金,也有對外貿易絲綢之路。唐朝對外貿易也有海上絲綢之路和絲綢之路等。明朝初期禁止民間對外貿易海禁,但是不代表政府不對外貿易,例如明成祖時期也有鄭和下西洋,明朝政府每年對外銷售的絲綢茶葉都為明朝政府帶來豐厚的利益,而且民間私下的對外貿易也積累豐厚的財富,明朝中期更是隆慶大開關,民間政府都積累大量財富,可惜政府財富都在貪官手裡。

論政治:漢朝是三公九卿制,唐朝三省六部制,明朝內閣制。漢朝分工明確,唐朝分散相權,明朝直接廢丞相。

論軍事:漢朝剛開始對匈奴和親是由於秦末農民戰爭還未恢復元氣,但是經過文景之治後,漢武大帝啟用衛青霍去病等英雄吊打匈奴等四方蠻夷,漢宣帝時期更是出動16萬騎兵大軍分5路攻打匈奴,將匈奴一分為五。“犯強漢者,雖遠必誅”,“漢軍將至,勿動,動則滅國”“凡日月所照,江河所至皆為漢土”“封狼居胥,勒石燕然”,即使在東漢末期分三國了,靠漢朝留下的底子,依然是吊打四方蠻夷。唐朝初期也和突厥吐蕃和親,到唐太宗後期和唐高宗吊打四方蠻夷,天皇大帝唐高宗更是擁有唐朝最大的版圖,威震天下,可惜唐朝中後期不爭氣,安史之亂元氣大傷,造成藩鎮割據,首都六失,天子九逃,太監廢立皇帝。明朝在初期,由南至北驅除韃虜,將蒙古人趕回漠北。明太祖明成祖父子倆多次北伐北元,藍玉將軍更是製造了蒙古版“靖康之恥”,活抓北元大量宗室皇族,明成祖更是五次親征,將蒙古打到分成韃靼和瓦剌。可惜中期明英宗受太監王振蠱惑,發生“土木堡之變”,可是明朝是新立皇帝重新開戰。中後期也打敗日本,打敗荷蘭,打敗英國。

大家看看,漢朝崛起就崛起了,到滅亡都是強大的,到快滅亡分三國的時期都還是獨孤求敗,吊打四方蠻夷,“國恆以弱滅,國獨以強亡”!!!唐朝中期安史之亂後就不行了,明朝也是前期強盛,中後期就不行了,綜合來說漢朝最強,唐明半斤八兩。“強漢”“盛唐”“剛明”最合適的評價!!





蟎清之祖是通古斯野豬


1.漢朝有那幾個第一呢?首先它真正意義上開闢陸上絲綢之路,貫通東西方世界,使得東西方世界能夠互通有無,讓我們的眼界不在侷限於大陸九州這一版圖。其次,它真正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使得儒家成為封建社會的正統思想。再次,以漢武帝朝的衛青與霍去病,漢宣帝朝陳湯等名將,打出中華民族的風采,挺立世界民族之林為首,建立華夏族的脊樑。最後,破除分封制,建立起以文官為治國,武官為輔助的官僚體系。

2.唐朝有那幾個第一呢?首先它國土疆域面積是這三個王朝最遼闊的。其次,真正把陸上與海上絲綢之路貫通,貿易繁盛,使中國成為世界的中心地位。3.再次,完善文官科舉制度,三省六部制,成為後續朝代文官體系的基準,其他朝代都是在此基準上完善與演化。

3.從國祚延順,皇帝表現來看,漢朝國祚時間最長,西漢朝都處於皇帝有為時代,到東漢中末期,就是外戚宦官專權,但總體上國家內部未發現大的動亂,動搖國本。唐朝在唐初中期,皇帝有為時代,到中後期,也同樣是地方藩鎮割據,外戚專權的黑暗時代,導致中後期,唐朝國本不斷地在動搖與衰弱。

如果按照後來者歡喜程度,唐朝是最被人喜歡的與研究,作為藍本。那有感覺到各有不同,各有千秋。如果個人認為,還是唐朝對後世的影響力最深,最為強大。


歷史伴讀小二


先從三個王朝極盛時期的版圖來比較:

漢朝: 1040萬平方公里;唐朝:1200-1300萬平方公里; 明朝:900萬平方公里左右,明顯唐朝的領土版圖最大;

另外從當時在世界上的影響力來比較,漢朝無非是打敗了匈奴,而唐朝無論是國力、軍力、民力都是站在了世界國家的巔峰,明朝雖然地位還可以,但離世界巔峰還差不少。所以唐朝也是完勝。

綜上所述,唐朝是中國歷史上最鼎盛的王朝。


藝海真人


唐朝絕對是中國第一王朝唐朝經濟發達文化昌盛軍力爆表。唐朝時中國人的生活水平非常高外國人來到唐朝第一感覺就是富。中國人不僅不捱餓還擁有豐富的文化娛樂生活。這絕對是世界上富有的國家。唐朝中國的經濟是中國古代王朝的高峰那麼同樣是當時世界的最高水平。唐朝不但經濟發達軍力也驚人唐朝的軍隊一度越過蔥嶺擊敗過中國周邊所有的遊牧政權。那麼在綜合國力上是中國古代王朝的最高峰。政治地位是中國最高的。唐朝當然第一。

漢朝強大但也是經濟沒有唐朝繁榮軍力強大但還沒有統治北方遊牧政權。依然是在你爭我奪的較量沒有絕對的統治和臣服北方。

明朝更不說了經濟可能有過繁榮但也沒有長期持續軍力一直不是太強一直和北方政權進行拉鋸戰。

對比中國曆代王朝唐朝絕對是中華第一帝國。


雨霧江語


必須是唐朝,唐朝的強盛,或許漢朝和明朝可以匹敵,但唐朝的氣質,更符合中國的氣質。

漢朝形成了漢族,但漢族不能代表整個中國,只能代表中國的一部分,漢朝的強盛,更體現在一種復仇的快感,而不是源於自信的胸懷。對於這樣的強盛,更類似於暴發戶式的驕傲,而沒有體現出絕對的自信和包容。

明朝的剛烈,也是十分有名,但這種剛烈源頭在於自卑以及市儈般的小聰明,而整個國家氣質,除了永樂時期進取以外,充滿了小富即安的小農思想,這種思想也導致明朝中後期的閉關鎖國。這遠不是中國所應該具有的氣質。

相比於暴發戶式的漢朝和小農民式的明朝。唐朝雖然有很多不足,但唐朝體現的氣度,是遠非漢明所能及的。

中國應該有什麼氣度,首先應該是自信和進取。唐朝一直不缺乏這種開拓進取的精神,甚至不惜四面開戰。於是,無數政權在唐朝的鐵蹄下土崩瓦解。但唐朝所表現出來的自信,更在於一種傲世天下的自信,所以,唐朝滅國無數,擒王無數,卻更願意以天可汗的身份去尋求一種新的秩序。戰勝對手,不算自信,尋求一種新秩序,才是一種骨子裡的自信,所以,唐朝不在乎扶植很多政權,甚至很多政權成了對手。

除了自信和進取,中國還需要怎樣的氣質,那就是包容。我們需要有民族自信,但民族自信並不是狹隘的民族主義者,犯我強漢,雖遠必誅,聽起來極其熱血,也很提氣,但不如朕視番漢如一,更能體現一個強大國家應有的氣質。於是,唐朝便成了第一個國際化的朝代,突厥人,回紇人,吐蕃人,大食人,契丹人,日本人,新羅人,南詔人,不同膚色不同人種都可以在大唐生活,這也成了一個真正強大國家的底蘊,而這種底蘊,也讓唐朝文化,達到前無古人的高峰。

第三個,我想說的是韌性,沒有一個國家能夠永遠強大,而一個國家的韌性,讓一個國家在經歷艱難困苦後,依然能夠浴火重生,這也是一個國家不可缺失的。唐朝曾經經歷國都六陷,天子九逃的悲慘境遇,但依舊頑強的生存了一百五十多年,沒有任何一個朝代可以做到這一點。即使強大如漢朝,在長安被王莽控制後,漢朝都城變成了洛陽,而洛陽失陷後,沒過許多年,漢朝就亡了。正是因為這樣的韌性,唐朝在滅亡之前,依舊將吐蕃,回鶻,南詔這些老對手,拖下水。唐以後,這些國家再也沒有為禍中原,而漢朝鬥了匈奴四百年,最終五胡亂華還有匈奴。明和蒙古鬥了二百年,可蒙古自然存在,直到清朝才被滅亡。

中國,需要有自信,進取,包容,也需要韌性和不屈。而漢朝缺少自信和包容,明朝缺少自信和進取。所以,唐朝才是最符合中國氣質的朝代,也是當之無愧的中國第一王朝。


浪蕩騷年風流叟


不請自來

漢王朝

鼎盛疆域:1040萬平方公里左右

軍事功績:擊敗匈奴

對外交流:東邊達到了倭國(漢倭國王印為證,但僅限於此),西邊達到了大月氏(今天的中亞一代,應該沒到阿拉伯,主要是張騫和班超通西域)南邊達到了南越國(今天的越南北部吧,交州士家)北邊也就到了貝加爾湖一帶。而且漢朝對外交流不多。

唐王朝

鼎盛疆域:1200-1300萬平方公里左右

軍事功績:擊敗突厥薛延陀回紇

對外交流:東部達到了日本(日本朝鮮等國多次派遣唐使覲見)西部達到了阿拉伯(大食,不過後來在天寶十年和大食打了一架沒打過,再後來安史之亂就退出了中亞地區)南部達到了印度一帶(王仙芝,還有熬製砂糖的技術流入中國,造紙術印刷術流入印度,玄奘西行)北部達到了貝加爾湖還往北(安北都護府),大唐對外交流頻繁,且在世界上擁有較高的聲望。

大明王朝

鼎盛疆域:將近1000萬平方公里左右

軍事功績:驅除韃虜,恢復中華(並沒有徹底消滅韃虜)

對外交流:朱元璋設置不徵之國,朱棣派遣鄭和六下西洋(第七次在宣德年間,期間對外交流頻繁,但以後封禁海關,對外交流逐漸減少)後期打敗葡萄牙和荷蘭以及抗日援朝證明明朝軍隊還是有戰鬥力的

此番評比

唐>大明≥漢

結論,大唐最為強盛。


叫我李白把丶


從這三個裡面選,肯定是唐朝了,漢朝窮兵黷武說白了跟元的區別並不大,明朝排不上號的,從武力到外交到經濟都輪不到明朝,至於明吹一直鼓吹的科技,其實也都是吹起來的,經過一再放大之後也不過如此。唐朝的重點在於外交與經濟,武力也是極強的,古代一個國家強大與否主要看這三點,真正能被稱為中央之國的時期也只有唐朝了,四海聞名,萬國來朝


圍觀兩三天


中國曆代王朝,並沒有所謂哪個王朝是第一王朝之說,那只是現代人出於對某個王朝的輝煌的一面而感到崇拜和驕傲才說的。

每個王朝都有強盛和衰敗,漢朝有文景之治漢武帝的武功治天下,張騫開通絲綢之路,唐朝有貞觀之治,鑑真東渡日本把佛教帶入日本,等等,如果要評價哪和王朝才是第一王朝,哪個王朝讓自己國家的百姓安居樂業,豐衣足食,也讓周邊鄰國百姓過上天下太平的生活,那才是第一王朝,而不是靠政治或武力上讓四方各過來臣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