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羽手下的謀士是什麼水平?

傳說--白鬍子


關羽之前沒有留守一方,其實是不需要太多謀士的,而直到守荊州的時候,謀士的作用其實才開始比較關鍵,這時候他手下有哪些人呢?

有關平、廖化,糜芳、傅士仁、王甫、趙累、潘俊等人,而馬良雖然一開始是留在關羽身邊,但不久就去了蜀中。

而要說這些人的水平,其實不得不單獨拿出來王甫說上一說。

公元212年,劉備令關羽鎮守荊州,而諸葛亮要隨劉備入川,所以臨走之前為關羽留下了很多謀士,比如馬良王甫等人。

209年,劉備擔任荊州牧,征馬良為州從事。211年劉備入蜀,諸葛亮隨後跟從,馬良留守荊州協助關羽。214年,劉備徵召馬良為左將軍掾而離開荊州。221年劉備稱帝,任馬良為侍中。222年東征東吳,劉備派馬良招納安撫武陵一帶五溪蠻各部,各部首領都接受了蜀漢印信封號,相繼率軍響應。六月,劉備於夷陵兵敗,馬良一同身亡。

建安後期,趙累任關羽設置的都督一職,而非演義說的糧草督運官。

219年,南郡太守麋芳、公安守將傅士仁因與關羽有嫌隙而降吳,趙累隨關羽退至麥城,同時呂蒙派潘璋朱然切斷關羽逃亡道路。不久趙累隨關羽逃離麥城,士兵多逃亡,只剩十餘騎,趙累依舊跟隨關羽。最後隨關羽一同被吳將潘璋部下馬忠於臨沮夾石擒獲。其後事蹟不詳。

關羽手下的謀士,馬良,伊籍等,都是諸葛亮親自安排留下輔助關羽守荊州的人才,馬良,伊籍,向朗,糜竺等謀士,當時在劉備陣營相當出名,在關羽出兵北伐時,馬良,伊籍為隨軍參謀,在關羽水淹七軍,荊州防守建造烽火臺示警等方面,提出了很多好的計策和建議。

最後說,劉備臨終為什麼看不p馬謖,這和馬良應該有關係,因為馬謖也是謀士,很得諸葛亮器重,但是劉備看出馬謖就和他哥哥馬良差不多,就是耍嘴皮子,所以劉備才告訴諸葛亮馬謖不可大用,現在看是有道理的。


歷史論


關羽之前沒有留守一方,其實是不需要太多謀士的,而直到守荊州的時候,謀士的作用其實才開始比較關鍵,這時候他手下有哪些人呢?

有關平、廖化,糜芳、傅士仁、王甫、趙累、潘俊等人,而馬良雖然一開始是留在關羽身邊,但不久就去了蜀中。

而要說這些人的水平,其實不得不單獨拿出來王甫說上一說。

公元212年,劉備令關羽鎮守荊州,而諸葛亮要隨劉備入川,所以臨走之前為關羽留下了很多謀士,比如馬良王甫等人。

說到王甫,原來效力劉璋手下,劉備佔領益州後,王甫便投降了劉備,劉備便讓王甫在關羽帳下效力,但由於關羽手下有馬良這樣的謀士,因此對於這樣一位投降來的謀士,關羽並沒有看在眼裡,殊不知,其實這也是讓這個算是厲害的謀士失去了展現才華的機會。

畢竟在這期間,他曾經提出三大建議,都可算是不錯的謀略,但是可惜沒有被採用。

其一,東吳啟用呂蒙為大都督,王甫就已經察覺到了或許東吳啟用呂蒙的用意就是奪回荊州,於是王甫建議關羽立刻加強對東吳的防範,並且建議關羽多修烽火臺,以備戰時之需,然而關羽剛愎自用,既沒有采納這個建議,更沒有把呂蒙放在眼裡。

後面的事情,大家就知道了,也留下了白衣渡江這個典故。

其次,就是關羽出兵攻打樊城,此時荊州的守將是潘俊,此人雖然有點才能人,然而王甫卻覺得他有反心,早晚會背叛關羽,建議關羽換掉此人,只可惜關羽依舊沒有聽從,此事與第一件合起來,基本上導致了荊州失守的敗局。

由此可見,王甫是有才能的,而他的才能在這時候展現在了看人的眼光,和對戰略的分析之上,如果得以重用,或許他有可能成為一個被人稱讚的頂級謀士。

有了一二,自然還有第三,這一次,關羽終於為自己的自負付出了血的教訓,那就是王甫的建議是在關羽敗走麥城之機,王甫建議走大路,然而關羽卻認為走大路會遭到東吳的伏擊,於是選擇了走小路,然而最終卻遭到了東吳的伏擊,而關羽也最終戰死。

在三國這樣一個時代之中,綻放出來許多的厲害謀士,但是,也有許多人被埋沒在了歷史的長河之下,他們不是沒有才能,而只是少了一些運氣,又或者缺乏一個識人善用的明主罷了。

這也是為什麼自古便說千里馬不難得,難得的是伯樂。


井夫子


在赤壁之戰之前,關羽最多算是劉備的一員大將,直到劉備入蜀自立漢中王,留關羽鎮守荊州之後,劉備封關羽為前將軍,這時候的關羽才有開府治事的權力,也有了自己的領導班子。

除去諸葛亮之外,關羽鎮守荊州時手底下還有不少荊州和蜀中派系的能臣。


馬氏五常,白眉最良的馬良

馬良是馬謖的哥哥,和諸葛亮之間親如兄弟。相比弟弟馬謖擅長於軍事理論,馬良則更專心於外交方面。曾經出使東吳鞏固孫劉聯盟受到孫權禮遇,夷陵之戰成功招降五溪蠻族。在劉備集團中是和鄧芝並列的外交人才。

可惜的是維持孫劉聯盟的馬良過早地被劉備召入蜀地,最後夷陵戰敗後被殺。


擅長“品頭論足”的王甫

王甫是四川人,正史記載是善於議論,喜歡評論人物,而他的官職是荊州議曹從事,幫助關羽處理政事方面是一把好手,可以看做是許靖,許邵兩兄弟的結合體。

《三國演義》中對王甫有著重墨描寫,曾為關羽獻過三條計策,分別是:重兵防備呂蒙;以趙累取代潘俊守備荊州;走麥城時勸關羽走大路以防埋伏。不過關羽基本都沒聽從。

荊州失守后王甫逃回益州,同樣在夷陵戰敗被殺,另一位將領同入關帝廟,守護關羽外側,另一位下面再細說。


荊楚奇才的廖立

諸葛恪稱讚龐統,廖立為荊楚一帶的奇才,不到三十歲就做了長沙太守,治政方面和龐統有得一拼,謀略方面卻沒記載有什麼成就,可畢竟是由諸葛亮指明的兩大奇才之一。考慮到龐統的奇謀能力,暫且把廖立也排在謀臣一列吧!

所謂有能力的人脾氣也大,廖立的脾氣可是大到連劉備都懟的地步,到了後來諸葛亮也不待見他了。廖立被廢為平民,老死在流放地。


和王甫同入關帝廟,誓死追隨的趙累

關羽出征襄樊時,鎮守荊州的就是趙累,之後江陵,公安守將糜芳,傅士仁投降孫吳,呂蒙襲取荊州,趙累一路護送關羽進入麥城。關羽逃離麥城時身邊只剩下十幾人,其中就有兒子關平和趙累,忠心耿耿,保衛主公,這不是和趙雲很相似嗎?更有意思的是兩人都姓趙。

趙累最後和關羽,關平在臨沮被馬忠埋伏被殺,追隨主公關羽至最後一刻。


關帝廟四將

關羽身旁從內到外,從左往右依次為:周倉,關平,王甫,趙累。

文章出處:那隻胖狐狸


那隻胖狐狸


龐士元議取西川,攻雒城時被守將張任射死在落鳳坡,劉備率領的部隊在涪關被困,進退兩難之際,只好派關平到荊州請諸葛亮來商議收川大計。

時諸葛亮坐鎮荊州,見劉備書信來,一面按劉備意見,將保守荊州的重任交給關羽,交待關羽守荊州原則必須:“北拒曹操,東和孫權”,令文官馬良,伊籍,向朗,糜竺,武將糜芳,廖化,關平,周倉,一班人輔佐雲長,同守荊州。一面親自統兵入川。

諸葛亮智取漢中後,曹操兵退斜谷,劉備進位漢中王,曹操聽聞後大怒,準備傾全國之兵,赴漢中與兩川與劉備決戰。這時司馬懿獻計,叫曹操連絡孫權,利用孫,劉兩家因荊州的矛盾,孫曹兩軍聯合攻打荊州,待劉備發兩川之兵援荊州時,曹操再率大軍攻打漢中,兩川,令劉備首尾不能相顧。此計自然瞞不過諸葛亮,兩川及漢中積極佈防,準備迎戰曹操,集中力量,以圖取中原,令關羽先發制人,起兵取樊城,使敵軍膽寒。這也是關羽後面失荊州,敗走麥城,劉備一直沒出兵援救的主要原因。

關羽手下的謀士,馬良,伊籍等,都是諸葛亮親自安排留下輔助關羽守荊州的人才,馬良,伊籍,向朗,糜竺等謀士,當時在劉備陣營相當出名,在關羽出兵北伐時,馬良,伊籍為隨軍參謀,在關羽水淹七軍,荊州防守建造烽火臺示警等方面,提出了很多好的計策和建議。


田原鄉野


關羽做為一方封疆大吏,手下謀士也是跟多的,比如孫乾簡雍,後來有馬良,那要說他們能力如何,那就只能說一般了。

關羽守荊州差不多十年,在這十年裡,荊州基本無大的戰事,所以馬良等也沒得到大的勵練,而一個人的能力是勵練出來的,而馬良等天天可能也就喝茶聊天了,所以在襄樊大戰時基本沒做為。

在襄樊大戰時,馬良作為關羽收下最倚重的謀士,拿不出更好的方案,已經年邁的關羽還得上陣衝鋒,而關羽出征後南郡公安等戰略要地只能由糜芳傅士仁來守,守荊州更是沒有好的人選,這馬良是有很大責任的,因為馬良平時就負責治理荊州,而選拔人才更是馬良的責任,可馬良好像很失職,尤其是在最後關頭,更是束手無策,關羽敗走麥城除了關羽自身原因外,馬良要承擔責任。

最後說,劉備臨終為什麼看不p馬謖,這和馬良應該有關係,因為馬謖也是謀士,很得諸葛亮器重,但是劉備看出馬謖就和他哥哥馬良差不多,就是耍嘴皮子,所以劉備才告訴諸葛亮馬謖不可大用,現在看是有道理的。


天宇的文史情懷


馬良是關羽前期非常優秀的謀士。後期則是王甫趙累,其中王甫的能力也不錯。趙累的詳細情況不清楚,結局也沒有記載,但大體上還是忠於關羽的,其個人能力應該過得去,否則關羽不會任命他為荊州都督。

一、初期的馬良

209年,劉備擔任荊州牧,征馬良為州從事。211年劉備入蜀,諸葛亮隨後跟從,馬良留守荊州協助關羽。214年,劉備徵召馬良為左將軍掾而離開荊州。221年劉備稱帝,任馬良為侍中。222年東征東吳,劉備派馬良招納安撫武陵一帶五溪蠻各部,各部首領都接受了蜀漢印信封號,相繼率軍響應。六月,劉備於夷陵兵敗,馬良一同身亡。

二、王甫

王甫原效力劉璋,劉備佔領益州後投降劉備,劉備讓王甫在關羽帳下擔任參軍,由於關羽手下有馬良這樣的謀士,因此對於這樣投降來的謀士沒看在眼裡。然而關羽鎮守荊州期間,王甫曾向關羽提出三個建議,如關羽能照做,那麼荊州大約也不會(在那個時候)丟失。

王甫第一次施展戰略才能是在東吳啟用呂蒙為大都督時,王甫敏銳察覺到東吳的用意,認為東吳啟用呂蒙為大都督就是想奪荊州,於是建議關羽加強對東吳的防範,並建議關羽多修烽火臺以備戰時之需,可是關羽並沒把呂蒙放在眼裡。

第二是在關羽出兵攻打樊城時,此時荊州守將是潘俊,此人雖然有才能,然而王甫卻覺得他有反心,早晚會背叛關羽,建議關羽換掉此人代之趙累,然而礙於潘俊地位和身份,關羽沒有換掉潘俊,後來在關羽攻打樊城時,潘俊就給了東吳以可乘之機,導致荊州全面失守。

最後一個建議是在關羽敗走麥城之機,王甫建議走大路,然而關羽認為走大路會遭到東吳的伏擊,於是選擇小路。最終,關羽因沒有聽從這個最後建議而被俘。

恭城關帝廟—外側為王甫、趙累

三、趙累

建安後期,趙累任關羽設置的都督一職,而非演義說的糧草督運官。

219年,南郡太守麋芳、公安守將傅士仁因與關羽有嫌隙而降吳,趙累隨關羽退至麥城,同時呂蒙派潘璋朱然切斷關羽逃亡道路。不久趙累隨關羽逃離麥城,士兵多逃亡,只剩十餘騎,趙累依舊跟隨關羽。最後隨關羽一同被吳將潘璋部下馬忠於臨沮夾石擒獲。其後事蹟不詳。


四川達州


沒水平,在一個熟讀春秋而又自負的將軍跟前,謀士有作用嗎?

關羽的一生,只相信他手中的青龍偃月刀。只尊重和聽他大哥劉備的話。最瞧不起東吳鼠輩。他手下謀士趙累,馬良等人,有無水平不清楚,因為跟了關羽都倒了黴。首先是言不聽,計不從,荊州丟失,最後基本都殺身成仁了。所以說,男人選對了職業,跟了明主,才能光宗耀祖,一生風光。

關羽的自負,天下人皆知。他的義氣也天下人皆知,諸葛亮的話他都聽,他會聽手下其它謀士的,所以說,手下謀士也顯得個個無能。這是我個人觀點,謝謝你關注!





續寫吾言今生


關羽是平民出生,天生與士族不合群,所以無論是三國志還是三國演義,都反映出關羽善待士族但傲於士人。鎮守荊州期間,關羽沒有很好地與當地大族和諧相處,身邊沒有聚攏足夠的人才,連諸葛亮的弟弟諸葛均都去曹操收手下當官了,還有諸葛亮的朋友如崔州平等人。在這種情況下,關羽能夠鎮守荊州達十年之久已是不易。後來關羽北伐,留下的守城人員潘俊,糜芳,傅士仁都與關羽不太對付,當東吳來襲時紛紛投降,導致關羽腹背受敵,敗走麥城;隨行人員中也沒有拿的出手的參謀人員,主要靠自己一把抓,也導致前線戰事不利,反過來看曹仁,有了滿寵幫忙,硬是守住了樊城,好死了關羽。


馮唐李廣


雲長帳下馬良,王甫潘浚趙累等人,唯馬良稱善,其於者只能治理州郡整肅軍紀。且雲長自認熟讀春秋通曉兵要,久經戰陣勇猛無敵。自視甚高。馬良雖有才卻無法駕御雲長,為其謀而不為其用終為大患。倘若臥龍鳳雛有一人在此。壓制雲長,荊州必不失也。


愛與家庭204907093


馬良、王甫、趙累、潘浚、孫乾等,都是關羽部下,也算是謀事,但起不到什麼作用,關於有勇無謀,聽不進手下的建議,造成了大意失荊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