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節氣」大雪節氣與健康保健

節令特點

“大雪”節氣在每年的12月7日或8日,其時視太陽到達黃經255度。大雪的意思是天氣更冷,降雪的可能性比小雪時更大了,並不指降雪量一定很大。

「二十四节气」大雪节气与健康保健

健康提示

大雪節氣後,我國北方開始出現大幅度降溫降雪天氣,有些疾病的發生與不注意保暖有很大關係。中醫認為,人體的頭、胸、腳這三個部位最容易受寒邪侵襲。俗話說“寒從腳下起”,腳離心臟最遠,血液供應慢而少,皮下脂肪較薄,保暖性較差,一旦受寒,會反射性地引發呼吸道黏膜毛細血管收縮,使抗病能力下降,導致上呼吸道感染,因此,數九嚴寒腳部的保暖尤應加強。老年人在雪天應減少戶外活動,以防摔傷。

「二十四节气」大雪节气与健康保健

節令諺語

大雪不凍倒春寒。

大雪河封住,冬至不行船。

大雪晴天,立春雪多

大雪不寒明年旱。

大雪下雪,來年雨不缺。

寒風迎大雪,三九天氣暖。

大雪不凍,驚蟄不開。

大雪兆豐年,無雪要遭殃。

大雪紛紛是豐年。

先下大片無大雪,先下小雪有大片。

落雪見晴天,瑞雪兆豐年。

落雪是個名,融雪凍死人。

冬雪回暖遲,春雪回暖早。

節令飲食風俗

俗話說:“冬吃蘿蔔夏吃薑,不請醫生開藥方。”白蘿蔔是秋冬季節的時節蔬菜,有“小人參”的美稱。其性平微寒,具有清熱解毒、健胃消食、化痰止咳、順氣利尿、生津止渴等作用。白蘿蔔中含有蛋白質、糖、維生素A、維生素C、克尼酸以及鈣、磷、鐵等,而且白蘿蔔是人體補充鈣的最佳來源之一。白蘿蔔中含有的糖化酵素和芥子油成分對人體消化功能大有裨益,對抗癌也有或大或小的作用。

「二十四节气」大雪节气与健康保健

膳食調養

冬天進補,開春打虎。”冬令進補能提高人體免疫力,改善畏寒的現象,還能調節物質代謝,貯存能量,有助於體內陽氣的升發。俗話說:“三九補一冬,來年無病痛。”此時宜溫補助陽、補腎壯骨、養陰益精。冬季食補應供給富含蛋白質、維生素和易於消化的食物,吃火鍋是個不錯的選擇。

冬季的西北地區天氣寒冷,進補宜大溫大熱之品,如牛、羊、狗肉等;

而長江以南地區雖已入冬,但氣溫較西北地區要溫和得多,進補應以清補甘溫之味,如雞、鴨、魚類;地處高原山區,雨量較少且氣候偏燥的地帶,則應以甘潤生津之品的果蔬、冰糖為宜。紅薯扣醬骨、構杞肉絲、火腿燒海參、蒜泥白肉、木耳冬瓜三鮮湯等是此時節不錯的選擇,不僅滋補強身,而且簡單易做。

「二十四节气」大雪节气与健康保健

大雪養生需防寒

從中醫養生學的角度看,大雪已到了“進補”的大好時節。說到進補,很多人只是狹義地去理解,認為所謂的“補”,就是吃點營養價值高的食品,用點壯陽的補藥。其實,這只是進補的一個方面,而進補則是養生學的一個分支內容。談到養生,我們首先應該知道何為養、何為生。所謂的養,即保養、調養、培養、補養、護養;所謂的生,就是生命、生存、生長之意。具體地說,就是要通過養精神、調飲食、練形體、慎房事、適溫寒等綜合調養達到強身益壽的目的。在運用過程中,我們應當注意兩點:

1.養宜適度。所謂適度,就是要恰到好處,不可太過,不可不及。若過分謹慎,則會導致調養失度,不知所措。稍有勞作則怕耗氣傷神,稍有寒暑之異便閉門不出,食之惟恐肥甘厚膩而節食少餐,如此狀態,都因養之太過而受到約束,不但有損健康,更無法“盡終天年”。

2、養勿過偏。綜合調養要適中。有人把“補”當作養,於是飲食強調營養食必進補;起居強調安逸,靜養唯一。此外,還以補益藥物為輔助。雖說食補、藥補、靜養都在養生範疇之中,但用之太過反而會影響健康。正如有些人食補太過則會出現營養過剩,過分靜養只逸不勞則會出現動靜失調,若藥補太過則會發生陰陽的偏盛偏衰,使機體新陳代謝產生失調而事與願違。

「二十四节气」大雪节气与健康保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