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節氣」小寒節氣與健康保健

「二十四節氣」小寒節氣與健康保健

「二十四節氣」小寒節氣與健康保健

節令特點

每年1月5日或6日,太陽到達黃經285度時為小寒。它與大寒、小暑、大暑及處暑一樣,都是表示氣溫冷暖變化的節氣。小寒的意思是天氣已經很冷,我國大部分地區小寒和大寒期間一般都是最冷的時期,“小寒”一過,就進入“出門冰上走”的三九天了。

「二十四節氣」小寒節氣與健康保健

健康提示

在小寒到來之際,開始進入一年中最冷的時期,在保暖的同時,人們要特別注意預防冷輻射綜合徵。具體措施是: 在屋內要遠離過冷的牆壁和其他物體; 睡覺時至少要離開外牆50釐米以上。如果牆壁與室內溫度相差超過5度,牆壁常會出現潮溼甚至有小水珠形成。此時可在牆壁前放置木板、草墊或泡沫塑料,以阻斷和減輕冷輻射,從而保護身體免受冷輻射的損害。

「二十四節氣」小寒節氣與健康保健

節令諺語

小寒大寒不下雪,小暑大暑田開裂。

小寒大寒,冷成冰團。

小寒不寒,清明泥潭。

小寒大寒寒得透,來年春天天暖和。

小寒大寒,滴水成冰。

小寒不寒寒大寒。

小寒天氣熱,大寒冷莫說。

小寒暖,立春雪。

小寒寒,驚蟄暖。

小寒濛濛雨,雨水還凍秧。

小寒無雨,小暑必旱。

節令飲食風俗

“小寒”節氣中有一重要的民俗就是吃“臘八粥”。《本草綱目》中記載:粥能益氣、生津、養脾胃、治虛寒”。也就是說,粥有調脾胃、補中益氣、補氣養血、驅寒強身、生津止渴的功效。小寒時節天氣寒冷,人體需要滋補,喝臘八粥既暖胃又營養,還是絕佳的天然養生補品。臘八粥一般是以糯米、紅豆、桂圓、紅棗、花生、杏仁、松子等煮成“甜稀飯”,在隆冬時節裡吃上一碗,甜在口中,暖在心頭。

「二十四節氣」小寒節氣與健康保健

膳食調養

據說早年黃河流域的農家每逢小寒,家家時興用“九九消寒圖”來避寒,如今各種藥臘火鍋成了消寒壯熱的美味佳餚。正因如此,很多人忽略了合理進補的問題,特別是年輕人,自恃體強而暴飲暴食,飢飽寒熱無度,最終引來無窮後患。

唐代名醫孫思邈指出:“安生之本,必資於食,......不知食宜者,不足以生存也,.......故食能排邪而安臟腑。”說明飲食對人體的作用。

小寒節氣雖已數九寒天,人們大補特補無可非議,但進補當中不可無章無法,應本著“因人施膳”的原則,瞭解飲食宜忌的含義。元代《飲食領知》強調:“飲食,以養生,而不知物性有相宜相忌,縱然雜進,輕則五內不和,重則立興禍患。”所以提醒大家在進補時不要被“五味之所傷”,年輕人更應根據自身情況有選擇地進補。

說到進補,自古就有“三九補一冬,來年無病痛”的說法。人們在經過了春、夏、秋近一年的消耗,臟腑的陰陽氣血會有所偏衰,合理進補既可及時補充氣血津液,抵禦嚴寒侵襲,又能使來年少生疾病,從而達到事半功倍之養生目的。在冬令進補時應食補、藥補相結合,以溫補為宜。

「二十四節氣」小寒節氣與健康保健

小寒養生重養腎

一般來說,青年人機體代謝旺盛,所需蛋白質和熱量較老年人多,而熱量主要來源於碳水化合物、脂肪。碳水化合物主要來源於糧食之中,故年輕人應保證足夠的飯量,注意粗細糧的比例搭配,並攝人適量脂肪,在選用藥膳進補時應考慮這一因素。但年輕人有年輕人的特點,往往有些人因過食肥甘厚味、辛辣之品而招來不速之客“青春痘”,學名痤瘡,它給年輕人帶來無盡的煩惱。

痤瘡是一種毛囊皮脂腺慢性炎症性疾病,究其病因和內分泌功能障礙有關,而皮脂腺活動是受內分泌和精神因素影響的。青少年時期由於體內雄性激素水平增高,皮脂分泌增多,導致皮脂淤積,形成毛囊口角化栓塞,增多的皮脂不能及時排除,因而形成了痤瘡。為避免痛苦發生,首先要注意個人衛生,溫水洗臉常洗澡,少吃油膩辛辣寒涼食品,多吃水果蔬菜。禁止用手擠捏,否則痤瘡消退疤痕依在。在治療上,中醫將其分為四型: 肺經風熱,牌胃溼熱、衝任不調、熱結血瘀型。藥方分別用[枇杷清肺飲]加減,[龍膽瀉肝湯]加減,[加味逍遙散]加減,[四物湯]加減。總之,得了痤瘡要及時請大夫診治,切不可自行處理。

小寒幾乎是一年中最冷季節的開始,民間有“冬天戴棉帽,如同穿棉祆”的說法。在寒冷條件下,體溫會迅速從頭部散去,寒冷會使血管緊縮,全身肌肉緊張,引發頭痛、偏頭痛、傷風感冒、腸胃不適、失眼等症。因此,如果冬季在室外多戴一項帽子,即使是一項比較單薄的帽子,也會起到顯著的保溫防寒作用。

「二十四節氣」小寒節氣與健康保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