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子評價季羨林:他是人生的失敗者,孤獨,寂寞,無情的文人!

季羨林是很多人熟知的國學大師,國寶級學術泰斗。雖然已經去世,但他在文學方面的成就,永遠不會消失。在很多人心中,季羨林一直是不卑不亢、憂國憂民的形象,受到很多人的尊重。

然而,他的兒子季承,卻顛覆了被社會塑造的“大師”的完美形象。 在兒子筆下,季羨林可以說是一個人生的失敗者,一個有國無家的浪人,一個孤獨、寂寞、吝嗇、無情的文人。

兒子評價季羨林:他是人生的失敗者,孤獨,寂寞,無情的文人!

早年的心結——過繼給叔父、無愛的婚姻、母親的早逝,塑造了他壓抑、封閉、孤傲的性格,他幾乎毀掉了一個家。

一方面是學術泰斗的成就,一方面是糟糕的家庭關係,季羨林到底是個怎樣的人呢?

季承寫了一本書《我和父親季羨林》,他希望還原一個真實的“人”的形象,他也希望讀者能夠接受一個有缺陷的季羨林。作為兒子,揭露父親的過失有失穩妥,他在一次採訪中這樣描述他們之間的微妙父子關係!

兒子評價季羨林:他是人生的失敗者,孤獨,寂寞,無情的文人!

記者:樹碑立傳都是說人好話,更何況還有子為父隱的儒家傳統,是什麼原因讓您下決心“不為尊者諱”,寫這樣一本書呢?

季承:您問我為什麼要寫這一本書,為什麼這樣寫?我說,我是為了讓大家瞭解真情,瞭解真實的季羨林和季家。我覺得,我這樣寫沒有什麼不妥,因為在我懂事開始,我們家就是這樣子的,我們家的人就是這樣子的,我們家就是這樣一天天過來的。有什麼要避諱的呢?有什麼不能說的呢?就說父親季羨林先生,他是有成就的學者,他的人格高尚,一生勤奮,受人敬仰,但他也是普通的人,也會有普通人的七情六慾,也有普通人的三長兩短。他是人,不是神。為尊者避諱,不是正確的做法。我不避諱父親和我們家、我自己的某些真情,這樣做絕不會對大家造成損害,相反會得到大家更多的理解,更多的同情。

兒子評價季羨林:他是人生的失敗者,孤獨,寂寞,無情的文人!

記者:您在書中描述了季老先生成長在一個矛盾的環境中——有自己的家,卻不得不從小寄居叔父家;有意中人卻不得不和並不中意的女子結婚;愛自己的母親卻長久不能相見,連母親的模樣都記不起來了。是不是因此導致他也變成了一個矛盾的人:有反叛的思想卻沒有反叛的勇氣,對外人慷慨大方,對家人冷漠無情;不拒名利,卻淡泊明志?

季承:父親一生遇到許多矛盾,可以說,他一生是處在巨大的矛盾之中。他對待矛盾也有很多矛盾。他是一位矛盾著的人。不是他主觀上要這樣,而是客觀環境使然。他幼年時從農村來到城市是矛盾,聽從長輩之命結婚是矛盾,出國不能歸是矛盾,有相愛的人不能結合是矛盾,和自己妻子和家人團聚是矛盾,搞研究和社會活動、社會動盪是矛盾,等等,等等。如何解決,也表現出很大矛盾。其實,這都是正常的,恐怕我們每一個人都是處在矛盾之中,只不過矛盾有大小輕重之分,處理有優劣高下之別罷了。

兒子評價季羨林:他是人生的失敗者,孤獨,寂寞,無情的文人!

記者:季家最不可思議的事情是在您母親去世前兩天,父親把您趕出了家門,長達13年父子不能相見。13年來,您每天上下班都經過醫院,卻受到重重阻撓,無法進入醫院。幸運的是最終父子和解,您和父親見面時說:“13年了,我很想念父親。”父親說: “我沒有年的概念,但我知道時間是很長了,太長了。”您和父親一起度過了一生中最融洽的8個月。在那8個月中您有沒有告訴父親一直埋葬在心裡的話,包括您姐姐、您母親對他的不滿?您父親對過往種種有沒有做出解釋?

季承:在我和父親相處的最後8個月裡,父親沒有向我解釋什麼,我也沒有對父親抱怨什麼。我們是在一種大的諒解中相處的。過去的一切,難道是父親的過錯嗎,難道是為子的過錯嗎,難道是家庭其他人的過錯嗎?都不是。到了那個時候,在我們父子之間,已經不存在什麼是非,不存在什麼恩怨,有的只是一種天高雲淡,風和日麗的心情。在這種心情下,父親無慮地離開了人世,我雖悲痛但覺得萬分慰藉。這是父親最好的結局,也是我這個家庭守候人的最大福分。

其實在這幾段對話中看不出來兒子把父親寫的有多不堪,但是看過一位流書用戶分享的片段。

兒子評價季羨林:他是人生的失敗者,孤獨,寂寞,無情的文人!

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有一定的順序,但是不意味著第一個做好了才大有作為。偉人也只是普通人,季羨林在學術上的成就毋庸置疑,他把自己的心血,把自己的慷慨都給了國家和社會,卻讓自己的家人感覺糟糕。該怎麼看待他?

我們經常在網上,看到很多人“粉轉黑”。本來很喜歡一個偶像,但後來因為一些事不喜歡他了,就開始去指責、攻擊他。

如果不從一個偉人的角度去看,他仍然是一個普通人——他沒有超出普通人所具有的缺點,沒有什麼惡的行為。夫妻關係不和算什麼,出軌離婚的還那麼多呢!

兒子評價季羨林:他是人生的失敗者,孤獨,寂寞,無情的文人!

季承在採訪中說:“ 有了現在的故事,一個較為完整、較為真實的季羨林會呈現在大家面前,因此大家會更瞭解和理解他,會更尊敬和喜歡他。希望大家一定不要誤解,我講這些故事,絕不是為了詆譭父親,絕沒有復仇的動機。”

雖然這句話很官方,看起來毫無惡意,但是在季羨林去世後,財產之爭卻讓每個和季羨林相關的人都面目猙獰,一家不幸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