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叫花子”淬炼成开宗立派的大师,相声门“撂地”由他而起!

从“小叫花子”淬炼成开宗立派的大师,相声门“撂地”由他而起!

  在旧社会,曲艺又被称作“什样杂耍”,这其中包括:变戏法、拉洋片、学口技、耍坛子、打把势、说相声......等等。现如今我们提到过去的相声艺人总习惯性的联想到“撂地画锅 ”这个词,但实际上“撂地”和“画锅”还是有区别的。早年间,江湖艺人为了养家糊口而卖艺,大多都是在热闹繁华人流攒动的庙会、集市、大街上寻一处空地,在地上画出个大锅似的圆圈权当划定了自己的“演出领地”。在锅里开始表演,演完向围拢着的观众零打钱。而“撂地”这个曲艺行业的专有名词是后来才衍生出来的,一般指艺人在有板凳的简易茶棚或者固定下来的某一地方长期演出。“撂地”这个词的创造者正是王派快板的开山鼻祖王凤山老先生。

从“小叫花子”淬炼成开宗立派的大师,相声门“撂地”由他而起!

  不少朋友提到王凤山便会不由自主的和相声泰斗马三立联系到一起。的确,早已功成名就的王凤老晚年与马三爷搭伙合作了十余年之久,同时怹也是马三爷从艺生涯中最后一任捧哏搭档,两位老前辈留下了《开粥厂》、《西江月》、《讲卫生》、《谁的心灵美》等等脍炙人口的传世佳作。不过,最能代表王凤山先生表演艺术巅峰的不是相声而是快板。

从“小叫花子”淬炼成开宗立派的大师,相声门“撂地”由他而起!

  王凤山出身满族贫民阶层,自幼生父早亡,9岁时开始了要饭的凄惨生活。在北京大栅栏要饭并不容易,因为“叫花子”之间也是抢地盘的,所以年幼的王凤山没少受到欺负排挤。后来,他认识了日后的师父海丰(小海子),海丰也是落魄的旗人,擅唱数来宝。于是,在王凤山的恳求下,海丰答应带着他一起要饭并传授给他数来宝的技艺。王凤山虽然从小没念过书,但脑子灵活,善于现编现唱,而数来宝讲究的就是活词。如今我们听到的王凤老的代表作之一《进街趟子》其中的原始梁子就是当年师徒俩在一块研究出来的。

从“小叫花子”淬炼成开宗立派的大师,相声门“撂地”由他而起!

  几年的功夫,王凤山练就了扎实的数来宝演唱功底。为了能生活的更好,他盘算着进天桥卖艺,但由于师父海丰是“叫花子”出身,同行同业的艺人根本容不下一个“小要饭的”来抢生意。无奈之下王凤山跟师父海丰商量能不能再拜一门师父,在得到师父应允后,最终拜在了相声老艺人朱阔泉门下,成了“大面包”的顶门大弟子。王凤山在跟朱阔泉学相声的同时,爷俩也进一步研究把数来宝里加进包袱重新编排。快板爱好者们熟知的《同仁堂(八家)》、《棺材铺(磨帮子)》、《对坐数来宝(排数)》等经典名段都出自朱阔泉和王凤山师徒二人之手。

从“小叫花子”淬炼成开宗立派的大师,相声门“撂地”由他而起!

  在相声门出师之后,王凤山除了跟别人搭伙说相声,还继续研究数板表演。在借鉴融入了竹板书和数来宝之所长后,逐渐摸索形成了如今以口风轻快俏皮著称“王派快板”。从“小叫花子”蜕变成为开宗立派的一代快板大师,王凤山经历了太多的生活磨难,也经历过无数次艺术上的淬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