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人是如何评价姜昆的?

秋风细雨无栏依


巧了,小编我就是天津人,天津人对于相声的挚爱那是出了名的,一些上了年纪的出租车司机总是在拉客的时候听相声广播,在天津生活久了的人一定在出租车上听过这段:“

我是天津人我就爱听相声,出门遇到丁文元还有王德成,二他爸让二他妈妈烙两糖饼,张二伯说马大哈干嘛嘛不行”。

天津是曲艺之乡,相声的发源地,对于相声很多天津人都算半个专家甚至就是专家,所以天津人对于相声艺人的评价那都是很有参考价值的,有句话说得好,“说相声的,有名的在北京,有本事的在天津”,如马三立、马志明、郭荣启、范振钰等,所以能被天津人评价为好的相声演员那就真的是好。

那么天津人是如何评价姜昆的呢?

有一说一,在相声功底上,姜昆的水平并没有得到天津观众的高度评价,在天津人看来,姜昆在相声方面的造诣一般,和诸如马三立这样的大师还有很大距离,姜昆也有过在天津表演相声时被观众唱倒彩的经历,而在对相声的贡献上,天津人对姜昆的评价就和外界不太一样了。


外界多认为姜昆把相声带偏了,大家觉得姜昆一味地主张相声要创新、要“反三俗”,从而以姜昆为主的主流相声演员表演的相声多是歌功颂德,同时这些相声因缺乏幽默性而观赏性极低,大家也觉得主流相声完全抛弃了传统相声的精髓,使得相声没有了原有的韵味,因为大家很难看到主流相声会在相声中表演“说学逗唱”的内容。

而天津人虽然也觉得姜昆把相声带偏了,但是天津人也觉得姜昆对于相声也确实做出了一些贡献,天津人认为倘若不是姜昆一直致力于相声的改革和发展,可能相声早就没落了,所以在这一点上,天津人还是很认可姜昆的。


总之,在相声的造诣上,天津人觉得姜昆还差一些火候,在对相声行业的发展和传承上,天津人觉得姜昆既有贡献,也有错误,贡献是姜昆确实让相声得以延续,错误就是发展改革的方向有些偏差。


草根说电影


不吹不黑,公平公正和您聊聊相声。相声界有句行话,“说相声,有名气的在北京,有本事的在天津”。天津做为曲艺之乡,天津不但出有本事的相声艺人,也出懂行的相声观众。但是很不幸,姜昆老师的相声基本功不太瓷实,在天津演出时得到过天津观众的倒彩,也让天津的观众逼着说过《八扇屏》,但是观众非常不满意,姜昆老师也是汗都流了一地。

相声艺术发源与北京,发展在天津。一百多年来,天津老百姓自小就爱听相声,也特别懂相声,在北京相声界再大的腕儿,如果不到天津演一场,都算不上角儿!小编因为工作关系,接触过部分天津人,感觉天津人对待郭德纲和姜昆老师还算理智。他们也喜欢郭德纲的相声,但是不盲目的吹捧。他们对姜昆老师的所作所为也不认同,对姜昆老师现在说的相声也不以为然,但是很多天津人还是比较认可姜昆老师对相声艺术的贡献,认为如果没有姜昆老师在改革开放初期对相声的继承,相声可能早就被埋到历史尘埃之中了。

姜昆老师将电视相声带进死胡同,郭德纲把观众来回小剧场。但是不管是姜昆老师电视相声的举步维艰,还是郭德纲小剧场相声的繁荣昌盛,对于天津来说,有他们没他们一个样!天津的茶馆相声照样有人听,天津的茶馆相声的票价也还是没变。天津人听相声,不只是火爆就可以了,要禁得住品味。郭德纲如果在天津发展,想火成现在这个样子,说实话费劲。但是姜昆老师现在也说一些传统相声,比如《训徒》《金刚腿》《大相面》,如果他演的精彩,天津观众依然会给他掌声。


靖逸轩主


之所以有的人恨姜,因为郭德刚的相声火起来之后,他身为曲协主席一不鼓励,二不支持,在旁边装大瓣蒜,咸七淡八,什么反三俗啊等等全来了,让人反感。他自己的基本功及作品水平就不高,把曲艺带入了死胡同,别人把相声演火了,他又以领导自居,发表一些不入流的言论,所以让一些说相声的人和懂相声的人很反感。可为什么一些老艺人不评论姜呢?因为他们穿得鞋全是新的,不想弄脏了。不接地气,不演市井生活,不夸张不虚拟人物情节,那就不是相声。相声是老百姓生活中的调味品,永远要发扬光大,支持传统相声,力挺。!


老梁35111052


因为多年采访、报道曲艺新闻的经历,跟天津相声圈还算比较熟,所以简单说说这个问题吧。

天津市相声窝子,这一点在圈内外都是公认的事实。如今,国内相声的发展无外乎两条路,一是以郭德纲为代表的商业化,另一个就是以姜昆为代表的主流化,孰优孰劣,观众说了不算,他们自己说相声的说了也不算,即便是曲协对这事也是摸索了前进。那么,可能会有观众说了,郭德纲的相声好听,我听了乐,姜昆的没劲。不好意思,这只是部分人的想法。

天津老百姓爱听相声,也懂相声,外地人不好说,但至少从叔儿这么多年接触的天津人来看,他们对郭德纲和姜昆当今相声圈的这两个话题人物,并没有太多的偏爱。当然,郭德纲的商演的确是座无虚席,但对于姜昆,很多天津人也是认可他对相声的贡献的,没有他,相声可能早就被埋到历史尘埃之中了。几年前,偶然的原因,叔儿看过几场姜昆在台湾的相声演出,与内地电视中我们熟悉的表演不同,姜昆在台湾的演出中拿出了很多段传统相声,还演了相声剧、唱了戏,当时的感觉真的是震撼,没想到一个被内地观众评价为只会说主流电视相声的演员,竟然有着不次于很多传统艺人的实力。所以说,对于姜昆的评价,或许外界的声音并不全面,因为很多人只看到了他的一面,而并不知道他还有着不为人知的另一面。那么,为什么在内地,姜昆总给人高高在上的感觉呢?这或许就是在其位行其事的原因所致吧。

那么,天津曲艺圈对姜昆又是怎么看呢?说真的,这个圈子非常复杂,天津相声大师太多,辈分高的人也太多,不论姜昆还是郭德纲,到了天津都是徒子徒孙辈儿的人。首先,老艺术家不会轻易去评价后辈,其次,即便是同辈,大家也没有太多交集,各活各的,井水不犯河水,好话、坏话通常都埋在心里。所以,到底看不看得上,就全凭大伙想象了。


雨妖


作为身份证120开头的24K天津人,我说两句…姜昆,算不上娃娃腿儿但也是受过名人指教高人指点的,相信几位老先生当初没少下功夫。在特定的年代和文化社会政治背景下,姜昆的作品得到过认可。但是从改革开放以来,歌颂型的相声渐渐已经不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需要了。从八九十年代最火的综艺栏目《综艺大观》和曲艺栏目《曲苑杂坛》的播出频率也不难看得出,姜昆的相声在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已然退出了主流。九十年代末姜昆去做了推广相声的网站,算是也在为相声的推广努力吧。由于当年小品的百花盛开让相声没什么市场。换个角度来说,姜昆的成功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的,一是时代的巨人让他能走上舞台能走上重要的岗位。另一个是前辈大师们的提携。也是因为巨人们的高度让姜昆离地太远,相声不接地气就很难得到认可,也是因为这样不接地气的相声多了,让观众远离了姜昆钟爱的歌颂型相声。说到打压郭德纲的这个问题上,我觉得是三观的问题。两个人站的角度不同,我相信肯定有人爱姜昆这类的看不上郭德纲。跑题远了,拉回来说天津人怎么看姜昆…少马爷说过,马派相声就是小市民味儿…这点也是津派相声的特点,取材大都贴近百姓生活所以作品大都能切中要害让观众回味无穷,比如高范的比如佟马的比如于冯二老的再比如郭于的都是这个类型的。相比之下姜昆更多的经历没放在相声上,随着老先生们都不能帮衬了他也不在业务上走脑子了。所以啊………天津观众总会发问,会背惯儿嘛?会柳儿嘛?会单口嘛?我个人倒是觉得大可不必酸姜昆。艺人这个行当历来是优胜劣汰的,他就不是初撂地画锅的环境培养出来的,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姜昆也没指望着靠说相声活着,你就不应该按相声演员的标准去评价他。


摄影师XX


相声传承人?姜昆啊!你有那技术吗?四门功课挣100,你只能落25,为什么?太平歌词你会吗?贯口儿你会吗?京评梆曲你会吗?学,唱都不行,逗呢?写好了词儿的你背出来效果都不一定好,即兴你就更不行了,你除了会说话以外,还会什么呢?真是不懂了,相声要是真的传承到你手里,那可真就剧终了。


我也是专家


天津卫的娃娃是怎么看姜昆的,他就是个狗烂儿,穿着西服的狗烂儿。你问问他还敢来天津卫吗,他栽介啦。怎么街,还不认栽吗。前些年在一个宾馆好像叫什么华的有一个打兵兵球的有点事情,这个郭德刚肯定知道,就是没说,老天津卫人有知道的。


快乐每一天159547559


郭德刚对相声是有功的,对姜昆是有恩的,郭德刚的出现使中国相声起死回生,郭德刚的出现使姜昆又重新回到了大众的视野,不过姜昆不是回来说相声的,他想一枪不发.兵不血刃的来捞胜利果实的,要当相声传承人,不要脸之极前所未闻!脸大之极骇人听闻!


秋天175541107


姜昆是中国最有代表性吃政治饭,不论艺术高低,当上曲协主席,使我们的民族艺术遭到亵渎,至曲艺术圈内混乱,使相声艺术在发展途中有阻力,我们的党和政府,应铲除一些人,举着红旗党钢,说假话办破环人心的一些人,给社会造成不良的负面影响,有些人不明白把负面影响记在党和政府身上是错的。


言吉2


京油子,卫嘴子,保定府里勾腿子。正所谓北京人油腔滑调,老天津人吃的是开口饭,天生练得嘴皮子。所以鉴定相声大师的真假天津人还真是责无旁待!做为一个在四川打拼多年的天津70后浅谈一下个人签定评论!

说白了自古相声就是穷人靠、念白博乐取悦于观众,为自己养家糊口的一门讨钱的变种撂地技艺。干这行的人多了一逐渐形成门派和自己独有的方式。尤以,说学逗唱,形神意表仿为基础代表技艺。那时艺人为取悦观众逐以晕段为主,当应军阀或政要之要求赴堂会表演,艺人会根据堂会性质,客人身份加以改动俗称(素段)也有称(出清活)

。现今郭德刚走的路线是在巧妙规避政策允许范围内,极尽嘲讽手段反映社会现实,一些老晕段语言被往往被郭本人以含沙射影方式传递观众。刚好切中百姓对现实痛点,达到了讽刺转笑果功能,深受百姓喜爱,同时郭本人获巨大成功。

而姜本身也出自名门正派,一路走来也实属不易,但姜所说相声在文化大革命中期和后期以及在改革开放年代尤以歌颂党及国家幸福为包袱,在那个物资匮乏及娱乐匮乏年代占了一席之地。

因其歌颂政治,宏扬党恩,所以出现了百姓不爱听,但艺人当政工的怪现像,

他抨击郭相声三俗,自己却无力使观众回剧院。但自己那套歌颂相声又大大不符合百姓真实期待。如今的百姓以不是当年的匮乏。对其相声质量及人品产生严重质疑。

宗上所诉姜昆来天津说相声,除了大量赠票,一定还是会有买票的,必定人家血统纯正,手握艺界重权,相信中国不会缺投其所好之人或相关利益圈子献票之人的。

鉴定完毕,本人绝非某人水军,诸位如觉客观中肯请给点个关注。本人决心凑够关注,申请大V让更多人看后思考和评价。谢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