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娥”護衛隊C位出道

“嫦娥”护卫队C位出道

產品運輸車操作手們。

9月8日晨,日出東方,一聲喇叭響,“嫦娥”護衛隊整裝進發。

今天,特裝車駕駛員隋曉林格外高興。從前看著師父李兵良拉“嫦娥”,隋曉林就打心底羨慕。十年磨一劍,隋曉林苦練車技,終於“熬”成了“金牌老司機”,如願領命——接“嫦娥四號”進場。

“嫦娥”护卫队C位出道

隋曉林正在檢查車輛。

“老哥,今兒個可要給力呀!”隋曉林給自己打氣,也給他的“老朋友”特裝牽引車鼓勁兒。出發之前,他不知檢查了車況多少遍。迄今為止,他的這位“老朋友”已經運載過45枚火箭、33顆衛星。

“嫦娥”护卫队C位出道

隋曉林正在駕駛火箭牽引車。

回程已是中午,特裝牽引車拖著17米的“長尾巴”,“尾巴”上裝著“嫦娥四號”。回程50公里路走了將近3個小時,行車必須保證平穩,車速必須控制在每小時30公里以內,遇到溝坎要降到每小時5至10公里,必須全神貫注,時刻關注行車狀態,不是練家子可不敢接這活兒。“老司機”的絕活兒可不止如此,隋曉林還精通叉車、吊車、消防雲梯車、高空作業車等多種車輛的駕駛。

“嫦娥”护卫队C位出道

林浩然正在檢查車體情況。

23歲的林浩然是產品運輸車主操作手。別看他年紀不大,在發射場已經工作6年了,從產品接機、火箭卸車、轉場,到供電保障,再到衛星加註,樣樣他都幹過。

接機任務中,林浩然敏銳地洞察到產品運輸車的車體有些向右傾斜。沒有任何遲疑,他立即報告上級,通知車隊停車。跳下車,林浩然立馬開始檢查,第一時間定位了問題——車輛液壓油缸減震系統的出現偏差。林浩然立即組織崗位人員重新對車體各點進行檢查、調整。車隊繼續進發,兩個小時的車程裡,這個問題再也沒出現過,“嫦娥四號”安全到達了測試廠房。

“嫦娥”护卫队C位出道

汪生祿在吊裝指揮。

大學畢業才兩年的汪生祿,在“嫦娥”任務中擔任火箭轉載吊裝指揮員。這個來自雲南騰衝的年輕小夥兒,有著超乎他實際年齡的沉穩。

這是汪生祿第3次擔任吊裝指揮員,“嫦娥四號”進場前,他又練了練旗語,每一根吊具,每一組吊環,每一張通知單,他都要反覆確認、反覆檢查。

火箭廠房裡的汪生祿手執指揮旗,哨音如令,炯炯有神的眼睛時刻觀察火箭吊裝狀態。隨著最後一聲哨響,火箭子級穩穩地落在運輸車上,分毫不差。

江生祿坦言,沒有天才的指揮員,都是練出來的!他談起第一次與火箭親密接觸的場景:“當時手心裡全是汗,指揮動作和跑位都比較機械,但是看到火箭在自己的指揮下,上升、旋轉、落地,那種滿足感和自豪感又鞭策著我更加努力!”

32歲的柏軍濤來發射場已經15年了,廠區叉車、升降車和牽引車操作得“出神入化”。

2013年,“嫦娥三號”運抵發射場,卸車進入測試廠房前,“狹窄”的門檻讓大夥兒犯了難。眾人一籌莫展之時,只見柏軍濤躥進駕駛室,擰開電源、握緊操作杆、前進、後退、轉向、剎車……升降車穩穩地進了廠房,車身距離兩側牆壁、樓梯僅僅只有一指寬的距離。此後,同事們給他取了一個雅號——“柏一指”。

在“嫦娥四號”任務中,柏軍濤擔任牽引車的主操作手。運載火箭完成轉載工作以後,由他操作牽引車把火箭運輸車牽出測試廠房。這也是他第四次執行“嫦娥”任務的保障工作。

幾十年來,這個團隊的隊員換了一茬又一茬,產品運輸、火箭吊裝記錄刷新了一次又一次,但唯一沒換的是“精確、精準、精細”的工作理念,以及那份對航天事業最真摯的熱愛。

12月8日,“嫦娥”成功奔月,“嫦娥”護衛隊又一次圓滿完成了使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