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丕和孙权,谁的才能更出色?

电路板6


孙权和曹丕有很多相似之处:都是承接父兄基业;接手政权的时候文臣武将齐备;两人的军事才能很一般。但相比之下孙权更出色。

首先,作为评判两人的权威人士曹操说:生子当如孙仲谋。这可不是一句骂娘的话。曹操曾经和孙权的父亲孙坚一同讨伐董卓,曹操和孙坚是同辈中人,所以曹操说,生子当如孙仲谋是衷心的夸奖孙权,也从这话中看出,在曹操眼中孙权的才能比他的儿子们相比并不逊色。

从两人真才实学看,孙权也强过曹丕。孙权18岁坐领江东时,刘表雄踞荆州去不敢犯江东,就算后来孙权杀了流标的大将黄祖,刘表还是不敢复仇。可见“碧眼儿”孙权并不好欺负。三国时期有三大战: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夷陵之战,这三大战中和吴国有关的赤壁之战和夷陵之战,孙权都赢了,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孙权知人善任,东吴的大都督从周瑜到鲁肃,再从吕蒙到陆逊,孙权没有用错一个人,这一点,连诸葛亮也比不了。

反观曹丕,似乎把所有的才能都花到和亲兄弟勾心斗角上了。他的一生有两次重要的出兵,一次是夷陵之战后,五路伐蜀,结果一无所获,草草收场。还有一次再听说吴蜀联盟后,起兵伐吴,结果大败而归,还损失了大将张辽。从这两次出兵看,曹丕的才能不敢恭维,还孙权差多了。

总之,虽然同是开国之君,曹丕的才能和孙权差远了。


楚越寒山


这两者相比较很难 我就我的观点说几句。

曹丕和孙权皆不是开疆拓土之君,都是守成之主。从二人的施政成果来看,两个人应该差不多。

曹丕取代汉献帝成为魏国开国之君,从这方面来看,曹丕的气魄似乎要强于孙权。而孙权则因为自身实力最后一个称王也是有难处。

孙权的大局观以我看来还是更多以保住江东半壁为主,进取心不算太强。曹丕的志向是成立大一统王朝,也是朝着这个方向努力的。

从两人的寿命来看,曹丕完全处于下风。孙权熬死了一个又一个劲敌,但万万没想到后来的对手一个比一个厉害。自己培养的接班人却一代不如一代。

曹丕对后代的培养算是成功的,最起码看上去要比孙权和刘备的后代要强点。起码压制了司马懿几十年。

二人即使再强,最后胜利的果实却被司马家摘去了。所以说也没什么好比较的了。





中游百晓生的四国交流


孙权吧,曹丕大部分是继承了他爹的政策,而且接过手来立马就可以当皇帝。

有人会说,孙权难道不是靠他爹和哥哥打下来的江山吗?也基本算是捡的现成的,我觉得还是不一样。首先,孙权接班的时候才18岁,什么都不懂,而孙策给他留下的是一批久经沙场的文臣武将,他这个“未成年人”要考虑的第一件事,就是怎么镇住他们,无疑他做到了。

然后,孙权的皇帝是他自己一步一步打下来的。虽然捡了一个现成的地盘,但北边的曹操和西边的刘备都虎视眈眈,他面临的情况比曹丕复杂和严重多了,况且他的帝位保证了子孙相传,这一点比曹家强。

最后,孙权比曹丕勇敢多了。带过兵,上过战场,还划着一艘小船帮诸葛亮演了一出“草船借箭”(草船借箭的原形是孙权,不是诸葛亮),连曹操都称赞:生子当如孙仲谋。


闲坛故事汇


孙权,16岁大哥孙策突然去世,孙权临危受命接过江东,而马上迎接他的是赤壁大战,在所有文臣都主降的情况下,他辗转腾挪最后让江东文武团结一心迎战曹操,这是需要相当大的本事才能办到的。当年曹操曾说过:生子当如孙仲谋,这是记载在曹操的自传里的,可见外人对他的评价是相当高的。而曹丕接过曹操的大权,当时基本都是曹操自家人在掌握军政,而曹操的余威尚存,所以政权还是比较稳固的,他也没经受过什么考验,更没做出过什么成绩,他和孙权还差得远呢!


Toutiao野史下酒


个人觉得应该是曹丕,曹丕是曹操儿子中看甚文武双全,只可惜命太短不然可以一统天下,而孙权命是挺长的,但是没有什么功绩,而东江的天下都是他哥哥和父亲打下的,他只是个管理者,晚年在传位方面也是不咋地。


福建小熊讲历史


生子当如孙仲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