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26歲的權謀智慧,“叔嫂聯盟”瓦解“大伯子奪權”,步步驚心

1861年,咸豐駕崩熱河後,在歷史上掀起了一場血雨腥風的奪權“奇案”。

三位平均年齡過四十歲的“大伯子聯盟”為奪朝堂政權智鬥26歲弟媳,最終以兩位“弟媳”垂簾聽政、小叔子恭親王穩坐攝政王位為結果敲定“叔嫂聯盟”的勝利鐘聲。

這次權利之爭在歷史上稱為“辛酉政變”,是晚清歷史上的重大轉折點。慈禧以此政變開刀祭旗,一屁股坐上政治權力的中心,開始長達對晚清近半個世紀的獨權統治。

俗話說,歷史向來由勝利者書寫。

在這次政變在後世記載中,均對以肅順為首的“顧命八大臣”進行醜化描述,而實際上,其中參與的兩方聯盟均各懷鬼胎,想借咸豐之死的機會“大撈一筆”,鞏固提升自己的實權,肅順如此,慈禧如此,怡親王、鄭親王、恭親王也如此。

辛酉政變已成定局,結果並無可深研之處,整個歷史實現的過程也非常簡單清晰。但是這次政變的細節以及各方利益關係的小心思,還是頗具玩味的。

首先說慈禧,慈禧為何要奪權呢?

在很大程度上,慈禧奪權的主要原因是“缺乏安全感”,這種安全感是來自“大豬蹄子”咸豐皇帝,其次才是她對政治權力的慾望。

慈禧在剛進宮時只是貴人,但是在短短几年間就晉升為“懿貴妃”,這種晉升速度在大清朝後宮歷史上是非常少見的。

從正常人的心理角度來說,多數人往往樂於一步登天、平步青雲,但是很難接受一著不慎跌落谷底。慈禧就是如此,因為晉升速度太快,一切愛寵與特權都來的太突然,所以作為一個比較“虛榮”的女人,慈禧希望把這些待遇牢牢把控在手心。

但世事難以預料,往往期望越高,失望也就越多。原本受寵的慈禧失寵了,大豬蹄子咸豐皇帝愛上了其餘的八大美女,這讓慈禧極度驚慌失措。後宮就是如此,得寵就擁有一切,失寵自然也就會失去一切。

慈禧26歲的權謀智慧,“叔嫂聯盟”瓦解“大伯子奪權”,步步驚心

慈禧雖生的漂亮,頗具才華,但僅憑這些是挽不回咸豐皇帝的心思了。好在,慈禧有個制勝“法寶”,她有咸豐皇帝的獨子,也就是後來的同治皇帝。

慈禧心想只要保住兒子的地位,她依舊會得到一切,所以她拼了命的要守護同治的統治權,這她唯一翻身的機會,如失去了,那等待她的就是後宮中無盡的孤獨與折磨。

之所以有“天命”一說,或許是因為許多事情註定是“命運轉輪”中的那一刻度,雖然有早有晚,但一定會來臨。

1860年,英法聯軍進攻北京時,咸豐皇帝以“北狩”之名逃往熱河,而且帶了眾多高官隨駕。

咸豐出逃事件的始作俑者,就是肅順。肅順是鄭親王端華的弟弟,鄭親王端華與怡親王載垣是“十二大鐵帽子王”之二。也就是說,肅順、端華、載垣三人都是咸豐愛新覺羅氏之“族兄”,也就是慈禧的大伯子。

肅順之所以讓咸豐出逃熱河,並不是出於“忠心”,乃為一己之“大私”。

肅順本是端華推薦入朝做官,因機智果敢升遷非常快,深受咸豐重用。肅順為了鞏固自己的權力地位,借英法聯軍攻入北京的名義,竭盡全力勸說咸豐皇帝,出逃熱河避難。

避難,也就是所謂的“北狩”。肅順勸說咸豐要少帶高官雖駕出行,只需帶領一批“有能力”的“忠臣”就行,於是咸豐皇帝只帶領了肅順為首的一批黨羽之臣。

咸豐皇帝是一個“大豬蹄子”,出行自然少不了美女,但慈禧作為一個過氣寵妃之所以有機會跟隨咸豐出逃,全仰仗自己那個好兒子,否則也只能留在後宮“頤養天年”,無後來政變之機遇,所以說冥冥之中自有天命。

大清終究逃不出“牝雞司晨”的命運。

咸豐到了熱河之後,肅順就成了天子近臣,諸事都有機會與咸豐商議,所以肅順在咸豐心中的地位直線提升。

1861年,咸豐準備返京,但是中途病情加重,無法承受舟車勞頓之苦,所以並未動身。

看到咸豐龍體虛弱,最開心的當屬肅順等人,因為肅順等人此時已經成為咸豐唯一可依靠的重臣,如咸豐駕崩,同治年幼,則輔政大權一定會落入其手。

就在這段時間,咸豐不斷託付後事,而肅順等人也暴露奪權之心。

肅順等人最忌憚的就是慈禧,因慈禧在幾年前受寵時就曾插足政事,不但替咸豐批閱奏章,還時常在朝堂中發表自己的意見,甚至得罪過肅順。

所以肅順的首要大敵就是慈禧,畢竟慈禧是皇帝生母,還頗具政治才能,如慈禧在咸豐死後插足同治皇帝政事,那肅順等人輔政大臣的位子也坐不久。

為了使奪權計劃成功,在咸豐臨死之前,一定要借咸豐之手除掉葉赫那拉氏,至少也應該打入冷宮,讓其永無翻身之地。至於慈安太后,對政事不感興趣,所以對肅順等人來說毫無威脅。

以肅順、端華、載垣等人為首的“逆黨”就開始發起第一輪進攻。

作為一個皇帝,什麼最重要?當然是面子,皇家臉面才是最重要的。作為一個男人,什麼最重要?當然也是面子,尤其是頭頂帽子的顏色,尤為重要。

肅順的起手式就已經瞄準咸豐痛點,用兩件事來打擊慈禧。

首先跟咸豐說關於清廷祖制,後宮不得干政,否則丟皇家臉面,讓天下人恥笑。而慈禧有政治才能,也有政治野心,於情於理,都應該絕此後患。

然後又跟咸豐說關於“帽子”問題,說慈禧與侍衛榮祿秘密溝通,關係非常不乾淨,畢竟慈禧幾年間都不得寵,有一些跑偏也在“情理之中”。

慈禧26歲的權謀智慧,“叔嫂聯盟”瓦解“大伯子奪權”,步步驚心

咸豐皇帝此時體弱多病,輪番轟炸之下,假也成真,於是叫載垣的媳婦兒來熱河,讓她代養同治。

但咸豐終究是咸豐,雖無多大才能,但並不是傻子。對於奪權之事,他自己在於自己兄弟競爭皇位時,就已經受過高人指點,所以對於肅順等人野心豈可不知?

雖然三位都是宗族兄弟,但皇位一事,還是要自己兒子繼承才好,不能便宜了宗族兄弟,他們雖是親王,那也得是“臣”,而非“君”。

所以咸豐在臨死前給眾人立了一個權利制衡,肅順為首的顧命八大臣,有攝政擬聖紙的權力。但是擬紙後必須要通過慈禧和慈安雙重認證,才可頒佈。

咸豐想用慈禧的政治才能抑制顧命八大臣對朝堂的掌控,所以需要慈禧一重認定。但是又怕慈禧獨權專政,所以讓慈安參與其中,作為雙方的一箇中間人。慈安對政事無感,而且貴為皇后,所以對於政事的態度應該是不偏不倚,對慈禧和肅順都有約束。

咸豐的算盤打的非常好,但是他低估了慈禧的心機。慈禧非常善於審時度勢,知道自己身邊無人可用,所以用先天優勢——同治生母的身份,接近慈安,讓慈安跟自己統一戰線。

慈禧控制慈安,就跟披著羊皮的狼帶歪小白兔一樣。慈禧嘴甜事漂亮,慈安雖比慈禧小兩歲,但慈禧一直對其“姐姐”相稱,而且時常送慈安小禮物。慈安非常受用,畢竟自己是無子嗣的皇后,未來天下都由慈禧兒子掌控,慈禧對自己這麼好,慈安就逐漸被慈禧的善意外表收買了。

肅順一看咸豐是這樣的處理結果,只能等咸豐駕崩,再進行第二手,準備遺詔。

在遺詔上,首先要明確肅順等人自己的政治立場,“顧命大臣”乃咸豐皇帝任命輔佐幼帝,任何人不得反對。

然後又在心理戰術上穩定慈禧,遺詔中尊封慈禧為皇太后,相當於從三等“懿貴妃”一躍成一等皇太后,希望穩定麻痺慈禧這個婦人,讓自己有更多機會另尋良策對其斬草除根。

慈禧雖然很喜歡“皇太后”的冊封,但一點不敢馬虎,這畢竟是關係到小命兒。私下一直讓安德海聯絡兩個助手,第一是榮祿,第二是恭親王鬼子六。

榮祿是侍衛,傳為慈禧青梅竹馬的玩伴,甚至有過娃娃親,所以榮祿對保護小媳婦兒一事非常上心。

恭親王鬼子六就有意思了,當初咸豐與六王爺在競爭皇位時,六王爺處處佔優勢,卻讓咸豐奪了權,這是他心中永遠的痛。

當然,成王敗寇,鬼子六畢竟不是小氣的人,輸了就是輸了,既然做不了君,還可以做臣,做到位極人臣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但是恭親王萬沒想到,咸豐重用自己兩年之後,發現他能力太強,跟朝臣關係非常好之後,一直打壓他。

打壓了幾年,鬼子六也樂的做一個逍遙王爺。但咸豐這位皇兄辦事著實不太講究,英法聯軍打來了,自己就跑了。跑就跑吧,還讓別人留京守祖業,不讓別人跟著跑。不讓跟著跑也行,居然把鬼子六往槍口上推,讓他去跟洋人議和。

鬼子六實在憋屈的要命,所以慈禧來信求幫助時,鬼子六二話沒說就去了熱河,雖然其中有顧命八大臣阻止,但鬼子六為了這個東山再起的機會,還是義無反顧的去了。

慈禧之所以能奪權,全在“識勢善用”,知道自己所處的環境,知道自己有利的資源,他會不惜一切代價去利用起這一切。

鬼子六前往熱河與慈禧商議方案,慈禧答應許以重利,幫助鬼子六坐上“攝政王”一位,此舉正中鬼子六下懷,鬼子六屁顛屁顛回京城安排後事了。

慈禧聯合完慈安,並且與鬼子六商議方案之後,就開始跟鼓命八大臣演戲了。假裝自己對權利毫無慾望,面對肅順等人下詔冊封皇太后一事,也表現的非常開心,對肅順等人也是“以禮相待”,順從有加。

明為消除肅順等人疑心,實為隱忍以求生機。

慈禧26歲的權謀智慧,“叔嫂聯盟”瓦解“大伯子奪權”,步步驚心

咸豐駕崩後不久,需抬靈柩回京安葬。熱河雖離畢竟不遠,以現在來說就是兩個小時的車程,在古時慢行也就三五日路程,但是咸豐皇帝靈柩沉重,需一百二十人肩扛起來,再有山路崎嶇多陰雨,所以形成緩慢,二百公里路程足足走了十天。

往常,短短路程走上十天會讓人心煩,但是這種狀態下,慈禧覺得十天一點也不慢,甚至覺得太快了。

時快中秋,天也有些涼了,坐在馬車上的慈禧開始執行與鬼子六先前商量好的計劃了。慈禧與肅順等人商議說要先回京城,讓同治回城準備,迎接先帝靈柩。

慈禧希望片刻不能耽擱,先回京城,與恭親王商量處理奪權一事,在戰略上佔領優勢。

肅順等人不是傻子,自然不會如歷史上說的那樣一筆帶過。慈禧說回,肅順就許了?

當然不是,肅順等人太清楚,如果慈禧帶領先帝回宮,那等慈禧回去之後,自己就陷入被動了,慈禧會聯絡內官,先一步控制好同治皇帝身邊的人。而且肅順作為大臣,在京城接觸皇帝很困難,否則也不用把咸豐騙到熱河來藉機奪權。

但是肅順等人允許了,為何呢?

因為載垣希望藉此機會在中途刺殺兩宮太后,所以特別命令幾個“貼身”侍衛一路護送。既然是刺殺,則就需要找一個好地點,不能隨隨便便就暗殺兩宮太后,畢竟不是小事兒。只要兩宮太后一死,則顧命八大臣就會總攬朝政,甚至做到曹操一般“挾天子以令諸侯”。

載垣希望蒙古周邊地區解決兩宮太后,但是走到一半兒的時候,在平原地區還未到蒙古山道時,榮祿就聞信而來。

榮祿有安插在肅順身邊的侍衛通風報信,所以對此事先察先覺。立馬帶領一幫親信火速追趕,最後在故古平口追上了眾人,救了慈禧一命。

慈禧雖未察覺暗殺,但在途中就咸豐駕崩一事依舊能做到滴水不漏,按照皇室禮數,應該每隔一段時間就要詢問皇帝靈柩消息,所以慈禧依舊書信傳與肅順等人,並犒勞抬棺人,以示自己對先帝的重視。

而肅順載垣等人也因禮數而回信,感念皇后關切之情。

這等書信看似是小,時期在封建禮教嚴格的大清王室,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慈禧不寫,那入京之後肅順等人就有了輿論優勢,如肅順等人不回,則慈禧就佔了輿論優勢。

這只不過是歸途中一次小小的“例行公事”,抑或說是測試。

慈禧先一步回京,有三天時間準備迎接先帝靈柩一事。也就是利用這個時間,開始跟恭親王鬼子六商議如何處置顧命八大臣。

如果直接抓,似不合規矩,清朝未有過抓捕護送靈柩大臣的先例。

如不抓,他們一旦步入朝堂,自己就失去了先機。

最後慈禧想出一個辦法,那就是借用鬼子六與洋人議和一事添油加醋。因鬼子六與洋人議和時需稟告咸豐,而咸豐在熱河的政務都會經肅順之手,所以議和一事也有肅順的影子。

慈禧便以“載垣等人不能盡心議和~~我皇考巡幸熱河實不得已之苦衷”為由,抓了顧命八大臣。這個帽子扣的非常機智,不但定了他們的罪,還有意洗白咸豐出逃的黑歷史。

然後又以顧命大臣“擅自改寫奏章”為由,落實了“謀逆”的罪名。

這樣一來,抓人順理成章多了,不但佔了理,還順勢得了權。

這次的抓捕,對慈禧來說實在是美事一樁,因為不但剷除了肅順,掌握了實權,還抄了肅順的家,獲得了不小的一筆財富。

在當時有個傳言,在中國清朝歷史上,只有一個人比肅順更富有,這個人就是乾隆年間的和珅。和珅成了嘉慶的錢包,肅順也就成了慈禧的錢包。

藉著這個錢包,慈禧才獲得了短暫的“同治中興”美名。

其實所謂的同治中興,並不是因為慈禧治理國家有多好,很大一個原因是因為這次抄家抄出一個好家底,充盈了國庫。

慈禧在有錢的時候,向來都能把國家治理的非常平穩,越是沒錢的時候,才會左騰右挪,導致國家經濟混亂,被外國列強鑽空子。

這場“叔嫂聯盟”與“大伯子聯盟”之爭,最後是慈禧險勝。

一個二十幾歲的小寡婦,不但能以一己之力促成聯盟,還能剷除平均年齡都要超過慈禧一倍的三位掌握實權的“大伯子”,如此心機和權謀,實在讓人驚歎。

熱河一行,如不帶慈禧,後來也就沒慈禧什麼事;如無榮祿,慈禧死在半路,清朝歷史依舊會改變;如慈禧沒有如此心機和權謀,也頂不住權臣排擠。

說到底,都是“命”。

慈禧26歲的權謀智慧,“叔嫂聯盟”瓦解“大伯子奪權”,步步驚心

下方鏈接,慈禧三十歲用一招逼迫曾國藩裁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