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知危险即将到来,晴雯除了哭泣自虐,为何没有做任何努力?

你白哥哥


晴雯本来是贾母的丫鬟,由于针线做的好,言谈举止又比别人伶俐,贾母就把她给了宝玉。但是晴雯脾气不好,得罪了不少人。在王夫人抄检大观园时,她就被王善宝家的告了黑状。本来王夫人是不相信王善宝家的话的,但是王善宝家的说晴雯是宝玉身边的人,说她“仗着生得模样儿比别人标致些,又生了一张巧嘴,天天打扮得像个西施的样子,在人跟前能说惯道,掐尖要强。一句话不投机,她就立起两个骚眼睛来骂人,妖妖趫趫,大不成个体统。”偏偏王夫人就见过她骂丫头的样子,又讨厌她“水蛇腰,削肩膀”,眉眼又有些像林黛玉。当时就把她叫到跟前训了一顿。

王夫人看晴雯是怎么都不顺眼。见晴雯病恹恹地站在面前,王夫人便觉得有她“春睡捧心之遗风”,说她“天天作这轻狂样儿给谁看”。还骂她“去!站在这里,我看不上这浪样儿!”说她是“妖精似的东西”。晴雯当时就“一头走,一头哭,直哭到园门内去”。夜里抄检大观园,她还不知收敛,还“挽着头发闯进来,豁啷一声将箱子掀开……”把告她黑状的王善宝家的弄了个没趣。此后晴雯的病情加重,在王夫人赶她出去时,她已是“四五日水米不曾沾牙,恹恹弱息”,最终在姑舅哥哥家去世。

晴雯自从遇到危险,只是哭泣自虐,不然病情也不会一日重似一日。她的后台是贾母,她应该去贾母处求救的。贾府中有的是通过求救而保住自己的。晴雯为什么就没有做任何努力呢?

晴雯是被宝玉的温柔抹杀了警惕性。她为什么脾气那么不好?被宝玉惯的呗!晴雯摔坏了杯子被宝玉吵了几句,她就生气了,宝玉还得让她撕扇子哄她开心。她一瞪眼,满屋子都不敢说话。有宝玉撑着腰,只有晴雯骂别人的份儿,晴雯什么时候被别人骂过呀!如今被王夫人骂了,她没有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还在生王善宝家的气,哭泣自虐,以搏得宝玉的关注。更让人不可思议的是她根本没有向宝玉诉说是什么原因,等宝玉明白过来是怎么回事了已经晚了。她太自信了,以为宝玉就能保护得了她,但是在她被赶出贾府时,宝玉只能眼睁睁地看着。

晴雯没有袭人的自保意识,在王夫人找她问话时,她还拿贾母压王夫人,让王夫人知道了她是贾母送给宝玉的丫头,提前做好了安抚贾母的准备。

晴雯只知道自己心里只有宝玉没有二心,也知道自己根本没有勾引过宝玉,就认为自己没事。可她没有意识到“人言可畏”,她惹了那么多人,大家一起“黑”她,还有她的好吗!



书林外传


在抄捡大观园之前,王夫人就曾派人将晴雯叫去臭骂一顿,象个病西施,明日揭了你的皮。果不然,两天后王夫人就来到园中,此时晴雯病重,已有四五天未进食,王夫人不管不顾,命两个女人将晴雯从炕上拉下来,蓬头垢面,被架起来拉出去了,回到了如猪窝一般的醉泥鳅姑舅哥哥家。此间,宝玉偷偷去看了她,两人互換了贴身内衣,晴雯还把两个葱管似的长二寸的指甲剪下来交给宝玉,哭诉着只是担了虚名,我可是无可奈何了。晴雯死后,在城外化人场上被烧化,王夫人命赏了十两烧埋银子。哥嫂将晴雯衣服簪环收起,约有三四百金之数。自古红颜多薄命,一盆刚抽出嫩箭的兰花就这样凋谢了。晴雯死后,宝玉用她素日所喜之冰鲛一幅写了约一千五百字的长祭文,名曰《芙蓉诔》,又备了四样晴雯生前所喜之物,于夜月之下,同小丫头来到芙蓉花前,将诔文掛在枝上,宝玉洒泪泣血、一字一咽、一句一啼,以信至痛,诚敬又悲戚,倒是有情有义一情种!

晴雯之死,谁之罪,谁之过?她十岁被买进贾府,先服侍贾母,后服侍宝玉,其间从未见过父母。她是封建社会的牺牲品,王夫人是元凶,王善保家的是帮凶。晴雯削肩水蛇腰,眉眼与黛玉相似,漂亮俏丽,能说会道。王夫人听信谵言,担心宝玉被晴雯勾引坏,决意要将她赶出贾府,对病中的晴雯不管其死活,心肠狠毒。她是主子,是贾府的掌权人,下人都是奴才,命运都掌握在她手里,她有权对下人加以处置。王善保家的狗仗人势,助纣为虐,扇阴风,进馋言。平时晴雯等不待见她,她时时想寻她们的错,此次机会来了,她焉能放过。还有园内那些老妈子平时也对晴雯的作派看不惯,看到她被赶出,个个欢喜不已:阿弥陀佛,今日天睁了眼,把这一个祸害妖精退送了,大家清静些。

晴雯天生丽质,生性直爽,千伶百利,嘴尖性大爰使个小性子(如撕扇子一事),树敌不少。性格就是命运。当厄运到来之际,她不象司棋那样去央求人,她知道谁也保不她,救不了她,包括宝玉在内。她知道王夫人已将她视为宝玉身边的一颗定时炸弹,必欲置之死地而后快,她再努力有用吗?横竖是一死,人格尊严要紧。

所以晴雯之死,既有其客观原因,也有其主观原因。




蓝天夜月


这个题目我觉得问的意义不大。试问晴雯还能做什么努力呢?

晴雯不过是一个丫鬟,别说王夫人要撵她,就是宝玉要撵她,她也是没有办法的。她是奴仆,她的命运由主子决定。主子如果决定放弃她,除非她能让主子回心转意,否则她是不可能改变这个命运的。

晴雯有可能让王夫人改变主意吗?我觉得不可能。

第一,王夫人不喜欢晴雯,由来已久。晴雯其实没有做错什么事,只是王夫人铁了心要撵她走,随便什么理由都可以,甚至什么理由都不需要。她看晴雯不顺眼,这就是理由了。从她把晴雯叫去责骂的那一段就可以看出来,她对晴雯纯粹是横挑鼻子竖挑眼,欲加之罪何患无辞。所以晴雯才会被气得非同小可。换了谁不气啊?无端端被骂一大通,做错啥了都说不出来,反正长这副模样就是错,就是浪,就是张狂!

(参见我昨天刚回答的。)

王夫人都厌恶晴雯到这份上了,晴雯还能怎样?再怎么牙尖嘴利,也不可能辩解说爹妈给的,我就长这样啊!

唯一的办法是通过其他主子让王夫人改变心意。通过谁呢?

宝玉?王夫人就是怕晴雯“教坏”他,才要撵走晴雯的,他怎么有能力改变王夫人的想法?只怕一开口,晴雯死得更惨,因为只要为晴雯辩护,就“坐实”了晴雯的“狐媚”。

王熙凤?王夫人大骂晴雯狐媚时,王熙凤就在边上啊,大气都不敢出一个。她如何改变王夫人的心意?

贾母?王夫人就是有心先斩后奏来挑战贾母,给贾母一个下马威的。所以贾母怎么保得了晴雯?就算保得了这次,也报不了下次啊。

所以这是无解的事。除非晴雯本身发生突变,变成王夫人喜欢的样子。这可能吗?

第二,晴雯的性格直率刚烈,高傲不屈。“心比天高,身为下贱”,虽然是下人,但是具有独立自主的人格,平等意识很强,动不动就怼天怼地怼主子(宝玉)。晴雯没有背景,她所仰仗的,不过是身为宝玉大丫鬟的“地位”、贾母的欣赏和宝玉的喜爱,以及自认为光风霁月、没有行差踏错、对得起天地良心的“问心无愧”的心态。

然而在这世上,一个人是否站得直行得正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得抱团,得有好人缘,有“朋友”替你说话。如果没有“朋友”,反而越是身正影直,越容易招人嫉恨。晴雯就是这样。她没有朋友,只有众多隐藏的敌人。在她被撵走的过程中,不少人在王夫人面前说了她的坏话。别人都比晴雯做得对做得好吗?当然不是。晴雯是无端和宝玉“担了虚名”,而真正和宝玉发生了关系的袭人呢?不但安然无恙,反而得到王夫人的赏识。原因就在于她不像晴雯那样伶牙俐嘴,而是善于在王夫人面前藏拙,营造一副王夫人喜欢的“笨笨的”样子。

这个世界上,不喜欢真相,只喜欢“好听”“舒服”的假话的人多的是,王夫人就是一个代表。晴雯不懂这个道理,只会真实地表达自己,完全没有迎合他人的意思,这种性格注定了她的悲剧。因为这种性格,她注定不招王夫人和其他多数人的喜欢,也注定在“危险”来临时,想不到要委屈自己、放下自尊去“努力”(其实就是找人帮忙)。她自始至终不会妥协,也自然改变不了任何结局。

以上是头条号“海阔天空诗酒花”的回答。欢迎在今日头条APP关注“海阔天空诗酒花”,图文、问答、视频,海阔天空随便聊。


海阔天空诗酒花


曹公写人物有一妙处,这妙处恰好又是一个谜处。

《红楼梦》里出现的各色人等,有些必定是作者亲身经历,有些应该只是听闻过,把这些本来无甚瓜葛的人聚集在一个舞台,并且让他们之间产生自然而然的关联,事实上类似于主持了一场大型的人性实验。

其中最典型的一个实验设计是,考察同一种品格之人,处于不同的阶层,面临不同的境遇,会产生怎样的结果。



同一种品格,曹公一般至少会设计两个相似的人物互相映射,探寻其一生的来处与去处。即为何她会是此种个性?以及这个性会将她们引向何方?譬如秦可卿和香菱,薛宝钗和袭人……林黛玉的映射人物有两个:晴雯和龄官。从《红楼梦》的人性实验结果来看,不论是什么样的地位和身份及人生际遇,性格导致命运的命题是基本成立的。

以黛玉为代表,包括晴雯、龄官等人具有一些共同特征,此文仅分析黛、晴的关联。

才华出众。黛玉不必赘述,晴雯是丫鬟中的佼佼者,首先被大管家赖嬷嬷相中,之后又得到阅人无数又挑剔异常的贾母的青睐,送给了府里的凤凰宝玉使唤。大家可以想想,连管家林之孝的女儿小红,有背景后台又那么聪明伶俐的丫头,尚只能在怡红院打个杂,能得以贴身服务宝玉,可以说是做丫鬟的所能达到的人生巅峰了吧。



性格正直。黛玉不像宝钗,装傻藏拙,看不惯的事会直说,付出真心又毫无保留,就因为宝钗逮住个机会为黛玉做了些小事,黛玉便捧出一片真心直言,实在很替她心痛不值,因为宝钗不配得到这荷花般纯洁的真诚,黛玉对宝钗说:

你素日待人,固然是极好的,然我最是个多心的人,只当你心里藏奸.从前日你说看杂书不好,又劝我那些好话,竟大感激你.往日竟是我错了,实在误到如今。

晴雯亦同样,看不惯袭人惯会背后做手脚、鬼鬼祟祟便出言相讥,恨坠儿偷东西不争气便越界管教,对宝玉又坦坦荡荡,从未使小意儿勾引,两人交往的单纯而阔朗,反而深得宝玉之心,也因此得罪下许多小人,设计陷害。

抄捡大观园,是因为园内发现了绣有色情内容的香囊。晴雯本来是怡红院里最纯真本份,未曾与宝玉有过瓜李之嫌的一个丫头,却成了这次专项整治活动中最大的受害者,其冤枉程度也不亚于那个在严打活动中被误判死刑的胡格吉勒图了吧。

一个无依无靠的丫头,被泼上这样的脏水,扣上这样的污名,又不像袭人,早早偷拿积攒了很多私房钱,把花家的家业都帮哥哥重振了起来,傻乎乎一无所有两袖空空的晴雯,赶出去也配不上个像样的小厮,这么优秀又高傲的女孩儿,是不会以这样的面目苟活于污浊的世间的,所以,唯求速死。



晴雯死后,宝玉做芙蓉女儿诔悼念,被黛玉听到,俩人探讨间,宝玉说出不详之语:

`茜纱窗下,我本无缘,黄土垄中,卿何薄命.’”

黛玉听了,忡然变色,心中已经预感到了自己未来的命运亦不过如晴雯一般。

这三个人设,实际是曹公告诉世人:出众又正直之人,必是木秀于林而风必摧之,但品质高洁的人不会用卑劣与迎合的手段去苟且,所以她们都选择了"质本洁来还洁去"。


凇雾


抄检大观园后,怡红院被撵走了晴雯、四儿和芳官三个丫鬟,损失惨重。宝玉有点失魂落魄,他最在意的便是漂亮可心的晴雯。

相比毫无思想准备的芳官和四儿,晴雯被撵的命运,几天前王夫人就亲口、当面告诉她了,她自己是知道的。

晴雯是爱宝玉,也是一直想留在宝玉身边的。曾经她和宝玉闹脾气,宝玉要撵她出去,她哭着说“我一头碰死了,也不出这个门。”怀着这么执着的信念,当王夫人已经毫不遮掩地表达出对她的厌恶,并当面对她说:“既是老太太给的,我明儿回了老太太,再撵你。”她理所当然对自己的前途命运有所觉察。然而,从被王夫人训斥到最终撵出去,这期间还隔了好几天的时间,她却没有做出哪怕一点努力去挽回。

司棋在抄检大观园当夜被查出严重问题,她都知道去求迎春帮忙说情——别管迎春有没有那个能力,起码司棋为了自己想留下的愿望尽了足够的努力。晴雯明知宝玉喜欢她在意她,不仅没有对宝玉说一个字,甚至当宝玉发现她的不对劲,主动“细问晴雯,又不说为何”,什么也不说。

她不求宝玉也就罢了,在母亲面前,宝玉也未必能说上什么话。但是她可以去求贾母啊,老太太一向很喜欢她——她以前就曾求过贾母,将自己的姑舅哥哥多浑虫买来。后来王夫人汇报将晴雯撵走时,面对既成事实,贾母还遗憾地说了一句“晴雯那丫头我看他甚好,怎么就这样起来。我的意思,这些丫头的模样爽利言谈针线多不及他,将来只他还可以给宝玉使唤得。”听这意思,似乎袭人都没放在贾母眼里,她一心只看中了一个晴雯。如果晴雯能够找老太太求情,或者求鸳鸯转达,事情的最终走向不好猜测,但无论如何,王夫人一定不会跟贾母破脸。

然而,晴雯在这些天里没有为自己的愿望和命运做出任何努力、采取任何行动。她从王夫人那里回来后,除了那里自己流泪生气之外,就是不吃不喝,让病越来越严重。

不,她也不是什么都没做。当晚,当抄检队伍进入怡红院时,自袭人起所有丫鬟的箱子都被翻检,晴雯当众闹起了脾气,“只见晴雯挽着头发闯进来,豁朗一声将箱子掀开,用手捉着底子朝天,往地下尽情一倒,将所有之物都倒出。”这是明显的意气用事啊,本来就不招人待见了,还这么拉仇恨,晴雯,你想做什么呢?

莫非她以为,王夫人一定会说话算话,回过老太太之后才撵她?然后当王夫人回老太太时,贾母一定会力保她?

莫非她以为,因为搜查箱子没发现她的任何问题,王夫人就会改变对她的恶劣印象,然后就把她放过了?

我猜,晴雯大概什么都没想。她只顾自己委屈生气愤怒了——这些年来她被宝玉惯坏了,只要她生气耍脾气,宝玉就会哄她,哪怕随便糟蹋财物撕扇子也把她哄得高高兴兴。

她就像一个养尊处优的小姐一样,遇事不知道怎么面对,更没有智慧和能力去解决,只能以不吃不喝流泪生气的自虐的方式来对抗,最终当然,不可避免地走向悲剧结局。

当然晴雯不过是个丫鬟,即使她努力了,也未必就能改变被撵走的命运,但很有可能不会那么糟糕,如果贾母过问一句,最起码她可以以一种更体面的方式离开,带走自己的东西,以后还有回旋余地。就算什么都没有改变,最起码,也为自己的愿望和人生付出了足够的努力,也就没有遗憾。

然而,晴雯什么都没做,“心比天高,身为下贱。”她太骄傲了,太自以为是了,既看不清严峻现实,也无法抵御生活的任何打击,只能早早香消玉殒,让那个软弱却多情的公子从此牵念一生了。


北方丽人读书观史


其实晴雯最终的处境,是除了哭再也挽回不了什么的,为啥,她落到当下这个地步,是一个结果,而之前的过程,她改变不了,所以努力了也不见得有效。

我们知道,在红楼梦里,对宝玉极好的人有很多,但是真心对宝玉好而不求回报的只有黛玉和晴雯,这两个人有相似之处,也预示着最终的结局对两个人来说都是悲剧。

首先从王夫人来看,她不喜欢晴雯这样的女孩子不是一时半会了,这个可以从金钏跳井开始,她是极讨厌那些看着妖艳狐媚的女子在自己儿子身边的,怕带坏了宝玉,而晴雯恰恰是一个行为比较高调的女孩子,用今天话讲就是比较任性,如果就她和宝玉两个人的小世界任性还好,但是在怡红院中是有众多耳目的,她的行为迟早是会传到王夫人或者贾母的耳朵中,所以别撵走是迟早的事儿。

再看怡红院众丫头,以袭人为例,她是王夫人认可的将来会做宝玉小妾的女子,她会为了晴雯求情,来威胁自身的地位?完全不可能,说不定晴雯的事情就是她去汇报的,想来很是可怕。不是晴雯不努力,是真的努力了也没有用。


大野泽的风


晴雯是作者最喜欢的人物之一。精明能干美丽大方快言快语。她没有心机,不会藏着掖着。

但是晴雯是典型的“心比天高命比纸薄”的一个身世可怜的丫环。她的命运掌握在贾府的主子手里。

因为她的能干和美丽,得到了宝玉的赞赏和青莱,但是却成为一心想当宝二姨奶奶的袭人的警惕和嫉妒。

晴雯的心直口快也得罪了很多贾府的仆人以及这些仆人的亲朋好友。这样,在王夫人听了谗言撵她出去的时候,宝玉没有胆量保护她,其他的婆子们更是拍手称快。她也只能够孤独的病死。



小路--118


你哪里看到晴雯哭泣自虐了?她又有什么办法去努力?

晴雯做事一向是问心无愧的,当她看到王夫人气势汹汹,一脸怒色来怡红院的时候,晴雯已经病得四五日水米不曾沾牙,恹恹弱息。也就是说此时的晴雯,既没有招架之功,更无还手之力。没有人提前告诉她危险来临,所以也就不存在所谓的“明知危险即将来临”的说法,当然,晴雯也不属于自虐型人格,只是此时此刻,她面对这骤然而来的暴风雨,她茫然无措,只能任凭他人处置。

当然,这是晴雯当时的真实情况。换一个角度来说,即使是知道危险来临,以晴雯的性格和当时的处境,她又如何去努力去自救?平常处理一般事的都是王熙凤出面,这回王夫人亲自出面,足见问题的严重性。晴雯虽一向得贾母的喜爱,然而,贾母绝不会为一个丫头去跟王夫人翻脸。晴雯虽然也甚得宝玉的宠溺,可是此时宝玉见了王夫人大概就像老鼠见了猫:“宝玉一闻得王夫人进一清查,便料定晴雯也保不住了。”这两个最喜欢晴雯的人都无能为力,晴雯还靠谁去?谁能救她?

我反复说过,看《红楼梦》,我们只能当它是小说来看。在作者的笔下,大观园那个青春王国早晚是要散的,那么,大观园的散,小姐就从宝钗搬走算起,丫头就从晴雯被赶走去世算起,从这往后,大观园在一点点地荒芜下去,直至最后彻底关闭。元妃省亲后觉得那个园子空着可惜,不愿意让其荒芜,所以命一众弟弟妹妹们进住,难道不是在祭典她已经逝去的青春,而大观园里众人的青春,也将随着园子里主人一个个离去,园子变得荒芜而最后将青春都埋葬。

这才是《红楼梦》的悲剧最打动人心的地方,也是《红楼梦》最终成梦一场所表达的主题。别指望着晴雯还能得宠,黛玉还能还魂,她不是杜丽娘。

我是苏小妮,喜欢我的回答请点击关注和分享!


苏小妮



起因是人性的丑陋


一个大观园里,明面上是莺歌燕舞、诗书礼赞、温情脉脉的所在。这里,却也是为了私利,勾心斗角互相倾轧冷酷无情的肮脏之地。宝玉之母王夫人,为了宝玉以及家族利益,极力排除异己、宠信以王善保家为首的一类刁奴,偏听偏信认定晴雯是狐狸精,勾引教唆宝玉不学好,故而刻意瞒过贾母,捏造晴雯患了女儿痨病,狠心将恪尽职守的晴雯撵出了贾府。


具体情形,晴雯毫无悬念地被冤枉


在服伺宝玉的所有丫鬟中,晴雯是继袭人之后对宝玉最尽心的一个。宝玉不小心使雀金裘斗篷烫破了一个洞,晴雯不顾头天夜里受了风寒的病体,支撑着织补好,免除了宝玉挨骂的尴尬。平日里尽管晴雯嘴尖牙利,对宝玉却毫无苟且之念,清白纯洁。被撵之前的晴雯,为补雀金裘,已是感冒加重、几天未进饮食了,依然被不尽人情的王夫人驱离无依。


封建的社会制度是万恶之源

晴雯打小即被卖入贾府,但凡卖了死契的丫鬟小厮,生命即被主子捏在了手心,打骂随意、生死由命了。对于晴雯的遭际,怡红公子恨恨连声在其芙蓉女儿诔的祭文中以示衷肠:毁诐奴之口,讨岂从宽?剖悍妇之心,忿犹未释!



溯路之旅行2


晴雯是《红楼梦》中我最喜欢的角色之一。

面对命运的浩劫,其实她努力了,她努力反抗的方式就是捍卫自己的尊严。

晴雯死后,宝玉为晴雯做了一篇《芙蓉女儿诔》来悼念晴雯。宝玉在文中这样评价晴雯:其为质则金玉不足喻其贵,其为性则冰雪不足喻其洁,其为神则星日不足喻其精,其为貌则花月不足喻其色。在整个贾府里,最了解晴雯的人就是宝玉了,在宝玉的心中,晴雯品行高洁,连金玉都没有晴雯的这种高贵品格贵重。

再看一下曹公给晴雯的判词是:霁月难逢,彩云易散。心比天高,身为下贱。风流灵巧招人怨,寿夭多因诽谤生,多情公子空挂念。霁是雨雪初晴的意思。雨雪后明丽美好的景象非常难得,美丽的云彩也容易消散,但正如“木秀于林风必摧之”一样,彩云易散琉璃碎。晴雯的悲剧就在于她是一个地位非常低下的奴才,但却品行高洁,不屑于同流合污,不愿低三下四地去讨好主子,所以为大观园的当权者所不容。

晴雯面对即将到来的不公对待和悲剧命运,她的性格决定了她不可能低三下四地去讨好主人,跪求主人,逃过命运的一劫。和她处于同一地位的丫头是怎么做的呢?文中多次有描写。同为宝玉的丫头,秋纹因王夫人赏她两件衣服,便受宠若惊。晴雯讽刺秋纹到:“没见识的小蹄子,那是把好的给了人,剩下的才给你。你还充恩典呢!” “要是我,我就不要,一样这屋里的人,难道谁又比谁高贵些,把好的给他,剩下的才给我,我宁可不要,冲撞了太太,我也不受这口软气!” 晴雯把做人的尊严看的非常重要,所以判词才说她“身为下贱,心比天高”。书里有一段写到晴雯打骂小丫头坠儿,“你瞧瞧这小蹄子,不问他还不来呢。这里又放月钱了,又散果子了,你该跑在头里了。你往前些,我不是老虎吃了你!”坠儿只得前凑,晴雯便冷不防欠身一把将他的手抓住,向枕边取了一丈青,向他手上乱戳,口内骂道:“要这爪子作什么?拈不得针,拿不动线,只会偷嘴吃。眼皮子又浅,爪子又轻,打嘴现世的,不如戳烂了!”坠儿疼得乱哭乱喊。

好多读者认为晴雯狠毒了,对一个小头动辄打骂。其实晴雯打骂丫头并不是如凤姐打骂丫头那样狠毒,晴雯自己是丫头,所以打骂坠儿也是出于一种“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心理。虽然身为下贱,但岂可行窃,而玷污自己的本色?

晴雯的人生信条是“清者自清,浊者自浊”。捍卫自己的尊严,拒绝讨好,宁死也不愿折损自己的尊严,这便是她最后的努力。

《红楼梦》作者曾自述写作目的是为平生所见奇女子扬名立传 ,也可以把此书看做是一部为女子而著的挽歌。在第五回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时,警幻仙姑让他饮的茶名为“千红一窟”,饮的酒为“万艳同杯”,谐音“千红一哭”,“万艳同悲”。书中所有的女子无论有着怎样的容貌才情,最终都逃不过悲剧的命运。连黛玉这样的小姐也说贾府的生活是“一年三百六十日,风霜刀剑严相逼”,更不消说晴雯这样有个性的丫头。

晴雯在金陵十二钗又副钗中排在首位。她的判词配的画是“既非人物,又非山水,不过水墨滃染的满纸乌云浊雾而已”。晴雯所处的环境是怎样的呢?身处“乌云浊雾”,不见光她本人又是心高气傲,在第一次被王夫人叱骂的时候,内心受到了极大的伤害和打击。且看王夫人怎么骂晴雯的:

“好个美人!真象个病西施了。你天天作这轻狂样儿给谁看?你干的事,打量我不知道呢!我且放着你,自然明儿揭你的皮!” 又说道:“我看不上这浪样儿!谁许你这样花红柳绿的妆扮!” 在贾府当权者眼里,生的美丽,会打扮都成了一种罪过。在王夫人等人眼里,晴雯生的美,便是会勾引人的狐狸精。

礼教社会对女人的个性是极力压制的,有个性的女人不容于当时的社会。晴雯受到辱骂和污蔑,对于一个这样的女子说,比死还难受。所以我感觉最后晴雯也有点自我放弃的意味了。大不了一死,来证明自己自始至终都是一个清清白白的人。

王善保家的搜查大观园时,唯有她“挽著头发闯进来,‘豁啷’一声将箱子掀开,两手提着底子,朝天往地下尽情一倒,将所有之物尽都倒”,还当众把狗仗人势的王善保家的痛骂一顿。晴雯当时已经受过王夫人的责骂,上了王夫人的黑名单。在抄捡大观园的时候,连贾府小姐都忍气吞声,晴雯强出头,她不是不知道这样做的后果,随后便被撵出大观园,凄惨死去。只能说,那时候晴雯已将生死看淡。用生命来反抗别人对她的污蔑,这是她最坚定的反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