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現在農村過年沒有以前熱鬧了?

布衣記


現在農村過年沒有以前熱鬧了,最基本的原因是社會經濟發展了,現在大家上街兩趟什麼都能買齊。

農村人年底不用忙著做各種年貨吃食了,也就沒那麼熱鬧了,年味也淡了。

小時候,農曆11月底媽媽們就要開始準備過年吃的膨糕、芝麻片,這也是農村小孩一年的零食。先選大晴天,把糯米蒸成飯,一半染上食用紅色素,再曬成一粒粒的飯幹。

年味就從這谷坪上一半紅一半白的曬米飯中拉開了序幕。媽媽們在席子上把成團的飯搓開,孩子們則把想來偷吃的雞趕得遠遠的。

第二個要做的是精選麥粒,裝在墊了一層布的籃子裡浸泡、灑水發芽。當麥粒全部長出1cm左右的小綠芽時,每天提著籃子到井裡泡一遍水就成了家中半大孩子的任務。每天早上水井邊可熱鬧了。

綠油油的麥牙長到十幾釐米,可以蒸糯米飯煮麥芽糖了。等我們起床,看到廚子裡媽好盛好的糯米飯想吃,媽媽說吃完了等會甜甜的糖稀拌飯就沒有份了。

於是我們幾個就圍在灶臺邊看著一大鍋的米飯慢慢發酵,越來越少,午飯後甜香味開始瀰漫開來,過濾掉麥芽渣,我們終於吃上了美味香甜的麥芽糖泡飯。稀糖從一大鍋熬到傍晚變成濃濃的一缽頭,媽媽才可以休息。

再後來爆炒穀粒變成米花,再用洗乾淨的粗沙子炒前面曬乾的飯粒,炒糕皮各一籮筐、炒少量花生,炒豆子、炒芝麻,兩三家互相幫忙,一家要炒一天。

第二天再把麥芽糖和這些炒好的放鍋裡按比例混合,一鍋一篩,要做好幾篩,熬糖、攪拌、擠壓、踩踏結實,切片、裝箱,又忙碌一天。

孩子們最喜歡這個忙碌了,總是興高釆列的奉命去給親朋送上一些,老遠就喊開了:舅婆,我家芝麻片做好了,媽媽叫我拿一點給你嚐嚐!

你家兩天他家兩天,整個臘月,村巷裡都是幸福的甜香味,更是濃濃的年味!

膨糕做完,媽媽們才能鬆一口氣,孩子們解饞的零食有了著落。大家開始洗洗刷刷,小溪邊又熱鬧起來了。

在臘月,爸爸們要上山挖冬筍,或想辦法弄點其他山貨賣了換錢給孩子買新衣服。

男人們還有一件必做的事是用石臼打白粿,炒白粿可是正月裡待客必備的。也是幾家合作每家打一天,打好搓成條狀或餅狀,冷卻幾天後泡水裡能吃到來年清明。

臘月二十八,磨米漿,蒸年糕;二十九磨豆子,做豆腐,殺雞鴨。還沒過年,孩子們已各家美味吃了個遍,大家也已熱鬧了一個多月。

現在農村,除了年糕大部分人家有蒸,白粿拿米去專門的加工處加工,其他都上街買。街上零食糖果品種豐富,大家口袋裡錢也多了,都願意多花些錢買,不願意自己做,於是年前的熱鬧沒有了。

現在農村常住人口少,在外打工的多,很多人年底二十六以後才回家。還有相當一部分人在縣城買了房子,把父母接去過年了。

以前一大家子熱熱鬧鬧圍一起看春晚,現在坐面對面安安靜靜,各自在手機上搶紅包。這樣除夕也不熱鬧了。

到了正月拜年,以前路上都是走親戚的,一天走一家去拜年,互相吃十幾天,家家戶戶賓朋滿座。現在開個車一路拜年,一家坐十幾分鍾,一兩天就走了個遍,還時不時碰到唱空誠計的。

到初六就有人動身去打工了,所以正月拜年也不熱鬧了。

還有,熱鬧的主力軍——孩子也變了。

以前孩子多,哪裡鞭炮聲一響,就跑來一群孩子撿鞭炮,放鞭炮。到處都是孩子們嘰嘰喳喳的聲音。現在不僅孩子少,孩子還愛宅家裡看動畫片,玩手機。少了孩子們的歡聲笑語,怎麼能熱鬧呢?

很多人懷念以前的年味和以前過年的熱鬧勁,但是真讓你回到從前那種生活,你願意嗎?大家早習慣了天天過年似的生活,再回到一年中只有過年那幾天是好日子的生活,誰願意?

不願意又想熱鬧,怎麼辦呢?

我們可以改變的是——放下手機!陪你的家人熱熱鬧鬧過年!


有書共讀


身為一個80後農村人,我對這個問題深有體會

咱們先回憶一下20年前:

雖然那時候我才十多歲,但是對於當時過年熱鬧場景還是歷歷在目,離年還有一個多月就盼望年的到來,臘月十幾放假後就成了我們的超幸福時光啦,三五個小夥伴一起放鞭炮、地老鼠(一種不會響的炮)、提花筋,盼望著年集的時候爸媽給買一身過年才穿的新衣服,吃好多平時家裡捨不得買的好吃的……

大人們也是隻有過年才捨得吃“那麼多”水果、磕“那麼多”瓜子,也會給自己買身過年衣服。

年三十晚上更是精神十足,很多人都打牌或喝酒聊天一整個晚上。

所以那時候無論孩子還是大人在過年的時候總能享受一些平時捨不得享受的生活,都有一種過把癮的心情。

但是現在隨著生活越來越富足,信息越來越方便,交通越來越發達,人們在平常的日子裡一樣可以享受之前只有過年才享受的生活。

而現在反而很多人不喜歡過年,因為沒有了之前那種過把癮的心情後,年剩下的只有各種風俗的束縛、各種不怎麼熟悉親戚的來往、各種累、各種忙……





我是孟小夢


為什麼現在農村過年沒有以前熱鬧了?

和以前相比,的確現在的農村過年沒以前熱鬧了。今天是臘月廿六,在老表哥農村,現在還很少見到回家過年的年輕人。很多外出打拼的年輕人都是過年前幾天才陸陸續續返鄉過年。回家過年,主要還是一家人團圓,一家老小都在一起過年才熱鬧,才叫過年。

1、在農村過年的人越來越少,人少怎麼熱鬧呢?

人多才熱鬧,人少怎麼熱鬧呢?在父母心中,孩子陪自己在一起才叫過年,孩子不在身邊,過年的氣氛完全不一樣了。在農村,以前是大部分人都留在農村,殺雞宰羊,過年前10多天就開始忙活著過年了。現在很多農村年輕人都選擇在外務工,有些因為工作忙,沒時間回農村;有些是不回農村過年;有些是已經搬出農村,在城市定居了;在農村的人數減少了,自然沒以前熱鬧了。

2、返鄉回家過年的人假期少,在家待的時間短,過年像是完成任務一樣了。

在外務工,假期有限。路程遠的,在路上的時間就要花一兩天,本來假期時間就少,除去路上的時間,在家待的時間更少。按照農村習俗,春節期間是要走親訪友的,也正因為走親訪友,和親友在一起才感覺熱鬧。而現在假期短,走親訪友更像是完成任務一樣,天天在趕場子。

3、傳統節日的淡化

以前農村過年都會殺雞宰羊,平時都不捨得吃,留著過年吃,豐盛的年夜飯是很多人的期盼。現在生活條件好了,平時大魚大肉也多了,對豐盛的年夜飯也沒這麼強烈的期望了。

現在洋節日的盛行,沖淡了傳統節日。現在很多年輕人流行過情人節,聖誕節,這兩大洋節日成了很多年輕人必過的節日。而對於傳統節日,有時間就回去,沒時間就不回。

4、親情人情的淡化

在以前農村非常注重親情和人情的維護,走親戚這傳統的過年習俗是維護親情人情的潤滑劑。親戚越走越親,不走不親。現在年輕人因為工作忙假期短,有些親戚根本沒時間走動,不常走動,親情人情自然會淡化。現在年輕人的親情觀念與以前相比也大不相同,很多人就只會走動內親自己這一代的親友,父母那一代爺爺奶奶那一代的親戚很少去走動。

以前大部分人留在農村,人多熱鬧。現在越來越少的人在農村過年,年味淡了。親情的淡化,傳統節日的淡化等等原因造成農村過年沒有小時候的味道,沒有小時候怎麼熱鬧了。很懷念,小時候過年盼著過年穿新衣,天真無邪簡單快樂的童年。

【更多精彩內容,敬請關注昕瑞生態】


昕瑞生態


就在這樣一個晚上,在一年走到七月份的時候我突然想到了過年,有突然想到了這個內心的困惑。

很多時候我也像很多人一樣走這樣的錯覺,這過年的感覺怎麼越來越談?怎麼再也找不到曾經那樣熱鬧,美麗幸福的過年滋味。 我睡不著覺,我突然很想馬上明白這個問題。

我在想到底是不是過年真的沒有了感覺,真的失去了往年昔日的那種氛圍。



我叫醒了熟睡的兒子,我問他孩子你最喜歡什麼季節,最期盼什麼?小孩子半睡半醒中毫不猶豫的告訴我,我喜歡冬天爸爸,我喜歡過年,我喜歡熱鬧的感覺,說完好像想起了什麼開心的事一樣,居然舔了一下嘴唇有悠悠然進入了夢鄉。

看著熟睡中的孩子,我突然間彷彿看到了自己。曾幾何時,在我像他這個年齡的時候,我也是這樣回答的,我喜歡冬天,我喜歡過年。

猛然間彷彿醒悟了一樣,過年的感覺和氛圍和所帶來的快樂其實都還是一樣的,都依然一如往常。只是我們已經長大了,我們已經老了,世俗的薰染,成長的拋棄,讓我們一點點,在不知不覺中失去了這種快樂。



在成長的道路上,在生活的壓力,我們火摺子主動或者被動的扔掉了拋棄了那些本該屬於我們內心深處最單純,最直接的快樂。 我們開始變得不在滿足,我們胃口大了,我們見識多了,於是我們的心也開始變得複雜。

我們忘記了年少時候的夢想,我們拋棄了人之初上天賦予每個人最基本的善良。我們開始追求金錢,追求物質和私慾的滿足,開始越來越多的用自己的眼光和態度去對待這個時間,對待生命中遇到的人,對待可憐的自己。

我記得小時候爸媽給我的新衣服,那個時候衣服無關於價格,無關於牌子,衣服只是爸媽給我的禮物,給我新年時候的祝福。

我回憶小時候過年父母給的壓歲錢,二元三元,總之是不會超過10元的。我把這些錢,整整齊齊的放好,我會用一天的時候去思考他應該藏在哪裡,會和小夥伴分享自己的藏錢地方,而不是像現在金錢是多麼的無敵。

我想過年依然還是得,至少從今天會這樣認為。世界這樣複雜其實單純挺好!


今天可安好


在農村,有四大過年標配,置辦年貨、貼春聯、拜大年和走親戚。下面就從這最為傳統的四個方面的變化,大家一看就明白如今過春節為啥不熱鬧了。

一、置辦年貨

小時候過年,孩子們最為期盼的無外乎吃上好吃的,再置辦一身新衣服,再加上過年時的放鞭炮、得壓歲錢等等,這些都是吸引孩子們盼望過年的多重動力。大人們的腸胃也寡了一年了,雖然過春節比較浪費錢,但為了犒賞自己和家人,所以那時候的大人們也是喜歡過年的。

反觀現在,按照農村老人的話說,和過去相比,天天就像是過年,而孩子們更是如此,沒有過年的動力,何來過春節的熱鬧?如今的春節對人們來說,更像是對傳統的一種應付。

雖然如今的農村人都富裕了,但用錢的地方也多了,過春節反而感覺是一種浪費,所以大家從心理上都不期盼過年了。像小時候從臘月二十三就開始置辦年貨的場景,貌似越來越少了,反正如今農村大集上的商品都很豐富,就是年三十開始購買,也能瞬間把所有的年貨備齊。

二、春聯

以前農村人貼春聯,都是提前好多天購買好紅紙之後,按自家門窗規格裁好後拿給村裡的先生寫的,那時候到誰家門口,都要逗留一番,一群人對著春聯上的字體品頭論足一番,感覺很是有濃濃的文化氣息。

而現在呢,所有的春聯都是機器印出來的,字體也都是大同小異,看起來沒有一絲靈魂,人們也沒有了看的慾望。

三、拜大年

每年的大年初一,村裡人都會早早起床,去村裡的長輩家去拜年,無論有沒有直接親戚,只要家裡有長輩,都是要去拜一下的,包括拜逝去著的遺像,那更是一種對健在人的尊重。

而現在呢,大年初一滿村拜年的習俗還在,只是少了年輕人的身影,今年目測一下,滿村跑著去拜年的,最年輕的貌似就是七零後了,真不知道再過幾年,會是一種什麼樣子。

四、走親戚

走親戚一直是過春節的重頭戲,小時候那種攜妻帶子去親戚家拜年的場景歷歷在目,寒冷的冬天,一大早騎著自行車跑到親戚家裡,親戚都會心疼地把你讓進屋裡,在堂屋內燃氣一堆柴禾讓你烤火取暖,雖然滿屋子的煙氣燻得人直咳嗽,但滿滿的親情讓人心裡暖烘烘的。

而現在呢,年輕人去親戚家往往都不帶吃飯的,都是放下禮品就開路,以往八天可以走完的親戚,現在四天搞定,除了去舅舅家和岳父家,這才算是踏踏實實走兩家親戚,至於其它親戚,大家都懂得。

綜上所述,大家認為今後過年只能會越來越淡,不是這個社會變淡了,或許是人們的腳步變快了吧!


佰秀農業


我來自農村,我用我的親身感受說說農村的過年情況。

小時候對過年特別期盼,為什麼呢?過年的時候,有好東西,菜特別好,更重要的是有新衣服穿。而讓人興奮的是有鞭炮玩,這一個對我們農村小孩,特別是男孩子來說,那絕對是一個大的誘惑


那個時候那些連串的鞭炮打了之後,還有一些沒有炸的都被我們撿起來。當作很珍貴的禮物進行收藏。然後偶爾拿出一根,把它放在竹筒裡,或者把他在地上挖個坑放進去,然後點燃鞭炮。那種快樂勁別說有多開心,跟中500萬差不多。

過年還有壓歲錢,有壓歲錢是很不容易的。開年之後我們就會去找小夥伴一起玩,比比誰的壓歲錢多,那總比不是現在這種攀比,比誰家的東西好吃,過年就是咱們小孩子的天堂,大人也會組織很多儀式,

小孩子也參與,打掃,貼春聯,祭年等等

現在鞭炮聲少了,很多地方都已經禁止燃放鞭炮了。小孩子對鞭炮也沒多大興趣,因為太容易得到了,至於新衣服,吃點東西更加沒有興趣了,因為那些東西平時也吃得到。壓歲錢對小孩子的誘惑也不大了。同伴少了了,因為獨生子女了,串門也少了,因為路上車子多了,大人也不放心小孩出去了。娛樂節目多了,大家聚在一起的時間更少了。



過新年的儀式感少了,大家對過年的期盼少了,自然的過年的氛圍就淡了。當然年味淡了是好事,這說明經濟發達了。因為只有在經濟緊缺的時候,節日才會變得很隆重因為期盼。

祝大家,新年快樂,喜歡三國的可以關注我。


知常容


應該說不僅僅只是農村沒有以前過年熱鬧了,城市裡也一樣沒有了以前的年味,也經常回憶和懷念小時候過年的光景,細細想來其實原因也是多方面的。


一,物質生活的改善。曾經的年代很多人家可能也就過個年才能吃得了一頓肉,不會像現在平常都是想吃啥就買啥的,那時候的孩子也就過年的時候會有各種零食吃,有新衣服穿,而其實大人也是一樣,所以啊,過年的時候每個人臉上都洋溢著的是開心,快樂和滿足,東家跑,西家串的。


二,家庭成員結構的變化。曾經的計劃生育,讓後面的家庭成員結構發生了很大變化,以前有幾個家庭不是三姑六舅的叔叔伯姨的,一到了過年你來我家,我往你家,滿滿的一大家子人,好不熱鬧,看看現在,即使全部聚一起,又還有多少親戚呢。


三,人情的淡薄。曾經的親情,那是純真的,沒有攀比,沒有爾虞我詐,大家過年在一起,就是嘮嘮嗑,就是噓寒問暖,喝喝酒,吃吃飯,沒有誰誰誰買了房,沒有誰誰誰買了車,沒有誰誰家孩子上了那個重點學校,也沒有誰誰誰做生意賺了多少錢。。。。

四,勞動方式的轉變。以前大部分農村都是以種地為主,閒暇之餘外出乾點副業賺點錢。一到年關了也就都回到家了,辦足年貨以供迎接新年到來的親朋好友。可看看現在,幾乎都是外出經商打工,刨去回家離家的路上時間,能在家裡待上一個禮拜的就謝天謝地了,生活節奏的加快,生活各方面的壓力也使得大多數人沒有那麼安靜的心來好好陪家人過個歡樂年!


時代在前進,社會在發展,不忘初心,適當的停留下匆匆的腳步,給身體一個緩解的餘地,給心一個稍作停留的港灣!


笑對人生114816076


小編是農村人深有體會,想必農村的朋友都發現了這個現象,現在在農村過年似乎沒有以前那麼熱鬧了。以前過年的時候村子裡到處都是小孩在放炮,大人們也在聚在一起討論怎麼辦年貨或者一起去街上辦年貨。

到了年三十的晚上老人小孩都出來玩,放炮的放炮,放煙花的放煙花。但是現在不行了,過年前後村子裡基本上聽不見小孩放炮的聲音,甚至很少見到有人出家門,過年完全沒有了之前的味道。這種情況的出現我認為有以下三中原因!

第一,農村的人少了,這應該是最重要的原因。現在的的農村人有的在外邊掙了一些錢,就想辦法在城裡買了房子,過年也就不回農村了。還有些人長年在一個城市打工,過年也不想回家所以就在出租屋裡把年過了,這樣可以省下很多錢。村子裡人少了很多,過年當然就沒有了以前的熱鬧勁。

第二,以前村裡沒有那麼多電視,網絡也不發達,所以很多人選擇出來聊天,小孩出去放炮,到處跑。而現在,農村人也是人手一部手機,天天的上網玩遊戲,有的家庭還裝了電腦。這樣的話很少再有人出來玩了,有網絡就夠了,過年也就是一家人吃飯,自己過自己的年。

第三,現在得農村條件也好了,人們對於過年已經沒有了以前的那種期待。一旦沒有了期待,這個過年的意義就不再像以前那麼重要。

春節是我國傳統的節日,也是我國最為重要的節日,不知諸位農村的朋友對於過年有什麼看法?


糧策新農業論壇


時代變了,很多東西自然就變了!

這樣來講吧!我們國家現在屬於發展中國家,很多東西都在洋化,像國際接軌,而隨著國家的發展,科技的發展,現在很多人越來越多的寧願舒適的在家裡休息!尤其是現在很多農村的孩子,大學畢業之後,會選擇留在上學的城市生活,或者在當地城裡打工,雖然過年還是回家,但是因為社會的壓力,很多寧願留在家裡不願出門!

其實,很多老習俗都慢慢的在消退,就拿小編這邊來說吧,小的時候,過年家家買很多的編排,貼對聯,穿新衣,蒸饅頭,準備菜!但是現在呢,熱鬧的氣氛被高科技取代,生活條件好了,饅頭有賣的,全國各地的菜,想吃都可以買到!條件比以前好了,衣服什麼時候都是新的!慢慢的,年味就淡了!

其次是農村城市化的建設!現在國家奉行新農村,政策,戶戶通,街道上路燈、廣場上健身器材,不再那麼罕見了,抱著個手機,過年去城裡,或者開車出去旅遊,很多都不在家過年了!

以前都是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掃房子,二十五炸豆腐,二十六燉羊肉,二十七殺只雞,二十八把面發,二十九蒸饅頭,三十晚上熬一宿,大年初一扭一扭。

總之一句話,我們的生活好了,條件好了,現在通訊那麼發達,見面已經不需要走路了!拜年直接視頻了,還怎麼熱鬧!


南瓜柿子一大堆


唉,此事說來話長,隨著社會的發展,現在的農村真心沒以前有年味了,根據自己的直覺,我覺得與以下幾個方面分不開:

1、小時候物質匱乏,人們容易滿足



記得小時候,過年串門的時候,只要有件新衣服、抓點高梁飴軟糖、外加蘋果、香蕉就高興的不行不行的。

普法君在小學五年級時一件事印象特別深:還有兩個月要過新年,家裡人花了十塊錢給我買了件外套,艾瑪,自打那之後,我天天扳著指頭倒數天數:50天、49天……只為了儘快穿上新衣。

當大年三十白天,家長說可以穿的時候,我那高興勁兒就別提了……

現在回想起來,那時候思想還真是很單純,無慾無求的。

2、現代農村人攀比心理嚴重



七、八十年代大家對物質要求是很低的,親戚間貧富差距不大,有差距的也無非是誰家有個牲口,誰家多了個三輪車……

而現在不行了,隨著城鄉一體化進程,許多農村娃都到城裡發展,而眾多農村區域也開始發展旅遊經濟、特色養殖等,城市與農村的距離越來越近。

這時候再回家過節,大家就不是穿件新衣服這麼簡單了,而是開著轎車、穿戴名牌,對親戚還要出手闊綽一點,每次親戚吃飯時,長輩們總是會時不時來句:某某今年搞得不錯,搞了個大項目賺了百萬,寶馬都開上了,其他兄弟姐妹多學習學習哦……

加上農村左鄰右舍間也存在攀比現狀,比車子、票子、媳婦、孩子……



如此一來,混的好的在家族面前總感覺高人一等,而在外打工沒混出名堂來的就顯得很鬱悶,這樣幾回下來,誰還願意回家過年嘛……

即便回了家,被比的也是心情極其鬱悶,巴不得趕緊等到初七,儘早返城上班去。

以上兩點是我覺得現在農村年味變淡的原因,未必準確,請大家海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