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志强预测2018年房地产要降,是真的要降价吗?

猪鼻子兔


以前,任志强就是坚定的房价看涨派。虽然他因此被冠以“大炮”之名,但“不幸”的是,他的大多数观点被事实映证了。

所以,当他难得地说了次“房价要降”时,是会让人们认真对待起来的。

回到题中所问。任总说过“2018年可能会出现房价下降的城市越来越多”,是在今年的年初;不仅如此,任总还说过,“中国未来的房价会一直涨,且还会存在大涨小跌的规律”,这是在今年5月18日说的。

这一前一后表达的观点,都有其前提设置的,不宜用来断章取义。

先说更早的观点。首先是“可能”,然后是“出现房价下降的城市越来越多”,起码不是预测2018年房地产整体要降价。而且说这个观点时,还设置了一些前提:房地产政策不变、防范金融风险,去杠杆的政策不变。

而最近任志强的观点,更有一些重磅级的表述:“我个人觉得,越出政策的地儿,越证明房价要涨”。这似乎基本要被映证了,近期,多城市“抢人大战”及“摇号售房”见诸媒体关注,都直指高房价预期坚韧的担忧。

任志强近期的观点,更接近他一向所持的观点,他认为未来房价会一直涨,支持这种判断的理由是,“未来20年,中国要让城市化完成率达到70%”,“中国人口快速流动还有20年”,人口的流动产生住房的需求。正是有这个主要原因,他说:“所以,中国未来的房价会一直涨,且还会存在大涨小跌的规律。但是弱的城市一定不会涨,需求没了还怎么涨?”

注意,虽然任志强认为中国未来的房价总的来讲会一直涨,但是,小城市与弱城市,房价总的趋势是不大会涨的。这个判断好理解:房地产长期看人口,当一座城市对人口的流入没有吸引力时,何谈房地产需求?何谈房价攀升?

所以说,2018年的房价是升还是会降,不好去整体的做出判断。基本来说,不同城市会有不同表现,不会只有一个简单的答案。而且从政策面而言,中国房地产的发展将追求稳健,不会容许房价过于波动,不会容许房价大涨大跌,否则政策面一定会介入。

另外,本轮楼市调控期已超越以往任何时期,而且将会以构建房地产长效机制为终结,所以,未来,投机对楼市与房价的负面作用,还将会继续逐步挤出。对房价上涨的过度期待,也基本上有可能会踏空的。

需要理性地看到:让房价更符合刚需购买力,让房子剥离投机回归居住属性,这应当有一个过程,不会一蹴而至。


波士财经


这次任志强没唬大家,目前一线城市房价与去年同期相比下跌了15%,二线城市由于引进人才战略,暂地不跌,后续难保不下挫,三四线城市棚户区改造货币化安置,人造了很多的刚性需求。

那么2018年的房价由谁来掌控呢?首先,房地产调控大方向是否有变化。过去我们常常看到,很多次房地产调控都是“无疾而终”。而本轮始于2016年10月的房地产调控政策已经持续了1年多,短期内并没有松动迹象。

特别是两会结束之后深圳、成都、长沙、武汉等城市都出台了新一轮房地产调控举措,这表明政策层面对房地产市场的调控还将长期进行下去。估计要等到房地产长效机制完善后才会逐步退出。

再者,给房地产降杠杆,防风险已成为监管部门的重要政策目标。利率的高低,向来是决定房价涨跌的关键所在。如中国2009-2010年房价上涨周期中,与金融机构推出的7折购房优惠利率政策密切相关,2009年6月个人按揭贷款利率创下4.34%的新低,房价涨幅也于2009年末达到峰值。

而现在银行的首套房贷利率已经5连涨,由去年同期的85折优惠,到现在的基准利率之上的30%。特别是在过去五年内居民杠杆率已经翻了一番,进一步加杠杆已经力不从心,资金成本上升,金融机构把房贷由原来的“香饽饽”变成了“鸡胁”。

现如今,金融去杠杆已成大趋势,高杠杆时代已经终结,无论是一线城市,还是二三线城市,高息举债的行为已经不可取,房地产投机性需求正在降温。

再次,监管开始对资金流向房地产的通道进行封堵。2017年二三线城市房价为何会上涨?就是消费贷、过桥贷等短期贷款资金流向房地产领域,这样将短期贷款用于长期房贷,潜在的风险是巨大而不可控的。

而现在,不仅是表内业务受到严控,甚至连银行的表外业务(包括委托贷款、资管等)资金都要受到严格监管,统统划归表内,甚至于开发商的项目贷款也要“四证齐全”才能审请。这使得银行信贷流向房地产的通道受到严查。

最后,央行货币政策的松或紧,直接关系到房价的涨跌趋势。2009年我国房价大涨,主要是4万亿基建投资计划、10万亿天量信贷政策的影响,当年M2增速达到29%。而最近一轮房价上涨是2015年初,央行宣布实行宽松的货币政策,不仅是房贷利率降至历史低点,而且从银行获得房贷也较过去容易得多。巨量的资金推动了全国各热点城市房价上涨。

所以,无论是从房地产降杠杆、资金的监管、房贷成本的上升,以及房地产调控政策的深入,都明白无误的告诉我们,中国房价马上就要跌了,任志强他不傻,看出了端倪而已。


不执著财经


首选对任志强说的这句话理解是片面的。

那你知道吗,任志强演讲中还说了,今年一季度是全国平均房价历史上涨幅最高的一年,房地产行业的投资增速却是2008年以来最低的一年,因为开发商基本上兜里就没钱了,所以对于基金来说是一个最好的机会。所谓“抄底论”。

任志强还说了,“你们别搞错了,我们现在房子是不够用的”。

房价有没有降的趋势,我们还是看看数据说话吧。

以一线城市为例,先来看看2017年的一线楼市销量情况。

北京:该市住建委成交数据显示,2017年北京一手居住类产品共销售42428套,比2016年锐减81164套,何止是腰斩,简直是斩到大腿。而成交金额为2179.89亿元,比2016年成交下降了47%。

上海:网易房产监控数据显示,上海2017年一手住宅成交51974套,较2016年112591套的成交量,减少也超过一半,斩到了腿肚子。价格也相比2016年有所下跌。

深圳:该市规土委近日的数据显示,去年深圳共售出25820套一手住宅,为八年来最低水平。广州:情况稍微好一些,阳光家缘网签数据显示,2017年广州共网签一手住宅89859套,较2016年127719套的历史峰值,少了约三成。

都说北京二手房降价了,新房价格方面呢?

北京:该市住建委成交数据显示,2017年北京居住类产品成交均价42987元/平方米,2016年这一数据为33415元/平米,每平米上涨了9572元。

上海:2017年一手住宅成交均价45088元/平米,2016年这一数据为54454元/平米,每平米跌了9366元。

广州:2017一手住宅成交均价为16451元/平米,2016年这一数据为16656元/平米,每平米略跌了205元。

深圳:在经历连续15个月连跌之后,去年的均价为54445元/平米。

注意,深圳绝对价格其实还很高。

可以看到,四个一线城市里,北京是唯一上涨的城市,涨幅还不小。上海跌的最狠,广州和深圳则呈现温水煮青蛙的态势。

但总体而言,价格其实都还很高。一线城市来看,调控的效果还是很明显的。

话说回来,显示的“房价数据”降了,不一定代表房价真的要降,并不能很真实的反馈市场的实际需求。反之亦如此。尤其是去年,受到调控和结构性影响较大,开盘区域郊区化、限价、限发预售证的情况不少见。

这都会多少影响到房价、成交量。

另一方面,尽管调控屡次加码,但依然挡不住明星二线城市的土豪们全款购房的热情。对了,就算是全款,也还要排号,选房全靠抢,拼的就是手速。

户型楼层什么都是浮云,能抢到算你狠,抢不到等着下一波开盘继续涨,就是这么任性!看到这里,你觉得2018年房价会降吗?


杠杆游戏


任志强号称大嘴,经常预测房价上涨,并且其一直都是对的,因为房价这么多年确实一直在涨,但是这次其却预测2018年房价要降了,这说明房价真的要降了。为什么房价会降呢?那是因为房价虚高的实在是太多了。目前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的房价已经在10万一平的高位了,二三线城市的房价也多数超过2万一平,四五线城市的房价也过万了,这么高的价格不降点是很危险的。

任志强很少预测房价下跌,这次其预测房价跌,可以说是深思熟虑之后的结果,也就是说就算是任大炮也觉得当前的房价高的有点不正常了。确实房子已经成为过剩产品了,大部分城市的房子都是过量的,只是不均衡造成了房子短缺的假象。

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不少人有几套、十几套甚至100多套房,这显然超出了正常的居住需求存粹就是为了投机了。计算时普通民众也开始跟着炒房了,有了一套还想买第二套,接着还想买第三套,这都是不理性的疯狂现象,这种现象必须给予扭转的。


深度军备


今年年初,在北京举行的城市地产风云榜上,任志强的演讲引入注目,一向以看多著称的“大炮”首次看空中国楼市,让众多行业人士大跌眼镜。

任志强认为:

1.银行收紧信贷规模,严控资金违规流入房地产行业,今年开发商日子会很难过,资金链压力很大,为了缓解这种压力,开发商会以价换量加快库存周转。

2.2018年将会有越来越多的城市房价会加入到下跌行列中来。

那么这一次任志强的预言能否成真,房价真的会降吗?

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来看,前几个月全国大中城市房价基本稳定,一线城市房价呈现稳中有降的趋势,部分三四线城市房价快速上涨。

按照目前的形势来看,一二线城市房价在2018年基本上会保持稳定,部分城市房价会出现幅度较小的调整,出现大跌的概率极小。

房价的变动已经与金融风险、特别是系统性金融风险密切相关。一旦出现房价大跌,风险就会立即释放,对经济、社会都会产生不利影响。

楼市调控政策目标是为了抑制房价过快上涨、有效遏制炒房和过度投资,而不是为了房价大跌,楼市稳定健康发展才符合政策要求。

一二线城市未来随着人口不断流入、土地供应紧张,房价还有一定的上涨要求,但没有人口流入支撑的城市以及大多数三四线城市房价将上涨困难。

所以,任志强的预言对于部分主流城市的房价来说是有可能存在合理回调,但幅度有限!

作者简介:财务专家、财经问题研究专家,具有多年的不同行业财经领域实战经验。本头条号解读大众关心的楼市、财经话题,用专业眼光帮你分析问题背后的真相。如果你对本内容感兴趣,请点击关注吧!


财经微世界


似乎说千遍万遍都没用,而任志强俨然已经成了大家心目中的神,大家期待着任志强能出来说两句话,好像只要他说了心里更踏实些。既然是政策,它就是不断与时俱进的,但有一点一定是为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为根本的。 1月26日,“2017-2018(第十五届)中国地产风云榜”上,任志强“2018房地产趋势”的演讲把风云榜推向了一个全新的高潮,他一上台,除了记者,参会的嘉宾们也纷纷拥上台前,把任志强的演讲全程录下来,生怕错过一句话。任志强表示,如果现有政策不变,(即不放松调控)2018年房地产投资一定是下降,增速下降的幅度可能会稳中有降。另外,房地产开发面积会也会下降,房价下降的城市会越来越多,应该说提到了三个少有的降。

在这个特殊的场合,任志强的话寓意深远,既表达了房地产市场变天,又告诉你不要轻言房价大涨。由此看来,不能说任志强看空市场,而是说识时务者为俊杰,任志强显然说话变得油了好多。他也承认政策不好预测,也承认政策不让房价大涨是板上钉钉。


光宇吐楼市


近期打算买房,一直在关注北京楼盘,也去各售楼处看了不下10个楼盘。我切实的感受到了房子已经在或明或暗的降价了。比如比较火爆的通州某楼盘,去的时候报价27800,第二个星期又告诉我26000多就可以拿下,实际上它当初的开盘价接近40000。另外一个楼盘去的时候告诉我只剩一套了,然后后续的时间时不时告诉我又出来一套,过了俩月当时看的那套还没卖出去。还有个看后过了一段时间告诉我出来一批所谓的工抵房,比开盘价每平米低了近2000。还有的什么回馈客户99折。更有尚未开盘某限竞房,政府限价42000,结果开盘直接36000起。固安的楼盘也是,两个月前说的是预计开盘价11000,预订火爆,排卡人数超出房源一倍以上,结果开盘9000多,然后又说推出特价房源8500。

反正从两个月前到现在各路销售给我打电话发微信的频次和他们在朋友圈打广告的力度就感觉的很明显了,房子越来越不好卖了,开发商压力越来越大了,降价已经不是趋势,而是现实,只不过开发商依然拿着块遮羞布欲拒还迎罢了。


清水135025530


有过买房经历的人可能都知道任志强这个人,这也算房产界唯一一个神人了,预测房价没有错过,当很多专家学者认为房价要降的时候,他说房价会涨,然而事实证明了他是对的,很多听他意见炒房的,基本上都实现了财务自由,逍遥人生了,哪些不相信他的人却挣扎在买房的道路上,两者天差地别。


2018年以来,国家对房地产市场的调控并没有松懈,以往都会因为各种原因无疾而终,这次调控时间长,调控密度大,实施的政策多,全国楼市都有降温的现象,特别是一线城市的房价,降幅达到15%,二线城市由于大学生落户政策的实施,刚需置业者大量增加,楼市依然旺盛,但是在小编所在的城市,买房的大部分都是刚落户的刚需族,还有一部分是改善型需求的客户,可以说没有他们,二线城市的楼市指不定冷成啥样,三四线城市由于棚改计划的实施,认为造就了大量的刚需,让三四线的楼市也旺盛。


随着今年房贷利率不断上浮,高杠杆已经让很多人负债不起了,炒房客也退出了楼市,买房成本提高了,人们买房更加理性了,这样就造成接盘侠越来越少,房子的价格虽然在不断上涨,但是炒房客手里的二手房基本上已经无人问津了,桌面上的资金越来越多,但是谁都拿不走。

周围的大部分人都已经买房了,接盘侠越来越少,人口红利逐渐消失,老龄化日渐加重,房屋空置率越来越高,住房越来越多样化,供严重大需求,房地产税一出,房价不降就怪了,小编也认为任志强先生说的对。



君临天下明月夜


任志强先生近年来一直坚持房价涨的,最近预测房地产要降?

首先要确认一下,任志强先生说没说过?!

再者,以前十几年任志强先生一直说房地产市场上涨上涨再上涨,而实际上也确实是这样的走势。所以大家对其各种言论非常信服,每到关键时刻,都希望能听到他的声音,作为自己行动的指引。

那么在他最近的言论中到底说没说过2018年房地产要下降?我认为没有!

从前两年开始,任志强先生就不再公开说这个房价涨跌了,他只是说3月份过后会有改变。现在确实也是有所改变,比如国家政策性的租购同权,共有产权房等等情况下,一二线城市开始抢人才(财)大战,甚至北上广深都卷了进来,不得不让人深思:

房地产市场是否变相松绑?!

大家都知道前两年一二线调控加码,限购限贷还限卖,所以买房资金转变方向到了三四线城市,还没几天,一二线城市就沉不住气了?!

其实,任先生从来不是单从房地产市场这个单一方面考虑问题的,像货币政策,国际形势,金融危机都会对其造成很大影响。

所以,一定要仔细看看听听,你才能理解任志强先生的本意和深意,当然,不同的人会得出不同的结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