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時期真實的郭攸之是一個怎樣的人?

瓦爾登的船伕


郭攸之,字演長,現在的河南南陽人,出生於漢獻帝繼位初期。

郭攸之是一個十分忠誠老實的人,他的知識面很廣,知道的很多,而且都是很實在的學問。


他在蜀漢是一個憑藉才幹出名的人物,例如他和後來成為蜀漢四相中的費褘、董允齊名,可見其能力一定出眾。再如他是劉備親自挑選的輔佐兒子劉禪的近臣,而且還是諸葛亮的親信,能沒有本事嗎?


費褘、董允都是強者,人中俊傑,郭攸之性格內向溫合,與世無爭,平時總是順著費褘、董允,附議他兩人的意見,所以在他們中間不太顯眼。


萬里彈


  

  郭攸之,因為諸葛亮《出師表》一文而被今人熟知。

  《出師表》雲:侍中、侍郎郭攸之、費禕、董允等,此皆良實,志慮忠純,是以先帝簡拔以遺陛下:愚以為宮中之事,事無大小,悉以諮之,然後施行,必得裨補闕漏,有所廣益。

  諸葛亮認為可以託付大事的幾人中,郭攸之排位第一,比費禕、董允還要靠前。在諸葛亮眼中,郭攸之最可欣賞的品質是“志慮忠純”,即一心國事,忠心不二。

  奇怪的是,費禕、董允都在《三國志》中有單獨傳記,並且先後擔任蜀國執政,唯獨這個郭攸之,只是因為《出師表》而在《三國志》中出現,別說主政蜀國了,就連單獨的傳記也沒有。

  這是為什麼呢?

  在《三國志·廖立傳》中,引述了一段廖立對諸葛亮執政的批評文字,其中提到:

  中郎郭演長,從人者耳,不足與經大事,而作侍中。今弱世也,欲任此三人,為不然也。

  廖立此人少有大名,在荊州時一度與諸葛亮、龐統齊名。投靠劉備後,廖立卻被劉備冷落,到諸葛亮時期更是大坐冷板凳。

  廖立對諸葛亮十分不滿,提了很多諸葛亮的意見。其中一個重要意見,就是說諸葛亮用人唯親,用人不明。

  在他列舉的所謂“罪證”中,其中一個就是說諸葛亮濫用郭攸之。

  原來,郭攸之此人也是南陽人,是諸葛亮的老鄉。在廖立看來,這個人根本就沒什麼才敢,最大的本事就是聽話,所謂“從人者”,就是諸葛亮說什麼,郭攸之就做什麼。

  這一點在諸葛亮看來,是志慮忠純,老實肯幹,不花心,不多心,很好;可在廖立看來,像郭攸之這種人做些小官還可以,可是侍中乃是尚書令以下,百官以上,相當於副相一樣的重要職務。這種職務,怎能交給一個毫無見識的應聲蟲來做呢?

  廖立認為,若是在太平盛世,用郭攸之這種人混混日子也說得過去,可如今乃是亂世,不努力求存就會被消滅,自然不能用郭攸之這種無能之輩。

  應該說,廖立說得還是有些道理。或許正是因為這個原因,在諸葛亮去世之後,郭攸之就被劉禪棄用。


葉之秋


又名郭奉孝,是三國時期曹操最出名的謀士。生前為曹操提供了重大而又精準的策略,為曹操的勢力擴張立下功勞。他深為曹操信任,成為心腹謀士。赤壁之戰失敗後,曹操曾痛哭而嘆,若郭奉孝在,當不會有此敗。可見他的作用。


椰棗樹下


這都是誰提問的!怎麼不問一個小兵呢?像這樣無名之輩也提問!


狼哥161507250


郭攸之,南陽人(今河南南陽),性情溫和,才學出眾,前侍劉備,後侍,後主劉禪。諸葛亮《前出師表》中稱郭攸之及費禕、董允“此皆良實,志慮忠純”。


秋水浣紗


從學識角度來講,其人才學高,從謀略講也甚佳,不足之處是在逆境中易見異思遷,又因處於亂世,時局多變。故未被重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