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億年第一次造訪月球背面,嫦娥四號或幫助人類解開3大未解之謎

12月8日凌晨2:23分,搭載嫦娥四號月球探測器的長征3號乙改型運載火箭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距離上一次嫦娥三號上天,已經過去了5年。

45億年第一次造訪月球背面,嫦娥四號或幫助人類解開3大未解之謎

這一次,嫦娥四號的探月任務非同一般,它將是人類探月史上第一個在月球背面降落和執行探測任務的月球探測器,也是45億歲的月球迎接的第一個月球背面探測器。自上個世紀60年代人類開始探索月球以來,總計20臺著陸器、6臺月球車和12名宇航員登上月球,他們的登陸地點無一不在月球正面,當然也包括中國此前發射的嫦娥3號和玉兔號月球車。

神秘的月球背面,登陸大不易

說起月球背面,在許多科幻小說或電影中,月球背面常被描述成外星人的秘密基地,在《變形金剛3》中汽車人就藏在月球背面伺機佔領地球。

事實上,雖然確實沒有月球陸地探測器上去過月球背面,但是形形色色的月球空中探測器早就把月球背面拍個精光了。到今天為止,月球背面的影像、光譜、成分、重力等等信息都已經探測得一清二楚了。當然了,沒有發現外星人。

登陸月球背面最大的障礙其實是技術問題,最大的技術難題是通訊問題。因為月球背面無法與地球直接通信,嫦娥四號不得不借助一顆中繼衛星“鵲橋”來完成通訊。除了通訊難題,還有軌道控制、著陸技術等方面的障礙需要克服。好在這些對於已經踏上路途的嫦娥四號來說都不是問題了。

45億年第一次造訪月球背面,嫦娥四號或幫助人類解開3大未解之謎

選了個得天獨厚的降落點——南極-艾肯盆地

既然決定要探索月球背面,月球背面那麼大,要降落在哪兒呢?

試想一下,嫦娥四號是第一個到來的,自然要選一個最好的地方,首先要最容易登陸,地形得好,不能崎嶇不平;然後要有足夠的科研價值,畢竟上去就是要搞探測的,不是上去吃灰的。

於是降落地點選在了月球背面的南極-艾肯盆地。

45億年第一次造訪月球背面,嫦娥四號或幫助人類解開3大未解之謎

45億年第一次造訪月球背面,嫦娥四號或幫助人類解開3大未解之謎

這個盆地有什麼好呢?對照前面我們設想的,首先它面積很大,盆地內部也相對平坦很容易降落;其次他非常有科研價值,它是月球上最大最深最古老的撞擊盆地,直徑約為2480 km,深度達12.8 km。這樣得天獨厚的地質條件將為科研提供寶貴的第一手資料。

嫦娥4號此次的探索任務,或助力人類解開3大未解之謎

第一,月球內部組成之謎。

前文說過,南極-艾肯盆地是撞擊盆地,它非常之深,最深的地方達到地平面以下13公里,專家預測,很可能當時的撞擊讓月球的月幔部分都露出了地表。通過研究盆地內物質的組成,將幫助人類瞭解月球的內部成分。

第二,月球起源之謎。

同樣的前文提到,南極-艾肯盆地也非常古老,它形成於39.2億年前,而月球月球的年齡也僅是45億年,也就是說,在月球形成5億年後,該撞擊就發生了。顯然,通過研究39.2億年前留下的撞擊遺蹟,可能找到一些月球形成早期的關鍵數據,這對研究月球演化、尤其是解開月球形成之謎至關重要。

45億年第一次造訪月球背面,嫦娥四號或幫助人類解開3大未解之謎

第三,系外恆星演化之謎

月球背面對於太空觀測有兩個天然優勢,一來沒有大氣層的干擾,二來月球屏蔽掉了來自地球的海量電磁信號,使得接收宇宙深處的微弱信號變得更加容易。所以,得益於月球背面獨特的“安靜”環境,使得嫦娥四號幾乎可以零干擾地觀測宇宙深處傳來的電磁信號,為研究恆星起源和恆星系統的演化提供重要觀測數據。

明年1月初,嫦娥四號將抵達月球,讓我們一起期待它帶回好消息吧!


星球日誌 出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