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霸”人設崩塌

七十二變的"孫悟空"成"西霸"?

“西霸”人設崩塌

說起《西遊記》,恐怕沒有人不知道,除了是中國的古典四大名著之一,86版《西遊記》電視劇更是家喻戶曉,陪伴了一代又一代孩子的成長。甚至是到現在,每逢寒暑假,《西遊戲》電視劇還是不停地在播出。以至於到今天,不少人心中最經典的"孫悟空"就是六小齡童。但最近微博、知乎上,對六小齡童的質疑聲不少。

“西霸”人設崩塌

近日,有網友發現,坐落在江蘇淮安的吳承恩故居牆壁上掛上了六小齡童的畫像,故居門前的廣場也被改名為六小齡童廣場,還立起了他扮演孫悟空的塑像。院子裡還專門留了塊地方,介紹六小齡童的家族。有網友質疑:這到底是吳承恩的故居,還是章金萊(六小齡童)的故居?再過幾年,該不會大家都會以為《西遊記》是章金萊寫的了吧!

“西霸”人設崩塌

另外,由於六小齡童飾演的孫悟空深入人心,他會對其他人飾演孫悟空進行點評,被稱為"西霸", 即"《西遊記》霸主"。

近日,六小齡童接受了媒體採訪。六小齡童說,"吳承恩的故居面積很大很大,門口掛了一張我的便照,我不知道是當時的紀念館館長在管(這件事)。我當時是紀念館的榮譽館長,公益的,分文不取的,(我)也是吳承恩先生家鄉淮安的榮譽市民,包括那裡還有吳承恩中學,我也是榮譽校長……都是公益的。"

“西霸”人設崩塌

對於網友所說的"西霸",六小齡童回應:"我從來沒有說孫悟空我六小齡童是正宗的。父親曾經說過,也是我的觀點,猴戲不姓章,猴戲屬於中國屬於世界,希望猴戲藝術百花齊放。"六小齡童還表示,自己與所有演過《西遊記》與"孫悟空"的演員都是好朋友,也很尊敬他們。

12月5日下午,六小齡童接受媒體專訪時表示,希望通過這次訪談,消除不必要的輿論誤解,更希望為更多喜歡西遊文化的人們傳遞源自經典的力量,傳遞正能量。

“西霸”人設崩塌

知雲網搜索發現,在騰訊新聞發起的《吳承恩故居成六小齡童廣場》話題中,截止到12月6日20時,閱讀量達到178萬人次,5544人參與話題討論,3643人關注,可以說話題非常火爆。

不少網友認為:吳承恩故居掛六小齡童照片是"喧賓奪主"。

“西霸”人設崩塌

“西霸”人設崩塌

有網友認為:是有人故意黑六小齡童。

“西霸”人設崩塌

有網友認為:事關有關部門,與六小齡童無關。

“西霸”人設崩塌

“西霸”人設崩塌

還有網友認為:六小齡童這幾年有點"作"。

“西霸”人設崩塌

“西霸”人設崩塌

“西霸”人設崩塌

知雲網對相關輿情監測發現,2018年12月1日至7 日期間,監測媒體涵蓋平媒、網絡媒體、微博等,共產生相關報道207篇。按照傾向性分析,本時段正面報道105篇,佔50.72%,負面報道40篇,佔比19.32%,中性62篇佔比29.95%。從媒體類型來看,論壇報道7篇,微信報道26篇,微博報道68篇,新聞報道最多,佔報道總數的45.89%,微博次之,佔報道總數的32.85%,APP報道最少,僅佔報道總數的2.42%。

“西霸”人設崩塌

_____

全網監測顯示本時間段內,新聞媒體正面言論較多,負面信息主要在微博中進行傳播。

“西霸”人設崩塌

本文圖表數據來源於北京軟雲神州科技有限公司輿情監測雲平臺

86版《西遊記》是很多人心目中的童年神劇,六小齡童飾演的孫悟空活靈活現,因此也一炮而紅,並且一直紅到了現在。原本口碑很好的他,近些年為什麼屢屢被網友質疑"西霸"、"太作"?

知雲網分析發現,這得從他炮轟周星馳說起。周星馳在《大話西遊》裡也飾演過孫悟空,六小齡童在談及周星馳的"孫悟空"時,曾炮轟周星馳"人妖不分、是非顛倒",說周星馳讓孫悟空和白骨精談戀愛對年輕的觀眾不利。這番話一出,六小齡童就被網友罵慘了。

“西霸”人設崩塌

後來李連杰要在《功夫之王》裡演孫悟空,有記者就來問六小齡童怎麼看待這件事,六小齡童直說讓他先去養一隻猴子。這句話被媒體報導之後,六小齡童又被網友罵了一頓。

之後,在接受媒體採訪被問到"西霸"質疑時,六小齡童說自己"不理解、很委屈"。他表示並非是要貶低其他人,只是在談到"孫悟空"這個形象時做過一些比較,而且六小齡童表示自己從來沒有點名道姓的懟誰。自己說的那句"先去養只猴子",不是在評價李連杰,是在回答"怎麼演好孫悟空",是媒體卻斷章取義,扭曲了他的意思。

但這樣的解釋,網友至今卻不買賬。

“西霸”人設崩塌

江蘇省淮安市的吳承恩故居紀念館,因門外張貼六小齡童畫像引發網友熱議,也引起當地有關部門的高度關注。據悉,淮安市淮安區旅遊局領導已到吳承恩故居瞭解情況。12月 3日傍晚,吳承恩故居紀念館官網發佈情況說明稱,六小齡童系吳承恩故居紀念館名譽館長,網傳紀念館內"掛滿六小齡童照片"與事實不相符。

人們關注吳承恩故居紀念館和六小齡童,實質上是在關注一種文化現象,表達了對中國文化傳承的重視和對演員的希冀。

互聯網時代人人都是媒體,網民可以隨時發表自己的看法,只要不是違背有關法規,不是惡意攻擊,社會各界包括當事單位和個人,當以包容大度的心態對待網上評論,理解網友的情緒,包括一些不太冷靜的言辭。

關注背後是關心。作為當地主管部門,可以因勢利導,把網民的關注引導到對中國傳統文化的研究上來,凝聚共識,在文化傳承中創新,在創新中發展,防止劍走偏鋒,過分糾結於細節末梢,偏離了初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