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秦軍攻打匈奴輕而易舉,還可獲大量土地,那為何秦始皇偏要修長城?

張進娣


《史記.本紀第六.秦始皇帝》記載:“西北斥逐匈奴。自榆中並河以東,屬之陰山,以為四十四縣,城河上為寨。又使蒙恬渡河取高闕,陽山,北假中,築亭障以逐戎人。



1.秦始皇統一中原六國後,秦朝富甲天下,論戰鬥力,秦軍的軍事體制強於前六國,武器裝備精良先進,加上剛掃滅六國不久,士氣正盛,。論形勢,秦統一六國,北伐已無後顧之憂,而先前匈奴被前燕趙兩國聯手防範,本就已經消耗了匈奴人很多戰鬥力。而且在秦初秦始皇對北方的戰事中,秦軍悉數獲勝。《史記》載:匈奴單于日頭曼不勝秦,北徙。由此可見秦軍與匈奴作戰過程中是佔有絕對優勢。


  2.匈奴人驃悍,在加上北方地形都是戈壁和草原,不利於大模的步兵、戰車作戰,秦始皇也沒有十足把握能一舉消滅匈奴,不敢貿然北伐。因為剛統一六國,秦始皇也需要一隻強大的軍隊來鞏固中央政權。一旦北伐失利,必定會讓六國殘餘勢力有反撲的機會。

  秦始皇帝認為當中國很強大,北方土地難於管理,既使佔領北方也不好統治。只要將前燕、趙、韓、秦所修建的長城連接起來,派幾個大將鎮守,匈奴就不敢南下進犯秦朝。


華夏通文館


其實這個問題挺好的,如果往深處分析,就涉及到歷史、地理、氣候、經濟模式等許多因素,我們可以從兩個層面來理解這個問題:

  • 第一,秦長城何時修建,都包含哪些?
  • 第二,為何要修秦長城?

第一,秦長城何時修建,都包含哪些?

提到秦長城,很多朋友會自然聯想到秦始皇,好像是秦始皇統一之後,把各國的長城給連起來了。這樣想很正常,賈誼《過秦論》中說,“乃使蒙恬北築長城而守藩籬,卻匈奴七百餘里”,這不就是秦始皇時候的事兒嗎?

實際上,秦人修長城的歷史遠比秦始皇要早。早在戰國前期,秦國經常和東鄰魏國發生戰爭,因此在兩國之間,沿著黃河修建了一道南北向的長城。

秦昭王時,秦國擊敗併吞並了其西北的義渠戎,領土擴張,與戎人、胡人接壤,為了防止被戎胡騷擾,特意在隴西、北地、上郡修建長城,這個我們在這裡稱為“1號長城”。

秦始皇統一之後,趁著兵威正盛,開始銳意北伐。在蒙恬的帶領下,秦軍多次擊敗匈奴,匈奴當時還是頭曼單于在位,頭曼不得不率領部族向北撤退,黃河以南的河套地區(也就是所謂的“河南地”)以及黃河以北的不少土地都被秦人佔領。

光佔領土地不行啊,還得積蓄力量,加強統治,因此,秦始皇在河套以北設置了九原郡,並且沿著黃河修建一連串的軍事色彩濃厚的縣城,還從內地移民過去。

此外,就是專門派人把原先燕國、趙國以及秦國自己修建的長城連起來,形成了一道西起臨洮、東到遼東的超長防線。這個我們可以稱之為“2號長城”。

在地圖上,可以清楚地看到,在河南地與咸陽之間有一道斜向的長城,這就是最早修建的1號長城,而更靠北的則是2號長城。

秦長城在修建中因地制宜,有的地段以石塊壘砌,有的則為夯土結構,有的利用天然的山坡斷崖。但是並沒有我們今天在八達嶺等地看到的那種以城磚整齊壘砌而成的明長城樣式。


為何要修長城?

題主覺得,秦人匈奴輕而易舉,還可以獲得大量土地。實際上,打匈奴真的有那麼容易嗎?可能只是我們看上去很容易而已。

從武器裝備上看,從戰國一直到西漢時期,中原地區的水平還是要優於草原的,戰國晚期秦人的青銅兵器鑄造水平可以說登峰造極,而且達到了一定的標準化,這些匈奴人是沒法比的。但是匈奴主要為引弓之民,機動性強,而且不以撤退為恥,打得過就打,打得過就捲起帳篷、趕著牛羊一起跑,一直跑到漠北,叫你根本沒法找。你想越過大漠去追?那得有足夠的馬匹、給養,還得對付惡劣的自然環境。

所以,蒙恬打匈奴,還是很艱難的,雖然把匈奴人趕得往北撤,但是並沒有大量消滅人家的部族,匈奴還是隨時有可能反撲、騷擾。

因此,必須要修建防禦設施,才能保證河套地區的安全。長城不只是一道城牆,還包括附屬的烽燧、邊城,它能夠在胡人入侵以及撤退時起到延緩的作用,從而給秦人調兵遣將贏得時間。


上邊是從軍事角度分析的,從經濟角度看,河套地區以及稍微偏北的區域,還是很適合發展農業的,可是再往北的話,就成了半農半牧區,以此類推,更向北,就完全不適合搞農業了。這是自然環境所決定的,沒法人定勝天。

秦人的主體畢竟還是農耕民族,佔據了河套地區以後,可以移民種地,獲得的糧食又可以就近供養軍隊,這就是最佳的結果了。如果硬往北推,即便佔領了土地,也沒法有效利用起來,軍隊難以自給自足,必須從內地運輸糧食物資,算下來是一個賠本買賣。


因此秦人“見好就收”,獲得了對自己最有用的土地,並且以長城為依託來鞏固成果。


考古軍中馬前卒


有些人自己蠢,但總覺得別人蠢唄。

幾千年來能取得秦始皇成就的人有幾個?就敢大言不慚,認為自己比秦始皇高明?

秦始皇已經把農耕文明可以有效統治的版圖推到極致了,後世兩千年基本沒有擴張的,漢唐只是為了經營西域,實行的羈縻政策,而非有效統治,滿清更多的是聯盟,軍事佔領和羈縻政策,到了滿清晚期才建省,現在那些地區依然沒有建省,

可以說,後世兩千多年能有效統治並收稅的,還是隻有大秦帝國的版圖,

西部是高原,無法達到,東部是大海,南部也到海了,西南荒無人煙,都是原始深林,北部是草原,草原地區你可以統治嗎?

現在那塊地方給你你都不想要,因為基本沒用,還得往那裡輸血。

秦始皇想要北擊匈奴,不是不可以,肯定能贏,這個毋庸置疑,贏了之後呢?

你能統治那裡?顯然不能,沒有城池,軍隊駐紮哪裡?後勤補給怎麼辦?有沒有產出?滅了匈奴,換個遊牧民族過來,你怎麼辦?

長城以北地區,三千多年來,遊牧民族換了一茬又一茬,沒有那個民族可以長期有效的統治那裡,而中原農耕文明就不一樣啦,民族捆綁在土地上。

實際上,中原王朝對不能耕種的土地是沒有興趣的,長城是降雨分界線了,長城以北是無法耕種的,即使是現在,也無法實現,(不算東北)

之所以漢、唐、明統治北方、西部、東北,只是防止他們坐大威脅自己,而不是為了土地。

秦始皇做法一點問題都沒有,很多人認為長城沒多大用,那是無知,

長城就跟你們家大門一樣,小偷、強盜來了,肯定防不住啊,但你不裝大門試試看。


南朝四百八十寺


秦國經過幾代君主努力,終於在嬴政手上實現了蕩平六國。接下來只剩下北方的匈奴和南方的百越需要解決了。秦始皇派出蒙恬北擊匈奴,蒙恬順利的擊敗匈奴頭曼單于,佔領河套地區,設立郡縣。可接下來為什麼沒有進一步北上,佔領更多的土地呢?

從蒙恬順利佔領河套地區可以看出,秦軍在戰鬥上對匈奴有巨大的優勢,但打仗打的是後勤能力,當時的秦帝國不僅需要在關東進行統治,也同時在對百越用兵,而且百越用兵兵力更大,蒙恬帶兵三十萬,而征討百越則是五十萬,這對秦國產生了巨大的後勤負擔。據史料記載,秦國滅楚戰爭期間,王翦六十萬滅楚,耗時兩年時間,消耗糧食達50萬噸,即使當時的秦國有成都平原和關中平原兩大糧倉也頗為吃力。兩千年後的淮海戰役,人民解放軍出動60萬,但背後有543萬農民提供支持,要不然陳毅也不會說淮海戰役是農民兄弟用小推車推出來的。當時的後勤更為誇張,成都平原的糧食都供應百越征伐戰了,關中平原為了保證首都糧食供應基本不能動,只能從新徵服的關東地區徵收運輸,糧食損耗巨大,史書上記載:從出發地到目的地,平均每消耗192石糧食才能剩下一石供應軍隊,而這還是已經修建了秦直道的結果。匈奴人上馬是兵,下馬是民,游擊戰打的那叫個溜,很難通過對匈奴發動決戰造成致命打擊。後世衛青、霍去病也是通過張騫對匈奴的瞭解才能幾乎每次都打擊匈奴的重要節點,而蒙恬還沒有這種條件。

看過戰爭成本,再來看戰爭能獲取什麼利益。征伐匈奴就是因為匈奴趁著中原七國大戰,佔領了北部地區,甚至對關中地區造成威脅,對匈戰爭不可避免,至於說能拿到多少戰爭紅利,基本沒有。出了長城以北,內蒙古高原根本不適合農耕文明,無法耕種,大軍在此地也就沒有辦法長久駐紮,蒙恬所佔領的區域基本屬於有利可圖的最後區域了。
而蒙恬採用依靠戰國時期秦、趙、燕修築的長城設立堡壘,通過提前預警,對匈奴的襲擾進行打擊的策略卓有成效,秦始皇正式看到這兩點,才下令徵發徭役,修築長城,沒有進一步攻佔蒙古高原,因為那地方根本就不值那個價嘛!


天天故史匯


當時的匈奴還沒有形成統一的草原帝國,當時以車兵為主力的秦軍,也只能擊退匈奴的襲擾,無法追殲匈奴騎兵,所以建長城,即能防禦,又能機動使用軍隊。到秦二世元年,冒頓單于殺父而自立。他首次統一了北方草原,建立起龐大強盛的匈奴帝國,是匈奴族中雄才大略的軍事家、軍事統帥。從此情況反轉,一直到漢武帝時代,建立強大騎兵軍團,又有天才的衛青和霍去病,才能北擊匈奴!


炎焱海風


所謂400毫米等水量線就是北方長城一線,這條線區分了農耕區與遊牧區,秦軍確實可以往這線北部推進,但是有兩個問題:

1.佔據的土地無農耕價值,因為太乾旱太寒冷了,無法移民駐守,百姓無法生存軍隊也無法長久駐紮,此為廢地。

2.當地駐軍的後勤不能就地解決,得由南部輸送,後勤物資得翻越陝北高原,燕山等等崎嶇地區,代價極大。


軍都長弓


你知道秦國軍人訓練多麼殘酷的一個過程嗎?如果我把長城修到你家門口,又不打你?你會怎麼想?而且軍人怎麼想?…當時最厲害的也就匈奴…雖然能滅了他們,但是效果小了很多。而且秦國已經滅了六國沒有任何對手但同時也是後患無窮;換句話說…就算你滅了秦國,匈奴人也會滅你的國家。


鬼谷傳人胡仕章


匈奴逐水草而居,居無定所,從漢朝徵匈奴看,補給困難,若其一味逃跑,可穿過外蒙直達中東、俄羅斯,殲滅有難度。大秦是農業國家,修長城阻隔匈奴是無奈之舉。當然,匈奴歸順,互利互市和平共處民族大團結才是最高境界。畢竟他們的生產生活模式抵禦不了天災、冬季嚴寒暴雪。


西北老狼8


已經打到頭啦!!!!!!!!!

秦時尚處冰川期,再再往北,已不適合人類居住,幹嘛還要打?修個長城防備唄。


心無花


北方草原太大,部落多,遊牧民族打不贏就跑,很難完全消滅他們,他們就像蚊子一樣讓人討厭,所以秦皇就修一道牆封鎖他們,對遊牧民族不耐煩卻無法從根本上解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