芯疼比快樂真實
目前來看潘建偉獲得諾貝爾獎的可能性並不大,除非他以後做出新的原創性的基礎研究成果!
諾貝爾科學類獎項歷來都是授予在基礎科學領域做出原創性成果的科學家。而潘建偉院士雖然的確在量子科學領域的應用方面做出了舉世矚目的成果。但是畢竟量子理論是玻爾、狄拉克、薛定諤等人早在20世紀就做出的重大發現。他並不是原創者。所以,如果潘建偉院士在量子理論方面沒有新的原創性的進展,那麼他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的可能性實際並不大!
所以,面對科學家的成就,我們要客觀看待,不能過分誇大,也不能隨意抹殺。潘建偉院士關於量子衛星等方面的成就,的確使我們國家在這方面走在了世界前列。但是,鑑於諾貝爾獎的特定要求,因而他獲得這一獎項還是非常困難的。因此,我們不能過於糾結於這一獎項。只要我們繼續堅持對於教育和科學的巨大投入,相信隨著時間的推移,一定會有越來越多的中國科學家可以獲得諾貝爾獎!
地震博士
潘建偉獲得諾貝爾獎的可能性是有的,具體多大,則需要慢慢說。
首先,潘建偉已經獲得了中國版的諾貝爾物理學獎,那就是未來科學大獎。這個獎的獎金是100萬美元,獎金比諾貝爾獎還要多。今年2018年的9月8日,還要再次頒發今年的未來科學大獎。
其次,潘建偉做的量子物理實驗主要分為兩類,一類是量子通訊,一類是量子計算。這兩類實驗都是驗證性的,驗證量子力學的基本原理。沒有還沒有人因為這些驗證性實驗得諾貝爾獎,所以這為潘建偉得諾貝爾獎提供了一定的可能性。
再次,潘建偉的量子實驗都是用光學的方法來做的,所以他的工作已經得過量子光學裡的菲涅爾獎。在量子計算上,他的研究組的研究工作在國際上還不是全球第一。在量子通訊上,他的研究組的工作因為有墨子號衛星,所以量子通訊的傳播距離上他已經做到了全球第一,但類似的實驗(距離短一些)的不是他首創的。所以如果要得諾貝爾獎,潘建偉應該是與人分享諾貝爾獎,而且主要還是在量子通訊領域。至於可能性多大,我覺得還是挺大的。
瀟軒
潘建偉已經取得了一些很好的成就,也獲得了一些大獎。不過就現在的情況看,如果沒有再進一步的成就,他獲得諾貝爾獎的可能性很小。如果有了進一步的成就或技術得到了更廣的應用,也是有可能得諾貝爾獎的。
潘建偉主要搞的是技術,而諾貝爾獎更偏愛的是理論或實驗上的重大進展。互聯網的發明非常偉大,也很大的改變了我們的世界,不過沒有獲封諾貝爾獎。依靠純技術方面的應用獲得諾貝爾獎的先例也是有的,比如馬可尼就是依靠無線電報獲得了諾貝爾物理學獎,這樣的情況相對比較少。
另外有一點需要說明,做出一個非常大的科學成就,並不意味著一定會得諾貝爾獎。比如電子自旋的提出者烏倫貝克和古德斯密特就遺憾沒有得諾貝爾獎,愛因斯坦、楊振寧得到了諾貝爾獎,但他們都不是憑藉自己的最傑出理論得到的諾貝爾獎。
潘建偉如果以後拿到了諾貝爾獎可能是因為下面的一些情況:
1.量子通信有了更加廣泛的應用,基於量子通信的互聯網絡的建立。
2.更多粒子、更多自由度的量子隱形傳態的完成,並將量子隱形傳態帶動起來。
3.無漏洞的貝爾實驗。中國的第一顆量子實驗衛星“墨子號”肩負著一項檢驗“上帝是否擲骰子”的重任。墨子號曾經創下了1200公里的量子糾纏光子對檢驗貝爾不等式的實驗,實驗表明愛因斯坦和玻爾爭論的“上帝是否擲骰子”又一次是玻爾勝出,愛因斯坦的局域隱變量理論不成立。
不過目前為止所有對貝爾不等式進行檢驗的實驗無一例外的都被人挑出了漏洞,有漏洞存在就不能徹底的說明愛因斯坦的局域隱變量理論是錯誤的。設計出無漏洞的貝爾不等式檢驗方案並將其完成,就有可能終結玻爾和愛因斯坦之間的爭論。即使最終的實驗一如既往的顯示玻爾勝出了,實驗仍然是有著重大的意義。如果是愛因斯坦勝出了,那更是驚天動地的大事。這樣的實驗是完全可以授予諾貝爾獎的。
對此,潘建偉已經有了一個目標設想,就是在地月拉格朗日點上放置一個能夠發射糾纏光子對的裝置,向地球和月球上的實驗裝置分別發放糾纏光子,通過30萬公里或更遠距離的量子糾纏分發檢驗量子力學的基礎。這一重大實驗目前尚未進行,潘建偉期待在60歲之前能夠完成這個實驗。
中國在量子通信方面走在世界的最前面,這是世界公認的,領軍人物就是潘建偉。《自然》上有句話說的就是“擁有潘建偉是中國的大幸!”
刁博
造假者該不該處理;
造假新高度,下面這位靠連續不斷弄虛作假竟然上位的新科工程院院士,創下了科學造假的里程碑和吉尼斯紀錄。工程院蒙羞啊,祖國之大不幸:
請看中國工程院院士毛景文的職業操守 2017-11-28 11:32閱讀:1,187
毛景文於2017年11月2日在中國工程院能源礦業學部以第7名(也是最後一名)的排序當選為院士。對此,許多同事都感到意外。該學部共分4個組,毛在分組選舉中排名第4,在大組中應位於第13—16名的區段之內。但投票結果躍居第7名,令人質疑。 其實,瞭解毛景文的人都知道,他是個人品不端、學風不正、慣於胡編亂造的人。 1、學風不正——侵佔他人科研成果 早在1984年初,廣西區調隊全面開展了寶壇地區1:5萬地質填圖,並在多處發現了“基性熔岩”,同時在1984年下半年楊xx高工就從中發現了“科馬提巖”。1985年夏天,他們三次到野外對科馬提巖進行調研。而後,楊又帶著樣品去南京大學請教周新民教授。周教授肯定了楊等的發現,並認為這個發現“是一大貢獻”。但是,1985~1988年間,,毛選擇了桂北寶壇—元寶山地區進行成巖-成礦系列研究。其間,於1988年先後發表了一篇論文、一本專著,聲稱“發現了原命名的順層侵入的基性-超基性岩體是海底火山噴出的鎂鐵質—超鎂鐵質巖,部分屬於科馬提巖”,並獲得了地質礦產部科技成果二等獎。如此明目張膽的侵權行為被揭露之後,毛憑藉一句'事先不知道'的謊言,便瞞天過海、萬事大吉了。 2、不懂裝懂,胡編亂造 毛景文基礎知識甚差,但他敢於胡編亂造。比如,毛在International Geology Review,1996年第38捲上發表了“中國柿竹園夕卡巖-雲英巖礦床地質及成礦作用”一文,文中寫了9個不同礦物間的交代反應方程式,其中有7個是錯誤的。更加不可思意的是,1998年毛景文又發表了“湖南柿竹園鎢錫鉬鉍多金屬礦床地質與地球化學”專著,對上述指出的7處錯誤只改了1處,餘者則原封不動的重複發表。 3、偽造公文——遭基金委嚴肅查處 1998年申報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時,毛偽造了申請書所附的中國科學院文獻情報中心出具的其論文被收錄與引用次數的“檢索證明”,並把該證明中《SCI》收錄論文數由1改成7。這個造假行為於2000年5月被揭露出來。為此,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給予毛通報批評、 撤消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資助,並取消其4年的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的申請資格。 這件事於2000年5月26日在人民日報上,以特稿慣用的“本報訊”方式報道出來。同時,還發表了一篇《杜絕科技醜聞》的評論文章,並且各大媒體均在第一時間轉載。 4、欺騙組織——被取消長江學者資格 2000年毛遭基金委處罰後,2001年便申請中國地質大學(北京)的長江學者而獲批。的確,毛相當有能量,但不是正能量而是欺騙組織的負能量。毛在各種申請事項中,在其個人簡歷中從不填寫被“基金委處罰”之事。 2001年在申請長江學者時也是如此。該事被教育部知道後,則立即取消了毛長江學者的資格。這種欺騙組織, 欺騙輿論的行為是十分惡劣的。 5、一稿兩投——傷風敗俗 於2000年6月20日,毛等將“中國東部大規模成礦時限及其動力學背景初步探討”一文投稿於“礦床地質”編輯部,並在該刊2000年第19卷第4期上發表。而後毛等又於2000年6月30日將該稿投稿於“岩石礦物地球化學通報”編輯部,並在該刊2000年第19卷第4期上發表。 6、重複請獎,法理難容 以毛景文為首席科學家,以《中國東部中生代隱伏礦找礦理論技術創新與重大突破》為題,於2012年獲得了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2016年毛景文把第一部分成果單獨拿出來,改頭換面,以《中國東部板內燕山期大規模成礦動力學背景》為題,再次申請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並獲批。該項獲獎成果與12年獎第一部分的核心內容完全相同。 7、侵佔他人知識產權 作為一個礦產資源研究領域的研究員,雖然已退休多年,但我有責任揭露地質科學界學術腐敗問題,以便正本清源。 注:如需要了解上述有關問題的詳情,請隨時提出,本人將及時回答 吶喊 2017年11月18日
手機用戶83534282531
本人最清楚潘建偉有沒有資格獲得諾貝爾獎,因為本人是質疑潘建偉光量子偽科技的急先鋒,發佈過大量質疑文章,其中在頭條悟空問答《池昭新是什麼人?他為什麼質疑潘建偉在量子力學方面的成就?》中所作的答文,從理論到技術方案,全方位淋漓盡致地揭露了潘建偉光量子通信、計算與探測等一系列偽科技的真面目,是本人的代表性質疑作品,內含百萬元懸賞求駁倒,目前此文瀏覽量已超過49萬人,仍在不斷上升中,並且點贊百分率是同題答文中最高的,大家可以用本人姓名在頭條搜索到此文。
另外,本人在悟空問答中對題為《為什麼有人認為潘建偉團隊已驗證貝爾不等式的實驗是假的?》所作的答文,也是本人質疑潘建偉量子成就的代表性作品之一,可用標題名稱在頭條搜索到。
光量子偽科技可謂漏洞百出,一個明顯的例子是:中國與奧地利之間,既無連接的量子幹線,也無地面對墨子號衛星的信號接收與發送設施,卻居然可以做量子視頻通話!這個彌天大謊已成為天大的笑話!
儘管潘建偉的光量子科技,每隔十天便發佈一次"重大突破",但2018年的17名諾獎焦點候選人中,居然沒有他的名字!我們完全可以預言,如果作為偽科技製造者的潘建偉也可以獲得諾貝爾獎,那麼本人作為″城市規劃動態應變新模式"理論體系的創始人,就應可以獲得100萬次諾貝爾經濟學獎!
池昭新一城市新模式
完全不可能!你說他即使得獎是什麼獎呢?物理最接近。但諾貝爾物理獎只獎勵那些在基礎物理上有傑出成就的人,應用物理永遠不可能!有些國人處於“愛國”的原因,認為咱們那些兩彈元勳都應該獲諾獎。如果這樣,美帝、毛狗的兩彈科學家怎麼辦?前段時間,霍金的逝世,引發了一波“霍金是否應該獲得諾獎”的大討論。其中一篇文章就說得好,那篇文章認為霍金的成就,在“檔次”上要比楊振寧的成就低,所以楊振寧可以獲得諾獎而霍金不行。如果按照這個說法,潘的成就,比霍金的還要低。潘建偉的成就,和袁隆平的成就差不多屬於一個“檔次”。別噴我,我只是就是論事。事實上,對潘建偉和袁隆平,我是非常尊重的,或者這樣說,他們對我國經濟上的影響遠高於他們對科學的影響。個人認為,潘建偉完全不可能獲得諾獎。
飛天7249
可能性是有,但是路還有很多要走。
諾貝爾物理學獎的評選原則一般是頒給對科學有重大發現或者發明的人。而縱觀歷屆活的諾貝爾獎的物理學家,大多都是提出來了重大理論或者有了人類歷史上首次的重大發現。比如愛因斯坦的光量子假說、居里夫人的放射性元素,在當時都是重大的理論和發現。而潘建偉院士主要是從事應用物理學,並未對量子領域提出重大理論,或者對某個重大量子理論的預言進行實驗驗證。比如2017年的物理學獎就頒給引力波的發現者們,因為他們是對愛因斯坦相對論引力場理論預言的證明。
而潘院士的重點在於量子通信領域,以潘院士目前的研究,雖然取得了一些列的首次創新,但是距離實際化成熟應用還有很多路要走。就像蓋茨設計了計算機軟件,喬布斯設計了蘋果電腦,雖然很有用,卻並沒有獲得諾貝爾獎。所以,潘院士雖然在量子應用領域走在了世界的前列,但是卻沒有一個系統的理論提出,是潘院士的軟肋,也是阻止潘院士獲得諾獎的一個重大障礙。
不過,即便潘院士沒有獲得諾獎,潘院士在量子領域的地位任然十分重要。在2017年雜誌評選的年度十大科學人物中,就有潘院士。並且,他還獲得了“中國量子之父”的稱號。2018年4月,還獲《時代週刊》2018年全球最具影響力人物榮譽。相信隨著潘院士的進一步努力,嘗試衝擊一下諾獎也是可以滴。
希望潘院士在量子通信領域取得更多的成果,爭取那個諾獎為國爭光。
喜歡我的回答,就關注一下吧~
科學探秘頻道
絕不可能獲諾獎
不是藩教授的研究成果達不到諾貝爾獎的高度,四大因素決定其不會進入諾獎的評選範疇。
應用性科技的侷限
如歸類,量子通信只能歸類於物理學獎。諾獎物理學獎,側重於物理學原理髮現或新材料發現,對於不具有原理性特徵的工具應用性發明,是不可能獲得諾獎的。
藩教授的研究成果,明顯是量子科學的運用,即使在運用中能加深對原理的認識,也明顯不具原理原創發現。
而物理學似乎又進入了大爆發時代,特別是宏觀的天文學、人工智能等領域,任何小突破都推動人類文明前進一大步,而且會引導新物質的發現一一如暗物質、反物質可能打開物質的新天地。這些領域才是未來諾獎的高產地。
軍事科技的侷限
量子通信直接進入軍事科技領域,其原理與方式不會公開,這將形成兩大特徵:一是必然在同類型中出現並存的方式,因而任何一種都不會有普世性。二是原理不會公開。
關注量子科技特別是關注藩教授的先生一定注意到了:早期藩教授還有研究性論文發佈,但墨子衛星初步成功後,反而很少有信息披露了。因此外界現在對其成敗、進度、狀況、成就一無所知。只有一個現象證明應有不錯的成就一一藩及其團隊受到更高級的保護與尊重。
為了獲取技術,束手無策的東東們甚至發起網絡上鋪天蓋地的質疑呢!
這樣保密的技術,諾獎也無法評啊!
技術的初創性
且不說藩教授的研究不具有開創性一一國際同時有多個小組在研,藩教授領導的團隊只能說取得了暫時領先的成果,但明顯距離成熟運用還有很長的路要走。而在成熟運用前,藩教授能否一直保持領先呢?
當年的超導研究、近期的超算建設、當下的5G,都有此特徵:同為運用科技,而且交替領先。這幾乎是運用科技宿命。
國別歧視
別小瞧這個因素。眾所周知,當前美國發起的貿易戰,就是阻止東方大國成為科技強國。
因此,將科技大獎發給東方大國的科學家,不僅要發明的含金量,更取決於西方世界的肚量。敢斷言,在國家科技整體成就形成真正的超越前,來自東方大國的科學家是不可能獲得諾貝爾物理、化學獎的。
bashanlaike
看到評論中也有黑潘教授的,可能是受某些影響。這裡只談科學。
我們先看諾獎是如何評的,才能判斷潘教授是否有獲得諾獎的可能。諾貝爾獎更重視理論的提出與驗證,比如說提出了原子模型,驗證的模型的正確性,發現某基本粒子,驗證基本粒子。這方面是最有可能獲獎的。中國當年的吳有訓驗證了光子,被老師獲得了諾獎。王淦昌,提出用雲室驗證中子的存在,被老師錯誤判斷給拒絕。這兩位是與諾獎失之交臂,最可惜的。
還有一種是提出基本理論的,如愛因斯坦,普朗克,玻爾等,包括楊振寧先生(有人說當年應該發給楊振寧,李政道,吳健雄女士)。基礎理論獲獎的比前者會小一點,因為諾獎是重實驗,重發現的,除非你的在該領域名聲大到不得不發獎,才給你。愛因斯坦不是因相對論獲獎,而是獎勵他解釋了光電效應。楊振寧不是因為發現了米爾斯-楊規範場論,而是提出了宇稱不守恆。
而在應用領域,基本上還沒有人得過,除了日本的二位發明藍光LED的,其他基本沒有。這也就說明為什麼搞發明應用的很難獲獎,如愛迪生,特斯拉,包括中國的錢學森先生。
潘建偉研究的是應用領域,現在量子糾纏理論已經基本完備了,只需要按理論製造出來高精儀器就可以實現量子通信或計算。對理論和科學知識的豐富沒有實際的貢獻。獲獎可能性非常小。
那有沒有可能呢?有!
1,如藍光LED一樣巨大的推動社會進步,如果在近期內可以完成,且潘教授還健在;2,通過量子實驗發現新的原理,新的粒子,驗證某一科學假設等,都能得獎。
匪石670
潘的本事都是在國外學來的。量子衛星?只是實驗手段。最後吹的什麼量子計算機之類的都是實現不了的戲法。它在國外為什麼不搞這些,因為國外沒有任何國家願意出錢給它玩。說它是騙子不為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