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万蜀军伐吴,孙权提出归还荆州以求和,刘备为何不答应呢?

CJ-J


如果按历史来看的话,这个问题很不准确。

首先刘备没有那么多军队。

75万这个数字是罗贯中赶稿的时候手填的,这个数字差不多是当时蜀汉的全部人口,老罗天真的以为刘备可以“全民皆兵”。除此之外,老罗这样写还可以彰显刘备的声势浩大和报仇心切,可以突出陆逊的以少胜多。

那么刘备当时伐吴到底带了多少人?

蜀汉灭亡之时全国人口才94万,军队10万。而刘备伐吴之时蜀汉刚刚建立,人口肯定不会比94万多,能拿出的军队最多也就10万人。这十万人,刘备得留一部分驻守汉中和留作后备,所以他出征最多能带5、6万人的样子。可别小看这点兵力,5-6万人在当时已经算是大场面了,刘备伐吴真的可以说是举全国之力。

其次,孙权确实提议过请和,但并没有提出要归还荆州。

孙权提出请和有两次,一次是刘备伐吴之前,一次是刘备夷陵惨败之后,但两次请和孙权都没有提出要归还荆州。

刘备伐吴前孙权请和很好理解,因为他知道刘备这次是举全国之力来的,势必要夺回荆州,为关羽报仇。而孙权方面并没有做好准备,所以他不希望开战,用请和当作缓兵之计。

那么刘备夷陵惨败后,孙权为何不选择趁胜追击,而是主动请和呢?

1、刘备虽然惨败夷陵,但撤退途中收揽了很多残兵败将,又有从后方赶来的赵云等援军。刘备合兵一处,驻扎在易守难攻的永安城,所以孙权想继续扩大战果是不大可能的。

2、孙刘两家在这里打得不可开交,北边的曹魏很有可能趁虚而入,进攻孙权的后方,这样孙权就陷入两线作战的局面,非常不利。所以当听闻刘备驻扎在白帝城,孙权感到“甚惧”,赶忙遣使请和。

而荆州是孙权谋求后方安全的根本所在,所以他不会将其拱手相让,更别说拿荆州为请和的筹码。

最后,面对孙权的两次请和,刘备拒绝了第一次,但接受了第二次。

刘备之所以拒绝孙权的第一次请和,有三点考虑。第一,刘备对伐吴成竹在胸,不把孙权放在眼里。第二,荆州对蜀汉至关重要,是实现《隆中对》的关键所在,他必须夺回。第三,关羽被孙权擒杀,刘备此举有报仇之意。

所以刘备拿到孙权的请和书后,他“盛怒不许”

而面对孙权的第二次请和,刘备为何又接受了?第一,夷陵惨败让刘备深受打击,他对夺回荆州已经失去了信心,不想再打了。第二,孙刘联盟是必须要维护的,如果双方继续争斗下去,则曹魏必然坐收渔利。第三,经历如此惨败,让63岁的刘备身体一下子不行了,他自知时日无多,现在最重要的是安排后事,稳固蜀汉基业,而不是继续和东吴的战斗。

正好孙权遣使请和,刘备就趁势下这个台阶,还体面一些。


石头说历史


馆主来了,我是無月,我来回答这个问题。

無月在之前的问答里也已经说过了,刘备伐吴,是一场灭国级的大战,刘备出兵的目的就是扫灭东吴,而不是为了区区荆州。

具体来说,有以下几个原因:

一、为关羽报仇

这是刘备伐吴的出兵理由,直接导致了这场战争的发生。关羽是最早跟随刘备闯天下的,那时候刘备一无所有,一起打拼到今天,跟刘备的感情很深,刘备为关羽报仇,合情合理,也符合刘备重情重义的人设。血债就要血偿,你东吴杀了我关羽,赔我一个荆州怎么够,荆州本来就是我刘备的。刘备要的是孙权身死家破。

二、看透了东吴不灭,荆州不稳

关羽的死,让刘备看明白了,想要荆州安稳,就得灭掉东吴。不然就算今天拿回了荆州,东吴还是会蠢蠢欲动,何况现在刘备也没有关羽这样的大将可以镇守荆州,所以,即便拿回荆州,迟早又要被东吴拿回去。为长久计,必须灭掉东吴,荆州才可以长久。

三、刘备志在天下

刘备以仁义著称,这也是他打下一片家业的主要手段。但是“仁义”也给刘备埋下了一个隐患,就是当初的“借荆州”。如果刘备真的仁义,借了的肯定早还了,但是刘备却在这件事上一直闪烁其词,甚至放了个关羽在荆州,自己再也不露面了。这就是真正的刘备,他志在天下,荆州对刘备而言就是刘备的,没有什么借不借,可是他偏偏不得不讲“仁义”,想必这件事也是很令他烦恼的。所以,这次他就打算一劳永逸的解决掉这个问题。

四、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前期的战斗顺利,让刘备信心满满。大军调动不容易,如果就这样撤回去,对刘备而言,只是取回了原本就在关羽治下的荆州,并没占到什么便宜,这样回去,刘备很没面子的。其实孙权也并不是怕刘备,只是怕破坏了三足鼎立的局势,因此,孙权也不会作太多的让步,让出荆州,已是他的极限。因此,刘备的大军,只有继续前进,正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原创作品,無月文化,品读经典,品味文化


無月文化馆


三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比较混乱的时期,军阀之间互相争夺资源,这里面出了许多的英雄豪杰,比较出名就是孙权,刘备,曹操了。

刘备与孙权的夷陵之战相比大家有所耳闻,很多影视作品中都说是刘备带了75万蜀军伐吴,目的就是为了给关羽报仇。


其实这里说的不准确,刘备的蜀中总共人口加起来也才90万左右,就算举国出征,除去女性和老弱病残,总共兵力不应该超过20万,所以真实数据也才只有15万左右。

再者就是孙权究竟有没有提出要把荆州还给刘备呢?显然是没有的。第一,孙权既然有胆量偷袭荆州,就代表不怕刘备前来报复。第二,东吴几代人日思夜都想要拿下荆州,今天终于完成了,孙权肯吐吗?再者荆州对于东吴战略意义重大,东吴要想真正壮大,乃至将来要和曹操角逐天下,就必须先得荆州。所以孙权肯定是没有要把荆州归还刘备的意思。


孙权真实的想法是畏惧魏和蜀一起进犯,那样对于吴有致命危险,所以他在和刘备开战之前努力的要和魏签订停战协议。在确保魏不会进犯的情况,用尽全力和刘备打了这场夷陵之战。


一个看历史的小矮人


整个益州男女老幼总人口才94万,何来75万蜀军?难不成蜀中全民皆兵?

孙权何时提出过归还荆州以求和?如果他会归还荆州的话,那为什么要偷袭荆州?偷袭了再还回来,岂非儿戏?

言归正传,公元221年七月,蜀汉昭烈皇帝刘备倾蜀汉全国之力执意发动夷陵之战,这里有两个问题:

一是刘备为何要发动夷陵之战?

二是刘备带了多少人马?



关于刘备为何要发动夷陵之战,至少有3个原因:

1、为关羽报仇。天下人皆知关羽仍刘备结义兄弟,刘备如果不报仇必为天下人齿笑,况且刘备仁义重情,此为兄弟情感原因。

2、夺回荆州。天下人皆知孙权偷袭荆州,使蜀汉白白丢了荆州三郡之地,从此蜀汉仅益州一地,北有崇山阻挡曹魏,东有孙权占据荆州,蜀汉的战略地位一落千丈,毫无发展可言,被堵死在蜀中之地,刘备为了蜀汉发展,必要夺回荆州,此为国家发展原因。



3、暮年壮志。公元221年刘备己经61岁了,英雄己暮年,刘备自感时日无多,已经耗不起时间了,从刘备称帝到发动战争仅2个多月时间,时间对刘备来说很急迫了,刘备只希望在有生之年为下一代创造更有利的条件,此为个人情感原因。

整个蜀汉军队约十万人,还要防守北部边境及其它边境,刘备能带去打仗的撑死也就七万人。



孙权怕了吗?孙权怕了就不会偷袭荆州并杀关羽,孙权只是没有安全感,他一方面向曹丕称臣,缓和北部边境局势,另一方面与刘备议和,但并未提出归还荆州,议和只是缓兵之计,并抢占舆论导向,况且孙权料定刘备也不会接受,杀兄弟夺地盘可是不共戴天之仇,刘备会接受吗?你会接受吗?我想换谁也不会接受吧。


一国之君历史研究


答 | super

这个问题要分小说《三国演义》和历史《三国志》两个方面来讲。显然提问者是从《三国演义》的角度出发的,那么我们就先从演义方面入手来分析分析。

据第八十一回和第八十二回的相关记载,刘备所率的兵马号称是七十余万,孙权赶忙派了诸葛瑾前去求和,诸葛瑾是怎么说的呢?一、取荆州杀关羽都是吕蒙的错,现在吕蒙已经死了;二、我们愿意还孙夫人,还荆州,再次结盟。可以说这求和的条件相当诱人了,但是刘备拒绝了,坚决说杀关羽之仇不可不报。

诸葛瑾

可以推测演义中刘备的最终动机是消灭东吴,只还个荆州是不够的,刘备的目的是要把孙权灭得一干二净,这一点就是刘备拒绝求和的根本原因。再有,诸葛瑾去求和的时候,刘备的大军已经集合完毕,哪有说不打就不打了的,刘备怎么跟热血沸腾的将士们交代?最后,孙权的求和条件是真的还是忽悠人的?

所以,演义中的刘备不会答应孙权求和,因为他的70多万大军足以踏平整个荆州乃至江东。

火烧夷陵

其实演义毕竟是虚构的,要是孙权真的答应归还荆州,刘备恐怕早就罢兵了,白来的荆州谁不要?刘备又不傻。

接下来,分析分析《三国志》,历史上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三国志·诸葛瑾》记载:刘备东伐吴,吴王求和,瑾与备笺曰:“奄闻旗鼓来至白帝,或恐议臣以吴王侵取此州,危害关羽,怨深祸大,不宜答和,此用心于小,末留意于大者也。试为陛下论其轻重,及其大小。陛下若抑威损忿,暂省瑾言者,计可立决,不复咨之于群后也。陛下以关羽之亲何如先帝?荆州大小孰与海内?俱应仇疾,谁当先后?若审此数,易于反掌。

可见,当时的孙权确实有求和之意,诸葛瑾也曾写信给刘备陈说利害,但并没有说归还荆州,也并不像演义中那样东吴是弱势一方,孙权其实毫不示弱的。

孙权

再有历史上双方兵力对比并不是70多万对20多万,而大概是七八万对六七万,刘备并没有绝对的兵力优势,这一场战争可以说是势均力敌的,刘备也并没有必胜的把握。

那么问题就来了,刘备为啥不答应孙权的求和呢?甚至还可以乘机敲诈他一笔,比如粮草城池啥的,再来分析分析。

第一,历史上刘备伐吴的根本目的就是去夺回荆州,顺带着打压一下东吴势力。荆州丢失后,蜀军被迫局限于益州之地,难以有所发展,更难以兴复汉室。只有夺回了荆州,才能使蜀国焕发生机。

第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刘备希望通过自己最后的努力,为刘禅和诸葛亮夺取天下出一份力。60岁的刘备还在奋斗,你还有什么理由不努力?

第三,为荆州集团的部属们抢回家乡。蜀国后期,主要执政者都是荆州人或者都曾长时间生活在荆州,比如诸葛亮、蒋琬、杨仪、魏延、董允等等。

第四,为兄弟关羽报仇。这并不是主要原因,是一个口号,是次要原因哈。

诸葛亮

因此,孙权根本不可能白白归还荆州,刘备和孙权之战不太可以避免,我认为刘备发动这次战役本身并没有错,只可惜他战败了,而且惨败而回,只怪他自己不争气呀。


小刀文史


首先先分析一下刘备伐吴的目的。有人会说刘备伐吴不就是为了给关羽张飞报仇吗?没错,我们可以认为这是一个动机。但我认为这只是其中一个'没分量的动机甚至连动机都不算,只是个导火索。

第一,刘备和孙权矛盾由来已久。其实刘备和孙权的矛盾从赤壁之战后就开始有,主要是围绕着荆州的问题。而且这期间孙权很亏,因为赤壁之战毕竟东吴的兵力是主力,但是战后却被刘备钻空子得了荆襄三郡。后来想依靠政治婚姻软禁刘备,没想到没成还搭上了妹妹。但是刘备也很不爽,首先他觉得荆州是刘表的,刘表死了是刘琦的,怎么合计也没他孙权的事儿,凭啥他说要就要?再者孙夫人嫁过来后可以说在荆州也没干啥好事,后来还跑回了江东,现在孙权又背弃盟约偷袭荆州,害死了关羽,所以矛盾不可调和,必打。

第二,刘备不能接受求和,必须灭掉东吴。第一个原因,刘备是打着为关羽张飞报仇的旗号出兵伐吴,而且目的是为了灭吴,注意是灭吴而不是继续保持盟友关系。而且真的中途撤军的话,非常影响士气,毕竟刘关张关系非同一般,如果刘备这样的事都能接受求和继续保持盟友关系,说难听了是非常怂的表现,人心不服。

第三,从当时的情况看,刘备只能打孙权,不能打曹操。其实对赵云和诸葛亮当时说打曹操不打孙权的话,我甚至有点嗤之以鼻的感觉。要知道,此时孙刘联盟已经不存在了,而且关羽之死影响非常大,刘备不能不表态或者说不能认怂。那么要打的只有曹操或者孙权,那么只能打孙权。为什么?吃柿子拣软的捏,孙权和曹操比,就是软柿子。而且刘备为什么出动全部兵力?就是为了灭东吴,如果不彻底灭掉东吴,将来让东吴反扑,那么蜀汉绝对招架不住。


avenger105254380


真实的夷陵之战,刘备军队不可能这么多。

从孙权与曹操通信说刘备支党四万来看,刘备士兵最多5万人。自公元221年7月打到第二年8月,一年零一个月的战争耗费光了刘备军队士气,士兵因长期远征失去锐气,终被陆逊一击而中,彻底崩溃。

刘备仓惶后退,但收拢散兵及赵云来援,军队已近两万,陆逊失去了攻克永安的机会。加上还需顾忌曹魏乘机浑水摸鱼与袭击后方,陆逊遂停止追击,主动撤兵,得胜而归。

最初,刘备是哀兵远征,所领又是汉中战役胜兵,战斗力超过江东方面,所以一直对江东有足够压力,陆逊不敢分兵,选择避免决战方式以消耗刘备军气势。这才有中途孙权提出的送归孙夫人,归还南郡的约和请求。

然而,姑且不论孙权是否有这个建议。哪怕是有,也不过是为了破坏刘备军队的进攻节奏而已。既然孙权敢于出兵袭击又敢于杀害关羽父子,就不可能怕刘备报复性进攻。

对刘备来说,自己已61岁,如果不借这个机会立威,最大限度地获得对江东方面的军事政治优势,又何必千里远征荆州?

实际上,刘备本身也知道,自己这五万军队哪怕就算击败陆逊,也不过是恢复到关羽襄樊战役前的态势,自己没有力量吞并江东。刘备不愿在这个时候谈和,当然是想彻底击败陆逊掌握南郡等地后再与江东说和,那时候就有更多本钱,对江东的压力也能更大,能够获得更多的好处。


四川達州


刘备倾全蜀之兵伐吴,名为二弟关羽报仇,实则意图一举击灭东吴,然后合蜀吴之力北上灭魏,从此天下再度归汉,完成统一大业。基于攻灭东吴的设想,刘备自然不会同意孙权的归还荆州求和方案。不得不说刘备深具帝王之心,他伐吴之举可谓一举三得,既得到了美名,又得到了功业,还可以制衡丞相大权独揽。因此伐吴之战,刘备一意孤行,谁的劝告都不起作用,他还不带诸葛亮同行伐吴,就是想一战成名。

孙权提出归还荆州以求和,刘备认为是缓兵之计,当时刘备势入破竹,一路东吴大军望风而逃,或者望旗而降。当此之时荆州似乎已经唾手可得,孙权提出归还荆州以求和,明显诚意不足。孙权如果提出称臣纳地,那么刘备或许可以答应孙权,然后先诛杀吕蒙、陆逊为关羽报仇;最后再一步一步削弱孙权 的权力,最终诛杀孙权为关羽报仇,同时铲除东吴复国的念想。事实上孙权归还荆州求和确实为缓兵之计,东吴同时也在准备水陆大军抵御蜀汉军队。

刘备还是自视甚高,战争过程中他打听到东吴的大将是陆逊,他说一句话:朕用兵老矣,岂反不如一黄口孺子耶!在刘备看来他南征北战数十年,大大小小近百战,尽管败多胜少,但是刘备还是认为他用兵老到,兵法韬略惊人。他想学习汉高祖刘邦,汉光武帝刘秀那样指挥千军万马,平定天下各路诸侯。也正是因为刘备的心高气傲,导致他轻视了对手,最终被陆逊打得大败!

刘备如果不那么贪心,在诛杀了杀害关羽的将领后,完全可以先收回荆州,再养精蓄锐,让诸葛亮来领兵伐吴,那么他的一世英名必然不会受损。刘备就是失败太久了,太想早点完成统一大业,建功立业了。刘备也不想想秦国名君名将名臣代代皆有,统一天下依然用了六代人的时间,他刘备才能不及秦国历代先君,蜀汉综合国力也弱于魏国、吴国,再想续写汉光武帝的传奇,实在是太难了。


大秦铁鹰剑士


为什么刘备攻下东吴大片土地后,孙权提出归还荆州求和,并交出凶手,刘备仍然不肯罢手?

题主既然这么问,那就是按照《三国演义》的故事内容来说了,那我们就抛开正史,谈谈演义。

在演义中,刘备是一个怎样的人?

我丝毫不怀疑,罗贯中就是一个刘黑,他给刘备赋予了许多特质。在他的笔下,说好听点的话刘备是一个心地仁厚,对人宽容,重感情,对朝廷忠心耿耿,充满正义,极具人格魅力的人。

说难听点的话,刘备彻底被罗老给写废了,被描绘成了一个全身上下除了老实毫无长处的人,硬要说有什么长处的话,那泪腺比较发达,爱哭勉强算一个。

我小时候读三国演义就很不能理解,这皇叔除了爱哭鼻子,会假客套还会干嘛。论武,军事指挥能力就是菜鸡水平,经常到一地方,PP刚坐下来,椅子还没捂热,就被人扫地出门,碰到野战更是一触即溃,一路被人追着打,好几次都给打哭咯,老婆孩子全丢了,就靠扔阿斗来笼络人心。论文,除了比文盲稍微好点,也没啥成就。

所以,为啥手下人都死心塌地跟着他?徐庶、“卧龙”诸葛亮、“凤雏”庞统,关羽、张飞,哪个不是人中龙凤,他们都是傻子吗?这皇叔也不会喊口号,现代传销式的精神鼓舞法,干事情也不干净利落,为人又比较迂腐认死理,实在不是一个优秀的领导人,他们为啥都愿意跟着他呢?

那些割据势力诸侯,曹操,袁绍,刘表,为何都认为他是英雄,都将他奉为座上宾,甚至让曹操说出 “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这样的话,陶谦更是三让徐州,刘表去世时,也希望将荆州托付给刘备。 我实在是想不通。

直到长大后,读了正史后才明白。

其实历史上刘备是一个能力非常强,非常有主见的人,他做事当机立断,张弛有度,既有豪侠的心肠,也有君子的道德。他做过的许多事,比如鞭打督邮,火烧博望,都被罗贯中按在了其他人头上(张飞,诸葛亮),这么做当然有神话诸葛亮,和表现出张飞性格暴躁的因素。但是无形之中,把刘备描绘成了一个软弱无力的人。这锅罗贯中要结结实实背好了。

总之在演义中,刘备就是一个非正常人类啊!许多事在他身上解释不通,令人匪夷所思!

《三国演义》中刘备称帝之后立刻就发布了一道诏命:“朕自桃园与关、张结义,誓同生死。不幸二弟云长,被东吴孙权所害;若不报仇,是负盟也。朕欲起倾国之兵,剪伐东吴,生擒逆贼,以雪此恨!”

结果大军还没开拨,另一位弟弟张飞就被手下人剁了脑袋,逃到东吴去了。

这下还得了!刘备当时就吐血几升晕死过去,醒来之后更是怒火中烧,倾国之力,率75万大军伐吴,东吴上下听说刘备伐吴的消息的时候,个个吓得面如土色,立马就向曹丕称臣,并向刘备求和。但是遭到拒绝,蜀汉军进入吴境后,前期是势如破竹,把吴军按在地上摩擦,连杀东吴数员大将,“江东鼠辈”孙权于是提出归还荆州,送回范疆张达等杀害张飞的仇人,希望与蜀汉重归秦晋之好,然后刘备“呵呵”一笑,拒绝了,拒绝了,拒绝了,拒绝了.......

演义中的刘备是一个认死理的人,说好了要替弟弟报仇,就一定要替关羽报仇,灭掉东吴,这妥妥的就是一个护弟狂魔啊!!!没法解释,解释不通。

如果要看历史上真实情况的话其实很简单,基本上没什么说的。

《三国志 陆逊传》记载∶“黄武元年(222年),刘备率大众来向西界。权命逊为大都督、假节,督朱然、潘璋、宋谦、韩当、徐盛、鲜于丹、孙桓等五万人拒之。”

《晋书·傅玄传》是这样描述的:“权将陆议大败刘备,杀其兵八万馀人,备仅以身免。”东吴的兵力应该与蜀军相差不多,都在五万人上下,

221年7月,刘备前军击败吴巫山等地守军,占领巫山、秭归一线;

221年11月,孙权命陆逊为帅,率大军西进迎敌;

222年1月,陆逊部将宋建反击蜀军于秭归一带;刘备返回秭归前线;

222年2月,蜀军开始向东推进到夷陵一线,夷陵战役拉开帷幕。

双方在这里僵持大半年,陆逊火烧连营,刘备军全线奔溃,次年刘备死在白帝城。

总结来说,刘备军就没有获得特别大的优势,自然没有孙权归还荆州求和一说。相反,刘备最初的相反应该就是想用武力打开局面,逼迫东吴回到谈判桌前,归还部分荆州郡县。

今天小编就写到这里,大家喜欢的话可以关注我“历史深度解秘”,想和我讨论历史相关知识或者问有关历史问题的朋友们,请私聊我,回复“讨论”24小时内必回


历史深度解密


刘备伐吴,那是关公死后八年的事了。刘备说伐吴是替关公报仇,那只是借口,经过十几年的养精蓄锐,刘备兵强马壮,粮草充足,国库盈实,这时的刘备是志在独吞天下,孙权哪能还个荆州就把刘备给打发回去?曹魏势大,刘备暂时不好下手,东吴实力这时远弱于刘备,刘备就借为义弟关公报仇为名先吞并东吴。刘备要的是整个东吴而不是区区一荆州!如果刘备拿下东吴,接下来集吴蜀两国综合实力,便有足够的能力挑战汉献帝的皇权,完成谋国篡位的大计。曹操最后悔的事是:当初青梅煮酒论英雄时,怎么没杀了那大耳贼刘备!悔不当初,悔不当初啊!阅人无数的曹阿瞒也看走了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