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為一名被需要的幹部

12月1日,營山縣悅中鄉黨委書記馬佳和黨辦主任吳曉東正常上,當他們趕回縣城報送扶貧資料,途中發生意外,雙雙墜入100米高的懸崖。上百名當地老百姓,不顧危險滑到墜車的半山腰,對他們展開救助。(華西都市報)

為人民服務,簡單的五個大字承載著共產黨人的使命感,煥發著共產黨人的生命力。悅中鄉黨委書記馬佳和黨辦主任吳曉東在遇到意外後,群眾積極對他們展開救助,生動地向我們詮釋瞭如何成為一名群眾所需要的幹部。

中國人民自古就明白,世上沒有坐享其成的好事,要幸福就要奮鬥,扶貧工作正是為人民謀幸福的關鍵一環。在扶貧攻堅的關鍵時期,一些幹部思想懈怠,在工作中形成了形式主義和官僚主義。不下田間地頭,不踏老鄉門檻,不聞炊煙,不揭鍋蓋,就將政策“落實”。這樣的後果只會讓幸福的理想鏡中花、水中月。幸福的藍圖要想變為現實,就得進行一場新的長征,路途長、時間緊,容不得我們半點懈怠。

形成“被需要”的幸福感,需要存好心、做好事。基層工作任務量大、內容繁雜、時間緊,決定了基層工作任務難、落實難。特別是扶貧攻堅中,有一些民眾不理解、不支持的現象,更是對工作提出更大的挑戰。在這緊要關頭,幹部應迎難而上,不僅要按質按量完成工作,更要走進民眾家裡,問民所需,解民之難,與民眾打成一片,讓民眾有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存一顆好心,做好本職工作,民眾定會愛戴、擁護。“被需要”的幸福感就在認真工作中、努力奉獻中水到渠成。有了“被需要”的幸福感,自然就擁有了幹下去的動力。這是一股永不停歇的動力源泉,鼓舞著幹部奮力前行。

“被需要”的養成不僅要繼承古道熱腸、助人為樂的傳統,還要有強大的能力,更要有正確的評價和制度保障,這樣我們才能把為民的好事做成、做多、做大。“打鐵還需自身硬”,沒有過硬的本事,沒有懷著一顆學徒的心,是不可能擁有堅實的群眾基礎和為民服務的能力。如果一味獲得民眾中的“存在感”,而忽略工作的經驗教訓、缺少見識,這樣與形式主義無異,又掉進了“空中政策”的窠臼之中。 “被需要”是對幹部最大的褒獎和鼓勵,我們要以“被需要”為榮,努力幹、踏實做,爭做一個被人民群眾需要的幹部。在幸福的藍圖中,做一名不可或缺的“繪圖者”,才能畫成絢麗的畫卷。 作者:何馥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