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軍入關是不幸還是萬幸?為何說沒有清朝我國連漢地18省也難保?

靜夜史


清朝建立了一個廣土眾民的政權,而且辛亥革命後的和平交接,基本保障了今天龐大的國土。從歷史後見之明評價,確實清王朝的貢獻很大。

1、明王朝的疆域

相對於漢人王朝的宋朝,明王朝的疆域是很大的。但相對於前代的元,後世的清,明王朝的疆域確實不算大。

(明朝疆域圖)

在明朝初期,明朝疆域最大的時候擁有安南、漠南、大興安嶺內外等地區。

但隨著仁宣時期的戰略收縮,明朝北部邊疆退往長城一線,大體就是常說的九邊;安南也撤兵放棄,疆土大幅度減少。

(明朝後期疆域圖)

到了俺答汗議和後,蒙古人逐步向藏區滲透,明王朝在藏區的影響力也逐步下降,疆域進一步減少。

2、清王朝的疆域

清朝的疆域也經歷了一個擴張與收縮的過程。

在1636年,雄才大略的皇太極建立大清的時候,疆土只有遼東與漠南,北部地域還沒到達黑龍江。

(1640年的清朝)

在順治時期,擁有了關內十八省。

在康熙時期,不僅將天下重新打了一遍,且統一臺灣,控制了黑龍江、外蒙、青藏。

(平定準噶爾

到了乾隆時期,平定新疆,將邊界推到巴爾喀什湖,幅員萬里。當然大清向緬甸、越南的擴張以失敗告終。到這時候,清朝雄立於世界東方。

(清朝全圖)

3、疆土的丟失與和平交接

1840年,鴉片戰爭,清朝丟了香港島;1860年二次鴉片戰爭,清朝丟失外興安嶺與西北近150萬方裡土地。到甲午戰爭,更是丟了臺灣。

至於租界區、租界地更是數不勝數。國家到了亡國滅種的邊緣。

但這時候民族國家在行程中,更關鍵的是,清王朝與民國和平交接,繼續保持了國家一統,沒有因為王朝更迭而造成大的領土喪失。

(中華民國全圖)

清朝對中國的疆域貢獻是巨大的,這點不可否認。至於清王朝入關就能看出來未來的疆域,那就是胡說了。

歡迎關注、點贊、吐槽,我是一枚明粉,給你不一樣的史學評析,期待你的評論,期待你的分享

一枚明粉


明朝的覆滅是必然的,但清朝入關確是歷史的偶然!

如果要討論清軍入關是不幸還是萬幸?只要從清朝是如何一步步建立起來,並且對照明朝時期的領土範圍講起。

先來弄懂一個問題,何為漢地18省?明朝時期將天下按照行政區劃劃分為兩京13省。清朝入關之後,對明朝原來的劃分方式進行了調整,從13省中分出3省以便於統治,因此形成了清朝時漢族地區劃分為18省的治理模式。而滿族和蒙古族的少數民族聚居區則依然保留著原有的旗盟模式。這是清朝時形成的行政區劃特點。漢地十八省由此得名!



由此可以看得出,問題中所說的“漢地十八省”指的便是明朝時期統治範圍內的領土。而不包括清朝入關所帶來的滿族和蒙古族的統治範圍。因此不得不承認一點,滿人入關並且建立統一的清王朝,使得中國的領土範圍得到了擴大,遠遠超過了明朝末年時的統治範圍。這一點已經在大眾心中形成了共識。此處不再多講!

那麼我們設想,如果滿族人沒有入關建立大清王朝,而是明朝繼續守著固有領土生存到十九世紀,或者腐朽的明朝政府被闖王李自成所替代,那麼一個漢族的統一政權,當面對西方列強的堅船利炮時,這個政權是否能夠固守著原有的漢地18省的領土吶?




當然有人會提出,明朝時期資本主義已經開始萌芽,中國絕不會像清朝那樣閉關鎖國而不看世界,最終落後西方列強那麼多,才遭受了近百年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屈辱歷史,簽訂了一系列的不平等條約。然而我們想,如果真的不是滿清統治中國的話,換一個政權就真的能夠改變上述所說的一切嗎?

顯然不能,且不說在中國當時的思想控制和社會環境下,根本不可能迸發出科技革命和文化復興,更不會催生出工業革命,進而將中國送入資本主義社會。這完全是我們今天的人一廂情願的幻想罷了。



那麼也就是說,無論是明朝還是清朝當家做主,西方列強還是會侵略腐朽落後的中國。我們可以想象得到,倘若不是滿清建立了大清王朝,極大地擴展了中國的領土和管轄範圍,依靠原有的明朝故土漢地十八省,可能很難抵禦西方列強的入侵和瓜分蠶食。因為我們知道戰爭需要戰略縱深,而明朝的領土範圍則遠不如清朝時期的領土範圍所擁有的戰略縱深和緩衝地帶更雄厚。


如果是明朝在19世紀與西方列強產生不平等條約,我們可以設想這樣的結果,沙俄與明朝在邊境長城附近打了一仗,明朝戰敗和沙俄簽訂了不平等條約割讓了黃河以北地區。至少是燕雲十六州被沙俄侵佔。沙俄很快就能夠實現自己的黃色俄羅斯計劃。日本上來佔領的可能就不會是遼東和東北地區,而會直接就是山東和華北地區。這是因為東北已經不在明朝後期的統治範圍內了。

因此倘若沒有清朝入關,以及清朝前期積累下來的廣袤領土,那麼西方列強從一開始所瓜分的中國便是傳統的漢地18省。也就是說如果沒有東北、蒙古和新疆及西藏的中國是根本無力守住漢地18省的。這邊就是明朝和清朝領土範圍的不同所帶來的不同結果。明朝所擁有的戰略縱深和緩衝地帶遠比清朝要少得多。西方列強如果面對的是明朝,則一上來便會傷筋動骨。而不像入侵清朝時那樣是先侵佔周邊的少數民族地區最後才進入到漢地18省。



因此儘管清朝統治中國期間犯下了許多不可饒恕的罪行,但是不可不承認的是,清朝將中國的領土範圍擴大了許多,正是由於清朝所擁有的廣袤的領土才使得清朝時遭遇西方列強的侵略可以續命幾十年。而這一點是明朝或者其他漢族政權所無法做到的。

因此,明朝的滅亡是必然的,而清朝的入關則充滿了許多偶然性,但清朝的入關最開始是不幸的,但終究成為了中國近代史上的慶幸。至少清朝為我們中國人留下了足夠多的時間覺醒和進行反抗,至少我們留下了今天的領土面積。最終迎來了屬於中國人民的最終勝利!



珞珈山的貓


我們需要認清這樣一個事實:無論是哪個朝代,都是我們古代史的一部分,喜歡清朝也好,討厭清朝也罷,這兩百多年的榮辱都已載入史冊。當前網絡上幾乎存在著兩種聲音,一種是無限制地太高清朝,與之相對應的,則是完全否定這段歷史。其實,這兩種做法都不可取。

明亡清興,雖然是許多巧合促成的,但卻也是一個不可逆轉的發展趨勢。天災與人禍接連而至,使得崇禎應接不暇,明王朝終究在農民起義和滿洲八旗的雙重打擊下,土崩瓦解。究其根源,還是在於這個政權已經失去了生機,將被新的政權所取代。

重溫那段歷史,浮現在眼前的似乎有兩條道路:李自成的大順政權坐穩江山或是滿洲鐵騎入主中原。最終,歷史選擇了後一條道路,並沒有給李自成太多的機會。不過,深究起來,倒不如說是李自成自毀長城。

佔領北京後的闖王,著實高興地太早,即便做起了皇帝,卻沒有及時穩定局勢,更沒有乘勝追擊。相反,對待明朝群臣,不僅沒有進行團結拉攏,反而像對待敵人一樣盤剝壓榨,對於吳三桂更是沒有拿出招降的誠意。最終,大順政權宛如曇花一現,轉眼消失在了歷史的長河,李自成也命喪九宮山。

反觀滿洲統治者的作為,倒是比闖王更為精明。自努爾哈赤起兵開始,便注意從漢文化中汲取政治智慧,趁機收買拉攏了一批明朝降將,而對於難以收服的悍將,則用離間計予以剷除。滿洲雖為遊牧民族,但在政治韜略上卻並不於崇禎和李自成,也正因如此,才能在關鍵時刻脫穎而出,成為新的主宰。

不過,一支在人數上並不佔據優勢的民族,在面對一個如此遼闊的疆域時,心理上的自卑也很容易顯露出來。清初弊政,便是滿洲急於樹立權威而推行的高雅措施。在這一過程中,曾造成了許多原本不必要的流血事件。這也是今人詬病滿洲統治的重要原因。

清代是專制主義中央集權發展的鼎峰,同時也是封建王朝的總結期。也正因如此,在康乾盛世之後,形勢急轉而下,在嘉道中落後,瞬間墜入了屈辱的近代史。落後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但捱打卻是在晚清。所以,清朝又毫無懸念地揹負了罵名。

客觀地講,清朝兩百多年的歷史,曾取得了不小的成就,也犯下了不少的錯誤。但不管怎麼說,這都是我們不能迴避的歷史。既不必刻意拔高,也沒必要一味抹黑。因此,清朝入關既算不上不幸,也不能說萬幸,至於疆域的問題,更是很難做出假設。


碣石樵子


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先要了解一個名字,什麼是所謂的漢地18省?

明朝時期在全國設置了兩京十三布政使司,到了清朝時期將湖南,湖北從湖廣承宣布政使司分離出來,南直隸又分為江蘇和安徽,陝西分出甘肅,成為十八個省,是漢人的主要聚集區。

說完漢地十八省的概念,我們再回歸題目內容說一下

清軍入關到底是不幸還是萬幸?

這個問題非常敏感也一直存在很大的爭議,滿清入關對於中國的政治,經濟,文化思想等方面都造成了很大的影響,在很多人看來這種影響是一種倒退,比如扼殺了資本主義萌芽,推行民族壓迫政策等等,但是任何問題都有兩面性,清朝最起碼有兩大貢獻。

首先,清朝確定了現代中國的版圖

清朝鼎盛時期的國土面積超過1300萬平方公里,即便是清朝滅亡前期國土面積依然超過1000萬平方公里,而且這廣袤的領土基本都是實際統治區域,完全控制在中央政權之下。

其次,清朝真正意義實現了民族大融合

清朝時期,各民族的融合達到了新的高度,尤其是邊疆各個少數民族加強了與中央的聯繫,我國現有的民族基本上在清朝時期已經形成。

說完了清朝的貢獻,我們在來看第二個問題,為何說沒有清朝我國連漢地18省也難保?

在清軍正式入關之前中原大致可以分為三大部分政權,南明,李自成的大順以及張獻忠的大西。

雖然農民軍勢大,攻滅京城,逼死了崇禎皇帝,但是南遷的明朝政府失去了關外的威脅又佔據江南富庶之地,李自成想要徹底攻滅明朝並不現實,而根據李自成的性格來分析,佔據北方地區和明朝劃江而治他已經非常滿意了。

再看張獻忠,在四川已經站穩腳跟,基本上據全蜀之地,傳統漢地基本上形成了三足鼎立的情況,三股勢力中任何一方都沒有完全實力攻滅其他兩方,中國或許會再度陷入分裂的局面。


一點點歷史


如果可以爆粗口的話,我想對這個問題說一句“扯淡”

先默唸三次“現代中國的疆域是經中國曆朝歷代的共同開拓得來的,是經過我黨我軍無數先烈的流血犧牲換來的,但唯獨不是滿清得來的,更不是什麼沒有滿清就沒有中國,所謂沒有滿清連汗地十八省都難保的言論是赤裸裸的分裂言論。”

這種言論我的文章裡有專門的分析和解釋。

希望網友們不要再聽什麼所謂的沒有清朝我國連漢地十八省也難保了,這種言論就是所謂的清朝帶來了東北新疆西藏蒙古臺灣等嫁妝的分裂論。

這裡簡單的再說一下,關於這些話的荒謬之處。


清朝的功績是收復和維護了中國的領土

的確,從康熙時期開始,對新疆西域用兵,一直到乾隆時期,徹底將其平定,這是事實,但需要注意的是,這是收復,而不是開疆擴土,新疆地區,從漢朝開始,就是中國領土,一直到了唐朝,滿清收回了新疆確實是功績,但你能說沒有滿清就沒有新疆嗎?很難說吧?

此外,滿清且用籠絡手段加強了對蒙古和西藏的統治,這也是功績,但無論是蒙古還是西藏,在之前的歷史中,都曾歸屬中國。

滿清所謂的開疆擴土千萬,實際上是繼承了明朝的領土,當然吹捧滿清的這些人是不承認繼承了明朝的領土了的,或者他們會說,明朝滅亡的時候,都沒有什麼領土了,我大清的土地是自己打下來的,那麼,滿清滅亡的時候,連紫禁城都是暫借給其小朝廷的,又何談什麼“留給中國上千萬平方公里”的土地呢?


清朝奠定的是近代中國的疆域

清朝奠定中國疆域的基礎是不假,那是世界各國步入近現代以後開始逐漸的產生“國家”“領土”的概念之後,們,滿清被西方脅迫著簽訂了無數賣國條約,順便對中國的領土進行了一定程度的界定,這是被動的,不光彩的,是恥辱的。無論是哪個王朝處在那個時代,是都能奠定中國疆域的,滿清是恰逢其會罷了。而且現代中國的疆域是源於二戰勝利以後的國際勢力體制的劃分,就這在建國以後,多少分裂主義份子和少數民族酋長拒絕統一,還不是解放軍用犧牲打下來的?領土永遠都不是一紙條約有效的,而只在我國家軍隊的大炮和導彈射程之內。


最後,為什麼說這樣的言論是分裂言論,因為這所謂的沒有滿清中國就沒有領土和滿清”領土嫁妝論“的背後,是從的滿清領土有功論,轉為滿清領土貢獻論。再仔細一想,就是在說中國的土地都是他們帶來的,一旦他們有預謀的進行分裂,那麼這些土地也理所當然的是他們的,比如說滿洲國,他們完全可以說,滿洲國不是分裂中國,滿洲國是大清國,所以什麼東北,西藏,蒙古,臺灣,都是滿洲國的國土。


中國的疆域領土歸功於歷朝的開拓(包含清朝)但絕對不是隻歸功於清朝

而且這些土地,從中國秦漢時期開始,就已經陸續的被歷朝歷代開疆擴土歸屬中華了,如漢擴新疆,唐治蒙古,新疆,東北,元初治西藏,明收臺灣,到清朝時期開始對這些土地進行鞏固和維護,所以這是中國歷史上歷朝歷代的共同功勞,而不單單是滿清一個朝代的功勞。

漢地十八省也從來都不是一個歷史地理概念,而是滿清政府當時為了隔離漢人實施其民族壓迫政策的一種手段,以漢地十八省為傳統漢人居住區,以此外的區域比如東北為滿人的祖宗龍興之地,那是不允許漢人去的,但事實上,早在戰國時期的燕國,都已經在遼東設郡了,明朝時期,東北數百萬漢人存在,所謂的漢地十八省也是赤裸裸的分離主義和挑撥民族關係的言論。

所以不要再提什麼漢地十八省了,這只是個名詞,而不代表什麼,國人的腳步從來都沒有停止在所謂的漢地十八省內,而且從古開始就是了,不然的話,始皇修建的碣石宮可是在遼東的,莫非我們中國的皇帝在古代的時候都跑到外國修建行宮了?


關河南望


這種說法很危險,也很陰險,表面上看是清粉,為清朝鳴不平,其實根本上是否定中國960萬平方公里的合法性,與此類似的還有漢地十八省的說法,本質上與中國七塊論是一樣的,根據這個說法,中國的領土只有長城以南青藏高原以東所謂的漢地十八省三百多萬平方公里的領土,西藏、新疆、內蒙、東北、臺灣都不是中國的合法領土,數數,是不是把中國960萬平方公里土地分成六塊了,再在長江劃一道,南北朝割據,是不是七塊了?提出這種觀點的根本就不是清粉或者為清朝鳴不平,而是想否定中國領土的合法性,從法理上分裂中國,是中國七塊論的隱晦提法。

所謂的漢地十八省其實是中國的核心地區,佔領這塊區域就可以獲得中國的正統,就可以自稱中國,就是所謂的中原,入主中原,逐鹿中原,一統中原,中原地區,說的就是這三百多萬平方公里土地。任何一個王朝,只要沒有佔有這三百多萬領土,就不敢說統一天下,不敢說自己是天下正統,但只要佔有這三百多萬領土,就敢說自己是天下正統,從秦至民國,包括元和清,無一例外!任何一個大一統的王朝,虛弱時剩下的都是這三百多萬領土,元朝例外是因為明朝是個例外,明朝是唯一一個北伐統一中國的,其他所有王朝都是北方人南下統一,並且周邊遊牧地區本就是元朝的根據地,不存在遊牧民族入侵反抗元朝的可能!

中華人民共和國繼承自中華民國,中華民國繼承自大清,大清擊敗大明入主中原取代大明,大明趕走大元坐鎮中原,而且大明全盛時期的領土範圍也遠超現在的中國,相比大清只是少了外蒙古高原,蒙古之所以分內外蒙古,從這時候就開始分開了,而大清或聯合或擊敗蒙古各部,從而繼承大元的領土,所以大清是大明和大元的繼承者,並且大清龍興之地也屬於大明的領土,滿族人的祖先女真人一開始也是大明的子民,大清的前期後金也是大明領土上的一個反叛割據政權。明末清初所謂的漢地十八省三百多萬領土只是大明衰弱大清興起時,明朝殘留的土地。任何一個民族國家都有興起之地,如美國的北美十三州,俄羅斯的基輔羅斯,德國的東普魯士,英國的英格蘭,而這三百多萬領土就是中國的龍興之地!如果除了龍興之地其他的都不是領土,那美國只有東海岸的十三個州,俄羅斯的基輔羅斯在烏克蘭,德國的東普魯士在俄羅斯!

中國是中國人的中國,中國土地上土生土長的人都是中國人,如果誰自認為不是中國人,請回你的祖國,但你腳下的土地是中國的!


紫月飛雪1


這個問題,應該實事求是回答:清軍入關對於我們領土和民族大統一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第一個問題:前清的問題。

1、前清滅亡時,疆域面積仍有1135萬平方公里。我國政府對外申明中,往往都有“自古以來‘’幾個字,這不僅意味“自古”還要“一直以來”。對於前清以前的失地是很難再去找法理依據!

2、反對者有這麼幾個理由:那是祖先的,那是解放軍浴血奮戰而來的。這兩個是事實,但不是否定前清的理由。阿三隻有900畝地,自己沒把祖先的土地開墾,甚至最後只有350畝地,但他反覆強調阿四開墾的和阿四沒關,都是祖先的,是前人的。當解放軍真的收復失地的時候,卻和前人一點關係沒有???這種觀點的人是選擇性忽視。

3、西亞病夫奧斯曼土耳其帝國1902年的面積是630萬平方公里,最後只剩下七十幾萬,這個時間橫跨明清兩代的帝國,不能完全說明明朝延續300年會怎麼樣,但至少說明前清政府在最後的貢獻!!!

4、有段歷史不得不提一下,隆裕太后和溥儀,一個女流,一個童子,我們不得不慶幸。在最後的時間裡,南方革命政府為什麼要同意談判,原因,而且最大的原因,就是對方還有資本,馬雲會和你談判嗎?假如遇到一個剛愎自用,不服氣的,我可以說滿清政府會輸,但對雙方來說就是一場慘烈的結局。不管滿清政府出於什麼樣的目的,這對我們的國家是件幸事。

第二個問題:漢人或明朝的問題。

銘記歷史就是不背叛歷史,就是尊重歷史。喜歡明朝是個人的自由,但尊重歷史就應該尊重歷史事實!我是漢人,我也喜歡明朝,但這不是明朝偉大的原因。

1、明朝的內閣和西方的內閣根本不是一回事!西方的內閣權力來源議會,向議會負責。明朝的內閣向皇帝負責,是廢除丞相後,對政治形式的一種補充,比唐宋的的丞相權力要小。只有票擬權,什麼意思呢?根據皇帝的旨意,擬定好具體的處理方式,有時只是文字匠!擬定好之後,還要經過批紅,也就是要皇帝修改或簽字(最後要司禮監蓋章),然後交付給六部執行。有張居正這樣的人,皇帝小,有太后支持,還和司禮監關係好,所以權力很大。但大多數時候內閣首輔是比不上唐宋丞相的。因為內閣不是中央一級政府,說的更明白一點,在制度上,內閣不是六部的上級單位,只是皇帝的秘書班子。

之所以說這麼多,是因為有網友認為明朝快要接近君主立憲了!

2、東西方比較上來看,明朝已經開始落後了,西方的文藝復興、資產階級的誕生,資本主義的革命都比明朝領先很多,而且基本上發生在明代這一個階段。明成祖的神機營的火器原本是世界級別的,但明末的火器基本上都在澳門從荷蘭葡萄牙人手裡購得。這也可見一斑。

之所以說這兩點,是因為封建制度已經進入了末期,而17世紀,明朝又進入了本身的週期末期。要一個快三百年的王朝中興,這基本是不太可能。但縱觀大明境內,沒有一隻新興的,在政治文化上可以和大明媲美的漢族勢力。

明朝之後,會發生什麼,大家都不可以去假設。也許更好,也許更壞!但只有一個事實,前清在維護領土和民族統一上是有巨大貢獻的。


zhuzhiyan614


清軍入關,對漢民族來說,是一場空前大災難。揚州十日,嘉定三屠,清軍所過之處,屍橫遍野,殘垣斷壁,可謂血雨腥風,人間地獄。隨後剃髮易服,更讓無數的抵抗者人頭落地。可以這麼說,漢民族的血性、骨氣被徹底禁錮,造成了萬馬齊喑的死寂局面,也是近代中國落伍世界的重要原因。



但清軍入關,不能說是什麼好事,是偶然中的必然。他結束了群龍無首、各自為王的局面,從而避免了國家再次分裂,使中國又一次走上統一正軌。


至於說沒有清朝我國連漢地18聲也難保,不免誇大其詞,有為清朝歌功頌德之嫌。自秦朝以後,大一統思想已經深入漢人的血脈中,成為歷代仁人志士的最高追求。漢隋唐明這些大一統王朝莫不是如此,就連最弱的宋朝,也為國家的統一奮鬥過,只不過遇到了強大的契丹,不得不半途而廢。但統一始終是中國的主旋律,即便沒有清軍入關,漢民族經過若干年的內鬥,一定會再次出現像朱元璋一樣的雄主,一統華夏。

對於閻崇年所謂東三省是清朝帶來的嫁妝之說,真的不敢苟同。東北很早就有漢人活動,自漢朝以來,東北一直在朝廷的掌控中。特別是明朝,若非朱元璋、朱棣父子苦心經略東北,它很有可能被朝鮮吞併,豈能有努爾哈赤崛起於白山黑水的機會?


中國今天有如此廣袤的領土,清朝的貢獻不可埋沒。但這也幾千年來,華夏祖先奮鬥的結果。


洛水清風cuixiaosheng


這裡實際上設立了兩個問題。前一個問題,作為主體民族的一員,還需要回答嗎。

至於後面那個問題,內涵的觀點屬於假設。

想說的是,在主體民族興旺強盛的時期,譬如漢、唐,中國的疆域可以擴張到何等遼遠!那是真正意義上的擴張,輸出政治、文化影響力,汲取輸入各種資源以滋養華夏。

而滿清之擴張疆域,意在而且事實上也是,一是消滅有力的競爭者,譬如準格爾,確保自己擁有對漢地的絕對統治不受挑戰。二是通過籠絡安撫蒙古、回疆、藏地諸部,不惜讓渡小部分對漢地種族統治所獲天量紅利,使之成為滿清部族統治的同盟者或同情者;在治理策略上,阻隔漢地與此類地區,包括不準漢民出關開發東北。心機縝密而且深沉。但滿蒙貴族的世代聯姻之目的,統治者並未多加掩飾。

這些情況,直到清後期,隨著漢人勢力的逐漸坐大,方才起了變化。


jhmh26


好吧,清軍沒入關,漢地18省是一國,還叫中國,其餘地方有滿洲國,蒙古國,東突厥斯坦國,吐蕃國。在這些國家漢人都被殺光或者成少數民族。西方列強到來時,那個中國還是漢人皇帝政權。

那麼面對列強時,漢人皇帝政權會向西方學習,富國強民,成為東亞獨霸,像二戰前的日本。然後會統一整個東亞大陸,中國超級富有,殖民周邊地區。就像現在歐洲,周邊少數民族地區因為人少,文化落後,人民偷渡中國打黑工。就像現在歐洲前殖民地人往歐洲偷渡一樣。中國由於是單一民族國家(西南華南少數民族會被解讀為漢族分支)傳統漢民族風俗習慣會得到恢復和加強,民族自豪感會空前提高,更像現在的日本人,但比島國人更大氣,理性。中國人將是世界道德的楷模,中國將是世界最強最有魅力的國家。北方少數民族建立的國會被納入蘇聯並在蘇聯解體時獨立,然後像現在的蒙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