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壽病房裡一地雞毛的故事……

长寿病房里一地鸡毛的故事……

我們每個人或多或少

當自己或家人生病的時候

最大的確幸就是遇到良醫

长寿病房里一地鸡毛的故事……

本文作者來自於骨科住院家屬

他用最樸素的語言、最真的感受

將他眼中這個“長壽病房”

一地雞毛的故事

用接地氣的文筆,記錄了下來

长寿病房里一地鸡毛的故事……

25、26、27床

來自不同地方的三位患者

因住在一間病房,成了“一家人”

他們在這個家中

感受到了良醫的精湛技藝、高尚醫德

讀來,就像發生在自己的身邊

五年過去了,曾經發生在

讓作者久久不能忘卻......

王黎明院長進來查房,一句話把大家逗笑:你們這裡是長壽病房,平均年齡超過80歲。院長說得不錯,這間病房住著三位老人,25床85歲,26床76歲,27床92歲,若按虛歲計算,還應加上一歲,她們是第一醫院骨科病區平均年齡最大的患者。

长寿病房里一地鸡毛的故事……

27床是我母親,前小學教師,股骨頸骨折。我接她來過冬。她問我她還能活多久,我說:只要不跌倒,有的活哩。現在想想,這句話真不該對她說,應該提醒自己,照顧高齡老人一刻不能疏忽。

我就是瞬間疏忽,讓她摔倒骨折。對於母親跌倒,沒有人責怪我,都說老人跌倒是常見的,難以避免。我有時也這麼想,但還是不能原諒自己。

醫生告知有兩種治療方案:一是保守治療,也就是不開刀,躺著養傷,疼痛始終伴隨,很難避免褥瘡、肺部感染等併發症。二是積極治療,即鋼釘固定或者置換關節,預後良好,可以走路,逛街也行。當然也要看各人情況,高齡老人情況複雜,身體虛弱,手術風險大,不能排除意外。

我們聽清楚了,答道:不要保守治療,選擇手術治療費用多少不考慮,風險再大也要賭,不能讓母親在疼痛中度日。

长寿病房里一地鸡毛的故事……

王院長為我母親置換關節,他特地把手術提前一天,以免老人病情變化,本來安排第二臺手術,後又提前到第一臺,可見他的精心。手術很快結束,母親回到病房,眼睛滴溜轉。我們5個兒女,侍奉在側,老大奔七,老小奔六,平均年齡超過60歲,組成一支護理隊,有人給我們介紹護工,我們謝絕了,不是錢的問題,再好的護工不如我們自己的手。

长寿病房里一地鸡毛的故事……

26床是溧水縣農民,胖老太,菩薩臉,多年下田勞作,損壞了膝關節。換雙膝關節需要10多萬,老太太有農保,回去以後能報銷多少,那就不曉得了。她女兒說:村裡像她母親這種毛病的人有好幾個,沒錢醫治,睡在床上等死。

26床家境好,徵地拆遷獲得一筆錢,在縣城買了商品房,老兩口住,餘下的錢由老太太掌管,鑰匙掛在身上,我們戲稱她董事長。董事長老公參加過抗美援朝,60年代初期退職回來,現在每月領取老戰士補貼1000餘元,去年腹部手術,花掉10多萬元。

他們也有5個兒女,四女一男,各有其命,有的做家務,有的打工,有的當老闆。小女兒經營養雞場,有雞3萬隻,下蛋滾滾,另外還有一座葡萄園。

老人住院,幾個女兒和兒媳輪流陪護,小女兒會享受,中午去賓館開鐘點房,洗澡,睡覺,精神抖擻地回來陪夜。她的女兒已經上大學了,鋼琴專業,此前學彈鋼琴燒掉無數銀子。三女兒告訴我,她女兒學英語,去年校際交流去美國讀了一學期,來家心野了,想出國留學,忙著考託福呢。

长寿病房里一地鸡毛的故事……

26床大女兒問我送紅包的事。我說沒送。她疑惑地看我,我知道她不相信,我不作解釋,我自己還在為送紅包的事犯愁呢。我妹妹告訴我:26床大女兒拿出一信封,裡面有錢,問她夠不夠。她捏捏說再加點,大女兒把信封塞飽,送過去,沒有達到目的,王院長把紅包退回來。這位王黎明院長,聲名卓著,醫德高尚,他的微笑,讓病人及其家屬,感動不已。

26床老太太有高血壓、冠心病、糖尿病,術後護理難度大,一度出現危急,全家人張皇失措,半夜從溧水打的過來。接下來的中午,一群人湧進病房,都是老太太孃家人,從溧水鄉下趕過來,坐地鐵迷路,轉了一個多小時。

老太太已經轉危為安,看見孃家人來了,哭起來,拉住大侄子手不肯放。等到她把手放下,她的兒媳婦拿出錢包,領著這群人,浩浩蕩蕩出去,過了一頓飯時間,又浩浩蕩蕩回來,若干男人喝得臉通紅,病房裡盡是酒氣。

长寿病房里一地鸡毛的故事……

25床早年是拉板車的,圓滾滾的臉,圓滾滾的身。這位老人不肯在家上廁所,非要去門口公廁,不慎滑倒,肩膀骨折。

她有6個兒女,孫輩也是同樣數目,病房裡開鍋也似熱。她家就在附近,兒女燒好飯送來,一口一口喂,老人一口一口吃,說個不停。小兒子光郎頭,大個子,食道動手術,正在恢復期,白天來幾趟,夜晚不能陪護。

长寿病房里一地鸡毛的故事……

老人手術當天,外孫女婿陪夜,小夥子又高又帥,富不富不好說,汽車是有的。小夥子睡在躺椅上,玩平板電腦,熒屏光映照那張沒有吃過苦的臉,這個夜晚讓他吃苦了。

老人一會兒起來,一會兒起來,他扶著老人進衛生間,扶著老人上床,幾乎沒睡覺。

长寿病房里一地鸡毛的故事……

三張病床三家人,進了病房就是一家人,互相查戶口,職業啦、住房啦、子女啦、收入啦、家庭矛盾啦等等,問個底朝天。開飯了,兩盒菜,一瓶酒,放在洗臉池上,我們兄弟仨坐的坐,站的站,喝酒。

我大哥拉過板車,說:當年拉鋼錠,從中華門火車站拉到賽虹橋,每天拉四趟,兩塊三毛九一噸,一車拉一噸,裝卸鋼錠,喊:起啊!撂啊!起啊!撂啊!25床老太太笑說,是滴,是滴,笑得傷口疼。

巧的是,25床也在鋼廠拉鋼錠。大哥說,拉鋼錠,中午在廠食堂吃,一碟鹽水鴨兩毛五,一要就是兩份,廠裡幹部職工看了直瞪眼,以為拉板車有錢,其實不是,拉車體力消耗大,非吃不可,這個錢不能省。車隊裡有一對父子,從農村來的,捨不得吃,喝食堂免費湯,結果尿血,不能拉車了。25床連連點頭,是滴是滴。

文章經微信公眾號《姚莊人》發佈後,許多讀者紛紛留言:

长寿病房里一地鸡毛的故事……

專家簡介:

长寿病房里一地鸡毛的故事……

王黎明

南京醫科大學外科學教授,博士生導師,骨科主任醫師,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

從事骨科臨床、科研工作近50年,在關節疾病的診治方面具有豐富的臨床經驗,尤其是人工全髖、全膝關節置換治療骨性關節炎、股骨頭無菌性壞死、髖臼發育不良及先天性髖關節脫位等、人工肩、肘、腕關節置換術及關節鏡下手術,多發、複雜創傷的救治,每年進行人工關節置換手術近千例,取得了滿意的療效,在省內乃至國內處於領先地位。

專家門診時間:週四全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