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舒城:作為春秋人,我自豪

安徽舒城:作為春秋人,我自豪

我很自豪,自己是舒城春秋人。

因為春秋是文翁的故鄉,春秋有春秋山。

我是讀舒城師範的時候才知道文翁,當時縣裡成立了文翁研究會,研究會辦公地址就在我們學校。但也只是僅僅知道文翁是龍舒人(今舒城縣春秋鄉),公學始祖,至於他的其他事蹟一無所知。春秋山倒是很小的時候就知道了。因為我家就在春秋山下,上山割牛草,砍柴火,沒事的時候經常和同伴們去爬山望遠。從人們的俗語中也能經常聽到春秋山。例如:“從春秋山北講起”,意思是說話不直接從目的談起,而是從很遠的地方慢慢向中心靠近,繞來繞去;“春秋山不是堆的,牛逼不是吹的”,意思是春秋山很大,不是人所能堆得出來,是說這事可不是吹牛逼,是真的。後來漸漸知道了春秋山是古龍舒四大名山之首,知道了烏龍井、洗墨池、李公麟讀書堂等等,其實也只是知道而已,也沒多大感受。

安徽舒城:作為春秋人,我自豪

(文翁紀念館)

我對文翁和春秋山有所瞭解也只是最近這幾年。這幾年,文氏族譜的續修,文公紀念館的建立,讓全鄉乃至全縣人都知道了我們春秋鄉竟然走出去這麼偉大的人物。我對春秋山產生關注,是因為2010年去了金寨,看到了金寨綠水青山,不自覺地聯想到了春秋山,覺得春秋山被開採了有些可惜,隨著時間的推移,這樣的感覺越來越強烈。但那兩年,我認為春秋山被開採是無法改變的事實,我甚至都寫了一篇《祭春秋山》的小文,內心深處已經斷定了她就要“死”了。在這以後的幾年裡,只要稍有點兒引發,我就能聯想到春秋山,可是除了不解、惋惜、憤怒、蒼涼、無奈外,還能得到什麼呢?

安徽舒城:作為春秋人,我自豪

文翁,名黨,字仲翁,少好學,通《春秋》,以郡縣察舉,景帝末為蜀郡太守。原來文翁是以讀《春秋》、通《春秋》而走上仕途,守仁愛,興學教化而見蜀地。文翁的家鄉文衝村離春秋山並不遠,我所讀到的史料沒有說到文翁與春秋山的事蹟,但可以肯定的是,他肯定是看過這座山,也很可能爬過這座山,古人喜歡登高望遠。春秋山的得名是否與文翁有聯繫不得而知,但與李公麟有關縣誌是有明確記載的。縣誌記載比較簡略,再加上一般人讀的又是他人節錄,誤認為李公麟是晚年才歸隱春秋山,其實李在參加科舉考試之前的青少年時代就已經在春秋山上讀《春秋》了。縣誌是這樣記載的:春秋山縣南二十里,為宋李公麟讀書處,上有讀書檯、洗墨池、望湖尖、鳳凰山、仙人峰諸勝。山之得名舊志雲公麟當王安石廢麟(舊縣誌字“麟”)經時讀《春秋》與此。熙寧二年(1069)宋神宗任命王安石為參知政事,開始熙寧變法。王安石變法重要的一項是科舉,王安石廢除詩賦詞章取士的舊制,恢復以《春秋》,三傳明經取士。頒佈貢舉法,廢除明經科,而進士科的考試則以經義和策論為主,增加法科。李公麟生於1049年,1070年中進士。所以從時間上來說,李在春秋山上讀《春秋》的時間應該在中進士以前的青年時代,不然以何參加考試呢,1100年李歸隱舒城時身體已經染疾,幾乎不能作畫書寫了。洗墨池應該是李在青年時代留下來的,其晚年歸隱春秋山是葉落歸根是也。

安徽舒城:作為春秋人,我自豪

(洗墨池)

春秋山西邊不遠處就是著名的周瑜城,是三國名將周瑜操演兵陣的地方。春秋山上的木馬地相傳是周瑜和他的高級將領商量軍務大計的場所。春秋山是江淮平原往西南大別山區的第一座高山,東臨巢湖,北望淮河,西南便是連綿千里的群山,位置獨特險要,歷來為兵家必爭之地。在近代革命戰爭期間,春秋山遊擊大隊就曾以春秋山為據點,開展武裝鬥爭,主峰上的龍雲寺也是在1948年的解放戰爭中被戰火所毀。木馬地位於主峰北側,是個很大的平臺,站在木馬地上,東、北、西三面稍有點風吹草動,馬上就能察覺。在春秋山黃龍井附近新近還發現了古寨牆遺址,是否是周瑜時代遺留下來的,還有待進一步考察論證,這不是我能妄下結論的。

安徽舒城:作為春秋人,我自豪
安徽舒城:作為春秋人,我自豪

(周瑜城)

文翁的主要偉業事蹟發生在四川,但他的起步是舒城,得用是《春秋》。漢初以黃老無為讓民生養休息,從而開創文景之治。但儒學很快就佔據學術思想的主流,儒家的仁義禮信智等積極奮發向上的精神,與漢武盛世的國運是相同步的。任一事物的發展都不是突如其來的,自有其發生發展的規律。舒城位於江淮地區,古屬顓頊揚州之域,自商以前因之周為舒國。相比較於黃河流域所達到的文明高度,江淮地區無疑是落後的,在西周史上曾發生過數次征伐淮夷的戰爭。後來隨著南方的楚國崛起,弱小的舒國在大國的傾軋之下,只能苟延殘喘,最終被楚所滅。秦滅六國,舒地屬九江郡。秦的經濟文化中心依然是黃河流域,管制的重點當然也是黃河流域,所以在秦始皇焚書坑儒殘暴的思想文化高壓之下,江淮地區的邊遠山區相比較倒獲得了一定的文化自由空間,再加上很快發生秦末戰爭,使得儒家文化得以在江淮地區延傳下來。項羽滅秦,舒屬西楚。漢高帝五年,劉賈南渡淮河,使人誘楚以舒滅六,楚滅,漢置龍舒縣。從此天下安定,文翁在文家衝便得以精讀《春秋》,文質彬彬,青年才俊,通過察舉而被景帝重用,從而成就化蜀之偉績。

安徽舒城:作為春秋人,我自豪

(前林業部部長趙學敏題寫)

元翰林學士揭奚斯在《龍眠書院記》中說:舒著於春秋,故山有春秋之山,水有舒水。始入於吳,後並於楚,其民勇而好義。這裡的春秋應該是指春秋時代,這樣說來春秋山便與春秋時代相聯繫起來了,因而也就使得春秋山與舒城縣的歷史產生了關切。舒城上古顓頊屬揚州,周武王滅紂封舒國,春秋歸於楚,秦屬九江郡,西漢設龍舒縣,再到唐設舒城縣到今天,幾千年的歷史傳承啊。這幾千年的歷史其實都離不兩個字——“春秋”。

安徽舒城:作為春秋人,我自豪

當我通過閱讀而得到這麼多關於舒城和春秋山歷史文化的時候,一種發自內心的情感便油然而生。春秋山,多好的一座山啊,歷史人文、風景古蹟樣樣俱備。假以時日,好好打造,必將重新煥發她的光彩,必將成為舒文化之源。

這些有關舒城和文翁、春秋山的歷史人文,是我少年時代所無法知曉的。那時的教科書根本就沒有鄉土教材,農村教育還處於普通九年義務教育和掃除青壯年文盲的“兩基”奮鬥的階段,史書和縣誌就是有,又有多少人有時間去看。這些客觀原因造成了我們與自己的歷史割裂了,使我們不瞭解自己的家鄉。

安徽舒城:作為春秋人,我自豪

這幾天,從網上陸續得知一些關於“春秋山大講堂”和“春秋山文化研究院”的進展信息,是北京的幾個舒城籍教授專家和本縣幾個有識之士發起的,意在發掘春秋山濃厚的文化內涵,發揚中國傳統文化,從而開創舒城學術思想的風氣,上接文翁的辦學教化精神,下引全縣乃至整個江淮地區的學術潮流。大講堂設在李公麟讀書草堂的遺址,也就是春秋山林場場部,近期正在翻修。山下的百姓聽到消息後,自發主動地開上去三輛挖機,不講錢,先幹活,幫忙整修上山道路和大講堂的修繕工作。他們說,春秋山大講堂是為當地培養人才的大好事啊,作為當地人理應支持。

安徽舒城:作為春秋人,我自豪

我,一個小學老師,能力十分微弱,不能做些什麼。但作為一個教育工作者,我有義務,更有責任要向學生們講授好家鄉的歷史人文知識,讓他們從小養成知鄉愛鄉的感情。愛生於情,情生於知。不知其家鄉,何來愛家鄉?不愛家鄉,何來愛國?知之明,才能愛之切,愛之切,才能把愛鄉愛國精神發揚光大。

安徽舒城:作為春秋人,我自豪

來源春秋風,作者叄口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