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年美國為什麼要和越南打一場戰爭呢?

z先生是不是認為我


越南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屬於法國的殖民地,但法國被希特勒攻下後,日本也乘機佔領了越南。當二戰結束後,越南人民為了擺脫法國的殖民壓榨,所以胡志明領導越南獨立聯盟向法國宣佈了獨立,並且成立了越南民主共和國,也就是我們熟知的北越。




法國為了繼續對越南實行殖民統治,扶持了保大帝在南方的西貢建立了越南國。於是雙方為了爭奪全國的統治權,展開了長達9年的戰爭。在這期間,北越取得中國和蘇聯的援助,而法國和美國也簽訂了軍事援助協定。因此這場戰爭也成為了東西方兩個超級大國冷戰的前沿陣地。

1954年5月7日,北越方面取得了“奠邊府大捷”。法國因此被迫在日內瓦簽訂了關於恢復印度支那和平的協定,並且規定了雙方以北緯17°線為停火線。雙方的戰爭因此暫時告一段落。



雙方停火後,法國勢力撤出南越,轉而由美國接手。美國當時在南越廢除了保大帝,扶持了吳庭豔政府,成立了越南共和國。因此美國勢力正式進入越南。

當時的美蘇爭霸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美國艾森豪威爾政府把越南看做是整個亞洲地區的關鍵位置,所以不斷地向南越政權提供援助。到了肯尼迪時期更是不斷的加強對越南地區的滲透。



北越政府和南越政府雖然都各自劃分了領土,但雙方也一直存在摩擦衝突。1959年時,北越開始派出大量軍事人員協助南越的民族解放陣線,意圖顛覆南越政權。而這時的南越政權腐敗無能,根本無法阻止民族解放陣線的擴大。

1961年,美國看到代理人的無能,決定親自動手,並且於5月派遣了400名特種作戰部隊和100名軍事顧問進入南越,希望迅速平定南越的解放運動。

1962年,在北越和蘇聯的協助下,南越的民族解放陣線不但沒有被平定,反而實力大增。1964年,北越政府直接出兵進入南越協助民族解放陣線作戰。也是在這一年8月,美國藉口北部灣事件對北越開始了報復性轟炸。隨後在1965年,美國直接派出軍隊參與對北越的作戰。



這場戰爭中,美軍依靠著巨大的裝備優勢佔據了上風,但始終無法對北越造成致命性打擊。最終緩慢又拖沓的戰爭節奏讓美國深陷財政赤字,因此美國國內爆發了大規模的反戰運動。而且這一時期的美國在冷戰中也落於下風。最終在1973年,美國選擇退出了越南戰爭。

當美軍退出越南時,南越政府也失去了保護傘變得不堪一擊。最終在1975年北越軍隊乘勢實現了越南的統一,這也標誌著美軍在越南戰場上的徹底失敗。



這場戰爭雖然以越南方面勝利結束,但越南方面也付出了巨大的代價。共計造成了160萬人死亡,超過1000萬人流離失所。而且還給越南留下了100多萬名寡婦,20多萬名殘疾人。除此之外,長期的戰爭也導致了越南的經濟崩潰,有大約150萬人乘船逃離了越南本土。


我是越關


因為美國任性!

不過任性是不夠的,美國在決定發動每一場戰爭之前,勢必經過了詳細周密的謀篇佈局。在靜夜史看來,美國進攻越南是實現其稱霸世界的一個重要環節

因為越南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得美國最終選擇對越南動手。

那麼美國進攻越南想要達到什麼樣的目的呢?靜夜史認為有以下幾點:

1、以越南為跳板封鎖我國

關於美國為何要進攻越南,其實早在1950年,偉大領袖就做出了精準的預言,也就是說,在美國正式參戰的前10年,領袖就準確的預知了這場戰爭的爆發。

在1950年我國抗美援朝之前,領袖曾說:如果我們對朝鮮問題置之不理,美帝必然得寸進尺,走日本侵略我國的老路,甚至比日本搞得還兇,他要把三把尖刀插在我國的身上,從朝鮮一把刀插在我國的頭上,從臺島一把刀插在我國的腰上,從越南一把刀插在我們的腳上。天下有變,他就從三個方面向我們進攻,那我們就被動了。

在美國入侵越南之前,美國已經在朝鮮半島作出了嘗試,最後以失敗告終,在臺島方面雖然蔣介石政府一直密謀反攻大陸,但是由於其腐朽的統治,使得反攻大陸遙遙無期。

因此美國入侵我國只剩下越南這個方向。

2、越南國土環境特殊

和我國南部交界的國家除了越南,還有老撾緬甸,為何美國會選擇在越南動手呢?這主要是因為越南的情況太特殊。

首先在自然條件上,越南面積狹小,國土南北狹長。這造成了越南海岸線漫長,卻在東西缺乏縱深的特點。

因為狹長的國土形狀,使得美國在進攻越南時,可以充分利用海上和空中的優勢,對越南發起立體式的打擊。而缺乏東西縱深的越南,勢必難有招架之力。

不過,美國似乎忘記,越南北部是受到中蘇兩國支持的,因此它們的縱深可以無限大。而且領袖要求美國地面軍隊不得越過北緯17度線,這就使得美國對北越南的進攻處處掣肘,難以取得實際效果。而北越領袖胡志明卻可以不斷派出軍隊向南越地區滲透,在南越組織武裝反抗南越當局和美軍的控制。

3、越南是最好的反共戰場

二戰期間越南作為法國的殖民地被日軍侵佔,二戰結束時以北緯16度線為界,北部由國民政府受降,南部由英軍受降。

不過在二戰期間,越南獨立同盟等革命組織趁機發展壯大,並於1945年成立了越南民主共和國。而國民政府由於內戰的因素,於1946年撤回國內,由此胡志明代表的北越政府成為越南北部的統治力量。

此時的法國想要重建在越南的殖民統治,由此拉開了武裝入侵越南的戰爭,而胡志明受到了蘇聯的有力支持,1949年建國後,我國也成為北越的大後方。在我國和蘇聯的有力支持下,特別是我國直接派遣軍事顧問團入越參戰,使得胡志明集團終於在1954年取得了奠邊府之戰的勝利。

隨後在總理的斡旋下,法國和印度支那終於簽訂了和平協議,法國殖民者終於退走。

但是此時的越南仍然處於南北分裂的狀態。北越咄咄逼人,而南越卻不堪一擊,胡志明派出武裝從胡志明小道深入南越意圖統一越南。此時的美國正和蘇聯在全球爭霸,需要在東南亞建立一個穩固的立足點,而分裂的越南,最容易讓美國見縫插針,於是美國加緊了對吳庭豔等人的扶持。

對於美國而言,將勢力延伸到越南。除了完善所謂的島鏈,還有一個更重要的原因就是可以將勢力擴展到整個東南亞地區,藉以對共產主義集團形成戰略包圍,且且染指馬六甲,保護東亞地區的海上生命線。


應該說美國的想法是好的,但是美國此時已經不具備擊敗越南的條件。因為北越已經深得游擊戰的精髓,在越南茂密的叢林裡,他們是美國士兵的噩夢,而且在北越的背後有我國和蘇聯的強力支持,美國人面對的實際上是由兩個大國武裝起來的精銳力量。

從1961年開始,美國陸續向越南派出軍隊,巔峰時達到50萬人,同時為警告越共南下,美國對北越進行了空前規模的轟炸,戰爭期間總投彈量達到800萬噸,超過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總和。

到1973年美國撤軍之前,美軍共陣亡5.7萬人,負傷超過30萬人,對越南造成了160萬人死傷的巨大災難,而此戰也間接引發了美國的經濟危機,激起了國內空前的反戰浪潮。

當然最重要的還是對越南造成了難以彌補的創傷,今日的越南,因為美國的化學戰的毒害,新生兒畸形率居高不下,在今日越南的農田還埋藏著數以萬計的地雷等,每年造成數萬人的死傷。

而且美國人對越南的戰爭,非但沒有起到在東南亞立足的作用,還間接的促使了南北越走向統一,在美軍撤走後,越共發起了對南方的總攻,終於在1975年統一南越,深刻的改變了東南亞的格局。

不過此後越南開始和我國交惡,而我國也終於通過越南的敲打,徹底拖垮了蘇聯,直接終結了冷戰格局。

多有疏漏,煩請斧正。

我是靜夜史,期待您的關注。


靜夜史




這要從二戰結束後說起,當時蘇聯和東歐國家在華沙成立了一個政治軍事同盟,叫華約;之後美國人也不甘示弱,聯合西歐各國成立了一個北約,也一個政治軍事同盟,用以與華約對抗。華約在東歐鉅變後就解散了,而北約的勢力卻至少還在擴大。

在蘇聯領導人看來,社會主義運動進入了一個新的高潮,應該向外輸出革命。其本質意義就是指要讓那些不是社會主義的國家也變成社會主義國家,這就要打破二戰後美蘇之間達成的平衡格局。

越南在二戰前是法國的殖民地,二戰中被日本佔領。之後以胡志明為首的越共就開始發動人民群眾展開了山地游擊戰,主要是越南北部發展自己的勢力。

二戰結束後,先是胡志明在河內成立了越南民主共和國,然後是前越南國王在法國的支持下西貢建立了越南臨時政府。

因為北越有蘇聯的支持,法軍在越南被擊敗投降,法國把在越南的權益轉讓給了美國。在美國的支持下,1955年10月,南越公民投票,取消帝制,建立了越南共和國。南越和北越以以北緯17度線劃界,南北統一選舉的事再論,當時雖然劃定了最後期限,但根本沒有實現的可能。



自從美國接手南越的監管後,就派出一支軍事顧問團,幫助南越訓練自己的軍隊,用來抵抗北越的進攻。

從一開始美國沒有在越南打仗的打算,因為亞洲不是美國戰略的重點,也就是說越南和朝鮮的戰爭都不是美國的主動行為,是後來被動捲進來的。當時西歐的局勢非常混亂,法國和意大利的共產黨游擊隊控制了這兩個國家,其它國家的共產黨也活動頻繁。美國人不得不把重心放在和自己同種同源的歐洲主流國家身上,嚴格防止在蘇聯的支持下,共產黨在西歐建立自己的政權。

在這樣的情況下,剛開始稱霸全球的美國對亞洲有點力不從心,採取守勢。相反蘇聯自己不敢挑戰美國,就鼓動自己的小兄弟北越和朝鮮向南越和韓國發動進攻,來擴大共產主義在全球的版圖。

另一方面,我們也要看到,雖然亞洲不是美國的重點,但南越卻是一個重點。如果北越統一了南越,就打開了通向東南亞的門戶,就嚴重損害了美國在亞洲的利益,也打破了二戰後各國談判後勢力劃分的平衡。站在這個立場上,美國人是絕對不允許南越出現任何問題的。



雖然南越和北越劃分了各自的領土和分界線,但雙方之間的衝突一直存在。南北雙方都是自己的國家內部,對敵對勢力進行嚴厲打擊。

1959年,北越決定推翻南越政權,開始向南越派出人員,協助南越成立了越南南方民族解放陣線。

1961年4月底,美國總統肯尼迪決定增加駐越軍事顧問和派遣首批特戰部隊,對越南南方民族解放陣線展開空中打擊。

1962年,越南南方民族解放陣線在北越和蘇聯的支持下,力量大大增強,甚至擊落了一架美國直升機。美國政府開始幫助南越訓練了幾萬名的民兵,並建立了軍事觀測點,防止越南南方民族解放陣線的偷襲。


1964年,北越開始派出軍隊,直接進入南越,協助越南南方民族解放陣線作戰。在這一年的下半年,北越襲擊了美國的軍艦,美國展開了大規模的報復,越南戰爭從這一時期開始升級。

從1965年開始,美軍開始直接派出軍隊,直接參與對北越作戰。



早在1961年,在美國的支持下,東盟正式成立。1967年,在越戰進入高潮後,東盟更是強化了反共職能,建立東南亞各國的協防體系,在政治軍事各方面進行合作,防止越南共產黨向這一區域滲透。

另一方面,在蘇聯和中國的支持下,北越的軍事力量得到了大大加強,攻勢非常凌厲。美國不得不多次向越南戰場增兵,但傷亡數字也一直在增加。

鑑於美國在朝鮮戰場的教訓,美國人民不願意有更多的人員傷亡,何況不是為了本國的利益而戰。國內的反戰運動此起彼伏,美國政府不得不考慮用其它方式解決越南問題。

正好在這個時候,中國和蘇聯的關係開始破裂,進入了敵對狀態。相反中國和美國的關係逐漸升溫,甚至毛澤東也開始學習英語,以方便可以直接和美國代表交流。

同時,美國總統希望快速解決越南戰爭,向越南派出了更多更強大的軍隊,甚至陸海空三軍協同作戰,給北越軍隊造成了很大打擊,迫使雙方回到了談判桌前。



1973年,作戰各方在法國巴黎進行了談判,最終達成了停止協議。美軍撤出了南越,南越和北越也實現了停戰。

當美軍撤出南越後,北越的軍隊在全民皆兵的戰略思想指導下,快速恢復了戰鬥力。1975年4月30日,北越的軍隊大規模開進南越,越南真正實現了統一。這同時也標誌著美軍在越南戰場上的徹底失敗,也是在亞洲戰場上在朝鮮戰爭之後又一場失敗。

統一後的越南政府並沒有停下戰爭的步伐,在蘇聯的支持下,又開始向中國挑釁,被英勇的中國人民解放軍打的毫無還手之力。

在這個時候,東南亞各國也加強了軍事政治合作,對越南展開了除軍事之外的任何打擊。越南的日子越來越難過,蘇聯解體後,失去靠山和援助的越南就更加沒有辦法堅持下去了,開始停止了近十年對中國的騷擾。

之後,越南被迫向中國學習改革開放,加強了經濟建設工作,中越關係才得到了緩解。當然美國為了打擊中國,美國和越南的戰略伙伴關係比中越關係更加緊密。


新知傳習閣


從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起,世界格局發生了大的變化。靠戰爭發家的美國,和新興的社會主義國家蘇聯成為世界兩大霸主。其中美國代表的是以資本家為主的資本主義社會,蘇聯代表的是以無產者為主的社會主義社會。

在二戰之前越南是法國的殖民地,只是在二戰過程中被日本佔領。但是雖然日本殖民了越南,但是法國還是留下了一部分人扶持傀儡皇帝。二戰結束以後,北越被胡志明領導的越盟佔據。而法國則是挾持原來的皇帝佔據南方(南越)。

之後雙方為了為爭奪全境控制權,進行了長達九年的法越戰爭。一直到1954年,北越經過了我國的支持,才獲得了戰爭的勝利,法國同意撤軍。然而趁著這個空檔,南越內部也發生了政變,吳顏廷取得大權。

但是這法國前腳剛走,後面美國艾森豪威爾政府就開始插手。因為當時是正值冷戰,但是局部地區卻不斷的發生著熱戰。為了解決越南的問題,因此日內瓦決定插手這裡政務,並且於1954年開會決定在1956年對越南進行統一選舉。

艾森豪威爾政府害怕此次選舉會使共產主義進入南越政府,將東南亞地區看作是冷戰中的關鍵點。就算最後失敗,也希望他們可以保持如同朝鮮分裂狀態。和朝鮮戰爭一樣,越南戰爭是冷戰下的局部熱戰。

美國的參戰實際的目的一是為了震懾蘇聯和中國。二是因為當時蘇中關係鐵,老美在朝鮮戰場上沒打贏。臉上沒了光彩,尋思機會亮出實力。告訴那些小國家們,你們該如何站隊。

當時正值冷戰的初始時刻,美國與蘇聯在全世界各地扶持自己的小弟。南越這麼混亂,正是他們插手的好時機。尤其是日內瓦在1954年決定,準備在1956年推動越南的統一。艾森豪威爾擔心共產主義入侵越南,因此最壞的打算,就算是自己控制不了越南,也必須讓越南保持分裂的狀態。

所以美國必須要打,還要在國際規則允許的範圍內。可惜的是美國人太高估了自己的能力,這個能力不僅僅是軍事攻擊力,火力,兵力運用。

紙面上的東西老美算來算去都能贏,但是他們太低估了獨立民族思想引導下的革命戰爭的威力。忽略了來自人民的力量,對傷亡的承受能力以及中蘇聯手之下的戰爭持久力,當然也過高估計了自家對於一場戰爭的傷亡承受能力。

當時美國在亞洲的戰略就是不希望資本主義被蘇聯的社會主義所代替,同時中國在朝鮮戰場上與美國的直接對抗,以及大力支持越南分解放運動。讓美國更加意識到共主義對美國安全利益所構成的威脅。

冷戰局面形成後,美國在亞洲除了積極扶植日本,“遏制”新中國外,還把關注的目光投向了印度支那半島。印度支那不僅具有極其重要的戰略地位和經濟價值,而且越南民族解放運動中極具影響的胡志明還與共產黨有直接的聯繫,所以美國不能容忍越南在被解放。

從美國總統杜魯門起,就指定要參與越南戰爭。之後上臺的艾森豪威爾派300多人的軍事專家團前往南越,指導南越的軍事訓練和裝備建造。支持南越吳庭豔政府的反共運動。到肯尼迪執政時,更是提出所謂多米洛效應。

成為美國對越南的軍事介入和整個冷戰過程的直接領導思想,越南被肯尼迪看作“自由世界在東南亞的柱石、拱頂石和提防要塞。”聲稱如果“赤色浪潮”淹沒了越南,東南亞國家乃至印度、日本的安全會受到嚴重威脅。

1967年美國紐約街頭爆發了30萬人的反戰遊行。是美國政府陷入困境,全國面臨分裂的危機。所以美國撤軍了,越南戰爭以北越獲勝結束。從此美國不再謀求以戰爭的方式打垮社會主義陣營,但在這場戰爭之後,中國逐漸奠定了亞洲一霸,隱隱為世界新一級的格局。

文:黃檢


史之策


1945年二戰結束後,越南共產黨領導人胡志明在越南北部地區建立了一個“越南民主共和國”,也就是我們熟知的“北越”政府。與此同時,越南南部還在法國殖民者的控制下。1954年時,北越在我國和蘇聯的大力支持下,擊潰了佔據越南南部的法國軍隊,迫使法國人退出越南。但法國人撤退後,美國人的勢力又滲透了進來。


(中南半島各國)

日內瓦會議後,越南北部仍然由胡志明統治,南部則落到了親美國和親西方的吳庭豔手中。1955年,吳庭豔在美國的支持下建立了一個“越南共和國”,也就是南越政府。從此,南越和北越的對峙正式形成。從1959年開始,北越政府不斷出兵南下。胡志明用意在於消滅南越政權,用共產主義統一越南,卻不知道此舉觸犯了美國政府的底線。

(北越與南越分治)

當時已處於美蘇冷戰的白熱化階段,美國總統艾森豪威爾將中南半島看成影響冷戰的關鍵戰場,因此決定大力扶持南越政府,美國出兵越南表面上看是在對抗以蘇聯為首的共產主義,實際上是冷戰的加劇的表現。對美國而言,如果信奉共產主義的北越政府統一了越南全國,勢必成為蘇聯政府的馬前卒,同時還會削弱美國在中南半島的影響力。

從1961年開始,美國軍方開始介入越南戰場,幫助南越軍隊與北越軍隊作戰。不過由於南越政府腐敗無能,導致戰場形勢急轉直下。為了扭轉戰場形勢,美軍決定找藉口擴大戰爭。1964年8月4日,美國的一艘驅逐艦馬多克斯號宣稱自己在越南北部海域遭到了北越魚雷艇的攻擊。美國政府旋即以此為藉口,出動大批戰鬥機轟炸北越海軍基地。這就是著名的“北部灣事件”。此後,美國宣佈與北越政府爆發全面戰爭,把大量的海、陸、空軍隊紛紛投入到越南戰場上。



在越南戰爭中,美國雖然憑藉武器的優勢重創了北越軍隊,但終究無法徹底消滅北越,而美國自身卻深深地陷入了戰爭泥潭中。這場緩慢又拖沓的戰爭所帶來的財政赤字以及美軍的大量傷亡使得美國國內的反戰情緒越來越高,群眾紛紛譴責美國政府。

1973年,已經略顯疲態的美國政府終於決定放棄南越政府,開始撤軍。美軍撤離後,虛弱的南越政府根本無力抵抗北越,旋即被北越軍隊攻滅。

1976年,北越政府宣佈統一越南全國,建立了今天的越南社會主義共和國。

根據美國方面的統計,在整個越南戰爭期間,美軍共損失8612架飛機,包括3720架固定翼飛機,4892架直升機,5萬餘美軍士兵陣亡,30多萬人受傷。相比之下,越南受到的創傷更加慘重。儘管北越政府統一了越南全國,但這場越南戰爭造成160多萬越南人死亡和1000多萬難民流離失所。隨後越南又先後與柬埔寨、我國爆發戰爭,導致國內進一步崩潰,發展陷入遲緩。


歷史的荒野


越南戰爭是美蘇全球爭霸下的必然產物,對意識形態的爭奪戰達到了白熱化。

1962年,在美蘇雙方彼此不加控制的互相挑釁下,古巴導彈危機突然爆發。

雖然事情得到了圓滿解決,美蘇都各退一步,但人類的毀滅就只差一步,著實把美蘇和全世界都嚇壞了

此後,美蘇雙方也搞了一些不同層級的溝通渠道,甚至雙方還可以派偵察機到對方的地盤去“視察”一下,避免戰略誤判。

雙方都是核大國,直接面對面對抗實在太危險,所以大家都心領神會地選擇歐洲以外的熱點地區進行明爭暗鬥。

不過能吸引兩個超級大國目光的,主要還是在亞歐大陸上,比如中東、東南亞等地,拉美是美國的後院,非洲沒什麼戰略價值,歐洲已被一分為二,而亞洲自二戰後,先後有40多個國家獨立,美蘇各自圈了一些小夥伴,但總體還未“名花有主”。

美蘇兩國都在尋找一個共同感興趣的突破口,來為自己不斷積蓄的能量尋找發洩窗口。

而剛剛擺脫法國殖民的越南,政治上分裂為兩個國家,北越由共產黨領導,南越則依賴於美國扶持,隨著南北矛盾的加劇,就天然地成為美蘇博弈的絕好戰場。

北越一直希望國家統一,而南越長期處於軍人獨裁,漸漸地,南越除了在經濟上好於北越,在政權控制力、軍隊戰鬥力等方面都遠遜於北越。

在蘇聯等國的支持下,北越採用農村包圍城市的策略,在南越廣大的農村地區建立了大量的游擊隊組織,併成立了“南方民族解放陣線”。

南越游擊隊通過土改等手段,迅速取得了廣大農民的支持,南越政府很快發現自己漸漸失去了對農村地區的控制。

蘇聯等國對社會主義陣營的軍事支持向來不遺餘力,這使得北越能持續性地在南方展開軍事滲透等行動。

美國為了保住南越政權,開始幾年主要以軍事援助為主,並派遣顧問團幫助南越政府清剿游擊隊組織。

但是南越政府的軍隊實在太腐敗無能,打了幾年,南越政府的地盤反而越打越小,逐漸形勢岌岌可危。

當然,美國那時隨時可以選擇全身而退,抽身走人,但是畢竟扶持了這麼多年,捨不得!

最終,為了挽救南越這個無能的政權,美國選擇了派遣地面部隊,直接站到臺前,和北越直接對決,最終,戰爭規模越打越大。

這樣,從南越政府圍剿游擊隊開始,直到美軍出動地面部隊,越南戰爭正式爆發

越南戰爭,是一場美國被束手束腳、必輸的戰爭。

40多年的冷戰,美國的戰略核心始終在歐洲方向,北約才是美國的核心利益。

在這個核心利益的制約下,美國不可能在越南投入太多的軍事力量,進行過度消耗。

不然,萬一蘇聯乘虛而入,更甚至端了北約的老窩,那美國人可完全承擔不起這個後果。

越南戰爭中,北約的社會主義陣營的夥伴始終在源源不斷地支援北越,使得北越幾乎可以全民皆兵,不必顧慮生產和後勤的問題,理論上只要北越還有人,就能一直打下去。

而由於17度線的問題,美軍無法深入北越對其進行實質性打擊,光在南方圍毆游擊隊,只能治標不治本,美軍稍一放鬆,南越又是無數的游擊隊春風吹又生。

於是乎,越南戰爭的雙方:美軍束手束腳,無法深入北越,而北越軍隊可以想來就來,想走就走,這在戰略上對美軍極其不利。

越南戰爭打到幾年,就這麼拖來拖去,北越軍隊繼續精神抖擻搞襲擊,美軍則處處防守處處不利。

最終,美軍再也耗不起了,經濟上壓力太大,軍事上士氣低迷,輿論上民眾反對,最後只能草草簽個和平協議,撤軍了事。


雲中史記


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硝煙還沒有散去,在雅爾塔會議上的煙燻霧繞中世界各國就開始了各種同盟的分化組合。戰爭年代的對抗意識,以一種極大的慣性被繼承了下來。

美國在二戰後並沒有立刻成為世界霸主,儘管在軍事上美國已經可以獨步全球,但是在政治和經濟領域,美國在1956年的蘇伊士運河危機才全面取代英國,成為國際秩序的規則制定者和維護者。在1945年至1956年,聯合國五大社團在進行自己的後花園(戰略空間)的建設。東西方對抗是英國離岸平衡政策的延續。英國掀起了意識形態領域的鬥爭,將北大西洋的鐵幕的閘門落了下來,而美國由於國內激烈政治鬥爭,“麥卡錫主義”一度成為美國的主流價值觀,以至於其他國家都感嘆,麥卡錫的權力似乎比美國總統還要強大。

英國霸業明日黃花,但帝國的軀殼仍在。美國此時尚沒有建立起來經濟殖民的體系,1944年的佈雷頓森林體系,只是一種權宜之計,美國還沒有準備好成為國際事務的話事者。蘇聯的恢復速度非常快,並且將東歐意識形態化,成功地利用政治因素完成了戰略前沿的整合,在歐洲蠢蠢欲動。相較而言,法國的地位尷尬。

法國的五常席位是世界大國的妥協,若論貢獻度,法國不可能位列有如此高的政治地位。然而戴高樂面對拿破崙皇帝以來法國不斷走弱的國運,難以接受法國從此成為英國的小跟班。因此法國在歐洲一直表現出不符合其實力的傲慢和自主外交,這包括對原有殖民地的再征服、核武器研究、組建歐共體等,其目標是恢復法國的國際影響力。

因此,法國在印度支那半島上再征服戰爭,則成為了法國中興的關鍵之戰;而逐漸發展壯大的北越,在與法國鬥爭的過程中逐漸完成民族主義化。在胡志明去世之後,越南共產黨已經有了他們自己的奮鬥目標:建立囊括整個東南亞的印度支那聯邦。為此,熟諳東方傳統文化的北越,執行起遠交近攻的戰略。

美國剛剛當上西方資本主義世界的盟主,還沒有形成自身的價值觀,被英國忽悠著陷入了意識形態對峙的戰略前沿——這裡不排除英國想借此抵消美國和蘇聯龐大的國力,為英國的恢復和發展營造一個良好的外部環境。雖然美國和蘇聯作為地球上最為強大的國家,兩國結盟統治地球聯邦的情形幾乎很難出現,除了1956年那次兩國聯合把英國擠下世界霸主地位,但是冷戰對峙從1947年就開始形成,這與英國的推波助瀾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

美國帶領著“聯合國軍”要塑造資本主義世界的勢力範圍,並試圖作為盟主的身份主導世界事物,在東北亞打了一場熱戰,意圖阻遏紅色勢力蔓延。以零和博弈來看,亞歐大陸在紅色意識形態的巨大感召力之下,結合民族主義的威力,已經形成了波濤洶湧的革命浪潮,南美洲已經出現了革命的風潮,因此美國要在亞洲大陸邊緣建設“防波堤”。

法國想通過一場戰役完成政治勢力的中興,因此在遠東的越南戰場投入的精力、兵力、資源非常多,最終爆發了奠邊府戰役。由於法國選擇的戰場是東北亞的戰略後方,因此法國面臨的結局只能是匆匆結束這場它根本控制的戰爭,因為以法國的國力,他支撐不了越南戰爭國際化的戰爭成本。同時,由於東北亞熱戰的輝煌勝利,使得法國萌生了與東亞新生政治勢力建立聯盟的設想。所以,北越能夠在北緯17°線以北建立越南民主主義共和國,實際上並不是北越游擊隊多麼英勇善戰,而是世界大國政治的博弈結果。

日內瓦協議使越南暫時恢復了和平的局面,不過北越漸興的民族主義分子則通過擊敗法國侵略者獲得了強大的民族自信。他們違背了東亞試圖穩固東南亞局勢的意願,對南越發起了武裝滲透,希望統一越南全境。這種進攻性的戰略在赫魯曉夫那裡得到了支持,越南因此變得有恃無恐。

南越的政治形勢急劇惡化,北越擅長以農村包圍城市,南越政府軍被迫收縮在幾個比較大的城市據點裡。如果完全撇開國際政治,南越未必沒有與北越一較高下的能力。越南有兩個糧倉,北方有紅河三角洲,南方有湄公河三角洲,在國力上,北越和南越半斤對八兩,不相上下。不過北越的背後有國際共產主義的支持,南越政府應對乏力,政權岌岌可危。北越只需要在一個合適的時機,在南越國內同時發動大規模起義,同時在邊境發動軍事進攻用以策應,北越攻滅南越可操作難度不大。

美國無法坐視。在東北亞吃癟,讓美國平白無故給共產主義陣營增加了一個超強實力的選手,在資本主義陣營裡,美國還沒有學會軍事鬥爭之外的操縱手段。至於後來的美國利用經濟整合同盟,通過金融霸權和美元霸權實現美國勢力中興,則是另外一回事。

美國在越戰中為何不敗而敗,匆匆選擇撤軍,其背後的考量也有可能是發現了英國人的陰謀。因為美國人發現他們援助了歐洲,他們發展了,他們富裕了,可是美國的黃金儲備減少了,美國的經濟實力變弱了,美國的國際威望下降了。此消彼長,歐洲各國開始對美國的盟主地位表現出牴觸心理。為此,尼克松曾經說:世界歷史上唯一一次擁有較長的和平時期,是在形成均勢的時候。

不過此時的美國還沒有從東北亞戰爭吸取經驗和教訓,他們依然是一副肌肉發達、叼著菸捲、武裝到牙齒的黑幫老大形象。他們在貌似不爭氣的法國人撤走之後,為了防止紅色勢力在歐亞大陸全面得勢,因而也屬意在越南再築一道“防波堤”。

美國艾森豪威爾政府於1954年決定向吳庭豔的南越政權提供援助,以遏制北越共產黨政權的發展。截至8月,艾森豪威爾共任命了300多人為美國駐越南軍事援助顧問團成員,在以後幾年中,美國駐越軍事援助顧問團在訓練、裝備南越軍隊並向其提供建議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隨著戰爭程度的不斷加深,南越軍隊不斷呼籲美國軍隊直接參戰,因為單憑南越的軍事能力已經無法應對被民族主義和紅色意識形態武裝起來的北越游擊隊的攻勢,美國則出於對印度支那衝突是東西方對抗的一部分,具有全球性的意義的觀點,深度捲入了越南戰爭。雖然軍事上美國獲得了重大勝利,但也因此遭受了重大的政治、經濟損失。

在越南戰爭進入到1970年時,蘇聯在全球霸權的爭奪中已經獲得戰略優勢,美國漸入守勢;加上石油危機的爆發,使得美國經濟在1970年爆發了一場有可能摧毀美國的危機,美國迫切需要改革自身的政治立場、經濟模式,美國已經無力在越南繼續一場毫無意義、也不可能有結果的戰鬥。

美國退出越南戰場,使得共產主義陣營缺少共同的敵人,其內部矛盾開始加劇,而美國則收穫了意想不到的1979年的政治勝利。越南開始放棄在東亞的同盟,轉而在世界範圍內尋找盟友,這種操作讓美國悔不當初。

美國通過1970年代的技術積累,在1980年代實現了經濟高速增長,逐漸扭轉了競爭劣勢。更為重要的是,美國從中悟到了一個絕對真理,克林頓說:笨蛋,是經濟,問題的關鍵在經濟!美國在1990年代實現了政治、軍事、經濟上的大豐收,促成了美國的霸權的真正登頂。

美國將主要精力放在經濟秩序的構建上,通過石油美元、廣場協議等一系列令人眼花繚亂的操作,放棄了黑幫老大的形象,而成為了戴眼鏡的黑心商人。美國通過經濟觸角,漸漸從臺前走向幕後,成就了人類有史以來最為強大的超級大國。而蘇聯則在勝利的鼓舞下,在政治鬥爭的路上一路狂飆,陷入了阿富汗戰爭,蹈了美國後塵。

當美國人過了幾十年再回顧越戰這段歷史,更可能發現這是美國從一個孔武有力的將軍向老謀深算的政客過渡的歷史。美國從此開始以本國利益為先,不再被英國忽悠著站在戰略前沿;終得悟道的美國,到此時才算真正從英國身上學到了大國爭衡之術。英國也心知肚明,再難有姜維的“願陛下忍數日之辱,臣欲使社稷危而復安,日月幽而復明”的壯志,從此在美國身後,甘當馬前卒。

所以,越南戰爭不是一場非打不可的戰爭,這中間有五大社團錯綜複雜的利益糾葛以及戰略誤判。越南戰爭之後的國際政治發展走向,完全超出了當初參與(直接或間接)這場戰爭的人們的預料。


而知而行


越南戰爭從1955年開始,持續了20年之久,是美國在二戰之後參戰人數最多也是影響力最大的一次戰爭。今天,無論是越南人還是美國人,對於這場戰爭的反思從未停止。

那麼,為什麼當年身為超級大國的美國會和一窮二白的越南打仗呢?背後到底有什麼目的?實際上這場戰爭的本質就是意識形態的衝突,美國此舉不過就是想要藉著南越南圍堵社會主義陣營。和今天的南北朝鮮一樣,當年南北越南也是不同的國家體制,美國所支持的正是南越。

二戰結束之後,胡志明建立了北越政權,法國殖民者不甘心就這樣放棄對越南的掌控,扶持末代皇帝建立了越南帝國,也就是我們俗稱的南越。北越和南越的內戰一直持續了十年之後,後來胡志明在我國的幫助之下趕走了法國殖民者,豈料吳庭豔又發動政變,乘著法國撤離推翻了越南帝國,建立了南越。從此南越和北越勢不兩立,將越南分裂開來。

此時正好進入了美蘇兩個超級大國的冷戰時期,美國當局將東南亞國家視為冷戰之中的關鍵所在,越南和朝鮮一樣成為他們的必爭之地。另一方面,越南的戰略地位突出,和我國接壤,如果北越南真的贏了,那麼東南亞地區整個連成一片,在當時冷戰的情況之下,這是美國最不想看到的事情。

而此時的北越已經實行土地改革,農民分到了土地,相比於南越來說優勢更加明顯。南越和北越的問題本來應該交由國際介入,在和平情況之下進行選舉統一。這時候不得人心的南越肯定會被北越代替,美國看到情況如此,不得不插手進來,以武力幫助南越統一北方。

剛開始美國只是訴訟裝備和軍隊,但是南越依舊沒有打下北越南,美國下了決心立刻全面發動越南戰爭。這場戰爭經歷了整整20年之久,美國借鑑朝鮮半島的經驗,一直沒有越過南北越南的分界線。雖然在當時美國的裝備和軍隊實力都大大超過了北越南,但是北越南的軍隊因地制宜,打起了游擊戰,讓美國一時間無法取勝。美國因此也是消耗嚴重,越往後越顯出疲憊。

美國在這場戰爭的末期不僅僅要面對大量軍隊的傷亡,還有相當嚴重的財政赤字。國內反戰情緒高漲,紛紛譴責政府。尼克松上任前就以結束越南戰爭的承諾收買人心,後來在他上任之後,立刻宣佈美軍撤離越南。失去了美國支持的南越已經無力抗爭,馬上就被北越南攻滅,宣告了這場曠日持久的戰役之中,美國最終以失敗告終。

這場戰役之中,美國5萬多名士兵犧牲,而越南也有160萬人死亡,對於兩方來說都是十分沉痛。這樣脆弱的越南卻在之後又與柬埔寨等國發生戰爭,讓越南國家經濟一蹶不振。而美國在另一個戰場印尼發動軍事政變之後,讓印尼的社會主義陣營全部覆滅,從這點來看,他們的圍堵社會主義陣營的目的已經達到。

以上


木劍溫不勝


美國和越南打仗,主要是出於冷戰思維。他們不願意看到傾向於蘇聯的越共胡志明(北越)吞併投靠西方的越南南方政權,因此增援南越對抗北越,發現增援無效就自己赤膊上陣。

交趾支那(今天的越南、老撾、柬埔寨)地區,原本是中國的藩屬,在19世紀晚期被法國人佔領。法國在1940年投降德國,日本趁機佔領了這些地方。等到日本人被打敗後,這些地方的人打算建國。於是越南共產黨在胡志明領導下,成立了“越南民主共和國”;老撾也建立了“老撾王國”。


但法國不願意放棄這塊殖民地,在英國的支持下捲土重來,佔領老撾。而越南的胡志明對法軍迎頭痛擊。法國扶持越南阮朝的退位皇帝阮福晪建立了傀儡政權,招募了幾十萬偽軍。越共在北,法國在南,兩家展開了曠日持久的大戰。到新中國建立後,對胡志明大力支持,越南發動反攻,殲滅大量法軍,收復高平、諒山等城市。

這時候,美國不能眼看著西方陣營的法國吃癟,就必須插手了。1953年,美國支持法軍大舉進攻,佔領了越南西北的奠邊府,結果被陳賡指揮越軍把法軍包圍在奠邊府,最後俘1萬多人。法國只得求和。1954年7月21日,日內瓦國際會議決定停火,以北緯17度為界,暫時分為南北兩家,北邊是胡志明的“越南民主共和國”,南邊是前阮朝君主阮福晪的“越南國”,柬埔寨和老撾也都獲得了獨立。

法國灰溜溜離開了交趾支那,然而世界範圍內美蘇冷戰已經鬥得狼煙四起。美國認為,越南的歸屬關係著兩大陣營的此消彼長。艾森豪威爾支持南越將領吳庭豔發動政變,推翻了阮福晪,建立“越南共和國”。而同時,北邊的胡志明搞起了社會主義運動,越共的游擊隊也不斷向南方滲透。

這下子雙方又開打了。美國取代法國支持南邊。一開始,美國只想打“代理人戰爭”“特種戰爭”,出錢出槍出顧問,扶持吳庭豔跟胡志明打。可打了差不多十年,南越地盤不斷被佔領,內部矛盾也此起彼伏。

眼看代理人不管用,美國只好親自插手。1965年,約翰遜政府宣佈升級到“局部戰爭”,美國陸海空軍殺奔越南而來。誰知越共遊擊隊非常頑強,美國只好不斷增兵,沒幾年,在越南的美軍達到了60萬,還有幾萬韓軍,以及聯邦德國、日本、菲律賓、中國臺灣等盟友。

美軍的狂轟濫炸,經常把越南的村寨整片整片夷為平地,把越南民眾直接蒸發掉。為了遏制越共在叢林的游擊戰,美軍往越南南部高達10%的地區投放了大量化學毒品“橙劑”。這種落葉劑不但會使植物枯死,還會使遺傳基因病變,生出可怕的畸形兒。橙劑不但造成越南數百萬人深受其害,甚至不少參加越戰的美國大兵都產生了後遺症。美國還順帶著把柬埔寨、老撾都重新佔領了。

然而越共背後站著蘇聯和中國兩個大塊頭。蘇聯中國不僅僅提供武器、物資、資金和顧問的支持,而且使得美軍不敢大舉進攻北越的本土,只能迎擊南下的越共遊擊隊。這樣一來,北越等於有了一塊受保護的根據地,可以源源不斷地派兵到南方參戰,把美軍拖進曠日持久的消耗戰。幾年打下來,美軍在越南陣亡了5萬多人,受傷30多萬,國內爆發了轟轟烈烈的反戰運動。

1968年,美國尼克松政府開始從越南逐漸撤軍。1975年,越共軍隊攻佔西貢,滅亡了南方的“越南共和國”。次年,統一的越南政府正式建立,國號“越南社會主義共和國”。柬埔寨和老撾也重新獲得獨立。


巴山夜雨涮鍋


美國之所以會介入越南戰爭的原因,我們其實可以理解為是一種大道之爭,在當時的世界上有兩股強大的勢力互相制衡著,其中第一股勢力就是以蘇聯為首的紅色信仰陣營,第二股則就是以美國為首的西方陣營。

蘇聯陣營是崇尚著集權的,在他們傳播的信仰下,士兵們會變得極其勇猛,在戰鬥中不懼死亡,從另一種程度上看,其實蘇聯陣營就是披上華麗外衣的軍國主義陣營。

而美國和蘇聯不一樣,它所主導的西方陣營有著另一種與蘇聯截然對立的制度,因為制度的對立,所以以美國為首的西方陣營是很恐懼蘇聯陣營得到擴張的。

南北越的戰爭以及美越戰爭的爆發

在美國介入越南戰爭前,越南出現了兩股對立的勢力,其中最強大的就是有著信仰力量的北越,他們與蘇聯陣營是一脈相承的,而另一股勢力是越南的傳統力量南越,他們是以越南的國王為首的。


雖然南越同樣與美國的陣營格格不入,但是美國為了防止蘇聯陣營在越南擴張,他們不得不選擇幫助了南越,在北越和南越爆發戰爭的時候,美國人給南越提供了許多的武器援助。

不過與韓國曾經的情況一樣,美國所支持的南越在戰爭開始沒多久,就被有著極其強大信仰力量的北越吊打了起來,他們在戰鬥中被打得落花流水,所以美國為了防止蘇聯陣營的擴大,他們最終決定了將自身的軍隊介入到這場戰爭中。

美國人將自己從原本的幫助形象轉變為了主力攻擊形象,調撥了大量的武器、軍隊浩浩蕩蕩殺入了越南的土地上。

然後就爆發了我們所熟悉的美越戰爭,在美國的主力進入越南之前,南越和北越曾經爆發了十年之久的戰爭,而在美國主力進入越南之後,從1965年開始到1973年結束,美國和越南又打了數年的戰爭。


越南戰爭中雙方的傷亡

與之前越南人之間的戰爭不一樣,美國人在主力進入越南之後,北越就開始進入了被壓著打的狀態,在美國猛烈的炮火下,他們是處於弱勢的,不過他們憑藉著越南樹葉茂密的熱帶雨林,他們給美國人造成了非常巨大的麻煩。

即便他們自身的傷亡量很大,但他們始終如同雜草一般,無論烈火如何燃燒,都保持著強大的生命力,無法被真正的集中消滅掉。

雖然在這場戰爭中,蘇聯人並沒有直接介入進來,但是蘇聯卻給越南人提供了許多的援助,而同在蘇聯陣營中的我國也給北越提供了大量的戰爭援助,除了物資、武器上的援助之外,我國對北越最大的幫助就是發展到了極致的游擊戰術。

以北越的武器裝備,他們在正面戰鬥上根本就不是美國人的對手,但是在經過我國提供的游擊戰術訓練後,他們開始憑藉著地利和美國人打起了游擊戰,給戰鬥力極為強大的美國帶來了巨大的傷亡,不過武器的差距終究是太過於巨大,越南人在這場戰爭中實際上是殺敵一百、自損上萬的。

在這場戰爭中,越南軍隊被美國擊殺了一百多萬人,加上各種受到戰爭波及的平民百姓,越南在這場戰鬥中死亡了大概600多萬人,但是美國軍隊的死亡人數卻只有5萬多人,受傷人數也僅有30多萬人而已。

這就是雙方武器上的差距,越南人在這場戰爭中是以人命堆出來的,而美國人卻是以金錢、武器堆砌出來的,在這場戰爭中美國花費了海量的資源,在戰爭過後,對士兵們的補貼也達到了2000多億美金。

而美國最後其實並不是被越南打敗的,他們是因為受到自身國民的抗議影響才決定退出越南戰場的,因為戰爭的持久、花費的巨大、士兵們受傷的重大,還有因為美國軍隊在越南的殺戮慘重。


所以在美國有越來越多的人抗議起這場戰爭後,在國民的脅迫下,美國不得不停止了這場看似永無休止的戰爭,士兵們退出了越南戰場,而蘇聯陣營的信仰也開始充斥在了越南這片土地上。

越南戰爭結束之後的越南

在越南戰爭之前,美國對蘇聯陣營是保持進攻狀態的,但因為這場戰爭的失敗,美國在後來轉入了防守狀態中,而為了制衡蘇聯,美國人最終才打破了冰面,選擇了和我們國家建交。


而越南在一統之後,他們開始不斷地和我國發生摩擦,最終在1979年,我國對越南爆發反擊的時候,越南人用從我國獲得的游擊戰術給我國帶來了巨大的傷亡。

在我國和越南爆發戰爭後,越南人把巨大的仇恨轉移到了我國身上,雖然在這場戰爭中越南人的傷亡人數比不上越南人和美國之間的傷亡人數,但是越南人對我們的仇恨卻要比美國人嚴重的多,最後經過幾十年的發展,越南人普遍親美起來,而對我們,他們卻是極端仇恨的。

這一點從我們國家的人到越南旅遊、工作所受到的待遇可以看出一般,就如同同樣和我們國家接壤的蒙古國一樣,在他們國家裡美國人就是天,我們則是不折不扣的仇人。


所以說美國之所以和越南非打不可,實際上是因為他們的小弟南越實在太次了,根本就不是北越的對手,因此他們才會懷揣著怕蘇聯陣營得到擴張的想法,花費大量的金錢、兵力投入到了這場戰爭中,而在他們在給越南留下了大量的廢墟、耗費了巨大的人力物力後,最終只能無奈地抽身脫離了這場戰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