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科学院院士王中林:纳米发电机是物联网大规模落地的关键

12月6日,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欧洲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北京纳米能源与系统研究所所长——王中林发表了以《人工智能时代的能源与传感》为主题的报告演讲。

王院士通过纳米发电机的发展,阐述了自己对人工智能时代能源方面的展望。在他看来,人工智能的推广,关键在于能否找到新式能源。未来一定是无序的能源解决无序的问题,而如何发展大规模的无序能源,便是当下该思考的方向。

欧洲科学院院士王中林:纳米发电机是物联网大规模落地的关键

以下是王中林院士的演讲,由墨客星球整理:

大家上午好,我的报告题目是《人工智能时代的能源与传感》这是我们20年研究成果的一个缩影。

有研究称,2025年全世界会有300亿可移动的物联网产品,他们的电源怎么解决?我们过去靠大的输电网,也可以靠储能。然而,根据美国一个公司的调研,如果我们靠电池供电和驱动,90%的物联网都实现不了,那么靠什么?或许只能靠自驱动。

这个概念是我2005年提出来的,我提出了自驱动纳米科技。自驱动是什么意思,就是这个器件足够小的时候,就可以用微小的功耗驱动。

欧洲科学院院士王中林:纳米发电机是物联网大规模落地的关键

我们看具体的技术(上图示),左边是我们的传统电磁发电机,右边是我们发明的发电机。区别是频率比较低的时候,电磁发电机的电压非常低,我们的发电机可以输出上百伏的电压,所以我们这个是传统发电机的百倍提升,这个发明可以用来干什么?

(纳米发电机是麦克斯韦位移电流继电磁波理论和技术后在能源与传感方面的另一重大应用,纳米发电机的理论根源与传统的电磁发电机有本质的区别,电磁发电机利用变化的磁场产生电流,采用洛伦兹力驱动的电阻性自由电子传导的机理,而纳米发电机利用表面极化电荷引起的极化场的变化来发电,采用电容性位移电流的机理。)

我们可以将纳米发电机放到鞋垫里面,一个人行走的时候就有一些微小的功率,就可以驱动一些小型设备;你的衣服也可以自供电;甚至在健康医疗领域,心脏起搏器也可以自驱动等。

总的来说,纳米发电机主要有三大应用,第一个是可以驱动,第二个是自驱动的传感,第三个还可以做大能源方面,所以应用的方位还是比较广的,它是一个新科学。

我们现在的能源主要是由大电厂供应的,这是有序的,但我们笔记本电脑都是无序的,现在是有序的能源解决无序的问题,但以后的无序是越来越大的,怎么解决这些问题,未来一定是无序的能源解决无序的问题。即纳米发电机将越来越重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