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月笙为什么在临死之前,把所有的别人借他钱的欠条都烧了呢?

贫道讲历史


杜月笙赴港后,财产所剩无几。

杜月笙赴港后,仅带两笔财产,一是子女的教育经费10万美金,二是出售上海别墅30万美金。

子女经费交给宋子文之弟宋子良保管。在港开销皆从30万美金里出。

杜月笙在香港的开销很大,每月大概6万港币,所以30万美金很快花光,后来还需要朋友接济。

杜月笙分遗产时,将留在宋子良处的10万美金作为生活费,五位太太每人1万,长子1万,出嫁女儿4千,未出嫁女儿6千。另外在上海富豪朱汝山处有10万港币,第二天朱汝山便打来支票。

杜月笙晚年将他人欠条均烧毁,包括其中一张500根金条的欠条。并不允许子女讨债。

正所谓“大恩如大仇”,如果不记得杜月笙好的人,不仅钱要不回来,反而惹来杀身之祸。记得杜月笙好的人,就算没有欠条,也会帮他家人一把。

战国时孟尝君就曾有此举。杜月笙为自己守义,为家人换义。


五味社


1951年8月的香港,一代枭雄杜月笙哮喘病加重,他知道自己即将油尽灯枯,加紧料理身后事。

他将财产分配完毕,又做了一件令子女瞠目结舌之事。他令女儿取来银行保险箱只有一张张借条。

这些借条最少的5000大洋,最多的竟然是500根金条。如果将钱全部拿回,那将是巨款。

可是他却看一张,撕一张,将所有欠条全部销毁。别说其子女不理解他的行为,相信很多人都会感觉诧异。

杜月笙只给家人留下微薄财产,却将巨额外债一笔勾销,到底为了什么呢?

有书君觉得,杜月笙此举毁掉的是钱,留给后人的是人脉,是无形资产。此乃有大格局之人,才有的大智慧。

且随有书君走近中国式教父杜月笙。

一,人生逆袭的杜月笙。

杜月笙,1888年出生于江苏。其4岁时就父母双亡,应该说,他自幼就是苦孩子,受尽歧视。

苦难就是最好的老师,杜月笙通情练达的处事能力,也许就是磨难中淬炼而成。

杜月笙,14岁独闯上海滩,后得缘做了黑帮老大黄金荣的手下。

他先给黄金荣夫人林桂生当差。他靠其聪明才智,办理了几件棘手帮务,她不打赏,他亦无怨言,更不邀功请赏,居功自傲,甘心做她手下小弟。

杜月笙就是这样不急不躁,用一颗诚挚之心得林桂生赏识,并被推荐给黄金荣,从此开启了他人生逆袭之路。

一次杜月笙因功得赏钱二千大洋,他并未将其用在自己身上,而是全部分给手下小弟。

由此可见,钱在杜月笙心中并不重要,他用钱买下的是以后舍命相随的小弟。

杜月笙用诚心换机会,用钱财换真心,其不拘于眼前小利,会做人的大格局,为其赢得了人面情面场面。

他亦咸鱼翻身,一步步走到了,足以与黄金荣抗衡的大佬位置。

二,不留祸患只留人脉的杜月笙。

终观杜月笙一生,真的是人脉极广,黑白通吃。

无论是前朝遗老,还是达官贵人,亦或文化界名流都能被其征服。靠的不只是心狠手辣的霸气,更多的是其仗义疏财的侠气。

杜月笙为人之道就是,锦上添花之事别人做,雪中送炭他来做。

比如张学良、黎元洪被人人唾骂之时,他倾力收留;黄炎培生活窘迫,他每月送钱。

可以说上海滩只要认识他的人,未得过其钱财相助的人很少。别人向他借钱,他很少让第三人在场,他顾得是欠钱人的颜面。

我们试想锦上添花容易,当时热闹,可是转瞬即逝,很难让人记住。而雪中送炭却会令人一生记住恩德。

他花钱如流水,他花的是钱,存的是情义,得的是人脉。

就如杜月笙存了一辈子的欠条,他存的都是别人欠他之情。

他临终前将其撕毁,就是因为他明白,欠钱之人也非等闲之辈。比如欠500根金条之人,就是原上海保密局特务头子,这些人也不是一般的心狠手辣。

他知道这些人都是欠自己之情,只怕自己走后,人走茶凉,家人的威望不足以震慑这些人,空惹杀身之祸。

反倒不如将欠条撕毁,将其积攒一生的人脉情义,转赠给后人,令欠债之人继而感念其后人一生。

杜月笙纵横驰聘一生,洞晓人生百态,知晓人性险恶。他做人自有大格局,眼前利益不足虑,他更看重未来。

他撕毁欠条,以诚待欠债之人,破的是财,为后人留下的是“春申门下三千客,小杜城南尺五天”的人脉资产。

他亦想告诉后人,钱财是有价的,人脉情义才是无价之宝。

三,注重家风传承的杜月笙。

杜月笙出身贫寒,没有进过学堂,可以说是胸无点墨的粗人。

可是他渴望提高自身文化修养,他不但听评书,从历史故事中学习做人,他更礼贤下士,结交文化界名流。

就连国学大师章太炎都被其打动,时常为其讲学布道,并将其原名“月生”,改为文雅之名“月笙”。

我们可能很难想象,自幼大字不识的杜月笙,竟然练就一手漂亮的小楷,其签名都是那么潇洒飘逸。我们可以想见,他在提高自身文化素质方面,真的下了苦功夫。

他人前的形象亦是斯文儒雅,一年四季皆是长衫,不管天气多热,领扣绝不解开。他与纹身、大金链子痞痞的黑帮大佬形象有天壤之别。

有书君觉得,如果杜月笙不是自幼人生坎坷,他更想成为文人,而非打打杀杀的黑帮教父。

因而,他严禁子女涉足黑帮,更注重子女文化教育,他见到子女的第一件事,就是问询学业成绩。其子女因荒于学业,都曾受过重罚。

有书君觉得,他临终撕毁欠条,也许不想将沾有血腥味的钱财留给子女。他更想告诉子女以后要靠自己打拼,挣干净钱,走文化路线。

杜月笙家教是成功的,其子女都学有所成,旅居海外,发展良好。其子杜维善更是将其收藏的无价古钱币,捐赠给国家,钱财对其子女来说亦是过眼云烟。

杜月笙传奇人生,无论功过,他视钱财如无物,令子女独立奋斗的家风传承,确实值得我们借鉴。

斯人已逝,功过是非已如烟,任由他人说吧。

有书君语:对此问题你有什么不同的见解呢?欢迎在下方留言评论,别忘给有书君点个赞哦~关注有书君,私信回复句子,有书君送你一句特别的话


有书共读


首先得说,一个人临死时手里有别人借钱的一两张欠条不稀奇,有一大把而且张张金额还不小,这本身就是一件奇事。

到死欠条还没变回钱,这本身就说明杜月笙根本没把那些欠条看成还属于自己的银钱。

既然如此,那杜月笙为何又把这些欠条锁在保险柜中,直到快离世才拿出来当着子女的面一把火烧掉呢?

品味历史一幕,咱们需要入情入景,入心入境地去看待那一幕中的当事人。

杜月笙一生追求江湖君子人格,在上海滩风云纵横几十年,钱财对他而言是取自黑道,来之不义,但散那些钱财,他又是视如粪土,义薄云天。钱这东西在杜月笙那里,归根到底是他为人的阶梯,而非苟安的富贵,因此,在根子上,杜月笙看金钱就是黄金如鸿毛,一点不压心。

可还是那句话,那他为何又留着那些欠条呢?

要知道杜月笙一生都在泥潭跃龙门,然而光鲜浮华,最终他还是如同一支夜壶般重新坠回了泥潭里,这对杜月笙其实有点不公平。

可由此可以试想一下,一个几经沉浮最终又变得几乎一无所有的江湖中人,垂暮之年还有什么值得他留念,或者什么值得他欣慰的?

像杜月笙这样的人,只能是不枉一世为人,而那些欠条就是一个证明,就是他江湖落幕时最大的欣慰。

至少他这江湖几十年存下了厚厚一打的交情、恩义。

不主动凭借条要钱,就是不动那份江湖交情、恩义。

乱世之秋,谈钱况且伤感情,何况要债呢!倘若杜月笙早早地竭尽所能地把那些欠条换回了钱,那他真对不起自己行了几十年的江湖大义。

所以说,品味这一传奇旧事,说为何不烧欠条前,咱们应好好体会一番杜月笙为何存着那些欠条。

临终之时那一打废纸就是杜月笙最大的江湖欣慰。

接着再说他为何临终前要当着子女的面一把火烧掉?

稍微深刻地想一想,你不觉得这是一位江湖沧桑老父亲给自己江湖儿女上的最深邃、最让人动容的人生最后一课吗?

据说烧那些少有三两千,多到五百根金条的欠条时,杜月笙对自己的孩子们说了这么一段话——

写这些欠条的人早已颠沛流离,生死不知,他们也是可怜人。我死后,这些欠我钱的人,想还的,看到我的子女过的不好,自然会帮衬一把。不想还的,你们拿着欠条去要,不仅要不来,还会惹上杀身之祸,这些欠条就是催命符。

在杜月笙给自己孩子上的这人生最后一课中,一把火虽然烧掉了欠条,但却烧出了一个让孩子们乱世保命的护身符。

其次,这把火又何尝没烧出杜月笙一生秉持的江湖大义,原属于杜家的钱财是烧掉了,但杜家秉承的江湖大义却从此留在了儿女的心中。

乱世活命的智慧,乱世为人的胸怀,这些东西何尝是乱世钱财能够买来的。

乱世枭雄临终前的这一把火其实烧得太值了!

如果你仔细品读过杜月笙,你会相信他有这样的智慧,并且他也未曾刻意!

一切都是水到渠成的,欠条必须留,也必须烧!


黑句本


从主观上来讲,杜月笙不是死缠烂打追着人要账的人,从客观来说,在自己过世后让子女追着人要债,风险也极大。(欢迎关注我的头条号:历史三日谈)


杜月笙作为上海滩流氓三大亨之首,一生涉足不但涉足黄、赌、毒这些吸金如麻的行业,更实在金融、航运以及面粉业上频频发力。

即使再不懂经营的小瘪三,能够铺排这么大的场面,瘦死的骆驼比马大,撒出来的渣渣都可以繁荣一个家族。

更何况是杜月笙这般的一代枭雄,当然,杜月笙不是敛财狂,更不是守财奴,作为一个要面子、有面子的人,杜月笙撒钱的或者说撒币的速度一点不比他挣钱的速度慢,甚至还要快。

杜月笙急公好义,乐善好施在近代史上是出了名的,不说寂寂无名之士,就有姓蒋、复辟狂人杨度、大儒章太炎、军统一哥戴笠等等民国的政商明星人物受过他的资助。

至于说资助了多少钱?随这杜月笙临终前的一把大火,已经很难统计,唯一可以确知的是,杜月笙借人钱竟然打欠条?

而且还不能确定是所有人借钱都打欠条,还是某些有特殊符号的人才需要打欠条。

欠条好打,但账要起来就比较要命了。

怎么理解呢?杜月笙借钱给人,正处在自己只手遮天的年代,能够与他攀上关系,并发生金钱往来的人,绝非等闲之辈。


自古以来欠钱的是大爷,不但普通人要账难,就是杜月笙这般的枭雄人物,都知道要账的难处和痛点。

侠肝义胆的仁义之士还好,若是鸡鸣狗盗之徒,他们买杜月笙的账,却不会买杜月笙家人的账,尤其是没有一代枭雄杜月笙做后盾的家人的账。

而且一旦发生杜月笙后人要账事件,很容易引起蝴蝶效应,那些受过他资助的人,恐怕不都是乐见真相大白天下,毕竟,非等闲之辈的人或多或少都有不可告人的秘密。

为了守住秘密,难保不会有倾而走险,杀人越货之事。

就以杜月笙的家人来说,关键是没有一个能够继承他衣钵,胜任要账这一角色的社会狠人或者大亨。

因此,欠条烧了也就烧了,总比让自己的后人终年活在惶恐之下或着危险之中要好。

杜月笙一把火烧的不止是欠条,更是绵延无尽的江湖快意恩仇!


历史三日谈


上等人有本事没脾气,中等人有本事有脾气,下等人没本事有脾气。杜月笙为什么在临死之前把所有人别人欠条都给烧了呢?其实从这里就可以看得出,杜月笙的的确确是个有大智慧的人。非常的会做人。

杜月笙的一生是非常传奇的,在旧上海杜月笙用一手遮天来形容也不为过,他一直是黑白两道通吃的人物,在他辉煌时期,几乎没有他不干的事情,甚至军火他都敢干,这样一个在黑道上叱咤风云的人物,会有多少的仇家呢?答案不言而喻,无数人都想要他的命。

那么杜月笙晚年在干什么呢?他跑去了香港,尽量的和以前的一切撇清关系,他一直在拼命的和黑道的人划清界限,杜月笙的晚年其实是非常凄惨的,因为他走的时候并没有带多少钱,可是又有一大家子人要养。根据记载,他还曾尝试做过蚕丝生意,最终失败了。实际上他这时候手上还有很多的欠条,把这些钱全部要回来,那绝对是后半辈子衣食无忧,包括其子孙。

杜月笙在临死之前将家人叫去了身边,叮嘱了许多,最重要的一条是绝对不允许其子孙步其后尘,然后他烧了所有的欠条。看到这里想必所有人都知道为什么烧了。

第一个原因,和原来的老朋友划清关系。第二个原因,写欠条的人都不简单,知道这件事,等于欠杜月笙一个情,如果其后人有事,讲道义的人会伸出援手。第三个原因,他已经没落了,这些账收不收的回来都是个问题,不如烧了,落个人情,落个口碑。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镜可以知兴衰 喜欢历史的读者们不妨关注历史杂货铺,如果有不对的地方欢迎指出,请多包涵。


历史杂货铺


杜月笙晚年,疾病缠身,加上上海被日本人侵占,他于是就移居香港,但是去了香港没多久,杜月笙就病危了,在临死之前,他让儿女打开保险柜,拿出了多的像一本书似的欠条,放在火盆里,当着儿女的面,全烧了。



这些欠条里面,数额最小的5000美金,数额最大的500根金条,可想而知这是一笔多大的财富,富可敌国有点夸张,富甲一方那是足够了。


儿女为此特别不解,杜月笙对他们说:“写这些欠条的人都颠沛流离,生死不知,也是可怜人。我死后,这些欠我钱的人,想还的,看到我的子女过的不好,自然会帮衬一把,不想还的,你们要是拿着欠条去要,不仅要不来,还会惹上杀身之祸,这些欠条就是催命符”。

杜月笙,对人死如灯灭和人走茶凉这两句话,理解的特别透彻,他在大上海见识了多少浮浮沉沉,对人情交际把控力特别深。

一生富有传奇性的杜月笙,在临死之前只给儿女妾氏留下了十一万大洋的资产,这和当年他在上海滩的钱财相比,简直连九牛一毛都算不上。

而正是这种人生智慧,杜月笙的后

代是上海滩三大亨后代之中,下场最好的,不得不说杜月笙看透了人生,风云人物就算死了,也会被别人津津乐道。

对杜月笙有不同见解的小伙伴,欢迎在评论区评论交流,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贫道讲历史,贫道拜谢了!!!


贫道讲历史


杜月笙是上海滩有名的流氓大享,和他走的近的人都不是等闲之辈,能伸手借钱的能量更是不能小觑,当他临死之前,跟他在场上混得人也会树倒猢狲散,向借款人逼债,岂不是自断后路。

杜月笙把借钱欠条烧掉,明得看是江湖义气,实际上还有迫不得己的苦衷,当时大上海风雨飘摇,各路豪杰崛地而起,本身的势力大不如前,失去了跺跺脚,大上海摇三摇的威严。那些找他借钱的人也不是省油的灯,要钱没有,要命一条。大势所趋的杜月笙,还不如顺手人情,落个好名声,也为儿女们留条后路。

杜月笙积累的财富,有些也不是光明正大的,手下的青帮也干了许多坏事。旧社会的大上海,并不是法制社会,是靠实力才能站稳脚跟,如果没有庞大的青帮组织,他能在纸醉金迷的大上海混的风生水起吗?烧了欠条,也烧掉了以前的恩恩怨怨,给儿女留下了平安。


秋平171152879


杜月笙是上海滩三大享之一、他的影响和势力后来居上、成为最大的上海帮会首领。被人称为'上海皇帝。他临死时、把欠他的欠条全部烧了,这是他聪明之处、也是他在社会上混迹多年的感悟。其中欠他最多的有五百根金条,敢这么向杜借钱、杜又借给他、说明这个人绝非等闲之辈,这个钱是不好收的。如果杜的后人拿着欠条去收帐,很有可能、钱收不回来,命也许要搭进去,所以杜把欠条全部烧掉,舍财免灾、只要人平平安安,才是最大的财富!如果这些欠杜钱的人真心想还,在杜的后人落难时、困窘时、也会拉他们一把。如果不想还、杜在还给杜的面子、杜不在了、势力大不如上海滩的杜氏后人是追不回那些欠款的。就象古代战国时、秦相张仪许诺楚王三百里土地、憨厚的楚王去到秦国不但没有要到土地、反而被软禁在秦国、连命都丢了。所以、杜月笙是极端聪明的、他把社会、把人生看得很透彻的。


手机用户香山红叶红




“别人存钱,我存交情”,这是杜月笙的人生信条。

杜月笙3岁时死了母亲,4岁时死了父亲,8岁时继母又被人贩给拐卖了。

在当时的世道,人能够活着已经很不容易了,能够活得好更是难于登天,可是一个8岁的孤苦孩童却在那个死亡率高得吓人的世道里坚强地活了下来,最后活成了被人敬畏的人上人,不得不说是个奇迹。

他曾经是小瘪三,可是谁又能想到一个曾经的小瘪三会在日后成为一个名震上海滩的大亨?



他到底是怎么起家的?我想所有人都在好奇这个问题,一个只读过几个月书的小流氓怎么就成了上海滩的风云人物?实际上,所有的励志故事拆分以后,它们的组成元素可能都是一个模样,敢想也要会想,敢做也要会做。

杜月笙曾经说过,人生有三碗面最难吃,人面、情面和场面。

你想要做事,更准确地说你想要做成事,这“三碗面”便不得不吃,杜月笙既然总结出了这句话,说明这“三碗面”,他可以算是吃透了,人也活成了精,所以杜月笙很会做人。



这样的人容易成事,因为这样的人更容易聚拢和利用身边的资源。

杜月笙长得也不俊俏,可偏偏得到了林桂生的欣赏,没有林桂生的刻意栽培,恐怕也不会有后来的枭雄杜月笙,林桂生是他当时能够利用的最好的资源,林桂生也成全了,所以他对林桂生始终很尊敬。后来,黄金荣被卢小嘉绑架,杜月笙更是趁此机会大显身手,不仅得到了更广的人脉关系,也赢得了黄金荣的信任。即使是对当时在上海滩打流的戴笠,他也乐于投资,反正对他来说最多也不过是一顿饭钱。黎元洪避居上海,他也能敬而待之,得了句“春申门下三千客,小杜城南五尺天”。

他不放过任何可能会在以后起到作用的机会和资源,你可以说他是风险投资,甚至是亏本买卖,可事实说明他确实很有眼光。



但是,这样的人也容易坏事,因为太执着于精打细算,说白了就是过于算计。杜月笙在成为大亨以后所走的每一步都是在围绕着一个核心目标转动,他想要洗白自己,脱离江湖,进入庙堂。结果是越算就越错,比如蒋介石对他的设防和厌恶感就是越来越强的,在这种情况下,对的也是错的。所以,他始终没有机会真正走进庙堂,因为他太执着于算计,也因为他做事始终还带着江湖气。

最后,他也只能徒然感叹,别人只是拿他当夜壶用,用完了就往床底下塞。



杜月笙在临终前将保险柜里的欠条一把火烧了,原因也不复杂。

因为他的后人恐怕没有这个能力和胆量去收账,他这把火烧掉的是欠条,但是保留下来的却是人情。既然明知道自己的后人收不回来钱,何必让他们去取辱?他用这把火是在告诉那些欠他钱的人,钱你们不用还了,但是在我杜月笙死后,我希望你们能够给我点薄面,照拂照拂我的家人。这是最后的香火情,用完了也就没了。

这也说明杜月笙太精明了,他就是想让别人知道,他们欠他的不是钱,是人情!钱可以不还,但是人情得还。

他是在赤裸裸地算计这里面的人情世故。

他手里的欠条在他死后绝大多数只会成为“空头支票”,能收回来多少?反倒不如将它们“变现”成为实实在在的人情,因为这些欠条背后所隐藏着的利益要远远超过欠条上面的数字。

杜月笙或许也是在想,存了那么多年的交情,总算可以“提现”了。


吾与吾国


杜月笙这个名字,了解历史的都知道,他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个极具传奇色彩的人物。他出生于贫苦阶层,靠着自己的胆识和能力崛起与市井,纵横与黑白两道之间,最后跻身与上海滩三巨头之首,成为了称霸上海滩十里洋场的青帮大佬。



杜月笙一生用他自己的话说,那就是遇到好时候了,俗话说得好乱世出枭雄。尽管杜月笙没有东北王一代枭雄张作霖张大帅名气大,但是杜月笙在当时上海的势力和地位无人能敌,可谓是人中之龙。

杜月笙成功的秘诀就是善于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这个资源对他来说就是人源。天时地利杜月笙有了。因为上海滩民国时期是最大的冒险家的乐园,这里最适合闯江湖混社会,也是黑帮的崛起之地。所以杜月笙看上了这块宝地,他想做人上人,出人头地,有朝一日能够光宗耀祖。所以杜月笙接下来就是寻找一个可可以依靠的大树,然后展翅高飞。



杜月笙做到了,他真的做到了。杜月笙不仅成功了,而且他还花巨资在老家修建了规模宏大的杜家祠堂,真正做到了光宗耀祖。杜月笙利用人力资源,别人存钱他存感情,杜月笙不仅学梁山好汉仗义疏财,广交朋友,招贤纳士,而且还尽可能的多做善事。杜月笙曾经说过他只做雪中送炭的事,不做锦上添花的事。因此得到他救济的人无不称赞杜月笙是个能人,善人。杜月笙在发迹后借出去的钱财不计其数,究竟有多少连他自己都不知道。据说在别人打给他的欠条里面,最低的金额也要5000千美金,还有欠他金条的最多达几百根,可见杜月笙当年的家产有多雄厚。

然而,杜月笙晚年在香港弥留之际却做出了一个让人无法接受的举动,那就是当着家人的面,居然将当年积攒的欠条一把火全部烧毁。这个举动让人无法理解,可杜月笙却是这么说的:“我此生不想留下任何遗憾,就让这些条子随我而去吧”!


杜月笙为什么这么做呢?难道他真的腰缠万贯不缺钱吗?

不是杜月笙不缺钱,杜月笙晚年流落香港之后其实他的日子并不怎么好过,虽然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可每日坐吃山空有多少家底能撑的住。所以杜月笙那时候跟昔日在上海滩那是天壤之别。尽管这样杜月笙还是在临死之前烧了所以的欠条,目的就是不想在留给后人一些不必要的麻烦。什么麻烦大家可想而知,杜月笙虽然做了那么多好事,但是身为黑帮大佬流氓头子难免会得罪一些人。因此,杜月笙想的非常周到,借钱的人如果不还你,就证明他还富裕。如果你非要去讨债,就会引起纠纷,往小了说吵两句拉倒,往大了说遇到混不讲理的就会发生争执。债主就会变成仇家,这样一来好事变成了坏事,没准连命都得搭上。

如果欠条没了,这些人自然知道欠杜月笙的钱不用还了。心中自然没有任何顾忌,心肠好一点的债主,没准看在杜月笙慷慨解囊的份上还会资助杜月笙的后人一些。杜月笙无愧于一代传奇人物,这事做的绝对到位。这件事也只有杜月笙能做到。


所以杜月笙思前想后,最后决定不给自己留下一丝遗憾,也不给后人留下一丁点恩怨。毁了所有欠条,杜月笙生前就用金钱来换人情,死后又为儿女们攒下了一大笔人情帐。九泉之下的杜月笙也可以瞑目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