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震是不是抗日神剧代表人物?

汤里放药


说到抗日神剧,近年来不断出新,其收视率一直都处于较高水平,抗日剧本是为了提醒国民勿忘历史,可是近年来在科技的不断发展下,技术手段的过度使用,很多剧情被过度夸张修饰,其纯粹为了吸引观众眼球,违背事物发展规律,违背科学常识,因此被称为神剧。现在我们回到正题,于震绝对是神剧的专业户,可要说代表人物,于震只能是其中之一,还有三个人也可以称为抗日神剧代表人物,我们来具体罗列。


抗日神剧一号代表人物,于震,他几乎不拍其他电视剧,专注抗日题材,其形象也早已深入人心,只要看到他的出现,几乎可以定位影片的题材,是名副其实的代表人物。

抗日神剧二号代表人物,张子健,张子健从元芳这个角色开始走红,后有加入神剧阵营,饰演的燕双鹰简直就是刀枪不入,智勇双全,可谓雷到很多人。

抗日神剧三号代表人物,傅程鹏,他专注谍战抗日题材剧,在剧中多以卧底身份出现,功夫了得,几乎把所有日本鬼子
玩弄于手掌间,也是非常的夸张。
抗日神剧四号代表人物,王雷,他除了抗日剧,偶尔也出演其他题材剧,但其善长的还是抗日题材,尤其在电视剧铁在烧中的表现圈粉很多,其也是抗日神剧的代表人物。


凌烟客栈


第一次对于震的抗日剧有印象,是十多年的一部《中国兄弟连》,名字大约仿自二战美军的空降兵连续剧“兄弟连”。讲述的是抗战初期,一支由南方红军游击队改编的新四军连队、一个国民党正规军连队并肩作战的故事,于震出演新四军连长曲虎。



那会抗日神剧还没有过度泛滥,《中国兄弟连》里出场日军、国军、新四军的队伍,在服装、道具、枪械和军事常识等几方面基本能过关。故事围绕营救一名掌握重要机密的美女通讯军官展开,两支刚刚在内战中你死我活的队伍变身联袂抗敌,立意是不错的。

剧情多少有些离奇,应该是网络抗日小说改编的,最终国共两支队伍和两个连长全部壮烈牺牲。半神不神的片子,总体能看得进去,战斗场面基本合理,日本鬼子也没有贬低为草包,于是也记住了于震那张宽大的脸。



接下来注意到的是两部《五号特工组》,又是打鬼子男一号,然后就一发不可收拾了,估计是个人形象和作派太适合饰演军人了。从于震主演的战争影视剧数量和质量来看,称其为“抗日神剧代表人物”是不为过的。仅笔者认真看过的剧集,能忆起来的就有一批:

《吕梁英雄传》《战后之战》《雪豹》《烈火》《一个鬼子都不留》《利箭行动》《战神》《不可能完成的任务》《生死连》《剃刀边缘》等不下15部,相信喜欢战争影视的答友们看过的更多,仅就抗战剧来说,恐怕是产量最高的男演员了。



甚至一度因此颇具战争影视圈内影响力,还走上了大银幕,印象最深的,是在电影《1942》中受邀客串了国民党第一战区司令长官蒋鼎文。

于震是北京本地人,中戏毕业,身高1米82,有楞角的方脸大嘴,的确适配高大威猛的军人形象,近来也有试图转型的非军事题材作品,比如《人民检察官》,不过似乎反响一般,到底是戏路太窄,还是抗战剧演多了观众有些“出戏”,作为军事爱好者而非娱乐达人,我没有发言权了。



抗日神剧的通病有三,第一是罔顾历史事实,把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描写成电子游戏打怪;第二是违反军事常识让国内国外笑话;第三是过度娱乐化,颠覆了后面几代人对战争的认知,从长远看,对民族精神、对国防观念都非常不利,后遗症明显。

喜欢战争影视,但排斥胡编乱造的抗日神剧,也希望于震能摆脱这个标签,认真选择一下剧本,多拍一些精品。作为一名演员,也许他不能改变某种不太正确的潮流,但至少可以像陈道明老师学习:抗日神剧的本子,我不接!


度度狼gg


他们拍的.演的抗日神剧!是在侮辱我们革命老前辈!


边防五师pk007


于震,张子健二位都很不错


忱水人家


不知道怎麼去定義,反正很多片子裡面都有他。象古裝神話戲劇裡一樣沒底線,“高智商的超人”一個。


十年不做湖湘客


要说演神剧,于震算不上厉害,照张子健和吴奇隆差一大截子!张子健的鹰系列,要多神有多神,吴奇隆骑着摩托车,架着多管机枪打鬼子,太厉害了!


与非或非gy


还好吧,一个演员而已。更多作品好坏还是导演的事


王凯-滨海塘沽


最不喜欢看他演的电视剧。


悔不当初171216462


算代表,不是杰出代表,前十名是稳的。


永丰97635416


还有燕双鹰会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