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的马家军军事实力怎么样?

军事一点通


在民国时期,马步青、马步芳、马鸿宾、马鸿逵四人割据西北多年,号称“西北四马”。而被他们统领的地方军阀部队则被统称为马家军。在这四人之中,尤其以马步芳、马鸿逵两人的势力最大,基本控制着马家军的中枢。那么,马家军的综合战斗力如何呢?

“马家军”原本是在清末形成的一支家族式回民武装,却在民国时期发展为了尾大不掉的地方军阀,常年活跃于甘肃、宁夏、青海等地。在上世纪30年代后,马家军形成了以马步芳、马鸿逵两人为首的局面。

马家军的构成主力是回民,其骑兵战斗力十分强悍,但总体装备水平十分落后,所以在国民党军中一直是处于边缘化地位的杂牌军。而且,由于大西北在民国时期十分贫瘠,无力承担巨额军费,再加上马步芳和马鸿逵等人专注于搜刮民脂民膏,所以在军备上的发展十分有限。


一直到解放战争时期,国民政府才象征性地给马家军补贴了几列车的老式步枪、轻重机枪和山炮等,试图让他们来拖延消耗解放军的进攻。可以说,由于财政因素的影响,马家军的装备水平和训练水平远远不如张学良、李宗仁等内地军阀掌握的军队,但贵就贵在其士卒悍勇、民风剽悍。

例如在马家军与孙殿英的作战中,就可以窥探其真实战力。1933年冬国民党孙殿英率领四十一军进攻宁夏,试图以此为开端一举吞并整个大西北。而马鸿逵、马鸿宾、马步芳、马步青唯恐被各个击破,于是报团取暖(“四马拒孙”战争)。

四马临时拼凑出了5万多人的联军,与孙部激战数月才勉强守住西北,可见马家军的真实实力并不能同内地地区拥兵数十万的大军阀们相比。
“青海王”马步芳(左),“宁夏王”马鸿逵(右)

在解放战争中,毛主席命令彭德怀率第一野战军挺进甘肃、青海等地,准备消灭割据大西北的“马家军”势力。战役开始后,解放军发起的首次冲锋虽然遭到失败,但也摸清了马家军善于利用骑兵冲锋的特点,最终利用火炮优势狠狠地打击了马家军的嚣张气焰。

兰州战役后,彭德怀再命王震将军率第1兵团乘胜追击,终于在西宁消灭了青海王马步芳的残余势力。而另一位将军杨得志则率领我们解放军的第19兵团进入宁夏地区,拔除了宁夏王马鸿逵的武装。在“西北四马”中,只有马鸿宾接受了新中国的改造。在其余的三人中,马步芳逃到了沙特,马鸿逵逃到了美国,马步青则老死于台北。


历史的荒野


西北马家军阀主要分为两股,即青海马步青、马步芳兄弟的“青马”和宁夏马鸿宾、马鸿逵兄弟的“宁马”,1933年土匪出身的军阀孙殿英在中原无处安身,以奉命屯垦为名进军西北,遭到青马和宁马的联手抗击,史称“四马拒孙”。



(马步芳)

这场战役的对阵双方兵力差距较大,孙殿英所部有70000人枪,而四马联军总共约40000人马,蒋介石乐得两边同时削弱,采取了坐山观虎斗的立场,经四个月激战后结果是孙殿英大败,称霸西北的愿望落空,但也可看出马家军此时兵力其实有限。

马步青被弟弟排挤失势后,马家军变成了“西北三马”,到1937年抗战爆发之前,“青马”的基本部队只有两个师(第100师、骑5师),后拿到新编第二军的番号,约17000人,另有控制藏区的两个骑兵旅3000余人,马步青旧部骑5师10000余人。



(马鸿逵)

“宁马”的基本部队有第35师、新编第7师、独立第10旅共20000余人,番号是第十五路军。但宁马的战斗力远低于青马,1932年曾因作战不力全军被中央军刘峙包围于河南信阳,蒋介石下令缴械遣散,幸亏马鸿逵重金托人说项。

青马虽然兵力不多,但回族骑兵被洗脑严重作战凶悍,更主要的是马步芳在青海及河西地区大力建设地方民团,既是主力部队的补充团队,又因政教合一具备相当的单独战斗力,所有民团的总兵力突破70000人,实力不可小觑,西路军就是吃了青马正规军和民团联手作战的亏。

新版《亮剑》中被李云龙活劈的古浪民团团总马元青,就是此类民团的代表。



(马鸿宾)

抗战爆发后,“青马”马步芳新二军改番号为第82军,经过扩充发展到30000多人;马鸿逵的部队发展成第11军,马鸿宾的部队发展为第81军,“宁马”的两个军合编为第17集团军,约50000余人,该集团军的部分部队曾赴中原地区参加抗日。

到解放战争时期,由于胡宗南所部节节失利,马步芳借机大肆扩军,新增第129军,加上原有的第82军共计六个师又两个骑兵旅,约80000余人,除骑兵部队外,青马的步兵师是两个步兵团和一个骑兵团的编制,步兵班都有驮载弹药粮食的专用马皮,所以整个部队机动性较强,战斗力不弱。



青马士兵不同于其它国民党部队,比较善于近战格斗,战斗时后有更残暴的督战队压阵,因此虽然武器装备一般,但仍然是解放军的强敌。彭总曾经对部下说过,要象打鬼子一样打“青马”,咸阳战役,解放军集中优势炮火粉碎了马家军骑兵的集团冲锋,兰州战役,解放军将所有自动速射武器集中于一线,方告破敌。

根据西北野战军的战前侦察和情况汇报,至1949年7月,西北地区的敌军兵力分布如下:胡宗南残部17个军41个师约23万人,青宁二马拥有10个军33个师(或骑兵旅)约18万人,但包括驻扎新疆的骑兵第5军等部20000人(原马步青部)。由此可见,宁马的兵力也扩充到近8万人,但其中青马战斗力较强且未曾遭遇过重大打击,仍然是西北敌军的主力。



(马继援)

鉴于西北野战军所面对的敌人超过40万,而自身兵力仅有两个兵团15万余人,太原解放后,军委将华北野战军周士第的第18兵团、杨得志第19兵团转隶西野指挥,这样整编后的“第一野战军”兵力达到四个兵团35万余人。

在第一野战军的凌厉攻势下,胡宗南逃入四川,马鸿逵缩回宁夏,“青马”主力则以马步芳的儿子马继援为前线总指挥,妄图在兰州与解放军决战,大败。解放军随后各个击破,全歼马步芳、马鸿逵的部队,马鸿宾起义,至此,盘踞西北四十多年的“马家军”彻底覆灭。

(蒋介石接见马步芳父子)


度度狼gg


看一段萨沙的文章吧。

老萨的历史真相档案之五十五--西路军兵败古浪(西安事变系列之十九)

首战一条山

西路军渡过黄河以后,立即在一条山遭遇了青马的骑兵第五师韩起禄部两个旅,步兵旅祁明山部一个旅,三个旅的部队。

当时徐向前和陈昌浩认为,对青马的第一战必须打赢,红军尽遣主力部队。

当时红9军有25师和27师,一共有73,74,75,79,80,81六个团。

红30军有88师和89师,一共有263,265,267,268,269,特务团六个团。

红5军13师和14师,一共有37,39,40,43四个团。

参战其中作战主力为红30军的88师和89师,其中88师是主力的主力,师长熊厚发是红军最著名的战将,年仅20岁就当上师长。他作风非常勇猛,曾经多次参与肉搏战。一次肉搏战中熊厚发和敌军拼刺了一天一夜,结果连刺刀都捅弯了,浑身衣服都被敌人刺刀刺烂,侥幸未死。

此战红军兵力上占据绝对的优势。

在一次世界大战以前,骑兵一直都是战场的一个主角,著名的保尔柯察金就是骑兵。但一次大战以后,骑兵逐步退出了战场,到了二战时候骑兵已经作为特种部队使用,而且作战也以骑兵机动,遭遇敌人时下马作战为主。主要原因就是机枪等速射武器的大量使用,目标明显的骑兵已经成为活靶子。一挺重机枪在开阔地域可以扫到一大片骑兵,电影《最后的武士》里面,日本武士骑兵连接冲突日本新军步枪兵和榴弹炮的阻拦,几乎无往而不胜。但最终被早期的加特林多管手摇机枪全部击毙,这就是最好的例子。

到了马克西姆发明了重机枪以后,重机枪可以一分钟全自动射击,理论上每分钟可以射击600发,这种水冷机枪可以持续射击数个小时之久。骑兵已经很难逃过这种可怕武器的打击。

但一战时期重机枪都为防御武器,30公斤的重量让它们无法迅速机动,转移阵地。所以一战期间的骑兵仍然发挥了一定作用,他们突击敌军防御较弱的地域,往往能取到很好的效果。

到了轻机枪大量装备部队以后,基层部队连排一级都装备了可以灵活机动的轻机枪,随时可以支援步兵作战,骑兵的优势就彻底被瓦解了。

一条山战斗是红军渡河以后第一场战斗,当时红军的弹药还算充足,有数百挺轻重机枪,弹药也算还勉强够用。尤其红30军每支步枪有25发子弹,这也算是相当不错的了。

机枪的火力优势也是红军获胜的重要原因。

而青马此时对红军的实力,兵力和意图都不明确,完全是仓促应战。

100师第300旅600团马全义部以及三个县的民团和由凉州发来的援兵骑5师手枪团马呈祥部共计6000余人与红9军激战于大拉牌,结果被红9军全面击溃。---------------青海骑兵使用的马刀

青马在一条山等开阔地域,轻率的向红军固守的木堡和山寨集团冲锋,被红军机枪火力一排排的打倒,根本冲不进去。

这边青马急调海南边区警备部第一旅来增援,加上中央军12架飞机赶来轰炸,才稳住了局面。

由于打红9军损失巨大,青马增援部队来了以后,随即集中主力攻击一条山的红30军。结果红30军战斗力更强,以88师作为阻击主力,双方激战数日,青马骑兵第五师少将参谋长兼前敌总指挥马廷祥由于带头冲锋,被红军当场击毙,第一旅副旅长苗雨青也被击毙,兵员损失巨大。

虽然青马最终占领了一条山,但红30军主力没遭受什么损失,反而让掩护腾出手来的红9军趁机西进,占领了重镇古浪,击溃守古浪的100师298旅595团马华荣部。青马的马华荣团长本人被打伤,狼狈带着残部逃走。由于马华荣团撤的非常慌乱,古浪的粮仓没有来得及转移和烧毁,全部留给了红军,暂时解决了红军缺粮问题。但激战中,红9军红25师73团团长张达善中弹阵亡,这是红军渡河以后阵亡的第一个高级军官

青马第一次和西路军的作战以惨败告终。

红军这边也有一定的损失,大约有2000人,约是总兵力的十分之一。而青马损失更大,伤亡4000人,连总指挥都被击毙。

但对红军尤其严重的是损失了大量的弹药,这对于之后作战有着极大的影响。

此时红军虚晃一枪改变行军方向,乘着青马主力败退下去的机会,突袭占领了河西走廊的东部门户古浪城。

此时西宁的马步芳得知前敌总指挥马廷祥阵亡,古浪城丢失以后,也深感震惊。青马号称从建军以来从没打过败仗,没想到和红军第一次交手就是失败了,还阵亡了一个总指挥,看来红军战斗力远比之前的孙殿英强大。

马步芳调整部署,调集重兵开始对红军的围攻。

需要说明是,在此时徐向前陈昌浩接到中共中央的命令,让他们继续西进青海。

徐向前和陈昌浩召开高级军官大会,经过激烈讨论以后,它们一致认为必须继续西进。因为西进虽然艰难,但总归会有胜利的可能。东反黄河东岸在当时看来是不可能的,因为中央军毛炳文,王均的两个主力军和杜聿明的25师已经控制了黄河所有渡口,并且西渡了一个军,准备追击西路军。这2个军又1个师兵力不下7万人,战斗力远在红军之上,东渡回来完全是死路一条。

另外,当时留在陕北的中央红军处境极为艰难,经济上已经崩溃,军事上四面被围死,自己几乎活不下去,已经制定计划放弃苏区继续长征。西路军东反以后仍然没有活路,等于火上浇油。

所以徐向前陈昌浩综合大家的意见认为还是应该继续西进,只要能够到达新疆,获得苏联援助,在加以修正和扩充,回头打垮青马还是有把握的。

当时苏联已经同意提供1100吨物资,这也就意味着至少有3,4万支步枪,数百挺轻重机枪,数十门重炮和大量弹药。有了这样一批物资,红军何愁打不垮玩马刀的青马。

当年马步芳的堂弟马步英在新疆威风了近10年之久,曾带领数千精锐骑兵包围了新疆首府迪化(乌鲁木齐),最终被苏联出兵一下就打垮。红军如果有了苏式武装,打青马还是非常有把握的。

由此,徐向前和陈昌浩遵守中央的命令,并且说明了西路军自己的看法,随即率领部队继续西进。

中央立即电复西路军:同意向青海的凉州前进,并说新疆接济正准备中。

攻陷古浪,也就意味着西路军进入了著名的河西走廊。河西走廊自古是中原通往新疆的重要通道,东起乌鞘岭,西到玉门关,长约1000公里。河西走南北都是高山,南边是海拔4000,5000米的祁连山,北面是龙首山,合黎山,马鬃山(北山),大部分山峰在2000米,3000米海拔。由于两面都是高山,所以南北最宽有100公里,最窄只有几公里。当时河西走廊的武威一带为青马二号人物马步青的老巢,张掖,酒泉,敦煌都是马步芳的地盘,再往西就是新疆的哈密了。

由于河西走廊大部分区域地形平坦,没有高山,所以是自古以来去往新疆的必经之路。现在兰新铁路也是走河西走廊这条线。

红军向到达新疆,最实际的就是穿过河西走廊。

古浪失利

古浪是河西走廊的东端门户,也是该地区的交通要冲,东向兰州,西去武威,南走西宁的重镇。古浪南北两面临山,只有东西一条狭长的通路,是青马必须控制的地域。

本来青马放重兵防守古浪,但因为一条山战斗不利,青马调动古浪的主力南下增援去了。结果古浪仅有1个团防御,很快被红9军攻陷。

徐向前此时最明白兵贵神速的道理,西路军实力相对青马弱了很多倍,必须迅速西进,摆脱青马的追击。

打下了古浪以后,徐向前立即进行部署西进。

当时徐向前的战略是,以古浪作为诱饵,由红9军驻守,他们负责吸引青马主力围攻古浪。而西路军却迅速将30军和红5军趁虚西进,进攻凉州(今甘肃武威),随即调动红9军放弃古浪,在红30军的接应下一同西进,继续攻打甘州(今甘肃张掖)等地,占领河西走廊的中部。

这样作战红军不会有太大损失,而且能够出奇兵制胜,占领河西走廊的中部离新疆也就不远了。

实际也几乎是这样,青马知道古浪丢失以后非常惊慌,他们急调主力正规军3个骑兵旅、2个步兵旅和4个民团紧急向古浪增援,这样武威地区青马力量就很薄弱了。

在徐向前命令下,红30军向西急进,包围了武威城。当时马步芳亲哥哥,也是青马二号人物马步青就在武威城内,得知被红军包围以后,坐卧不宁。由于武威城内青马兵力很少,武威又是个小城,马步青只得组织民团,商团,老百姓在城内点起很多灯笼,虚张声势。

此时徐向前陈昌浩给马步青写信,说明红军只是借道通过,希望青马能够团结抗日。马步青对抗日不敢兴趣,但对付红军借道的说法比较认同。他表示如果真是这样,他的部队不会再进攻红军。马步青随后将这个情报火速告知弟弟马步芳,马步芳听到说:如果真是这样,真是解决了我们的大问题,让新疆盛世才去对付红军吧。

话是这样,但马步青这边仍然紧急向马步芳求援,四面的青马部队共三个团放弃自己的防区纷纷又赶来救武威,却又扑了空。

红30军主力一部迅速绕过武威西进,连续攻占因为增援武威而变得空虚的重镇永昌,山丹几地,几乎完全控制了河西走廊的中段。

山丹再往西就是甘州(张掖),过了张掖就是酒泉,而酒泉离新疆就不远了。

得知武威被解围以后,马步芳松了一口气说:阿哥(马步青)得免于难,要不是真主保佑,凉州(武威)失守,西宁也必守不住。那时我们脚步一乱,前途就很危险。

攻打山丹成功以后,徐向前命令红5军立即跟进,接替红30军在山丹的防御(红5军实力较弱,不能作为进攻主力,防守则还是可以)。红30军突前主力则掉头返回武威一带,接应古浪的红9军。

此时红9军有6000兵力,又是固守据点。照常理来说,他们是绝对能够打退青马几轮进攻,挫败其锐气。而在红30军有7000多兵力,两军合力有1万多人,青马正规军也不过这个数目。两军一同配置,红9军突围处古浪继续西进是很容易的。

但红9军这边却出了大问题。

------------------青马的骑兵很多人装备很差,民团甚至使用很多土枪。

由于古浪等地县城非常小,人口也少,不能驻扎太多的部队。红9军25师,27师两个师驻扎在古浪外控制制高点,仅有孙玉清、陈海松和参谋长陈伯稚、政治部主任曾日三以及师团干部和少量警卫部队驻扎在县城内。

由于之前在一条山战役打败青马,西路军上下普遍有了轻敌情绪,认为大名鼎鼎的青马不过如此,还不是一下就被打垮了。加上之前打宁马马鸿逵马鸿宾都非常顺利,红军几乎没什么损失。有些军官甚至认为青马宁马都是靠自吹自擂起家的,都是纸老虎,外强中干。

可实际上,在民族夹缝中奋力求生的青马却是一只真老虎,是会吃人的。

红军由于存在轻敌情绪,对青马的活动没有足够的警觉,终于吃了大亏。

11月16日清晨青马的大将马元海,马彪指挥3个骑兵旅,2个步兵旅和4个民团武装各一部1万多人突袭古浪。

红9军由于警惕性不够,没有及时发现这个情况,等到发现青马骑兵冲锋的时候,青马已经攻到了面前。

此时红军措手不及,在近距离火力优势完全不能发挥,只得在近距离肉搏。而近距离肉搏上,步兵远远不是骑兵的对手,完全是以己方的短处和敌方的长处拼。

当时青马骑兵表现了他们的达到野蛮的战斗力,他们首先攻击城外最重要的南山制高点。

青马骑兵冲上红军控制的制高点以后,面对红军的碉堡,骑兵并没有手榴弹和炸药包可以炸毁碉堡。

其中一些青马骑兵居然下马爬上碉堡,用马刀和刺刀猛砍碉堡顶部,试图砍出一个缺口,其中很多当场被击毙。

防御南山制高点的为红9军25师七十四团和交通队第三支队。他们在孤立无援的情况下拼死防御。红军射出的子弹向疾风一样将青马骑兵一排排扫到,但青马士兵极为凶狠,前面冲锋的青马士兵尸体顺着山滚下来,后面冲锋的踩着这些尸体继续上。

虽然防御南山的红军部队拼命抵抗,但实在力不能及,最终在青马主力的冲击下,全军覆没,几乎没有人幸存。

南山制高点被青马突袭攻克以后,到古浪已经没有障碍,骑兵随即从高处一举冲入古浪县城内。

此时红军27师主力在城外被青马如浪潮般的骑兵团团包围,无法支援古浪城附近的防御。而古浪附近的红25师战士遭遇青马突袭以后,除了一部被歼灭,另一部由于肉搏不是对手,被迫撤往古浪城内。

其实如果古浪城墙完整,退入城内的红军是可以有效抵抗骑兵突击的。可惜古浪的城墙在1927年甘肃7.8级大地震中全部震塌,根本没有城墙可供防守。青马骑兵迅速歼灭南山制高点的红军一个团以后,立即冲入古浪城内。红军无险可守,零星的步枪火力根本无法拦截冲锋的众多骑兵部队,一度处于混乱中。

当青马骑兵冲入城中,立刻沿着街道砍杀能看到的每一个红军战士。由于城内很多是红军非战斗人员,根本没有枪械,几乎没有还手之力。如红9军供给部和卫生部的一些女红军战士,因为手无寸铁,被凶狠残暴的敌人堵在屋子里,统统用马刀砍死,鲜血满地,惨不忍睹。

青马骑兵除了挥舞马刀进行砍杀以外,还将手榴弹扔入民房进行逐屋的争夺战。

激烈战斗中,红9军开始缓过劲来,他们也是身经百战的老兵老将。

此时城内的军长孙玉清和政委陈海松已经发觉情况紧急,急忙组织部队反击。红军以民房为防御工事,从房中向冲锋的青马骑兵密集射击。每支小股部队都由高级军官率领,以民房为单位和青马骑兵激烈交火。

这种近距离战斗极为残酷,红9军参谋长陈伯稚挥舞手枪指挥部队反冲击时候,被房上射来一颗子弹击中头部,当场阵亡。

军长孙玉清本人被密集飞来的子弹击中左手,受了伤。25师师长王海清也在激烈混战中不幸阵亡。

虽然这样,但红军毕竟以顽强的反击阻抗住了青马骑兵的冲锋。

实际上,骑兵在城内作战并没有什么优势,由于骑兵在城内目标大,红军在屋中容易射中对方,加上红军集中主力从民房内冲出展开反击。青马骑兵开始不敌,被迫退出古浪城内。

此时又有另外一件事,也帮助了红军。一股青马民团攻入古浪城内直接杀入红军后勤机关所在地,由于后勤机关没有枪械,无法抵抗。后勤部长机灵的将几千块银元仍在街外的地上!数百民团骑兵一见到有钱,立即下马疯抢,不再强攻红军,这股后勤机关的红军乘机逃走。由于骑兵抢钱的时候堵塞了道路,导致城内一片混乱,红军随即稳住了阵脚。

本来红军可以稳住阵脚,加强防御,等待城外求援部队赶到。但此时红9军军长孙玉清认为青马已经被打退了,命令一部红军部队乘胜追击,将敌人打远点,保证古浪的稳定。

这个战术如果对待敌人步兵就没有错,因为如果追击部队打得赢就追,打不赢可以赶快撤退回来。但是对待骑兵就完全不一样了,一旦打不赢被追的骑兵部队,这些追出去的步兵部队想撤回来就是不可能的。

这股尾追的红军部队兵力不多,只有军部二科科长王少清率领的机关干部和交通大队一部。他们刚刚追出城外,就遭遇了另一股增援来的青马部队的围攻。由于骑兵行军速度远远超过步兵,这股红军战士打不过,却又根本无法撤回城内,他们拼死苦战,最终在城外的戈壁滩上全军覆没,没有留下一个活口。

这边得到增援的青马再次冲入古浪城内,红军城内部队再次和青马展开激烈的争夺战。由于城内很多非战斗人员没有枪,他们只得挥舞大刀长矛和骑兵对抗。可惜步兵不是骑兵的对手,一个青马骑兵就能对付2,3个这样的红军步兵。此时青马数量众多,红军城内部队损失惨重,眼看就撑不住了。

那边城外红9军27师,见城内危急,拼了死命击退青马的层层阻击,一举突入城内。激战中红27师政委易汉文先由于冲锋在前,不幸中弹阵亡,但是27师还是成功进入了城内。

青马指挥官见红军得到增援,加上天色已黑(骑兵最怕夜战),下令退兵,全部撤出古浪城。

此战红9军遭遇惨重伤亡,损失了约三分之一2400多兵力,排以上干部伤亡尤重。参谋长陈伯稚,25师师长王海清,27师政委易汉文阵亡,军长孙玉清等人也受了伤。

当天晚上孙玉清等人经过研究,认为应该立即放弃古浪连夜西进。但是此时红9军尚有上百名重伤员无法随部队撤走,由政治部主任曾日三写信给马步芳,要求善待红军战俘(之前一条山战斗,红军释放了青马一批战俘),并且留给每个伤员三块大洋。

但红9军刚刚撤出古浪,青马骑兵随即入城砍死了所有伤员加上之前被残杀的红9军战俘,一共杀了900多人,并且声称是为在一条山被红军击毙的总指挥马廷祥报仇。

马步芳在西宁听到这件事以后,还满意的说:这些小子们做的很好,有血性。

由于红军进入古浪的时候,城内老百姓举行了欢迎仪式,被青马所嫉恨。攻下古浪以后,青马故技重施,借口搜查红军伤病员,砸开房门翻箱倒柜,抢劫掳掠。未及逃避的老百姓遭了大殃,有的妇女被奸淫,有的受到拷打甚至枪杀。后马步青下令防火烧掉古浪,但部下表示反对,认为不关老百姓的事。马步青却认为不烧不行,最终在古浪商业较集中的南街放了火,大火烧了十多日,一条南街被烧成瓦砾场。

古浪失败,导致红9军从此一蹶不振,不再是当年强大的常胜军了。徐向前元帅在《血战河西走廊》中说:这一仗叫人十分心痛,我主力部队9军元气大伤,再也没有恢复过来。西路军后来作战,主要靠30军。5军人数少,名义上是个军,实际上不足一个师的兵力,再剩下的就是机关人员、妇女独立团等,战斗力毕竟是有限的。

--------------古浪城,大家可以看到,城外就是山。如果红9军有着足够的警惕性,不至于败得这么惨。

由于此战失利的一个关键原因在于轻敌,高级指挥官对青马的警惕性不高,导致青马居然能够一下冲入城内。徐向前在战后将红9军陈海松,孙玉清,曾日三等主要负责人暂时撤职。

红9军军长,政委由原31军参谋长李聚奎,西路军副总指挥王树声临时接任。

古浪战后,青马缴获了不少西路军的资料,得知西路军的编制,人员和作战计划。青马在明确这些要点以后,随即调整了自己的作战计划。

青马高层认为红军的目的就是西进新疆,如果红军不是试图占据青海的地盘,他们也没有必要以如此大的代价和红军火拼。他们学习当年湘江会战时期的桂军,准备放红军西进,但是不断切断其尾巴,将其消耗掉大半。这样即使红军到达新疆,残余兵力也不可能在将来对青海造成威胁。



萨沙


小的不说,就说马家军和共军的三次大战,一战河西,西路军尽灭,当时的西路军可是战力最强的,二战宝鸡,又名西府战役,差一点活捉彭总,也是彭总一生四大败仗之一,三战兰州,又名兰州战役,以己之短攻彼之长,还是打的彭总自我批评,桂军,川军有这样的战绩,搞笑


进哥哥l


一提起马家军,可能很多人会很快想到民国时期马家军的三大军阀马步芳、马鸿逵、马鸿宾。


他们三人在民国中后期、在蒋介石的时代牢牢把握住了西北的统治大权,是民国中后期西北的三个土皇帝,手中掌握的权力极其庞大。

而如果要说到马家军的起源,我们还得说回到清末时期的西北叛乱中。

马家军起源于清末时期的西北叛乱

在清末时期,一场大动乱影响了整个西北地区,在这场大动乱中,马家军的创始人马占鳌和马千龄、马海晏一同率领着一支军队参与进了这场动乱中。

他们三人通过在动乱中的势力发展,很快就发展成了动乱中的首脑级势力。

不过他们三人在后来却没有打算在一条死胡同中走到底。

在左宗棠率领大军前来平定叛乱后,他们很快归降了左宗棠,并全力帮助左宗棠平定了这场叛乱。

在清末时期,其实马家军的战斗力就已经很是不俗。

当时左宗棠的部队是装备着不少先进火器的,但是马占鳌等人率领的队伍却凭借着他们的悍勇在早期和左宗棠的交锋中取得了一定的胜利。

虽然他们后来因为惧服于左宗棠的庞大军队向左宗棠投降了。

但是通过他们早期和左宗棠的交战以及后期在平定叛乱中的作用,我们可以初步了解到清末时期马家军战斗力的强大。

战斗凶悍但是热武器不够强大的马家军

在进入民国时期之后,马占鳌后代发展出的势力被北洋军阀除掉了。

在这股最强大的势力被除名之后,马千龄、马海晏两人的后代开始成为了马家军的主要代表人物。

后来宁夏和甘肃在军阀马鸿逵和马鸿宾就是马千龄的后代,而后来青海的主要军事人物马步芳和马步青则是马海晏的后代。

在进入民国时期之后,虽然马家军拥有着很强大的骑兵力量以及很骁勇的作战气魄,但是在热武器的大时代之下,他们相对于其他军阀来说并不算太过于强大。

在民国这个新时代里,很多时候决定一个军队力量的除了士兵本身的悍勇不怕死之外,最重要的就是武器。

曾经的蒙古骑兵很厉害吧?但是在机枪的威胁下,不还得是乖乖服软?

马家军就是这样的情况,在北洋军阀统治时代,因为他们的武器远远不如北洋军队们所配备的先进,所以在强大的北洋军队之前,他们选择投靠了北洋军阀。

马家军先后对冯玉祥和蒋介石的投靠

在冯玉祥成为西北王的时候,他同样不是冯玉祥的对手,所以乖乖投效到了冯玉祥的部下,成为了冯玉祥西北大军中的一部分。

而在冯玉祥的西北军中,他们是没有太过于庞大影响力的。

在中原大战之后,随着冯玉祥的倒台,他们也因为势力还不够强大,也随之投靠到了蒋介石的部下,向蒋介石效忠了起来。


虽然马家军几个军阀在民国的名气非常响亮,但是相比于其他军阀,他们在面对蒋介石时却是比较安分的。

在别的军阀经常想反蒋介石的时候,他们保持了一如既往对蒋介石的尊敬,从来不曾主动挑衅过蒋介石。

除了为守住地盘的自保之外,他们对蒋介石方面基本上都是保持着一种尊敬姿态的。

正因为这种对蒋介石和以前对北洋军阀的姿态,使得他们能偏安地统治起了他们的西北小世界。


马家军的战斗力并不是特别强大

从民国时期的整体军阀力量上来说,西北马家军的战斗力并不算太过于强大。

我们之所以会产生他们非常强大的错觉,其实最主要是来源于他们作战的悍不畏死。

正因为这种悍不畏死的作战方式,使得很多人对他们留下了一种凶悍无比的印象。

在面对武器和他们差不多的军队面前,他们的凶悍是他们最大的武器,但是在面对武器比他们还要强大的军队面前,他们的凶悍是有点不够看的。

所以说如果把马家军放在冷兵器时代,他们的战斗力是可以排在顶尖水平的,但是如果放在热武器纵横的民国时代,那他们的战斗力最多只能排在中等水平。


孤客生


马家军在西北的历史到底有多么辉煌?就此真的是可以写一本书了,在当时的名气很大。那马家军厉害吗?应该是厉害,不然怎么可能在西北盘踞了十多年啊。接下来说说他们有多厉害,这得先从马家军怎么被灭了说。


马家军的灭亡和红军是息息相关。当时解放军解放全中国,也是为了全中国人民考虑。解放军一直奉行的政策就是,能招安就招安。基本上就是能用嘴商量解决的问题,都不要用武力解决。实在是没有办法的才能用武力解决。

关于解放西北,一开始说的也是能尽量用政治方式解决。毕竟直接上武力解决多少年的地头蛇,死伤一定是惨重的。但是真正上战场,就完全不是那么回事了。马家军作恶多端,最好直接缴械,缴械是什么意思?那就是直接灭,直接下手,不用试图招安。

为什么要这样呢?因为当年红军西征的时候,有两万红军死于马家军的手上,而且手段极为残忍,虽然这件事可以说明马家军的残忍,但是从另一个方面想想。当时马家军能把这两万人直接团灭,足以可见马家军的实力绝对是不一般了。


为了消灭马家军,彭德怀元帅率领10万大军,后来毛泽东又加派了华北野战十八和十九两个兵团的兵力。您想想,为了消灭马家军,居然派出多支部队,足以说明马家军的实力。马家军确实是厉害。

首先别的不说,西北三马在大西北待了多少年?那势力真的是扎的特别深,他们在西北经营了数十年,是军头也是所谓的“教主”。马家军究竟有多能打。这么说吧,在固镇战争中,解放军炮兵打响了炮,经过一番激战过后,解放军把马家军的指挥部打掉了。

一般来说打掉了指挥部基本上就是战斗结束了。但是这一次不一样,马家军真的不是凑数的,他们确实是能打。而且还不怕死,属于死硬分子,红军又打了很长时间,最后才好不容易把马家军歼灭。


马家军除了战斗力强,还有一点特别厉害,不怕死。这一点在解放军身上叫不怕牺牲,但是在马家军身上,就是死硬分子。可以说是让解放军头疼极了,不过要说明一点,马家军的装备很差,可以说是特别差。

他们手上基本上都是冷兵器,但是他们确实厉害,为什么厉害?还记得三马在西北有叫作什么吗?“教头”。为什么叫教头,因为在他们领头人的带领下,马家军他们信教。是中国为数不多的有信仰的军队。和现在的军队不一样,当时解放军信仰是解放全中国,为了人民好。

而马家军信仰的是伊斯兰教。要说是伊斯兰教也不是特别准确,因为伊斯兰教禁止杀生,但是马家军在屠杀红军的时候真是一点也不手软。说是邪教真的是一点也不夸张。后来根据解放军歼灭了马家军之后粗略的算了一下马家军的数量,大概20多万人。20多万人啊!这是一个多么让人觉得惊讶的数字。


当年的马家军厉害吗?那确实是厉害,把解放军打得那么惨烈。想想我们解放军战士曾有两万人死在他们的手上,不吹不贬他们还是挺厉害的。但是厉害归厉害,他们干的事情可以说是很天理不容,最后被团灭是大势所趋,被灭亡真的是活该。

“尊敬的读友,感谢您的阅读,下篇文章我们再会”


史之策


马家军是指青海、甘肃、宁夏三地的军阀部队,因为他们的首领马步芳、马鸿逵、马鸿宾都是甘肃河州人,故称为马家军。马家军发源于清朝晚期的陕甘回乱,当时马占鳌起兵参与回乱,击败湘军后又投降清朝,被清政府封为一方诸侯,最终发展成为了西北地区的马家军。跟中央军、滇军、桂军、晋绥军相比,马家军装备较差但是战斗意志强,骑兵部队多,实力相对强劲。

马家军分青海马和宁夏马,其中青海马战斗力强于宁夏马。清朝末期八国联军进攻北京,甘军入京勤王,为清廷南征北战。当时马家军属于甘军系统,战斗力十分强悍,给八国联军造成沉重打击。甘军首领董福祥率马家军在广渠门与英国军队作战,失守后董福祥后撤至东便门、朝阳门、正阳门一带继续抵抗,击毙沙俄军团长安宁科夫,击伤其将军。北京被攻占后慈禧携光绪帝西逃,董福祥率领甘军沿途护卫。

1933年10月,蒋介石任命孙殿英为青海西区屯垦督办,命令他率领第41军约七万余人,经营宁夏、甘肃、青海三省。孙殿英志在吞并西北地区,成为一方诸侯,故战斗意志高。马鸿逵、马鸿宾、马步芳、马步青等害怕被老孙各个击破,地盘难保,于是联合起来抵抗孙殿英,史称"四马拒孙"战争。蒋介石希望孙殿英军阀与马家军相互攻伐两败俱伤,然后中央军可以进入西北地区捡便宜。四马联军约5万余人,孙殿英兵力约7万人,双方激战4个月,以孙殿英惨遭毁灭性打击而告终。

1936年10月,红四方面军两万余人强渡黄河组成西路军,经河西走廊向新疆方向前进,企图打通与当时苏联的西北通道。蒋介石命令马家军沿途围剿西路军,马步芳部,马步青部为了阻止红军攻占甘肃省,派出三万余马家军对红军进行围攻。此战红军西路军惨败,战死七千余人,其中团以上干部143人,军、师以上干部20多人;被俘后遭残酷杀害者约5600人;被营救返回延安者约4700人;失散流落在沿途的约4500人。马家军成为一支让红军十分忌惮的军阀部队,在解放战争后期,解放军第一野战军全军十万余将士在兰州城下击溃马家军主力,从此马家军覆灭。

抗日战争时期,马家军派出八千余人的民团先行到前线抵抗日寇,之后又组建了两个骑兵师开赴前线对日作战。马家军的骑兵师战斗力彪悍,给凶残的日军以沉重打击,日军侵略总司令冈村宁次在其作战记录中,曾写下“恶战马彪”等语。淮阳一战,马家军消灭日军一千余人;龙亢一战,使得皖北一带的日伪军如惊弓之鸟,闻风丧胆。马家军作战顽强,悍不畏死,又以骑兵为主,故让日军十分忌惮;根据统计马家军在抗日战争中杀死日寇三千余人,消灭伪军一万余人。


大秦铁鹰剑士


马家军大家应该很熟悉的,其中当属马步芳最为出名,当然这只是马家军势力中的一个,马步芳当时管辖的地方是青海,被人称之为"青马"。另外两股势力分别是马鸿逵和马鸿宾,也是有外号的,因为统领的地方的名字就顺便有了称号,分别统治宁夏和甘肃,而被称为"宁马"和"甘马",在当年那个军阀混战的时代,他们马家军的军事实力究竟怎样呢?



其实能够在那个混战的年代有自己的地盘和军队也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就像当年东北的张作霖,也是响当当的军阀头子,在东北混迹多年军事实力是毋庸置疑的,但是守住这份产业却很难,张作霖在被日本人害死之后,自己的儿子张学良又有点迷茫,把当年张作霖苦苦经营多年的产业败了不说,还因为一枪成为了历史上的罪人。



那么当年的马家军呢?其实那个时候的军阀没有几个是好的,都是为了自己的利益争个你死我活的,当然其中最坏的应该也是最出名的就是马步芳了,这个人不是凭借军事实力,也不是像张作霖那样的刚硬的抗日,而是因为做了太多的坏事,其中马步芳有一句名言是这么说的:除去生我的和我生的女人都是可以睡的,被马步芳玷污的女人数不胜数。



除了这些畜生不如的坏事,最恶心的应该就是曾经马步芳杀害过很多红军,而且还是严刑拷打,把人折磨致死的。而当年的做这样的事情正是应了蒋介石的要求,其实就军事实力来看其实是不怎么样的,而马鸿逵呢?虽然在政治上比较的圆滑,但是只会明哲保身,也没有多大的实力。马鸿宾相对来说军事实力就好了很多,而且曾经还和日本人在包头大战过,至少也算是抗过日的人。



总的来说,实力其实都不怎么样,在那个时代没有找到真正的方向的话,但是又想要一直明哲保身是不可能的事情,张作霖就是最典型的例子,打不动了就搞东三省的自治,但是日本人又找上门来了,所以想一直守着这一块地方永远都是没有出头之日的。


一个看历史的小矮人


马家军可不是马俊仁的马家军哦。马家军指的是青海马步芳(简称青马)、宁夏马鸿逵(简称宁马)、甘肃马鸿宾(简称甘马),史称西北三马。有人说了,不是四马拒孙嘛!怎么三马了。还有人说不是两马吗?怎么三马了?很多人认为马家军的实力还不错,其实在福垊看来很一般。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先来看看他们的起源。

败军之将的崛起

他们的起源比北洋军阀还早,而且还跟左宗棠有关。左宗棠不只是收复了新疆,而且还平叛了同治回乱。叛乱者马占鳌和马千龄、马海晏见左宗棠势强,怕势力被彻底消灭,于是就向左宗棠投降,并协助左宗棠平叛。也就说马占鳌和马千龄、马海晏是马家军的创始人。他们本来就是败军之将,其战斗力主要表现在骑兵上,但其势力远不能跟左宗棠相比,更不要说跟北洋军阀相比了,于是他们的生存法则就是马殷、阎锡山的套路——不惹强龙并努力保持地头蛇地位。

二马三马四马之别

有人就问了为什么没有马占鳌的世系?老实说马占鳌最早势力最大,他的儿子马安良盘踞在甘肃。在甘肃拥兵自重,不服北洋结果被北洋收拾了,马安良不得不回河州老家抱孩子了。有鉴于此,马家军以后的原则就是事大主义,先后拥护蒋介石、冯玉祥。甘肃后来为马千龄的孙子马鸿宾所占据,而马鸿宾还遭遇冯玉祥的残部吉鸿昌的手下发动的“雷马事变”差点丧命,后在蒋介石、吴佩孚的周旋下才被放回,由此可见马家军的实力并不像传说中的那么强。而且马家军内部也存在着倾轧,他们争夺各自地盘的领导权。

福垊这来来说说四马拒孙的故事。

盗墓军阀孙殿英刚盗墓发了财,就被蒋介石当枪使。蒋介石让他担任青海西区屯垦督办,这下马家军慌了。内耗不已的他们立马一致对外了,并最终导致孙殿英的失败。孙殿英的失败除了军事失策外,主要因素也有蒋介石的掣肘。蒋介石本来想利用孙殿英跟马家军火并,然后自己渔翁得利。可后来变成了蒋介石、胡宗南、朱绍良、阎锡山、马家军等群殴孙殿英的战争。就是这样还经历了个月的战争,当然马家军是主力,其他为辅。

由此可见,马家军的实力却是一般,但他们很聪明,懂的团结和谋交。故而在我国的军阀史上他们的是典型的弱而不小,这就和小而不弱的阎锡山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福垊




马家军,主要指的是从上世纪初到新中国建立前,居于甘、宁、青的以三马(马步芳、马鸿宾、那鸿逵)为首领的地方武装。

虽然统称“西北马家军”,但其实是两个派别,一个是青海马家军,一个是宁夏马家军。

这两个马家军虽然都地处西北,但行事风格和军队特点,完全不同。

宁夏马家军的军事实力

宁夏马家军的主要领导是马鸿宾、马鸿逵,其马鸿逵的父亲马福祥是他们的引路人。



马福祥是个格局比较大,交际比较广的人,与袁世凯、黎元洪、冯玉祥都是称兄道弟的人。曾经做过北洋政府的绥远都统、安徽省主席、青岛市市长。

在马福祥带领下,先是侄子马鸿宾快速成长,成为一名作战勇敢、作风顽强的将领,一度成为军中二把手。当儿子马鸿逵成长起来后,在马福祥的军中控制权增多,很有眼光的马鸿宾则带着一波人马渐渐和马鸿逵父子分离开来,当然互相照应还是有的。。

马鸿宾官位最高是甘肃省主席,其所率领的这一支队伍,作战能力非常突出,活跃在甘、宁这片区域的时间里,广受好评。抗战时,与日本人在包头死磕,不仅完成了上级下达的任务,而且还歼敌不少,因此马鸿宾被傅作义深深欣赏。

1949年,马鸿宾率领旗下队伍,成功起义。



而马鸿宾的堂弟,那个被称为“宁夏王”的马鸿逵,相比而言,比较圆滑。

在各种战争中,首先他是让自己站好队,其次试图处理好关系,最好谁也别得罪。

1928年前,马鸿逵和冯玉祥关系很不错,但随着蒋介石的崛起,马鸿逵很快做了选择,跟上了蒋介石。



在蒋介石安排的与红军的几次战争,马鸿逵也并不完全拼命,所以看那段历史,你基本看不到马鸿逵部队和红军大战的场面。当然,在抗战时,你能看到马鸿逵从群众中进行“抽丁”,然后派出去对抗日本人,但你看不到他和他主力的英勇抗敌的行为。

马鸿逵的这支队伍,战斗力一般,喜欢“聪明”地打仗,喜欢保存实力。

青海马家军实力彪悍,但比较残暴,马步芳政治上有些短视



马步芳被称为“青海王”,这一脉的发家,是在他爷爷马海宴主事时。

进入民国时期后,马海宴的儿子马麒操持马家,1930年时,马麒成为青海省建设厅长,1931年,马麒病逝,弟弟马麟上位了。

同年八月,马麟成为了青海省主席。1936,马步芳接替了马麟,这一接就是十三年。

马步芳带领的这个马家军,非常彪悍,其中以骑兵居多。

1936年十月,马步芳应蒋介石要求,开始阻击红军西路军,可惜二万多西路军几乎全军覆没。战争现场就杀死7000多红军,还有5000多红军被马步芳俘虏,经过严刑拷打,经过残酷折磨,这五千多红军,基本没有生还的。还有五千多红军被马步芳打散了,完全流失。只有一小部分回到了红军大部队中。

因马步芳对红军西路军过于残酷,解放战争时,毛泽东批示:决不允许此人投诚。



但,从另外一方面也说明,马步芳的青海马家军实力还是非常彪悍的,要么如何能让红军吃那么大的亏?

抗战时期,马步芳从民间招了一批骑兵,数量有8000左右,这批骑兵在抗日战场上所向披靡,让日本人苦不堪言。

面对日本人的包围,甚至有100多骑兵集体殉国的场面。

这支骑兵在抗日战场上取得了极大的胜利,获得了国共两党的一致好评,但这些骑兵也基本被打光了。

这八千骑兵是真正的“正义的马家军”,彪悍极了,可惜这支彪悍的马家军并不是马步芳的主力,也不是马步芳亲自带领的。是马步芳从民间征召并且代替自己主力去参战的,值得敬佩!

总体来说,马鸿宾的宁夏马家军实力不错,能打硬仗,而且整个军队的政治方向比较端正,没有残暴残酷之说;马鸿逵的宁夏马家军,比较喜欢明哲保身,喜欢保存实力,作风偏软;马步芳的青海马家军,非常彪悍,但过于残酷,对民对红军都是如此,其领导人马步芳的胸怀和格局都差一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