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羹尧拥有多少兵力,为何能长期要挟雍正皇帝?

殷诗妍


年羹尧是康熙三十九年中进士,并非一开始就是雍正的家臣,并且最开始提拔重用年羹尧的是康熙,不是雍正,可以确定的是年羹尧是在九子夺嫡中,站到了雍正这一边,并且因此在雍正即位后的一段时间也得到了雍正的倚重。

然而事实上很多人被电视剧误导,的确年羹尧手握重兵,但是他还没有能力做到要挟雍正,其实雍正之所以倚重年羹尧,其实主要是因为雍正才登基的时候,国政不稳,内有党争,外有叛变,在这样的时候正值用人之际,而年羹尧有征战多年,颇有些军事才能,正好能为雍正效力,所以也在一时之间,年羹尧成为雍正身边的红人,这时的年羹尧还在知道自己姓什么。

雍正也是比较优秀的一位皇帝,用人不疑,疑人不用,也经常就涉及西部的朝政问题和年羹尧进行磋商,并且在平叛问题上,赋予了年羹尧极大的特权,但是年羹尧不断立下战功,封爵,也慢慢的开始骄傲自满,居功自傲,王公以下的大臣都要给行跪拜礼,甚至后来对雍正皇帝的家事也随意提及,比如向雍正建议惩治八皇子等等,年羹尧似乎已经忘记了为人臣的位置。

之后其实雍正也提醒过年羹尧多次,让他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毕竟对于雍正而言,年羹尧真搞出什么问题,毕竟还是自己脸上无光,然而年羹尧却毫不在意,依然我行我素,于是当雍正的政权已经趋于稳定之后,在雍正三年两人的矛盾也终于彻底爆发了,雍正让朝政上让大臣们例举了92条年羹尧犯下的大罪,彻底剥夺了年羹尧的所有权力,拘押大牢,最后赐死年羹尧。

所以事实上,年羹尧根本就没有能力和资本来要挟雍正,他居功自傲无非是提拔他的人是康熙,雍正初期倚重他,夺嫡时就支持雍正,并且就平叛战功显赫,也帮助雍正稳定了初期的政权,所以就自认为雍正会感激他立下的功劳,加上还是皇亲,雍正不会搞他,这才是最后年羹尧悲惨收场的原因。


玄坤


历史上的年羹尧雍正元年成为抚远大将军,雍正三年就被贬为了杭州将军,雍正四年就被杀了,根本谈不上长期要挟雍正皇帝。

那个时候年羹尧的家人还受到一些牵连,父亲年遐龄和兄长年希尧都被罢官,年富被杀,其他的儿子派到偏远的地方戍边。不过不到一年的时间,年羹尧的儿子就被赦免了。

从雍正对年羹尧的家人来看,年羹尧应该也没有什么大罪过。至于说挟持雍正皇帝,年羹尧是万万做不到的。

大多数人印象中的年羹尧是个武将,可是年根源可是正儿八经科举出身的文官,21岁就中了进士。他可是一个标标准准的汉族读书人,年纪轻轻就做到了内阁学士,后来更是成为了封疆大吏。要知道曾国藩可是28岁才中进士的。

一个汉族的读书人,权力再大也是做不了多少事情的。因为清朝统治的核心就是满洲的八旗,汉人官僚地位并不高。如果不是康熙和雍正皇帝的器重,他在西北根本就带不了部队。毕竟他手底下那么多满族的贵族子弟。

不要看《雍正王朝》中年羹尧能把九王爷和贵族侍卫收拾的服服帖帖,历史上这种事情根本不会发生。

清朝末年的时候,曾国藩自己的军队还都是自己的湖南老乡,自己一手建立起来的,最后还不是说解散就解散了?

一个官员能够以军队威胁朝廷的前提把军队私有化。比如安史之乱的安禄山,清朝末年的袁世凯。这个过程是需要大量时间的。因为无论是从头培养,还是打击异己都一个很慢的过程。

年羹尧在大将军的位子上待的时间不到三年。在三年的时间内,他怎么可能把朝廷的几十万大军变成自己的?

这几十万大军之所以听他的,是以为皇帝相信年羹尧。他们就算有怨言,也敢怒不敢言。

换句话说,别人听他的。只是因为他是大将军,并不是因为他是年羹尧。

换做任何一个人做大将军,他们都会听命于这个人。

雍正早期继位的时候权力不稳,主要依靠的就是年羹尧和隆科多等人。他是需要年羹尧在西北打个大胜仗来加强自己的权势,稳定自己的地位。

可是皇帝地位稳定了,之前的人难免“狡兔死,走狗烹”。

说白了,雍正杀年羹尧有点卸磨杀驴的味道,从雍正对年羹尧的家人就能够看出来。


对此问题你有什么不同的见解呢?

欢迎在下方留言评论,别忘顺手点个赞哦~

更多精彩请关注历史是什么


历史是什么


年羹尧乃雍正重臣,官至川陕总督,抚远大将军。公元1722年,康熙驾崩,雍正继位。当时内忧外患,危机四伏;雍正的皇位岌岌可危。雍正用计迫使老十四从西北边境返京奔丧,然后派心腹年羹尧接替,任征西大将军,率大军赴西北边境迎战。雍正此计一箭双雕:其一,威慑十四皇子,令其不敢妄动;其二,由年羹尧率军西征,早日平乱,稳定雍正的皇权地位。而年羹尧却自有打算:其一,他手握重兵,有大元帅兵符在身,可调动青海,甘肃,陕西,四川等地驻军,总兵力达204万,相当于清朝一半的家当,几乎是清军全部的主力。其二,他率军在青海地区与准噶尔汗军队作战。此战关系大清的江山,雍正王朝的稳定。因此,他拥兵自重,居功自傲,有恃无恐。以此为资本,为筹码,无视君臣之礼对雍正进行持久要挟。提出过分要求:不断地索要军饷粮草,还经常给雍正上奏,要他定夺官员的任免,实则谋求财政拨款。年羹尧的贪得无厌,骄横跋扈,使得雍正猜忌,心怀不满,但还是一再忍让,尽力满足他的要求。实则安抚他,伺机而动,进行惩治。

年羹尧平定西北叛乱,班师回朝。依然本性不改,恃宠而骄,作威作福。雍正一步一步将他兵权架空,最后列大罪92条,赐他一丈白绫在狱中结束了生命,为他要挟雍正付出了惨痛代价。


喻华东


飞扬跋扈,居功自傲,雍正帝确实一段时间依靠他,宠着他,他掌控着20万大军,堪比国内一半的主要兵力,渐渐地,年羹尧功劳大脾气大,太高调,不死也得死了。

年羹尧有多趾高气昂?他赏给下属官员军官物品,下属必须磕头谢恩,他主管西北地区军政时,发给总督和将军的文书,本应平级的来往公文,擅称“令谕”蒙古的诸王见他也要跪拜相迎。雍正派给他的御前侍卫,他当奴仆使用。雍正的圣旨到了西宁他的大营,按道理官员迎接圣旨都要三跪九叩,这个年羹尧不,直接就拿了诏书……类似事情数不胜数,即使和雍正在一起,“御前箕坐,无人臣礼”,雍正心中颇为不快。

雍正确实很宠幸他,毕竟帮助大清国平定西北、西藏,为大清国立下不世之功,雍正爷给他赏了一等公,他坐镇西北,并参与云南政务,成为雍正在外省的主要心腹大臣。除了年羹尧管辖范围内的区域,诸多省份的官员任免,年羹尧的意见是雍正很重要的定夺依据,雍正把年羹尧视为自己的“恩人”和心腹,对雍正来说,年羹尧这样的人才,有个十几个这样的封疆大吏,国家还愁治不好吗?

雍正对年羹尧的宠幸几乎是古来人臣罕能相匹的。雍正二年十月,年羹尧入京,获赐双眼孔雀翎、四团龙补服、黄带、紫辔及金币等非常之物,十一月,又赏加一等男世职,由年羹尧次子年富承袭。年羹尧妻子生病,雍正都再三关心和赠送药品,年羹尧的家人时刻受到雍正的特别关照,甚至为了赏给年羹尧新鲜的荔枝吃,雍正严令驿站务必6天内从北京送到西安,堪比唐明皇向杨贵妃送荔枝。

渐渐地,年羹尧也居功自傲,志得意满,做出了很多超越本分的事情,渐渐地,就让雍正帝逐渐警觉和嫉恨,最终年羹尧一落千丈、家破人亡。

年羹尧进北京城,经过直隶总督李维钧的地盘,直隶总督乃大清国督抚之首,天下第一封疆大吏,可在老年眼里就是个奴才,他让李维钧大老远地就出城跪迎,然后大摇大摆地经过,以至于雍正帝后来收拾完年羹尧,转头收拾李维钧,说你当年不是和年羹尧一伙的吗?看你那怂样,办了!李维钧就从位子上滚蛋了。

还有很多因素,基本上就是老年太高调了,然后么,就悲剧了。


云中史记


年羹尧麾下最多时指挥着约20万大军,而且都是大清帝国比较精锐的能征惯战之师。但这并非年羹尧骄横跋扈的主要根源,实际上他真正仰仗的是自己的军事才能和前期雍正对他的高度信赖和倚重(甚至到了放纵的地步)。

众所周知,雍正即位之初不仅朝堂之上暗流涌动,整个西北地区都局势也十分紧张——特别是雍正元年青海爆发罗卜藏丹津叛乱,而后者与清朝世仇准噶尔汗国关系密切,也就是说

如果不能尽快平叛,雍正或将再次面临康熙年间数万准噶尔火枪骑兵直捣京师重地的可怕一幕

但问题在于——康熙执政晚期的财政亏空已经十分严重,到雍正朝用兵西北时,持续5载的战争更耗费白银超过5000万两,而且这还是经过一系列改革整顿,清廷财政收入状况已经有所好转后产生的支出。

而年羹尧临危受命赶赴西北平叛之际,正值雍正上台初期国库最空虚的时候(还要考虑当时巨大的后勤压力——几十万大军人吃马嚼基本要靠内地千里转运,耗费极大),因此前者速战速决就显得十分必要和紧迫。事实证明年羹尧的确不辱使命,他仅用数月时间就将罗卜藏丹津叛军歼灭,一下子稳定住了本已摇摇欲坠的西北局面

更重要的在于,年羹尧的军事胜利还大大巩固和提升了雍正帝的皇权与朝政影响力,为之后雍正推行一系列改革措施奠定了民意基础。这就难怪雍正对年羹尧简直可以用“感恩戴德”来形容——要求子孙后代牢记年羹尧的丰功伟绩,还在奏折朱批写下一段今人看来也牙酸肉麻的话语:“尔之真情朕实鉴之,朕亦甚想你,亦有些朝事和你商量

”——皇上主动提出要给自己“分权”,年羹尧当然也就顺水推舟变得愈发骄横了。

纵观雍正一朝,善于治国理政、锐意革新的文臣和封疆大吏很多,但能独当一面、克敌制胜的优秀将领却少得可怜年羹尧作为优秀将领的“稀缺价值”在清廷危难之际由此得以充分体现。

年羹尧的军事才能出众还有一个旁证——雍正4年前者被赐死后,又过了5年在和通泊之战中,轻敌冒进的2.4万清军被准噶尔汗国揍得几乎全军覆没,仅剩2000余人逃回,此役被西方史学家斯塔尔称作“19世纪以前清军最大败绩”。

试想如果年羹尧还活着,他会犯下如此简单、草率的用兵失误吗?可惜历史无法重演。至于说年羹尧要挟雍正,也远没到蓄谋造反的地步——事实上,他虽然擅权跋扈,但对雍正一直还是很忠诚的。更何况,

清朝中央高度集权、八旗与绿营分立的军政体制,以及西北驻军依赖内地后勤供给的致命弱点,都决定了年羹尧不敢也不可能背叛雍正。


网言军事


年羹尧在雍正初年势力达到顶峰,任川陕总督和抚远大将军,是煊赫一时的重臣。因为战争局势不同,清朝派往西北的军队也在不断变化。如果做个粗略的估计,最多时能将近二十万左右吧。

不过,需要明白的是,这批军队并非属于年羹尧一人,而是由各级将领分别统领,最终由年羹尧统一指挥。更为重要的是,年羹尧的背后,实际上就是雍正。说白了,这二十万大军最终还是属于雍正的。

提问者称,年羹尧长期要挟雍正,这是一种错误的认识。可能是因为看到年羹尧手统领重兵,便萌生了这样的想法吧。真实的历史是,年羹尧确实有些居功自傲和结党营私,但却远未能达到要挟雍正的地步。

明清时期,专制主义中央集权高度发展,而且雍正朝历来被视为君权强化的顶峰时期。在这样的形势下,所有的权力都集中于雍正一人之手,并由其委派官员去落实具体政策。从这一角度来看,年羹尧不过是雍正遥控指挥的木偶。

年羹尧的才干,是不可否认的。没有本事的人,也走不到这个地位。但是,纵观数千年的历史,又有几个臣子能永远得到君主的新任呢?年羹尧的风光,自然有其自身努力的结果,但归根到底,还是雍正的垂怜。同样,年羹尧的身败名裂,也取决于雍正。

面对日益骄狂的年羹尧,雍正失去了耐心,甚至对其反感。于是,便趁机发挥,就因为年羹尧在贺表中颠倒了几个字,便被撤去了川陕总督和抚远大将军之职,改调杭州将军。墙倒众人推,此后各级官吏纷纷参劾,雍正很快又下令将其下狱治罪。

就这样,叱咤西北的年羹尧,瞬间沦为了阶下囚。更为耐人寻味的是,这个被雍正视为股肱之臣的年羹尧,竟犯下了九十余条重罪,其中死罪便有三十多条。后果可想而知,雍正“开恩”,给年羹尧留下了全尸。

说到这里就会清楚,其实历史上的年羹尧,从未长期要挟雍正,他既没有那样的想法,更没有那样的势力。成败荣辱,不过是受一人掌控而已。


夕阳下的晚枫


年羹尧并没有要挟雍正皇帝,他没那个胆也没那个能力。罗布藏丹增为祸西北是从康熙年间开始的,一直打不下来除了清庭自己有问题,叛军也是有一定实力的。年羹尧只是不断找雍正要钱要粮而已,并没有要挟雍正。

年羹尧是接任十四爷担任西北大营主帅的。在当时,十四爷有战斗兵力八万。这八万兵马分为两部分,其中包含两旗八旗兵,按着八旗兵的编制,每旗兵马有七千五百人左右的骑兵。合计骑兵一万五千人,归伊兴阿统领。而以骑步配比一比五的比额大致在七万五千名步兵左右,累计九万人,由此可见,十四爷的八万部队不是满编状态!年羹尧上任后会把这部分员额补齐,这也是年羹尧不断找中央要钱要粮草的主因!

按着古代一名战斗人员配一到三名勤务人员来看,取中间值计算,八万人需要十六万的勤务兵,九万人需要十八万勤务兵,这个数值则是波动的。九爷有数据显示,吃粮人员在二十三万六千人左右。


优己


年羹尧能够要挟雍正,并不是因为兵多将广,而是内忧外患的条件下,雍正只能毕其功于一役。西北平叛如果打赢了,既说明雍正用人得当,又说明统兵打仗非十四阿哥不行;如果打输了,轻则拱手让出兵权,重则直接影响龙椅的根基。

老年在地方当封疆大吏时间长,对其中道理心知肚明,所以才敢不断要钱要粮,为所欲为。他很清楚,战事拖得越久,对于中饱私囊就更加有利。

但是,老年忘记一句千年古训“兔死狗烹”。雍正需要老年效力时,自然兄弟长兄弟短,叫得很腻乎,一旦目的达到了,老年的日子也就到头了。

有人会说,老年完全可以继续拥兵自重,或者是干脆反叛,甚至还可以与叛军联手对抗朝廷。可是,老年不会这么做。因为他的权力并不是绝对的,离开皇权这把遮阳大伞,他可能什么事情都说了不算。如果造反,副帅岳钟琪恐怕会直接取而代之。

其实,老年按理说是一个聪明人,不应该跟雍正玩把戏搞对抗。如果仅仅只是想捞点钱,他完全没必要这么做。试揣测,年羹尧铤而走险,应该与脚踏两只船有关,在八爷党的花名册里,恐怕早就给他预设了一席之地吧。


历史扯吧


这是在讲笑话么?年羹尧何时长期要挟雍正了?雍正时期,中国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发展到鼎峰,说白了,当时并没有任何一个人能够要挟雍正,甚至在雍正面前连大气儿都不敢出。所谓的年羹尧要挟雍正,根本就不存在。

年羹尧是雍正的心腹之臣,曾在平定西北的过程中做出过重要贡献。雍正对自己和他人要求严苛,但却也是个非常感性的人。雍正喜欢谁,也真的是会掏心置腹,甚至都会说出些令人肉麻的话来。比如雍正曾在年羹尧奏折朱批中写道:“尔之真情朕实鉴之,朕亦甚想你。”此话今人读之,颇有些“酸”“麻”之感。

不过,雍正用人亦不糊涂。他深知年羹尧具有智谋,善于领兵,因而对其十分倚重。然而,随着年羹尧权势日益煊赫,自己也开始变得居功自傲,并且结党营私。这一点,雍正都看在眼里。于是,权倾一时的年羹尧,离着死也就不远了。

雍正三年,即公元1725年,年羹尧指使陕西巡抚胡期恒参奏陕西驿道金南瑛。而雍正则明确指出,年羹尧任用私人、乱结朋党。此事标志着雍正对年羹尧彻底失去信任,同时开始着手惩治年羹尧。此后,年羹尧在贺表中将“朝乾夕惕”四字误写成了“夕惕朝乾”。

于是雍正借题发挥,在解除和调离了几个年羹尧的心腹官员后,解除了年羹尧的川陕总督之职,命其交出抚远大将军印,调任杭州将军。不过,年羹尧还未到杭州,便被下狱,接受会审。最终,年羹尧被冠以九十余条重罪,于雍正四年被处死。

年羹尧任川陕总督和抚远大将军时的兵力,也是根据作战安排时常变动的,但最多时应该有二十万精锐。不过,这些军队并非效忠年羹尧,而是效忠其身后的雍正。所以说,在君权至上的雍正朝,哪里有什么臣子长期要挟皇帝一说?这种说法本身就没能认清历史。


碣石樵子


首先第一个问题,年羹尧在西北任上可直接和间接调遣的各部马步炮兵最多之时大约二十三万左右,各地抽调为战兵服务的各种辅助人员大约四十至四十五万人。问题的关键在于这是年羹尧可以调遣的部队,不是他拥有的部队,雍正年间清朝实行的中央集权制度日趋完善,是不可能让任何一个朝中将领真正拥有属于自己的部队成为军阀的,这些参战的军队在当时只是从各地调集而来临时配属于年羹尧指挥,他们和年羹尧之间并不是真正的从属关系,年羹尧对他们也只有临战指挥的权利,所以年羹尧也就谈不上拥兵挟持皇帝了。


我个人认为年羹尧一生也不可能有过想


要挟雍正的想法,他也没有要挟皇帝的资格,这点他是清楚的。因为西北战事一结束他对参战的军队就失去了战时那种临战集权指挥的权利了,部分参战部队也开始返回原驻地。这时候他在西北的作用只是镇抚地方罢了。

至于他悲剧性的结局,完全是他对雍正这个主子没有了解透彻。雍正上位经受康熙的多年考验,历经重重困难,那时可以说做事做人战战兢兢,因此上位之后个人情绪难免表现的起伏过大。加上西北战事关系国运,如此大任交与年羹尧可见对他期望非常高。期望越高要求就越高!年羹尧取得了西北之战的胜利,雍正固然激动,但是他认为他同样也给与了年羹尧非常高的奖励和荣誉,年羹尧今后也要做个当世肱骨之臣才行,可惜年羹尧迅速的让他失望了,在西北战事取胜后不久,年羹尧迅速的腐化堕落,嚣张跋扈,后来更是强行插手地方行政及吏制,结党营私,触动了雍正的底线,使得雍正认为他辜负了自己的信任,伤害了帝王对他的相懿之情。因此才最终落得了可悲的结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