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子嗣众多,为何会轮到最小的胡亥成为秦二世?

劳方运


胡亥当皇帝的六个有利条件

一是秦始皇的儿子,这个不用说大家都知道,关键一点是秦始皇驾崩的时候胡亥在身边。

二是赵高跟胡亥关心很近,历史传说他们是师徒关系,所以赵高会帮助胡亥当皇帝。

三是扶苏个人原因,个性太直,有能耐,倚仗自己是太子,没有把赵高等人放在眼里,甚至意见不同,当面争议,闹矛盾。所以赵高等人害怕扶苏登基,秋后算账。

四是胡亥个人没有什么才能,听从赵高,服从赵高,本来秦始皇是立扶苏当皇帝,赵高等人辅助胡亥登基,这样就深的胡亥喜欢。

五是赵高有野心,自己想当皇帝,他明白,扶苏一旦当了皇帝绝对没有他好果子吃,所以他必须帮助言听计从又无能的胡亥。

六是另一个关键人物李斯的帮助,当时李斯是丞相,他是一个知道权衡利弊又自私自利的人,在赵高的劝说下,他们一起篡圣旨,下旨让扶苏和蒙恬自杀,这样就扫除了胡亥登基的两个重要障碍。



千年史话


其实始皇帝生前是考虑过立太子的,而且曾经有过念头要立胡亥。这话不是随口胡诌的。

秦始皇巡游途中病重,让蒙毅转回祭祀山川神灵,还没等蒙毅回来,始皇帝就在沙丘暴毙,赵高伙同李斯、胡亥封锁了始皇帝的死讯,矫诏赐死扶苏和蒙恬。



扶苏自杀后,蒙恬被囚禁阳周,派李斯的家臣接管蒙恬的事务。蒙毅也在回来的途中被截住,囚禁在代郡。

胡亥回咸阳即位后,其实他并不想杀了蒙氏兄弟。赵高因为跟蒙氏兄弟有旧仇,执意要杀二人。

蒙恬蒙毅的家族来自齐国,蒙家三代为秦国的兼并大业立下赫赫战功,蒙毅封为上卿,一直追随始皇帝左右,甚至还经常与始皇帝同乘一辆车。始皇帝对蒙氏兄弟极为恩宠和信任,视为心腹。当年赵高犯案,蒙毅依法要治赵高的死罪,结果因始皇帝爱惜赵高的才能,就赦免了他。



谁知赵高逃过一劫,不思感恩,竟成了大秦帝国的毁基业的蠹虫。

赵高憎恨蒙毅兄弟,但二世并不想杀他们,赵高情急之下就搬出了撒手锏,说蒙毅当年阻挠始皇帝立胡亥为太子。这话击中了胡亥的软肋。

后来胡亥派使者到大牢里,诘问蒙毅说,父皇当年要立我为太子,你为什么要从中作梗?

蒙毅说,始皇帝想选贤任能,想立太子已经很久,多年来一直在深思熟虑。只有你能陪先帝周游天下,先帝对你的宠爱,远甚于其他公子,我一向顺从先帝的旨意,怎么会从中阻扰。



这些话记载在《史记.蒙恬列传》。蒙毅一直追随始皇帝左右,应该说是最了解始皇帝意图的人。关于立太子一事,我们从中可以看出些端倪。

第一、即便始皇帝一直在追求长生不老,但他思虑过立太子这事。

第二、立谁为太子,始皇帝一直难以抉择,下不了决心。

第三、始皇帝曾经想立胡亥为太子,巡游天下带着他,名为游玩其实也是考察,最终发现他不适合作为继承人。

始皇帝突然暴毙,没立太子。究其原因说白了就是,始皇帝一直坚信自己不会死那么早,而且该立谁为太子这事他一直犹豫?

为什么犹豫?从私人感情上他喜爱幼子,想立胡亥,但是又觉得胡亥不堪托付重任。



说明始皇帝晚年虽然暴戾但是还不昏聩。

有人要问,始皇帝有长子为什么不立长子?因为自古都是立嫡立长。从宗法制度来说,嫡长子继承才是大统。始皇帝没有立后,扶苏是长子却不是嫡子。

按制度,如果没有皇后,后宫位分最尊贵的儿子,应立为太子,这是母凭子贵。因此可能胡亥的母亲受始皇帝宠爱,但她过世的早,她有可能位分要比扶苏的母亲高。

从扶苏又能力而不能立为太子可以侧面反应出扶苏的母亲不受宠,或者后宫地位卑微。李开元教授在《秦谜》中推测扶苏的母亲可能是始皇帝的重臣昌平君的女儿,而昌平君背叛秦国,被楚国反秦力量项燕等拥立为最后一位楚王,因此扶苏和他母亲都受到牵连,个人感觉这个推测在理。



始皇帝一生最憎恨别人的背叛,他对背叛者从不手软。

始皇帝在临终前发诏书让扶苏回来,说明虽然有种种顾虑和犹豫,他最终还是觉得扶苏的能力,堪当重任。而把带在身边的考察的胡亥给pass了。

但是,胡亥却最终成了秦二世,这一切都是赵高阴谋的产物,他矫诏杀死公子扶苏,协同李斯扶立胡亥称帝。李斯参与赵高的阴谋,可能是半推半就,也可能是受到胁迫成了帮凶。

大秦帝国在胡亥手中,真是被祸害了。

胡亥无能,二世而亡!


开涮历史


嬴胡亥之所以能够成为秦二世,最大的推手,应该是他爹秦始皇。

↑秦始皇没有安排好身后事,导致嬴胡亥钻了空子↑

阴谋家赵高和聪明一辈子脑残十三天的李斯合谋推动,固然是直接原因,然而秦始皇没有做好政治布局,没有对接班人做出明确而直接的宣示,才造成了嬴胡亥有机可乘。

秦始皇嬴政搞了一辈子的政治,最后却严重失策。

问题出在哪里呢?

问题出在——秦始皇临死时,身边没有扶苏的嫡系和支持者,赵高是站队嬴胡亥这边的,并且和蒙毅(蒙恬弟弟)有深仇大恨,李斯也时刻担忧蒙氏家族的崛起影响自己的利益。

我们翻看以后的历史就会发现,帝王临死前,召见哪个皇子,太子是否在身边,这都是很有讲究的。

↑赵高利用秦始皇的疏漏,策划了沙丘之谋↑

因为传统皇权政治体制中,最容易产生动荡的环节,就是老帝王死,新帝王接班这个节骨眼,一发而动全身,绝不能等闲视之。

秦始皇嬴政临终前发布遗诏,让扶苏把兵权交给蒙恬,赶到咸阳来主持自己的葬礼。嬴政心里很清楚,扶苏才具堪当大任,而蒙恬为代表的蒙氏家族堪称是扶苏最大的支持者,就像蓝玉和朱标的关系。

让扶苏来咸阳主持,同时让蒙恬率领重兵三十万镇守边境,一旦扶苏继位不顺利,蒙恬就能发兵救援,而且,在蒙恬雄兵的震慑之下,赵高和李斯绝不敢对进入咸阳城的扶苏动半根毫毛。

于是,我们可以看到,赵高李斯合谋的关键致胜点在于——不能让扶苏进入咸阳城。派人拿着假诏书,让扶苏就地自裁。

↑蒙恬的政治直觉是对的,可惜扶苏不争气↑

蒙恬为什么怀疑遗书有假,因为他觉得事情不是这个理:有什么是不能到咸阳城里说清楚的,秦始皇真要想杀掉扶苏(当然也就必然要杀掉蒙恬)的话,直接把扶苏和蒙恬押到咸阳,杀死了事。

只杀蒙恬的话,完全可以派人送把剑来,参照白起的死法。

但扶苏毕竟是秦始皇的长子,肩负太子之责,任何帝王,对太子的处理都是非常谨慎的,万一扶苏抗命,而蒙恬选择站队未来皇帝扶苏这一边,秦始皇嬴政怎么办?拿什么去和蒙恬抗衡?指望修骊山墓的囚犯们吗?

可惜扶苏不争气啊。

↑嬴胡亥就是一个蠢货,完全被赵高摆布,杀光宗室兄长↑

那为什么是嬴胡亥?因为他和赵高的关系最近,赵高是嬴胡亥的老师,专门教他法律方面的知识。赵高敢于策划沙丘阴谋,正是因为手中有嬴胡亥这颗棋子,两个人可谓焦不离孟。

嬴胡亥是秦始皇第十八个儿子,也是最小的儿子,因此也得到了秦始皇额外的疼爱。由于扶苏执政理念和秦始皇是截然不同的,父子俩常常产生冲突和矛盾,导致扶苏的太子之位始终不稳定,可见,在选接班人事项上,秦始皇远不像朱元璋培养朱标做接班人那样周密,稳重。

终于,在焚书坑儒事件之后,扶苏上书,力劝秦始皇不要重法处置读书人,天下刚刚平定,需要读书人为大秦服务。这番见解是有远见的,但却触怒了秦始皇,于是扶苏被贬到了蒙恬军中,当了监军。

↑李斯聪明一世,糊涂一时,断送了全家性命和大秦王朝↑

明眼人都能看出来,秦始皇这样的惩罚其实只是给扶苏一个教训,他仍然是信任和期待扶苏的,可精明的赵高却发现了可乘之机,在秦始皇公元前210年开始的最后一次全国巡游中,秦始皇带上了胡亥,赵高和李斯,留下了右丞相冯去疾镇守京师。

这一次,秦始皇没能活着回到咸阳,死在沙丘。李斯担心秦始皇死讯传开,会影响天下稳定,因此秘不发丧,照旧如常往咸阳返程。

李斯之所以做出这样的判断,正是因为“储君未定”!秦始皇嬴政在遗诏中,甚至都没有非常明确的给以扶苏储君名分,只是让他来咸阳主持自己的葬礼,是政治隐喻行为。

这不得不说是秦始皇嬴政的巨大失误。

赵高扣下秦始皇的遗诏,先说服了胡亥,又说动了李斯,终于酿成巨大阴谋,扶苏被赐死,胡亥上台,秦朝二世而亡。


我见青史多妩媚


首先,最重要的一点是,秦始皇于沙丘去世的时候,身边的皇子就公子胡亥一人。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开始巡游,而这个时候胡亥则请求秦始皇带着他一同前往,平素秦始皇喜爱公子胡亥,便答应了他的请求。



其次,赵高与公子胡亥有着共同的敌人(扶苏与蒙恬),所以且两人间有着许多的共同话题,算是一丘之貉,所以,作为中车府令,并且掌管着秦始皇玉玺的赵高,必然是希望胡亥能够继承皇位的。

当秦始皇暴毙之时,赵高是第一时间知道的人。尽管秦始皇已经立下了遗诏,让公子扶苏继承皇位,可是在这个时候,赵高若是正常人的话,是万万不会在这种有机可乘的情况下如实的宣布秦始皇的遗诏的。

于是,赵高便密谋公子胡亥,打算要篡改秦始皇的遗诏,让公子胡亥成为秦朝的第二代皇帝的。可是,这个时候还有一个人知道始皇驾崩的实情,这便是丞相李斯。

李斯本不愿与赵高等人为伍,后赵高利用扶苏、蒙恬与李斯三人间的关系向李斯澄明利弊,将李斯拉到了自己的阵营,于是,一个三人为主的阴谋团体便形成了。



他们利用假的遗诏逼迫公子扶苏自尽,本来如果扶苏稍微的质疑遗诏的真伪,以蒙恬所掌握的兵权,是不会让赵高等人的阴谋得逞的。可是,坏就坏在扶苏太过贤良了,他听过蒙恬的劝告后,还是决定自尽以谢父恩,于是,胡亥便除掉了对他来说最为重要的人物。

而因为在秦始皇驾崩后,赵高等人秘而不宣,直到快到咸阳后才宣布了这个消息以及秦始皇的“遗诏”,而这个时候秦始皇的其他儿子们也没有了时间去做准备,只好如鱼肉般任人宰割。

胡亥便就是这样在赵高等人的帮助下一步又一步的登上皇位,成为秦朝的第二代皇帝。


妙龄老翁


其实这段历史也是众说纷纭。是我觉得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秦始皇不可能本意就是传位于胡亥。史书记载和传说是这样的: 扶苏因为反对秦始皇焚书坑儒 ,反对 修建长城,这就惹怒了 秦始皇。秦始皇认为扶苏被儒家思想影响太深,不够腹黑,不能够成为一个优秀的帝王,现在这个阶段还是不能够继承帝国。所以派他到边境上历练一番然后再回来。但是扶苏理解错了秦始皇的意思,以为自己已经凉凉。其实不止扶苏理解错了意思,包括其他人很多也理解错了意思。这就造成了一段悲剧。

你其实不能怪扶苏太软弱,这并不是他的错,他只是不够自信而已。你要是因为多次反对你爸爸,被你爸爸赶出家门,你会认为你爸爸不要你了,还是你认为你爸爸只是想历练你一番?绝对是后者呀,所以这也无可厚非。要怪就怪没说清楚。

秦始皇死在南巡的路上时候其实是写了诏书的就是传位于扶苏,但是能接近秦始皇是赵高啊。这赵高心想:扶苏上位了不得杀了我。因为扶苏和赵高有过节,扶苏极度的厌恶赵高。于是联系了当朝宰相:李斯。李斯和扶苏也有过节,扶苏不至于杀了他,但是也不会让他好过,于是赵高拉拢李斯。李斯脑子一热,没想明白就被拉上了贼船,于是两人合计修改了诏书,或者直接写了一份新的。新的内容就是:杀了扶苏,胡亥上位。

至于为什么是胡亥不是别人,因为胡亥傻啊,容易控制。别人不好控制啊。而且胡亥是跟着秦始皇一起南巡的。不过扶苏也是傻,你女儿也是跟着一起南巡的,要是你爹不要你了,怎么会带上你女儿。

我是小梁,历史一尘埃本人。最近正在写春秋战国和大秦的历史。你要是喜欢的话就关注我吧,每天读一些有营养的东西哦。纯原创,绝对有收获。




历史一尘埃


首先来说,秦始皇并没有立胡亥为二世皇帝,但是他在沙丘逝世的时候身边只有胡亥一个皇子。

秦始皇最钟意的接班人自然是长子扶苏,但是,当时扶苏和大将蒙恬在长城抵御匈奴,跟在始皇帝身边的赵高想控制朝廷,自然需要一个小皇帝来架空,他和丞相李斯一合计,立了假的传位诏书,把最小的皇子胡亥立为皇帝,同时赐扶苏蒙恬自尽。扶苏呢,也没做调查,没有反抗,很听话的追随秦始皇去了。之后赵高又帮助秦二世残害其他兄弟姐妹,赵高架空了朝廷,秦二世荒淫享乐。最后秦二世死于赵高之手,赵高又死于新的秦王子樱之手。


上善若岚


这是个偶然出现的机会,赵高抓住机会进行了一次赌博,而且赌赢了。

事情经过。

秦始皇出游,带了丞相李斯,中车府令赵高,以及蒙恬的弟弟上卿蒙毅。秦始皇的小儿子胡亥央求着也要去,秦始皇很喜欢这个小儿子,就答应了,没有带其他的儿子。

从十月出发,先到会稽(苏州),再走海路北上琅琊(山东临沂)。路上秦始皇生病,就安排蒙毅回会稽祷告山川,为自己祈福,车队继续前进。到了第二年的七月,走到了沙丘(河北邢台),秦始皇病重。

秦始皇知道自己命不久矣,命赵高给公子扶苏写信:把兵马交给蒙恬,来咸阳办理后事。

蒙毅还没回来,给扶苏的信还没发出去,秦始皇就去世了。信和印玺都在赵高手里,只有他和胡亥、李斯等几个人知道秦始皇去世的消息。

赵高和蒙恬一向不合,而蒙恬支持扶苏,为了自己的未来着想,赵高准备拼死一搏。于是,赵高找到胡亥威吓他,说将来扶苏继位你就没好果子吃了。胡亥还犹豫了一会,担心李斯阻碍;赵高再找到了李斯,说将来扶苏继位必定让蒙恬为相威胁你的地位,李斯也是犹豫再三后答应。

统一思想后,三人假传圣旨,让扶苏和蒙恬自杀。扶苏收到圣旨就自杀了;蒙恬没有自杀,但交出了兵权,被关押起来。

使者向三人报告后“胡亥、斯、高大喜”。之后胡亥继位,杀了蒙恬、蒙毅,杀光了自己的兄弟姐妹。

差任何一个环节,胡亥都当不上皇帝。

首先,胡亥、赵高、李斯三人陪伴在秦始皇身边,其他王子都不在;

第二,蒙毅不在。如果蒙毅在的话,赵高的想法都未必敢提出来;

第三,秦始皇死亡消息被封锁。

于是,扶苏和蒙恬明知道圣旨不合理,但探听到秦始皇的车队仍然按照预定计划前进。多年在秦始皇阴影下生存的扶苏和蒙恬无力挣扎、不敢挣扎,只得一个自杀、一个束手就擒。

说穿了,就是一次冒险,赌扶苏和蒙恬怕秦始皇。

他们赌赢了。

用数学和工程的思维方式去解读历史,妄图以古喻今。理工男读历史,欢迎关注和讨论。


理工男读历史


秦始皇本意并非立胡亥,始皇帝突然病死沙丘,赵高想独揽大权,掌控朝局,但自己只是太监,所以联合丞相李斯和公子胡亥(赵高是胡亥师傅),拥立胡亥为帝!逼死扶苏,逼死蒙氏!整个沙丘之变完全是赵高一人主谋,李斯是赵高硬拉上来的,胡亥就是一傀儡!跟秦始皇没有关系!!!


紫韵斜阳


秦始皇是死在南巡的路上,他是立长子扶苏为皇帝的,但是扶苏被他派去北方监军。赵高是秦始皇的车夫,他和扶苏蒙恬有仇,所以就和李斯一起改诏书,当时胡亥刚好和秦始皇一起南巡所以就让胡亥当皇帝。

下假诏书让扶苏和蒙恬自杀。


xzqj


如果秦始皇死的时候胡亥不在身边,或许以他的才智不可能成为皇帝,最重要也是最幸运的是李斯和赵高的阴谋诡计才让胡亥比其他人运气好钻了空子而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