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登月简史:中国文人的才华,抵不过西方教授的技术

一、

一千年前,月亮是一个调皮的孩子。

只要一不留神,它就会玩一次“欢乐大聚会”,甚至还会离家出走,给你看看什么叫做惊喜。

每当月亮化身熊孩子的时候,人们总是会脑补:“是不是预示着什么呢?”

《隋书—天文志》记载:“太清二年,两月现。”

“太清”是梁武帝萧衍的年号。548年5月的某一天,漆黑的夜晚突然升起两盏探照灯,大家抬头一看:

“我去,月亮还有兄弟呢?”

3个月后,大将军侯景带着800人扯旗造反,抵达南京城下时已经拥兵10万。他在江浙沪杀的赤地千里,梁国从此衰落。

哼,看你以后怎么包邮。

《新唐书—天文志》记载:“贞观年,突厥有三月并现。”

估计唐朝开放了三胎政策,月亮同学又多了一个弟弟,这次他们手拉手一起出来玩。

没多久,唐太宗李世民北伐突厥。李靖率领3000骑兵突袭可汗牙帐,一举灭亡东突厥,将大唐的势力范围扩张到贝加尔湖一带。

3个月亮、3000人,嗯,很好很强大。

500年后,月亮又调皮捣蛋了。

《金史—天文志》:“天会十一年五月乙丑,月忽失行而南。顷之复故。”

1133年,月亮突然离家出走跑到南边去玩耍,过一会妈妈喊它回家吃饭,这才可怜巴巴的回到正常轨道。

仔细一想,那些年的中国局势不就是这样吗?

金国南下灭北宋,后来又“搜山检海捉赵构”,折腾了几十年终究没有跨过长江,双方以“秦岭淮河”为边界。

以上三个故事,不是我编的,是正史中明确记载的。如有疑问,请找魏征、欧阳修、脱脱详细咨询。


人类登月简史:中国文人的才华,抵不过西方教授的技术

二、

千百年来,无数人都在思索着一个问题:“月亮为什么如此调皮?”

那年,湖南浏阳的江边来了一位中年男子,他叫张若虚。

他的心情不太好。

当时的大唐就像炉中的烧饼,不停换着马甲。

武则天从实习生逆袭为霸道总裁,就改国号为“周。”流落在民间的李家子孙上演“复仇者联盟”,国号又改为“唐。”

在这种局势下,张若虚的内心有点虚。他不知道国家的命运会怎样,也不知道自己的人生将走向哪里。

最重要的是,他想了解这个世界。

他抬头看着皓月当空,一首《春江花月夜》就脱口而出: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张若虚向月亮举手提问:“月老师,你究竟从何处而来,人类文明又从何时开始?”

可月亮并没有回答他,只是用洁白的柔光抚摸着张若虚,像是一位温柔的母亲:

“等你长大有知识后,就知道了。”


人类登月简史:中国文人的才华,抵不过西方教授的技术


三、

张若虚的提问失败了。

但历史告诉我们:“张若虚有点虚,苏轼不苏。”

1076年的中秋节,密州市政府门口贴着一张放假通告:“干部也有亲人,家和才能国兴。”

那一晚,苏轼很孤独。

因为反对王安石变法,他被新党视为眼中钉,于是自请离京。从文艺青年到钢铁直男,他转变的很决绝。

中秋节的气氛很浓,苏轼喝了很多酒。当他睁开微醺的醉眼时,天已经快亮了。

苏轼突然很想哭:“想弟弟了,月亮之上的人们能够团圆吗?”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苏轼比张若虚更进了一步。

他没有“宇宙与人生”的纠结和悲观,而是向月亮提问:“月老师,你告诉我不?不说,那就拉倒吧。”

人生的悲欢离合在所难免,只要有真情在,便是人间好时节。

对苏轼来说,脚踏实地、把握当下的价值,远远大于空想和悲观。


人类登月简史:中国文人的才华,抵不过西方教授的技术


四、

月亮上究竟有什么?

张若虚和苏轼没有得到的答案,在600年后被一个意大利人找到了。

1609年,帕多瓦大学教授伽利略听说:“荷兰人发明了一种望远镜,能看到很远的地方,好神奇。”

新发明令他怦然心动,转身就回到实验室。

他虽然没见到荷兰人的望远镜,但凭借深厚的知识积累,在3个月后就用风琴管和凸透镜片制成了新的望远镜。

当他邀请威尼斯参议员到楼顶观看远景时,人们无不击节赞叹。但科学家和工匠的不同就体现在这里:

工匠把它当玩具,而科学家把它当工具。

随后,伽利略把望远镜的倍率提高到33,用来观测天上的星辰大海。这一看才知道,原来童话故事都是骗人的。

当他把望远镜对准月亮时,竟然发现千娇百媚的银盘居然是个背影杀手,正脸如此丑陋不堪。

于是,他把月亮上四周边缘突出的圆状命名为“环形山”,而平坦的黑暗区域称之为“月海。”

随后,伽利略又把望远镜对准其他星辰,木星、金星、太阳黑子的奥秘,都被他一一发现。以至于当时人们都说:

“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伽利略发现了新宇宙。”


人类登月简史:中国文人的才华,抵不过西方教授的技术


五、

在世界上,中国人对月亮的感情最深,但第一个实现“登月”梦想的却是美国人。

这是不可弥补的遗憾,但也是鞭策。

1969年7月16日,巨大的土星5火箭在全世界的目光下缓缓升空,它将带着“阿波罗11号飞船”向沉睡的月球飞去。

飞船上有三名航天员:指令长阿姆斯特朗、登月舱驾驶员奥尔德林、指令舱驾驶员柯林斯。

75小时后,“阿波罗11号飞船”经过长途跋涉进入月球的引力圈,并于20日清晨抵达月球上空4900米处。

最终,奥尔德林手控登月舱在“静海”一角平稳降落。他们向窗外眺望,看到的是一个遍布陨石坑和大石块的陌生世界。

当一切数据都核对的精准无误后,阿姆斯特朗和奥尔德林穿上登月服,打开舱门,慢慢来到月球的地面上。

这一伟大时刻是1969年7月21日11点56分。

最后,他们二人在月球上放置了一块金属纪念碑:“1969年7月,这是地球人在月球首次着陆的地方,我们代表全人类平安的到达这里。”

是的,他们代表全人类。

在浩瀚的宇宙面前,我们再也没有国籍之分、种族之别,只有一个统一的名称——人类。

纠结于家长里短是因为眼界小,当你见识到更大的世界、有了更大的目标后,才发现除了生命的延续和文明的扩展,其他的都不算事。


人类登月简史:中国文人的才华,抵不过西方教授的技术


六、

几千年来,人类对月球有过幻想、观察,甚至登陆都已经实现。那么,还有什么是没做到的吗?

有的,那就是月球背面。

由于被地球的引力锁定,月球始终只有一面朝着地球,这导致我们永远只能看到月球的正面。

尽管人类已经用各种手段把月球背面的信息看的清清楚楚,但实地探查又是另一回事了。

事实上,自从1958年开始探索月球以来,人类和各种探测器已经登陆月球几十次,但无一例外都降落在月球的正面。

但2018年12月8日凌晨2:23分,嫦娥4号探月器在西昌卫星中心发射,将直奔月球背面的巨大陨石坑南极—艾肯盆地而去。

据估计,这个盆地形成于39.2亿年前,是月球最古老的大型撞击盆地之一,要想建立月球45亿年的漫长历史,南极—艾肯盆地是最重要的一环之一。

而嫦娥4号,预计1月初抵达那里。

去往未知的地方,需要高深的科技、科学家的努力,但最重要的是一往无前的勇气。


人类登月简史:中国文人的才华,抵不过西方教授的技术

我以前写过“张骞出西域”的故事,最后的总结是:“英雄们用一生讲述的故事其实只有三个字——走出去。”

其实用在这里,也恰好合适。

万里黄沙没有挡住张骞的脚步,滔天碧浪成为郑和的星光大道,美洲大陆是哥伦布最好的勋章。

而月球,将成为我们进入茫茫宇宙的起跑线。

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心、和踏实肯干的执行力,将带着人类走向星辰大海。

从张若虚、苏轼的仰望,到伽利略的看到,我们用智慧将探测器和人送到月球上,揍扁月球这个熊孩子,才能寻找到梦中的广寒宫。

一代比一代强,这就是希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