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為什麼留不住人才?

包裝與文創設計工作室


關於這個問題,實事求是講,既有客觀原因,也有主觀因素。我來仔細分析:

一.客觀原因:太原在2012年以前,不是現在這個樣子,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歷史欠賬很多。出現高架橋、隧洞這種高大上的立體基礎設施也就最近5年的事。這個背景交代一下。吸引或者留住人才是一個城市的魅力所在,傳統意義上,大家對人才的定義就是高層次高學歷高智商的複合型或者專業性很強的人。主要集中在高校,科研院所,互聯網企業,高科技產業,金融業中。

1. 高校:太原除過理工大學是211,就沒有其他學校是211了,壓根沒有985。高校要發展,需要長江學者,千人計劃,院士等正高級教授,學科帶頭人。但這些人到了這種價格,拋出橄欖枝的高校數不勝數,山西的高校根本沒有競爭力(主要體現在科研經費、住房、工資等)。這個是客觀原因,沒辦法😭。

2.科研院所:山西境內具有影響力的科研院所少之又少,加之科研院所屬於事業單位,官本位思想嚴重阻礙優秀科研人員加入,即便有人加入,受不了這種“不務正業”的管理方式,也黯然出走。

3.互聯網企業,除過快遞,外賣這種低端企業外,找不出一家響噹噹的互聯網本土巨頭。諸如阿里,騰訊,百度,網易這種企業大咖,在太原哪怕三級分公司也沒有設立,非常被動啊。

4.高科技產業,高科技公司,創新是第一的。創新就不能拘泥於傳統固有模式。要思維活躍,敢闖敢拼。晉商以前匯通天下,享譽中外,現在的山西人把晉商精神丟了,所以很難產生本地變革性的高科技產業。外省高科技產業,由於受本土官本位思想掣肘,不想來😭

5.金融業,各大國有銀行分支機構倒是有,但那是行政業務。像股票,外匯,期貨,螞蟻金服這種類型的金融業,山西很有侷限,沒有形成規模。

上述客觀原因還是太原發展先天不足,不具備優勢和魅力,吸引不住優秀人才。

二.主觀原因: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喊了幾十年,山西並沒有徹底解放思想。只要條件具備的,絕大多數都想進體制,家長也想讓自己的孩子進體制,求穩定的多,求變革的少。這是山西人根深蒂固的思想頑疾,只要不進體制內,在眼中都不是正兒八經得工作。但社會發展,政府只是引導,搞好服務,真正推動社會向前的是無數的小微企業和公司。可有學歷的都想進體制,求穩定,誰去創新創造啊?還有政府服務意識有待解放,不能讓來並投資企業覺得辦事太難。一個靠關係看背景靠人脈才能辦事的城市,肯定幹不過靠能力靠本事多勞多得創新活躍的城市,因此,太原創新發展與中部的武漢,鄭州,合肥都漸行漸遠,更不能跟廣州深圳杭州上海北京相比。

這都是太原乃至山西吸引不住人才的關鍵因素,希望多學學沿海發達城市,多學學國外發達國家,把思想解放了,認識變革了。但江山易改,本性難移,這需要很長很長的路要走。套用屈原的: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慢慢求索吧😄


幷州蝸牛


今年太原人才補貼名單剛出來,總共701人,博士碩士本科生都有,名單都在這,補貼的都是高校,事業單位,大型國企之類的,說實話,這個政策對人才的吸引效果比較一般。




q黑色小魚丸q


一半一半吧,不能完全肯定會否定,留不住人才,因為太原市屬於二線城市,經濟相比一線城市不經濟發達,工資也不是很高,對於年輕人來說,工資是很重要的,日常花銷很多,太原市對於年輕人來說工資還是很低的,不能夠一些娛樂。所以大家更願意去大城市,掙的工資又多,環境相對也好,學習和發展的空間也很大,何樂而不為?但反也不能說太原不好,太原的生活相對安逸,沒有那麼多浮躁,而且房價也不是那麼高,每個人都至少不會為了房子而愁,消費水平也相對低。所以總體來說就是一半一半。如果你想拼搏去闖,那你去大城市去看看,看看外面的世界是怎麼樣,去長長見識。如果你想安逸,安於現狀,沒有什麼大的夢想,那你就留在太原也行,太原也沒有你想象中那麼差。


老家呂梁


要留人才至少也該出臺一些留人政策。

1.最簡單的,留住高新企業,留下科技企業。在全國地價高的環境下,我覺得太原應該積極拉攏科技企業,出臺政策,為企業減少用地難,辦事難等問題。

2.同時要為留下人才做準備,為他們提供特惠房,住房補貼等,有了企業,有了人才,還愁發展不起來嗎?

3.別每天就知道城建,拆房,拆除一堆“拆二代”,“敗家子”,只會擾亂社會風氣。城建好了,有高架橋,有快速路,有地鐵。如果住的都是地痞流氓,住的都是“拆二代”。那這種城市可以說是“金玉其外敗絮其中”。

4.做好維護好治安的攻堅戰。看看太原平陽路的交通,亂死了。人行道停著車,人們走在非機動車道。非機動車走在機動車道。更有甚者,機動車走非機動車道。

5.太原應該好好想想如何進行城建規劃。別就知道買地皮,拉財政。大部分小區外面沒有停車位,沒有公園,沒有學校。人們買著高價房,生活基本需求沒保障。不管是普通老百姓還是科技人才,說到底是人,也需要生活。你們領導賣地時,少賣點兒,或是做一下協定,不許要求建菜市場,學校,或者小公園。


懂你的Rocky


首先,我認為地理位置有關係。畢竟處於內陸省份,和上海、廣州等沿海城市相比,太原這個城市相對比較落後。太原的經濟發展不像這些城市有高新技術產業,主要以重工業和煤炭為主。儘管一直在轉型,但是仍然無法和這些城市相比擬。

其次,四季皆宜的城市交通卻發展緩慢。就拿目前來講,很多非省會的城市都有了地鐵,而太原的地鐵從2009年就規劃上了,這都將近10年了,現在1號線、2號線仍然在修建中,大家都知道,要想富先修路,這幾年的確修了不少高架橋,馬路的確寬了不少,但和一線城市相比,我們仍還有很大的差距。

最後,僅僅依靠重工業是不行的,還得向第三產業發展。為什麼留不住人才,原因是工作機會少,尤其現在高校人才不少,但是先進的思想卻無法適合太原這裡的工種。大部分都是銷售服務類的第三產業,真正創造價值的也就煤炭、重工,可近幾年這些行業已經十分不景氣,你說還能留住多少人才?

不過可喜的是,近兩年,太原也在努力,拿出一些住房補貼、資金補貼來吸引人才來太原工作,或許將來會更好吧!


拇指太原


太原的產業結構決定了太原的人才是要外流的,太原原來一煤獨大,人才、資源、資金都流向煤炭行業,導致其他行業基本都垮掉了,存活下來的只有國企,製造業和服務業都不發達,科技類的企業也不行,現在只留下一些飯店、p2p、pose機,還有百度推廣、360推廣、58同城等公司的業務部門,基本都是推銷類的公司,高端人才第一不想進國企,第二不想搞推銷,所以就留不住人嘍


太原高新區青年旅舍


千里馬要想日行千里也要有伯樂,要想留住人才關鍵在於各行各業的管理者如何去對待人才,畢竟食不飽,力不足,才美不外見,付出和回報最關鍵的還是在於比例問題。

太原甚至整個山西都存在一定的產業結構不合理的問題,礦產確實有一定的實力,但其他方面相對來說就有一點後勁不足,煤炭產業不景氣,甚至存在一定的產能過剩,"組合拳"沒打好,存在一定的不平衡。

社會競爭存在一定的不公平,企業競爭力弱,身陷囹圄又怎麼能積極向上,自身沒有太多的優勢去吸引人才,城市本身發展潛力低,這也就造成了很多"實力派人才"去沿海城市尋求更好的發展。

福利待遇不能達到TA的期望值,心理落差太大,工資高、待遇好、工作強度適中誰都想做,但如果付出和回報不成正比,自然就要人往高處走了。


太原看點


這就要說明一個現實,全國大部分城市都留不住人才,國家也留不住人才,跑到了美國。

我還要跟題主說明,你看到的可能只是局部現象,沒有數據不能說明太原留不住人才。但我還是想具體說下這個問題,引申一下。根據題主人才的定義,應該就是指本科及以上學歷,這要從資本視角,宏觀微觀兩個角度。

第一,本科及以上學歷教育在我國屬於超前教育。大學教育發展源於二戰後發達國家的科研需求提高,從而提高高校數量。這是發達國家在產業資本轉移出去進入金融資本階段時,也就是勞動密集型產業向資本密集型產業過渡,所需要的人才。

我國目前處於產業資本向金融資本跨越階段,也就是俗稱的中等收入陷阱時期。特別是我國仍然是世界最大的產業資本國家,產業工人需求佔主要地位。大學擴招生產出的人才一旦畢業就意味著失業,因為沒有那麼多崗位。結果就是高端大學都成了

留美預備隊,出現科研勞動力過剩科研資本投入不足的惡性循環。

第二,因為我國開始向金融資本過渡,國內也出現大量資本密集型產業,這就使很多大學生畢業有地方可去,留學生和海外人才也願意回國。但這些產業往往集中在一線城市,所以無論資本還是勞動力都在往一線集中,使一線城市又出現科研勞動力過剩的結果。

再從微觀角度去看太原,太原本身的產業資本密集型產業主要以重工業企業為主,比如太鋼太重晉機焦煤等,但還是不夠,特別是相當部分企業嚴重虧損,勞動力承載衰弱,包袱重。

在缺少高新技術產業加持下,大學生往往陷入畢業即失業,拖關係找穩定工作的窘境,通常都會離開太原去一線城市。可我前面也說了,一線城市勞動力過剩,競爭壓力巨大下又會擠出大量人才回鄉。結果就是大部分北漂都會黯然回家拖關係找個穩定工作,留在一線城市的大部分還都是女孩。

目前看這種一線城市吸納並排擠其他城市人才的現象會一直持續,改善這種現象很簡單,就是大量資本投入。但現階段太原財政主要精力集中在基建,綜改區能走多遠任重道遠,可能需要省裡和中央的全力扶持。


臥家人


太原本身產業結構側重工業,本地人才的去除無非政府單位和國企事業單位,但是這些單位又是工資偏低需要靠關係,資源才能在裡面活出人樣。私企和跨國公司非常薄弱數量也少而且他們在太原給出的價格只有一線城市的3分支1。還有一個原因太原地域很封閉,接收外部影響較慢環境太差,缺水乾燥灰塵汙染嚴重,這樣一來全國有的是比太原好,收入好,機會多的地方。請問人家既然好不容易都出去了幹嘛發神經再回太原?那麼大的落差誰能接受呢?


二把刀程序員


中國的普遍現象是羨慕嫉妒恨,人才思想不是發自內心而是做表面文章,所以一旦人才來了那就開始怕,繼而開始抵制再而開始攻擊最後進行迫害,在這個過程中人才的存活幾乎為零,只有那些意志堅定,不為外部所左右的,真正知道自己是人才的人最後存活下來,拯救了所謂的人才引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