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健品骗上亿,父母被洗脑,谨防套路,否则下一个可能是你家老人

保健品在中国,是一种家喻户晓的产品。它普及范围之广泛,超出了大部分人的想象。

保健品主要分为保健食品、保健用品和保健药品。你可能都遇到过,父母询问你关于某保健品功效,或者发现父母私自购买还劝说无果。

那么国内这些花样百出的保健品,到底为何这样被老年人推崇?

保健品骗上亿,父母被洗脑,谨防套路,否则下一个可能是你家老人

一、孤单

这是父母受保健品坑害的最重要的原因之一。老龄化趋势日益严重,很多人在外工作疏于对父母的照顾,大量的空巢老人在家,很多商家就抓住了这一点,开始对老年人的孤单心理下功夫。

业务员经常上门拜访,提些蛋奶水果与老人促膝长谈,久而久之,业务员就和老年人越来越熟络。从某种程度上业务员代替着儿女的身份与老年人相处,形成一种依赖。就一步步进入了骗子的圈套。

甚至有的老年人知道保健品没用,但是依旧购买,就是为了让业务员能经常跟自己说说话。

保健品骗上亿,父母被洗脑,谨防套路,否则下一个可能是你家老人

二、贪图便宜、获得参与感

很多骗子怂恿老人开会,用会销的手段进行促销,经常送老年人一些小玩意,一般老人对这些小恩小惠都很受用。不仅是小礼品,老年人在家常年无事可做,人是社会性生物,开会可以使他们得到社交,让他们感觉在某个集体中,减少孤单感

保健品骗上亿,父母被洗脑,谨防套路,否则下一个可能是你家老人

三、面子需求

这些年生活质量都提升了,老年人更加注重自己的健康,开始保养自己的身体,购买保健品成为一种风气。隔壁老刘都买了,我也得买。人家天天送鸡蛋送水果,挺热情的,不买说不过去。

保健品骗上亿,父母被洗脑,谨防套路,否则下一个可能是你家老人

某保健品药膏,吹嘘功能强大

,能治各种筋骨痛、淤青。在会上随机叫老年人试用,用了之后果然不痛了,原来无良商家试用时加了麻药,老人如果买回去自己用,是完全没有效果的。就这样频繁的换场地,周期在6个月左右,两年下来获利近1亿元。

有的保健品自称疗效神奇,但是连最基本的OTC标志都没有,跟别提有什么医药价值了,往往包装精美,价格卖到几百上千元不等的所谓保健品,成本不过几十元,堪称沦丧道德的暴利。更何况如果真有什么奇效,大型医疗结构和医院早就抢先一步开发了,根本不可能轮到这些民间商人。

保健品骗上亿,父母被洗脑,谨防套路,否则下一个可能是你家老人

保健品产业在国内品种多、范围广,坑害了大量老年人。如今老龄化趋势越来越严重,保健品市场将来会越发活跃,商家更主要的是抓住了老年人的心理弱点,根本不关心他们的身体保健品已然成为了一种"心理安慰品"。

防止父母不受保健品坑害最直接有效的方法,就是常回家看看,多关心父母,陪他们说说话,鼓励他们多出去走走,父母比起骗子的话更相信你的话,那自然就不会再上当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